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海豚、海豹等海洋哺乳動物極度容易感染新冠 警惕汙水直接...

2020-12-22 前瞻網

鯨魚、海豚、海豹等海洋哺乳動物極度容易感染新冠 警惕汙水直接排入海洋

 Emma Chou • 2020-11-12 17:42:49 來源:前瞻網 E1909G1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一項研究警告說,海洋哺乳動物,如鯨魚和海豚,面臨從人類廢水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

導致Covid-19的SARS-CoV-2病毒已知能夠在物種間傳播,最初是通過蝙蝠傳染給人類,也可以傳染給水貂、狗和其它陸地動物。

現在,加拿大達爾豪西大學的研究人員說,水生哺乳動物也容易感染這種病毒,甚至可能比人類更容易感染這種病毒。

此前的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在汙水中仍然具有傳染性,而最新研究的研究人員認為,進入海洋的未經處理的汙水可能會感染動物。

研究人員研究了36種海洋哺乳動物的基因組,評估了它們感染SARS-CoV-2的可能性有多大。他們發現,至少15種海洋哺乳動物可能通過它們的ACE2受體被新冠病毒感染。

ACE2受體是一種從一些細胞表面伸出來的蛋白質。病毒表面的尖刺附著於此,並滲透到細胞中,從而導致感染。

在被調查的35種動物中,21種是鯨魚、海豚或鼠海豚。其中18隻被認為有感染的危險。

達爾豪西大學病理學系研究主任格Graham Dellaire說:「這些物種中有許多受到威脅或極度瀕危。」「在過去,這些動物被相關的冠狀病毒感染,導致輕微的疾病以及危及生命的肝和肺損傷。」

Saby Mathavarajah是這份報告的作者之一,他說,世界上有很多地方的廢水沒有得到正確的處理。他補充說:「監測世界各地這些高風險地區的易感物種,將有助於在疫情期間和疫情後保護野生動物。」

目前還沒有海洋哺乳動物感染SARS-CoV-2的已知病例,但海豚和白鯨過去都曾感染過相關的冠狀病毒。

由於大多數海洋哺乳動物是群居動物,新冠病毒也有可能通過近距離接觸在動物之間傳播,使整個種群處於危險之中。

發表在《整體環境科學》雜誌上的這一發現增加了人們的擔憂,即新冠病毒可能會在整個動物王國造成嚴重破壞。

專家此前警告稱,即使找到了針對Covid-19的疫苗和治療方法,如果動物被感染,它們也可能成為該疾病的宿主。

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數十種經常與人類密切接觸的動物容易感染冠狀病毒。總共有28個物種被確認易受SARS-CoV-2感染,這與導致人類新冠肺炎大流行的病毒相同。

倫敦大學學院(UCL)的研究人員發現,在家庭環境之外,動物園(大猩猩、北極熊和黑猩猩)和農場(山羊、驢和馬)中的動物也會感染新冠病毒。

雖然人們已經知道寵物貓、狗有被感染的風險,但最新的研究也顯示豚鼠、兔子和倉鼠也有被感染的風險。不過,研究也發現,大多數鳥類、魚類和爬行動物似乎沒有被感染的風險。

根據發表在《科學報告》上的這項研究,對於一些動物,如綿羊和類人猿(黑猩猩、大猩猩、紅毛猩猩和倭黑猩猩——其中許多在野外瀕臨滅絕)來說,這些蛋白質能夠結合在一起,就像病毒感染人類時那樣牢固。

但科學家們表示,儘管這些發現表明哪些動物面臨感染病毒的風險,但這並不能證明也不能證實它們會被感染。

此外,科學家們特別擔心綿羊,因為這種病毒與綿羊細胞的結合就像在人類身上一樣強烈,而綿羊經常與人類接觸。這意味著綿羊有感染病毒的風險,並將病毒傳染給人類,就像荷蘭水貂養殖場看到的那樣。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參考資料:

https://www.dailymail.co.uk/sciencetech/article-8937423/Whales-dolphins-seals-highly-susceptible-coronavirus-infection.html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鯨魚是哺乳動物嗎?鯨魚的祖先是什麼動物?
    鯨魚有兩個大類,一個是鬚鯨,一個是齒鯨,在我國海域中,有30餘種鯨魚。那麼,鯨魚是哺乳動物嗎?鯨魚的祖先是什麼動物?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鯨魚和海豚身上有很多藤壺,為什麼?
    鯨魚和海豚身上有很多藤壺,為什麼?藤壺是一種生活在海洋中的寄生蟲,尤其是大型哺乳動物,如鯨魚,我們經常能看到鯨魚從海裡跳出來,事實上鯨魚出來並不是為了呼吸,而是依靠強大的衝擊力來甩掉藤壺。很多人對此表示懷疑,為什麼鯨魚寄生在這麼多的藤壺裡而海豚卻很乾淨?事實上鯨魚的皮膚非常粗糙,這很適合藤壺寄生,這是因為鯨魚遊動的速度比較慢,更適合吸收營養。然而對於相比較,海豚的速度非常快,特別是在危險時刻,甚至比快艇的速度還要快,在海水不斷的衝擊下,藤壺很容易從海豚身上掉下來。
  • 丹麥法羅群島屠殺鯨魚海豚 血染海灣場面讓人痛心
    據《太陽報》7月20日報導,一年一度的捕殺鯨魚和海豚的活動正在丹麥的法羅群島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海洋守護者協會(Sea Shepherd Global)認為這是「血腥海灣的回歸」,因為僅一天就有252頭長鰭領航鯨和35頭大西洋白側海豚遭到屠殺,被血染紅的浪花不斷拍向山特維克海岸
  • 鯨魚正在返祖!紐西蘭再現領航鯨擱淺事件,一同上岸的還有海豚
    鯨魚的祖先從陸地去往海洋不過,也有一些動物是反其道而行之的,比方說當我們認為海洋中只有「水生水長」的魚類時,事實上在海洋中還有一群特殊的海洋哺乳動物。至於它們從陸地去往海洋的原因,答案也很明顯:根據生物進化的規律,因為氣候環境變化,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來尋求新的生機。類似的動物其實有很多,比方說為了生存放棄了天空的企鵝,再比方說為了生存而在天空擁有一席之地的蝙蝠。
  • 自1978年以來,海洋魚類寄生蟲數量增加了283倍
    在這種寄生蟲在海洋中孵化後,它們首先感染小型甲殼類動物,如底棲蝦或橈足類動物。當小魚吃了受感染的甲殼類動物後,這種寄生蟲就會轉移到它們的體內,當大魚吃了較小的受感染魚後,這種情況仍然會繼續下去。
  • 為什麼鯨類的身上容易寄生藤壺和鯨蝨,而海豚不會呢?
    我們在有關鯨魚的圖片上,特別是被衝到海岸上的鯨魚屍體圖片上,往往都會在鯨魚的身體上,發現密密麻麻的藤黃或者鯨蝨的蹤跡,每每看到這樣的圖片,筆者身上都會起雞皮疙瘩。而作為同樣屬於鯨類的海豚身上,卻很少看到藤壺和鯨蝨的身影,這是為什麼呢?
  • 科學家發現龐大的滅絕海豚 具有鯨魚特徵的頂級掠食者
    海豚可能看起來像是海洋中俏皮、聰明的惡作劇者, 但事實證明,它們的祖先中至少有一種更偏向於有牙齒的、掠奪性的一面,與當代鯨魚有類似的特徵。周四發表在《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雜誌上的一份報告描述了一隻已經滅絕的海豚巨大骨架如何顯示出與現代鬚鯨和齒鯨平行進化的跡象。這具15英尺長的骨架命名為Ankylorhiza,在南卡羅來納州發現,大約生活在2500萬年前的漸新世時期。從它的頭骨、牙齒、大小和鼻部來看,它是當時的頂級掠食者。
  • 世界十大觀鯨地 可以近距離觀看鯨魚的最佳地點
    鯨魚是一種體型巨大的海洋動物,鯨魚中的藍鯨更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它們生活在在開闊的海洋中。而在開闊的海洋中觀看這些巨大的海洋生物是一種令人驚嘆和難忘的經歷,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是世界上10個最好的地方來近距離親眼觀看鯨魚!
  • 烤漆仿真不鏽鋼海豚加工廠【鴻景】道縣
    名稱:海豚不鏽鋼雕塑不鏽鋼海豚雕塑動物不鏽鋼雕塑不鏽鋼雕塑廠家材質:201不鏽鋼,304不鏽鋼適用場地:城市景觀,廣場,公園,企業。海豚(學名:Delphinidae)具有齒鯨類典型的形態學性狀:紡錘形的身體;單個新月形的呼吸孔;頭骨套疊,上頜骨向後擴展與額骨重疊;顱頂偏左的不對稱;圓錐形或釘狀的齒等。各種間明顯的變異與喙、上下頜、牙齒等攝食有關。
  • 水下哺乳動物,小海豚原來是這樣在水下喝奶的;長見識了!
    科學家說海豚的智商極高,成年海豚的智力與7歲人類的智商不相上下;而且它們還不懼怕人類,在海洋中如果遇到落水的人類它們還會用身體將人類推到水面上,幫助落水者呼吸海面上的空氣。這又讓海豚的形象在人類的心裏面得到了升華。如此善良可愛的海豚其實與人類一樣,同屬於哺乳類動物;什麼是哺乳動物?
  • 海豚海象海獅海豹誰是瞌睡大王?
    海豚海象海獅海豹誰是瞌睡大王?時間:2020-04-02 23:4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海豚海象海獅海豹誰是瞌睡大王? 海豚海象海獅海豹誰是瞌睡大王?支付寶螞蟻莊園每日一題的答案是什麼?
  • 到此一遊|乘風破浪的海洋「偶像」們,誰能C位出道?
    地點:南非亮點:觀鯨、觀鯊這個夏天,乘風破浪的姐姐成為關注的焦點,而在南非附近的海洋王國,也有一個「偶像」團隊——大白鯊、鯨魚、沙丁魚、海豹以及黑腳企鵝,它們實實在在地乘風破浪而來,誰都可以C位出道。在乘風破浪的海洋「偶像」團隊中,大白鯊人氣極高。大白鯊體長可達6米以上,重量超過3000公斤,海洋哺乳動物是它們最主要的食物。在開普敦以南的Gansbaai小鎮,每年6-8月都會熱鬧非凡,人們趕到這裡不僅為了觀看瀕危的南露脊鯨從南極遊到附近海域繁殖,更重要的是體驗鯊籠潛水。觀鯊全程需要3-4小時,一般在早上或中午出發。
  • 【丹麥法羅群島數百鯨魚和海豚被捕殺】丹麥法羅群島每年都在進行...
    2020-07-22 11:46:35來源:FX168 【丹麥法羅群島數百鯨魚和海豚被捕殺】丹麥法羅群島每年都在進行鯨魚和海豚的屠殺,今年一天之內就屠殺了252頭長鰭鯨和35隻大西洋白海豚,鮮血將整片海水染成紅色。
  • 百餘噸重的鯨魚,祖先竟是這種陸生小動物,為啥又從陸地回到水裡
    我們都知道鯨魚並不是真正的魚,而是一種哺乳動物,這種動物最早和我們常見的牛馬羊豬狗等都有4條腿和尾巴等,體型上並沒有多大的區別,然而這種動物不知什麼原因卻選擇了進入海洋生活,漸漸進化成了幾乎完全和魚一樣的體型。
  • 鯨魚與豬、河馬它們原來是一家??
    鯨魚曾在很長的時間裡被認為是魚,但是科學家發現鯨魚是通過肺呼吸的哺乳動物,並不是魚類。鯨魚的祖先是誰,鯨魚又是如何演化的,下面我們一起來探索鯨魚的演化史。 陸走鯨的化石顯示了鯨如何從陸上的哺乳動物演化而來。陸走鯨的外表像鱷魚,約有3米長。它的後肢較適合遊泳,可能像水獺及鯨般擺動背部來遊泳。陸走鯨也像鱷魚一般潛伏在淺水地區捕獵。就其牙齒的化學分析,發現陸走鯨可以出入淡水及海洋區域。陸走鯨沒有外耳,而是將頭貼近地面感受振動,藉以追蹤獵物。
  • 海洋馬拉松的這些種子選手你看好誰?
    耐力型選手N02—象海豹象海豹在哺乳動物中遷徙距離第二長在漫長的旅途中他們大部分時間都呆在海洋深處並且能利用磁場到達準確的目的地耐力型選手N03—座頭鯨座頭鯨是世界上最大的鯨魚之一是世界上哺乳動物遷徙距離最長的它們在極地附近度過夏季在冬季開始時它們會遷移到赤道
  • 日本為何四處獵捕鯨魚?並非為了吃肉,真實目的值得各國警惕
    鯨魚是海洋中的精靈,它們在海洋中自由自在地遊動,發出神秘而動人的聲音,仿佛是來自古代的餘音,被稱為「鯨歌」。鯨死後,它巨大的身體沉入海底,並能在海底形成小而穩定的生物圈,為海底生物提供幾乎一百年的生存條件。
  • 觸目「鯨」心——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發布《圈養海洋哺乳動物福利...
    原標題:觸目「鯨」心——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發布《圈養海洋哺乳動物福利問題研究》報告   近日,世界動物保護協會聯合動物福利學會發布第五版《觸目「鯨」心——圈養海洋哺乳動物福利問題研究》報告,指出了用於娛樂表演的圈養海洋哺乳動物存在的嚴重的動物福利問題,以及海洋哺乳動物捕撈和活體貿易對物種保護的巨大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