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正經說話……
上面這個3D小人就是通過捏臉社交App ZEPETO創建的角色。這款App目前在App Store社交榜中已經排到第一的位置,超越微信、QQ,獵豹大數據監測到的安卓端活躍滲透率也呈現出爆發勢頭。
但客觀地說,ZEPETO仍然是一款打磨階段的App。雖然是以3D捏臉走紅,但這款App卻是一款十足的陌生人社交應用,而從匹配邏輯,到用戶互動的引導,ZEPETO可以說都做得非常粗糙。
回顧這兩年出現的形形色色的現象級App:臉萌、Prisma、足記、魔漫相機……無一不是火過一把之後就悄無聲息。他們共同的問題在於,沒有去挖掘爆紅背後用戶的長期需求。
火一把就死,禍根原來在這裡
對於任何一款App而言,其長期生命力的基礎一定是面向核心用戶的穩定、可持續的價值。所謂穩定、可持續的價值,其實就是滿足用戶長期需求的價值。很多現象級的App,憑藉某個亮點在短時間內獲得了大量曝光,於是就止步於用戶的即時滿足,卻沒有去挖掘背後的長期需求。
以2016年爆紅的Prisma為例,這是一款能把普通照片變為藝術品的圖片處理App。Prisma的開發者認為,產品獲得最初成功的原因是,藝術風的照片處理打動了用戶,順著這個思路,他們把精力繼續放在開發更多相同風格的濾鏡上。但結果是,用戶很快產生了審美疲勞,逐漸放棄了這款App。
我們再來看一個類似的案例,FaceU是一款貼紙類特效相機,最初是憑藉一套動物類貼圖(尤其是那款「鹿臉」)刷爆朋友圈。但是FaceU團隊並沒有止步於開發更多貼圖,原因是他們意識到,用戶真正的需求,其實還是獲得關注這一基本的心理需求,網紅貼圖只是一種藉口。
但一味地發自拍刷存在感,其實是件挺尷尬的事,所以FaceU給用戶提供了各種各樣的藉口(惡搞、小測試等等),這樣用戶既秀了自拍,又給朋友圈帶來了一點小趣味,也就顯得沒那麼刻意了。
眼光長遠的App開發者不會滿足於迎合用戶的一時興起,因為這種一時興起有可能跟風、嘗鮮,但刨開這些因素,這款App到底能滿足用戶的什麼長期需求呢?這是現象級App爆紅後需要思考的問題。
在運營中摸索,快速迭代
當然,滿足用戶某一長期需求的方法不是唯一,尤其對依賴內容(如圖片、視頻)的產品來說,走運抓到了用戶的某個興奮點,並不代表可以仰仗這一點支撐起一款具有長期價值的產品。能否把意料之外的流量轉化為留存,就需要產品團隊在開發及運營中迅速推陳出新。
抖音最初的定位是音樂類短視頻App,最初讓它獲得成功的,也是那一首首洗腦神曲。但是我們看現在的抖音,搞笑、雞湯、萌寵、科普、美食等等,形形色色的短視頻內容早已超出了音樂的範疇。
抖音用戶真的只是沉迷於神曲嗎?他們的需求是獲得低門檻的娛樂,從這個思路出發,就不一定要通過音樂短視頻去滿足了。這也是後期抖音調整運營思路的原因,最初,抖音上都是像「合拍」「手勢舞」這類功能導向的活動,但現在我們看到的更多是話題性的活動。
我們回過頭來看,Prsima或是足記這類App,他們在爆紅後似乎被「藝術品」或是「電影大片」這種形式束縛住了,即使他們是解決用戶長期需求的一種方式(例如足記讓用戶不尷尬地在朋友圈表達自我),但是單一的功能和風格,也會讓用戶感到厭倦。
爆紅而不衰的產品,穩定(抓住長期需求)和敏捷(迅速推陳出新),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