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盲人在黑暗中飛奔,陪伴在身邊的是三四名陪跑員,有人在前面呼喊提醒他人注意,有人在左側牽著繩子,還有人在身後保護並隨時拿取補給……這一幕就是盲人參加馬拉松賽事的場景。10月15日是國際盲人日,北青-北京頭條記者採訪到多名「黑暗跑團」成員,了解少為人知的盲人陪跑員故事。
盲人馬拉松愛好者嚴偉:陪跑志願者犧牲自己成就了我
「我要感謝那些陪跑的志願者,他們是犧牲了自己的馬拉松成績,成就了我。」10月14日,健談的盲人馬拉松愛好者嚴偉接受北青-北京頭條記者採訪時說,在幼兒時期,因為患有視網膜母細胞瘤,他被迫切除了眼球,在記憶中對光線沒有任何印象。
嚴偉在14歲時,身體顯得比較胖,而且有哮喘,他想通過運動改變自己的體質。但是跑步對盲人來說比較困難,嚴偉就先是原地踏步,後來跟著妹妹一起跑步,妹妹逐漸跟不上,他就讓妹妹等騎著自行車,自己扶著妹妹的肩膀來跑。
出生於1987年的嚴偉,雖然嚮往自己有一天能夠奔跑在賽道上,但是從沒有想過會成為一名業餘馬拉松愛好者,而且到全國各地參加馬拉松比賽。一次新聞報導,改變了這一切。
「聽到新聞報導,盲人可以在陪跑志願者的幫助下完成馬拉松比賽,我想著別人能夠參加,我也想去報名。」嚴偉說,2015年,他鼓足勇氣報名了北京馬拉松,並在陪跑志願者的幫助下成功完成「首馬」,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報名越來越多的其他比賽。
2019年3月24日,在江蘇徐州,嚴偉在陪跑者的幫助下,為3小時13分完賽,這是讓嚴偉最為滿意的成績。「這次比賽中的後半段,由於陪跑員比較累有些跟不上,最後我在其他參賽者的幫助下跑完全程。」嚴偉說,他總共參加20多個馬拉松賽事,知道陪跑志願者的不易,「每一個陪跑的人,由於需要一邊跑一邊跟我配合,所以會比我辛苦,再加上像我這樣跑得比較快的盲人極少,所以陪跑志願者比較難找。」
每一個參加馬拉松比賽的人,都想體驗一把參賽的感覺,不少成績比較好的人,想的可能是挑戰自己的極限。嚴偉知道,一般馬拉松比賽成績能夠進入3小時以內,不少人就有更進一步的打算,而能夠幫助嚴偉這樣視障選手的陪跑志願者,成績至少應該比嚴偉快出15分鐘左右。「所以,那些陪跑的人,他們是在犧牲自己的成績,幫助並成就了我。」
「第一次陪跑 我就讓他摔了個跟頭」
今年41歲的公雲峰,在十來年前體重曾經達到180多斤,身體有三高,從那時起,他決心改變這一切,開始以跑步來鍛鍊身體。慢慢地,成為各個馬拉松賽事的參與者,甚至多次到倫敦、芝加哥、波士頓、東京等地,參與國際馬拉松。目前他是長沙辣跑團發起人、黑暗跑團名譽團長,馬拉松最好成績為兩小時51分。
說起「黑暗跑團」,其實很多人並不了解,這是一個專門幫助盲人參與長跑的民間團體,成員都是跑步運動的業餘愛好者。
2017年下半年,公雲峰看到有人在微信朋友圈為一個名叫嚴偉的盲人徵尋陪跑者的消息,於是報名並聯繫上了嚴偉。2017年9月17日,是公雲峰和嚴偉的第一次合作。
「我在當年報名了10月份的芝加哥馬拉松,就想著將北京馬拉松作為一次拉練,沒想到接到嚴偉的求助,所以這是一舉兩得的事情,既幫助了嚴偉,又鍛鍊了自己。」 公雲峰告訴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嚴偉雖然雙目失明,但是馬拉松水平比一般人高得多,普通人無法成為他的陪跑員,「馬拉松盲人陪跑員其實是一個團隊,盲人運動員前方需要有呼喊開道的人,左側有人負責牽著繩子引領方向,右側的人則隨時幫忙提供補給,大家分工協作。」
那一次,公雲峰是牽引繩子的主陪,幫助嚴偉掌握奔跑方向。公雲峰是從長沙趕到北京參加馬拉松,而嚴偉則是來自山東,相互之間並不熟悉。剛開始的第一次磨合,幾個人進行了半小時的簡短培訓後開始投入「實戰」。
「隊員們精力集中,我們的陪跑團隊一直比較穩定,在跑到第28公裡的時候,還是發生了一個意外。」公雲峰迴憶,有一名一直緊咬不放的跑友,從補給站拿了水之後,突然橫穿賽道,跑到嚴偉的正前方,而幾名陪跑員都沒有及時反應過來,「嚴偉根本看不到,剛好踩到那名跑友的腳後跟,自己一下就摔倒在地。」
幸運的是,此事並未對嚴偉造成太大影響,他爬起來繼續奔跑。而一年之後,那名造成嚴偉摔倒的跑友找到「黑暗跑團」進行了道歉。
第一次當陪跑志願者就出現了這樣的小插曲,從此公雲峰對自己要求更加嚴格,更加謹慎,在後來的多次陪跑中,包括其中一次在德國柏林42.195公裡的馬拉松全程,他都是一直堅持不離左右。
北京馬拉松上的一次邂逅 他開始做「有意義的事」
說起為嚴偉擔任陪跑志願者,重慶跑友盧為最為「資深」,他的馬拉松最好成績為3小時零9分,兩人在北京馬拉松上意外邂逅,從此結下了不解之緣。盧為不但擔任過嚴偉的陪跑志願者,也幫助其他盲人跑過馬拉松。
2015年9月20日,北京馬拉松比賽途中,嚴偉與其中一名陪跑志願者意外跑散,正不知所措之時,盧為正好經過他的身邊,於是堅持幫助嚴偉完成了比賽,成績為4小時40分。2017年,兩人再次相遇,盧為和公雲峰等後來加入「黑暗跑團」,從此成為嚴偉的「專業」陪跑志願者。
「和嚴偉在一起跑,我們志願者必須配合默契才行,因為他的成績比較好,一般人無法完成這樣的陪跑。」盧為認為,自己在做一個值得做而且有意義的事情,而他在陪跑團隊中,主要負責呼喊開道或者幫拿補給,「這兩個都是比較累的活兒,一邊跑一邊呼喊提醒他人注意盲人選手,或者在中途到路邊補給站拿取補給,都和選手的正常跑步感覺不一樣。我自己跑步的話,都是自己掌握節奏,而幫大家拿取水和能量膠等物品,就會打亂節奏,這樣更累。」
在盧為的印象中,完成得最完美的一次陪跑發生在重慶馬拉松比賽上,嚴偉和4名陪跑志願者從出發到終點一直在一起,而且完成了預期比賽成績——3小時15分。
「麻煩注意一下,這兒有個盲人選手!」由於陪跑志願者一路跑一路在喊,比賽現場人很多,別人不一定能聽清,他們對有阻擋的選手有時會輕輕推開一下,嘴裡說著「對不起,對不起」等,此前這種現象也讓一部人不理解,投來異樣的眼光,甚至出言不遜。「我就和其他陪跑者一起商量,大家不要和他人爭論或者反擊,裝作沒聽見就行了。」盧為說,隨著媒體宣傳報導的增加,慢慢地,不少人了解到馬拉松比賽有盲人選手參加,也願意理解並支持陪跑志願者,現在正朝著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
幫助他人時獲取能量 「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努力?」
積極、陽光、樂觀、淵博……這是盧為總結的嚴偉這個盲人身上令人難以置信的優點。
「嚴偉很健談,會上網,而且懂得很多,你要是和他聊天,是聊不過他的。」盧為告訴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在交談中根本無法相信嚴偉是一個盲人,所以在自己付出辛苦的同時,也從嚴偉身上獲得了能量,「在賽道上,我們是嚴偉這樣選手的眼睛,在生活中,他和其他的盲人選手,也是我們人生的眼睛。一個盲人不放棄對生活的努力,就會生活得很精彩,我們作為健全人,有什麼理由不努力?」
而嚴偉也告訴記者,在網絡普及的時代,他的生活也越來越便利,現在經營一家按摩店的他,能夠很好地養活自己,平時出行能夠輕鬆打車,不想做飯時,打開手機就能點外賣。「我感謝那些在馬拉松比賽中為我提供幫助的志願者,另外,也感謝在日常訓練中,那十來名常年堅持為我提供幫助的山東高密本地跑友。」嚴偉說,他的記憶中雖然沒有一絲光線,但是心裡灑滿了陽光,「感恩所有的好心人!」
記者了解到,在10月18日上海舉行的一場賽事上,嚴偉和「黑暗跑團」將挑戰100公裡的超級馬拉松,這可能是一場需要用時10個小時的賽事,嚴偉認為自己完成比賽「沒有問題」!
文/北青-北京頭條記者 董振傑編輯/趙加琪
[ 北京頭條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