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邊陲的安南,秦漢千辛萬苦治理,為何到了唐朝卻喪失殆盡

2020-12-22 騰訊網

安南地區(今我國雲南、廣西一帶及越南)與中央王朝在歷史上的互動最早可追溯至西周時期。隨著秦漢確立對安南地區的行政範圍界定,及至唐代以前,歷代中央王朝對安南地區進行了經略與開發,當地與中原在政治、經濟、民族、文化、軍事等各層面的交流日趨深入。在唐代,以安南都護府的設立為起始,中央將安南地區納入到以正州為主的、統一的政治管理體系下,中央由此得以建立對安南地區更為直接有效的管控。受到地緣與民族分布的影響,安南地區的部族、士族、軍事割據等勢力曾在東漢至南北朝時期出現多次離叛的狀況。

中央以通過調整安南地區的行政設置為手段,遏制地方長官所轄規模,進而避免起事動蕩造成大規模的影響,並由此出現兩次重要的政區分割舉措,分別為東漢時期確立交州分界,及東吳分治交、廣二州。交、廣分治後,安南地區所處的大致行政範圍構成後世的統治基礎。

歷代中央對安南地區的經略,均立足於其地緣特點:既為西南交通的關鍵要道,同時受山地崎嶇的地勢因素影響,以及交通技術發展水平的制約,地理上也呈現較為孤立、難以直達的特徵。當地由此成為躲避戰亂的中原人士的目的地之一,大量北方漢族士人的遷入,令安南地區進一步受到中原文化的影響,構成地方群體自我認同的根本。安南地區與中原在文化上的交融與地緣上的區隔形成內化的矛盾,令當地同時出現對中央的歸屬向心力,與立足現實安定需要、尋求偏安一隅的兩種認識。

為穩固歷代對安南地區的經略基礎,唐代中央通過制度、軍事等領域的具體施政首段,不斷強化對當地的控制,改交州為安南都護府即為密切落實中央對西南邊睡的有效管控。但是在客觀的地理制約、主觀的自我認知、邊防整體性政策等因素影響下,中央對安南都護府的經略始終未能以強有力的手段深入實施,這一情況亦決定了中央對當地的政策基調,即在治理上以籠絡、鎮撫地方部族為主要舉措,軍事上的鎮壓管控作為應變之策,施政的深入程度受其時其地部族的穩定性所決定。被動的經略理念貫徹在中央對安南都護府的經略過程的始終,繼而對地方穩定產生負面影響。

伴隨吐蕃、南詔二者實力的發展,其對於中原王朝穩定統治的威肋、也在不斷上升。玄宗時期,中央愈發重視安南都護府之於劍南、嶺南兩道邊防的拱衛作用,但是與此同時,唐立國以來的政權穩定性為安史之亂的動蕩而打破,而中央對安南都護府的政策構想也由此中斷。

此後,唐代中央政府的力量從根本上被削弱,執政者更為依賴地方軍事部曲等勢力的支撐。而在外部因素作用中,中唐以來吐蕃一唐之間的衝突與摩擦成為邊防最為嚴峻的威肋,南詔成為唐廷所面臨的主要邊防問題。為有效應對南詔的反覆寇犯,中央選任安南官員時更注重其軍事能力,進一步導致安南都護府的實際主導權從中央逐漸轉向地方軍事節度,在客觀上削弱了中央對安南的管控能力。同時,因安南地區出現反覆的離叛動蕩,中央在施政舉措上延續對部族的籠絡,並在經濟層面正式將安南都護府納入賦稅體系。

唐朝意圖以軍事控制為主要措施,強化對安南都護府的經略,但中晚唐以來大規模的軍亂動搖了其對安南地區的施政根基。晚唐時期南詔對唐西南地區的兩度寇犯中斷了中央與安南都護府間的往來溝通,致使民生安定屢遭嚴重破壞,加之中央處於宦官幹政、黨爭混亂之中,中央力量進一步被削弱,地方愈發趨向依附穩定而有力的割據統治,回歸到安南地區尋求獨立經略的政治傳統之中。終唐一朝,中央在安南都護府的種種經略舉措,最終未能阻止中央與當地的脫鉤。

相關焦點

  • 安南都護府作為唐朝六個重要的都護府之一,為何南詔國也想來爭?
    唐朝的安南都護府做為唐朝六個重要的都護府之一,是唐朝管理南部邊疆地區的主要機構,屬嶺南道。唐高宗調露元年(679)以交州都督府改置安南都護府,為嶺南五管之一。所以安南本來就是屬於大唐的地盤。土人怨怒,引導南詔兵,騷擾安南境。懿宗鹹通元年(公元860年),安南土人又引南詔兵合三萬人,攻破交趾。鹹通四年,南詔再度攻破交趾,殺掠十五萬人。下面我就說說南詔國以及與唐朝的恩怨。
  • 安南國若當初不招惹大明王朝,或許就不會被朱棣收拾了!
    安南國(即今天的越南)作為一個邊陲小國,從唐朝末年開始直至明朝建國之初,始終作為臣服者每年都按時向中原王朝進稅納貢,可是後來明朝建立以後,安南國就不那麼聽話了,他們自認為國力已經很強大了,不再需要中原王朝的庇護了,因此,不但不向明朝進貢了,還不時派兵去騷擾明朝的邊境,邊境百姓苦不堪言
  • 唐朝的疆域及其變化
    貞觀十九年(645年),唐朝廷移安西都護府到龜茲。顯慶四年(659年),唐軍又滅西突厥,勢力及鹹海到裏海一帶。但唐朝廷對蔥嶺以西地區的統治始終不穩固,乾封二年(662年),阿史那彌射死,阿史那步真統領西突厥十姓,此後蔥嶺以西一直為唐朝臣屬國,尤其是吐火羅。。安史之亂爆發後的三十六年時間內,唐朝陸續失去原安西都護府所轄地區。
  • 唐朝的藩鎮制度是如何出現的?安史之亂後,唐朝為何不廢除它
    藩鎮制度的確導致了唐朝中後期的國家動亂,但是割據叛亂黨的藩鎮只佔很小的一部分。從安史之亂之後,唐設藩鎮總計89個,參與過叛亂的藩鎮只有11個,只佔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藩鎮還是能夠聽命中央,安心治理地方的。
  • 唐朝的疆域到底有多大?細數唐朝六大都護府!
    唐朝的疆域在最盛時期東至北朝鮮,西達中亞鹹海,南面包括了現在的越南北部,北面則到蒙古高原的北部。
  • 唐朝在邊疆設置的六大都護府
    唐朝的疆域在最盛時期東至北朝鮮,西達中亞鹹海,南面包括了現在的越南北部,北面則到蒙古高原的北部。
  • 唐朝統治下的都護府.
    唐朝的疆域在最盛時期東至北朝鮮,西達中亞鹹海,南面包括了現在的越南北部,北面則到蒙古高原的北部。
  • 作為讓唐朝頭疼的南詔國,為何一夜之間徹底滅亡?
    唐朝是我國古代最強盛的王朝之一,因為強大的國力和恩威並施的外交政策,其周邊的小國紛紛傾心歸附。作為當時東亞最龐大的帝國,唐朝時常會對周邊局勢採取行動,像高宗時期,唐軍就幫助朝鮮半島的新羅先後擊敗了百濟、高句麗,助其實現了三國統一。
  • 突厥為什麼屢次侵犯我國唐朝邊境?當時採取了哪些應對措施
    引言從公元6世紀末起,中國社會得到了加強,並且變得富裕和組織嚴密,於是便試圖將其影響擴大到外部,並將入侵地的居民驅向邊陲地區,如青海的吐谷渾人、四川邊境的唐古特人、蒙古和準噶爾的突厥人與其他遊牧民、東蒙古和滿洲遼河流域的契丹人、朝鮮北部的高句麗王國的人
  • 南部戰區總醫院醫療隊赴西南邊陲巡診
    本報訊 耿華、餘浩傑報導:春節前夕,南部戰區總醫院抽組20名醫療專家組成「紅棉衛士醫療隊」,深入西南邊陲雲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為少數民族群眾和邊防部隊官兵開展送醫送藥、醫療巡診服務,將優質醫療資源送到邊陲軍民身邊
  • 雲南一大建築奇觀,似大型迷宮,被譽為「西南邊陲大觀園」
    今天介紹的,便是我國西南邊陲的一座「大觀園」,其建築之巧妙,藝術之精美,實在讓人震撼。這便是雲南建水朱家花園。建水朱家花園位於雲南建水古城的翰林街,是清末鄉紳朱渭卿兄弟建造的家宅和宗祠。這是一座規模宏大的清代民居建築,園內宗祠、廟堂、居室、園林井然有序、富麗堂皇。整座建築陡脊飛簷、雕梁畫棟、精美高雅,空間感十足,層次多樣且豐富,是一座「迷宮式」的建築群,有著"西南邊陲大觀園"之稱。
  • 西南邊陲,國家一類開放口岸雲南耿馬縣
    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隸屬雲南省臨滄市,縣城耿馬鎮居縣境中部,東北距雲南省會昆明最大橫距112公裡,南北最大縱距76公裡,至2013年,人口密度為70人/平方公裡;地處中國西南邊陲,與緬甸山水相連,國境線長47.35公裡,是臨滄乃至昆明通往緬甸仰光以及印度洋緬甸海岸的皎漂港最便捷的陸上通道,從邊境清水河到緬甸重鎮戶板
  • 唐朝之後,為何西安不再是首都了?3個原因其中一個最致命
    前言:關注歷史的人會知道,在古代時的秦漢隋唐都是把西安給當作首都,除了個別時期會把洛陽當作首都,但對於首都都有一個說法那就是「東都洛陽西都西安」。可為什麼之前的西安就是眾多朝代的首都,到了唐朝之後它就沒有辦法在成為首都了呢?一、氣候中國的氣候歷來都是千變萬化,現在更是有著全球變暖的問題,在古代的時候或許沒有太大的問題,但從宋朝開始西北地區就會受到季風氣流等多種元素的影響,這些地方就會變得非常乾燥,隨之水資源就變得十分匱乏。
  • 唐朝滅亡之禍竟源於桂林?一場兵變如何將大唐推向深淵?
    那麼,它又為什麼被認為是唐朝滅亡的導火索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捋一捋。01.禍起南詔要了解桂林兵變的始末,必得從大唐西南邊陲的小國南詔說起。隋末唐初,雲南地區有六大部落,被稱為六詔,其中蒙舍詔位於六詔的南邊,也被稱為「南詔」。
  • 談談明朝時期,西南實行土司制度的幾個民族,至今還存在土司制度
    具體而言,在明早期的洪武十四年,明朝已將軍事勢力推進到今中南半島的緬甸中北部和寮國、暹羅(今泰國)北部一線,同時於永樂四年(1406)至宣德二年(1427)直接控制了安南(今越南)。 這就是說,截至宣德二年,分布於今中南半島緬甸中北部和寮國、暹羅北部一線的少數民族以及安南的民族,屬於明朝西南邊疆民族的重要組成部分。
  • 唐朝為什麼被稱為巨唐?你看唐朝的領土有多大?
    威爾杜蘭《世界文明史》說唐朝是最強大、最文明、最進步的。斯塔夫裡阿諾斯《全球通史》:「唐朝被中國和西方許多歷史學家稱為最輝煌的朝代。」 唐朝繼承的是隋朝的基本盤,在整個隋朝和唐朝前期,周邊除了高麗,都沒崛起什麼有實力的國家,就說突厥吧,相比較當年的匈奴,無論是人口還是組織力,都看不到質的變化,而中原王朝從秦漢發展到隋唐,人口至少增加了2000萬,差距太大。唐貞觀年間有朝散大夫王玄策,四使印度,在其二次出訪期間,竟遭中天竺二千伏兵伏擊。
  • 明朝收回雲南,放棄安南,陳朝為什麼被列為不徵之國?
    至於交州,一樣自秦始皇開發嶺南到漢武帝平定南越,都一直在大一統王朝之下。 但是,到了唐朝,情況慢慢發生轉變,對於交州,朝廷一直牢牢控制,而雲南方面,因為南詔的崛起,成為唐朝的邊患之一,不過,南詔還處在部落聯盟階段,一直到蛻變為大理國才改變處境,一起改變的還有唐朝
  • 路晨與安南
    「路晨」「到」還沒找到這位同學在那老師就已經點到了安南;在想那個同學是誰的安南突然回神:「到」老師看了安南一眼,心想這個這小夥子在幹嘛,也許是這一眼讓安南安靜了好久。過了好大一會,安南依然不安心,就問了程成:「路晨是誰?怎麼學習這麼好。」「不知道,剛才我也看到就過去了,」程成回答道。
  • 再見安南
    安南,全名科菲·阿塔·安南,最為人熟知的身份是聯合國第七任秘書長,也幾乎是最為人熟知的一任聯合國秘書長。1938年4月8日,安南出生於非洲西部的 「黃金海岸」加納,那是一個星期五,因而他被取名為「科菲」,意指 「生於星期五」。安南的父母皆出生加納沿海地區的名門望族,他的祖父、外祖父和叔父都曾是部落酋長。
  • 殆盡造句和解釋_殆盡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殆盡(dài jìn)。近義詞有:耗盡。幾乎罄盡。[馬烽等《呂梁英雄傳》:「興縣地區反『掃蕩』大捷,七百餘敵寇被殲殆盡。」]殆盡參考例句:1、若此生不遇,則年華殆盡皆徒然,情何以堪。2、落日的餘輝已經殆盡。皓月當空,冰潔玉清。3、病人的高燒使他的記憶喪失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