今年以來,山東省滕州市北辛街道認真貫徹落實市「12345」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的工作要求,積極探索創新了「三位一體、五化統籌」黨建引領社區治理模式,突出黨建引領,推動組織、資源、力量等要素向社區網格集中和下沉,不斷優化網格設置、強化網格服務、創新工作載體,搭建智慧平臺,集聚多方資源,妥善化解矛盾糾紛,打通了聯繫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後一米」,為滕州市推行黨建引領社會治理工作提供了「北辛路徑」。
堅持黨建引領,構建「全科」架構
「看到社區的公示圖,我就知道小區的網格員是誰了,有事情一個電話就能找到他們。」在北辛街道文化路社區善國盛景小區裝修新房的李女士說。
基層黨組織是社區治理的核心力量,該街道突出黨建引領,創新組織設置,大膽進行改革,打破原來7個社區黨總支的行政區劃,重新調整設立了10個社區黨委,並按照網格化管理的要求,將轄區劃分為128個基礎網格,48個專屬網格,由社區黨委書記兼任網格長,配備網格指導員120名,專職網格員128名,專業網格員48名,入網黨員300多人,所有網格服務人員信息全部在小區進行公示;該街道注重發揮社區黨委在網格事務管理中的引領作用,把支部建在網格上,著力構建了「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網格黨支部」的縱向聯動黨組織體系,統籌推進基層社區黨建工作,把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覆蓋面擴大到社區的每個角落,積極推動城管、公安、市場監管、安全生產、信訪穩定等職能進格管理,要求專業要素嵌入融合,專業人員入格履職,充實「網格力量」,形成資源下沉共建、人員聯動共治、平臺互聯共享的網格化管理格局。「我們通過構建『全科網格』,實現了組織聯建、陣地聯用、隊伍聯管、活動聯辦,形成了黨員積極帶動、居民主動參與的工作局面。」文化路社區黨委書記劉合貴說。
聚力先行先試,打造「智慧」社區
說起如今的文化路社區,趙懷普老人滿是自豪,「小區乾淨整潔,裡面也沒有車輛佔道的問題,我們這些老年人上街,放心多了。」從老人欣慰等言語中就可以感覺到社區治理髮揮了作用。
老人的欣慰來自於社區網格員的付出,更來自於社區社會治理工作站的平臺運轉,該街道在文化路社區先行先試,率先在全市打造了「智慧化」社區,網格員通過手持智能終端上傳、入戶走訪了解、網格日記記錄等形式,多渠道、全方位了解社情民意,及時就地調處矛盾,實現了"聯繫無縫隙、管理無盲點、服務無遺漏"的目標。以「雪亮工程」平臺為依託,藉助三維地圖、小區監控、治安監控、城市管理監控等科技設備,通過智能化人臉識別設備和物業管理系統自動收集數據,對重點關愛人員、特殊管控人員、車輛實現智能化管控,實現精細化管理服務,形成了「多網融合、一網統籌」的工作格局,構建了「以圖管房,以房管人,以人管事、以技管片」的現代化社區治理模式,形成了社情信息「雲上分流」,社區服務「全科受理」,社區治理「一網統籌」,增強了資源統籌協調、社區多元服務、網格快速響應以及區域綜合治理的功能,目前,社區管轄的4個居民小區以及三個行政村居等3695戶居民信息已全部納入平臺管理。
據了解,該街道依託全市「e呼善應」社會綜合治理平臺,從社會治理實戰出發,堅持統分結合原則,在街道高標準建設了社會治理聯動指揮中心,有效整合了公安、城管等多部門、多維度網格化社會治理資源,實現了共享資源和綜合調度處置。依託全市「雪亮工程」平臺,不斷拓展雲服務平臺、智慧化社區建設,在60個居委和10城市社區黨委分別建設了社會治理工作站,健全了街道、社區、居委三級社會治理網格化服務管理組織架構、工作職責、工作制度、考評制度、事項處置流程等規範制度,形成了指揮調度、信息採集、事件上傳、平臺轉辦、督辦考核、處置評價等閉環處理,初步實現了「一網統籌辦理」。據統計,該街道社會治理中心啟動以來,已上傳處置各類事件2000餘件,自行處置1950多件,上傳市級平臺50多件,事件自行處置率達到100%,群眾滿意度達到99.2%。
整合資源力量,提供「精準」服務
「今天我和大家一塊探討的是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電信詐騙問題,大家可以關注文化路社區抖音公眾號和樂在文化微信公眾號……,今晚7:00不見不散。」這是北辛派出所指導員黃金近期在文化路社區直播平臺的直播預告。
該街道充分發揮社區黨委的核心引領作用,把社區黨建與物業服務有機融合,在建成了魯南地區首個社區層面的組織力提升實踐長廊,並設立了講習所、黨員活動室、紅色讀書角志願者服務站、矛盾調解室、睦鄰驛站、「老賈工作室」等特色服務平臺,開通了「樂在文化」微信公眾號和「文化路社區」抖音號,居民群眾可以通過關注公眾號,諮詢服務事項、申請註冊志願服務、學習微黨課、發布供求信息、收看社區服務直播等;以社區黨建資源帶動「紅色物業」品牌塑造,先後推出了育才路社區紅色物業品牌以及文化路社區「1433」紅色物業品牌,「樂在文化、悅享生活」社區服務品牌,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在各社區服務大廳增設了醫保、社保、物業服務等諮詢窗口,形成了「10分鐘服務圈」,藉助物業服務人員、社區黨員、志願者、社會組織等輔助力量,設立單元網格員,不斷延伸網格員服務觸角,按照「七個一」的標準為每名網格員分別配備了手持終端、手提包、胸牌、吊牌、民情日記本、馬甲、聯繫卡,方便網格巡查,實現事項在網格發現、隱患在網格排查、矛盾在網格化解、服務在網格開展、問題在網格解決,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後一納米」。同時,該街道設立了「新時代講習所」,結合「淬火提質」行動,利用新華網「講習所」專欄,開展黨員學習教育,不斷提升黨員幹部勇於擔當的精神狀態,營造幹事創業的濃厚氛圍,把講習所辦成了教育黨員的學校、團結群眾的核心、攻堅克難的堡壘,淬火提質的陣地;結合黨員幹部「三二一」活動的開展,深化「四種危險、四大考驗」大討論、大整改、大提升活動,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升能力,推動在職黨員開展志願式、特長式、結對式、點單式「雙報到」活動的開展,讓更多力量下沉到居民家門口。
「我們街道共有居民小區100多個,面對社會治理現代化大考,我們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創新社區治理方式,實現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目標,增強了大家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北辛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梁剛說。
(邢正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