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但是,中國取得了抗疫重大階段性成果。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在2020年這個極為特殊的年份,盤點出版傳媒業熱點看點難點焦點,八大熱搜關鍵詞交織出「於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的不尋常年景。
對於出版機構來說,2020年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僅是一場嚴峻考驗,更是一次對專業性內容生產隊伍和優質資源存量的「大考」。
2020年2月,國家新聞出版署通知要求,出版界要進一步加強出版服務,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出版界策劃了一批書籍和音像製品,講述中國為戰疫所作的努力。《大國戰「疫」》、《中國共產黨防治重大疫病的歷史與經驗》、《人民至上 攜手同行:2020抗疫圖記》(中、英文版)、《眾志成城——武漢戰「疫」記》、《2020:以生命的名義》等書籍,從宏觀角度,全面、客觀記錄中國政府和人民戰疫的進程。截至2020年4月,出版業推出的防疫、抗「疫」讀物近600種。
作為身處武漢疫情中心的專業出版社,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20年1月22日編撰出版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預防手冊》一書。該書版權輸出到全球24個國家和地區,創造了湖北省圖書版權輸出的歷史紀錄。
在常規版權出海業務放緩的情況下,疫情卻給抗疫主題書籍「走出去」提供了契機。中國外文局表示向國際社會免費提供該局全部抗擊疫情圖書的國際版權。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幫助《寫給孩子的病毒簡史(彩繪本)》《等爸爸回家》走出了國門,並代理了《張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新冠肺炎防治手冊(漫畫版)》等熱門圖書的版權,將它們推廣至全球英語、義大利語、阿拉伯語、西班牙語地區。由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打造的少兒防疫科普圖畫書《新型冠狀病毒走啦!》實現了12個語種的國際版權輸出。
受疫情影響,廣大師生對數字教材資源、線上授課系統、課後作業系統等都呈現明確需求,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等60餘個教材出版單位,免費提供了366個中小學國家課程教材電子版網址連結,供廣大教師在家備課、網絡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等使用。出版界響應電子資源免費開放,如湖北教育出版社面向湖北省中小學生發起了「在家上課」行動計劃,通過「湖北教育APP」和「智慧易課堂」「人教鄂教版科學」「湖北教育出版社」等微信公眾號,向廣大師生開放在線學習工具和在線學習資源,供免費使用。安徽教育出版社為全省初中學生提供各學科新學期免費預習課視頻資源。接力出版社是首個在自有平臺上提供童書產品免費閱讀的專業少兒出版社。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還是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2021年將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圍繞這些重要時間節點,出版界精心策劃了一批傳播時代主流價值、多角度滿足讀者文化需求的主題出版物,其內容和形式在時間維度、空間維度、技術維度上有頗多創新,形成了若干有代表性的主題出版創新發展模式。
2020年,出版界聚焦脫貧攻堅這一工作主線,把記錄好、講述好徹底擺脫絕對貧困、實現全面小康的故事,作為貫穿全年工作的主線,深度挖掘脫貧攻堅事業的中國故事、中國模式、中國成就,策劃推出一大批精品出版物,彰顯扶貧扶智使命擔當。2020年125種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選題中,有28部力作宣傳黨帶領人民脫貧攻堅的偉大成就和成功經驗,展示全面小康的美好圖景和歷史意義。收官之年,一批內容深刻、主題鮮明的扶貧佳作相繼湧出。《習近平扶貧故事》一經出版,即引發強烈反響;《中國扶貧》描繪新中國70年扶貧全貌,總結中國扶貧經驗和模式;《駐村畫記》生動記述第一書記扶貧工作細節;理論讀物《小康的真諦》書寫民生變遷、註解時代主題;報告文學《向祖國報告:記全國少數民族地區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先進典型人物》用細膩筆法為扶貧人物立傳。
與此同時,一批出版發行機構深入挖掘文化特色,在文化扶貧、產業扶貧上想實招出實績,打出精準扶貧「組合拳」——中國出版集團公司定點幫扶的青海澤庫縣成功「摘帽」,集團著重發揮文化出版主力軍的作用,面向國內外講好「中國扶貧故事」,做響扶貧出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強調貧困地區的扶貧工作應「造血」而非「輸血」,密切結合當地實際探索創新經驗。接力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關注貧困、邊遠地區閱讀問題。山東新華書店集團、河北省新華書店等通過改善鄉村基礎設施和居住環境,開展捐資助學活動,建立「以產業項目為主、基礎設施項目為輔」的幫扶脫貧長效機制,為貧困村找到一條精準脫貧的新路子。中國出版傳媒商報特別策劃「全國出版發行業文化扶貧實踐公益特輯」,先後發布「助力小康社會與脫貧攻堅」主題出版物五批564種。
2020年12月1日,國家新聞出版署下發《關於編制「十四五」國家重點圖書、音像、電子出版物出版規劃和2021~2030年國家古籍規劃的通知》提出,要精心組織重要時間節點出版工作。圍繞黨和國家重要政治活動和重大歷史事件,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推出一批聚焦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紅軍長徵勝利85周年、辛亥革命110周年、黨的二十大、毛澤東誕辰130周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鄧小平誕辰120周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等重要時間節點的主題出版物。
兩部重要法律的修訂和出臺,為出版業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法律環境,帶來了新的市場機遇。
2020年3月,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知識產權局印發《關於推進中央企業智慧財產權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全面提升中央企業智慧財產權工作水平。2020年4月28日,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在我國締結、以我國城市命名的國際智慧財產權條約——《視聽表演北京條約》生效。
2020年11月11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決定》通過,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歷時十年新修的著作權法大幅提高侵權法定賠償額上限,完善作品的定義和類型,進一步維護創作者的合法權益。新修改的著作權法規定了一系列懲罰措施,大幅提高了侵權違法成本。新修改的著作權法還對「作品」的定義作出了調整,將現行法律中「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製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的表述修改為「視聽作品」。這意味著著作權保護的範圍進一步擴大,網絡短視頻等新類型作品將獲得有力的法律保護。新修改的著作權法還明確,為保護著作權和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權利人可以採取技術措施。
2020年9月,由中國版權協會主辦的紀念《著作權法》頒布30周年暨中國版權協會成立30周年座談會在北京舉行。
於2021年1月1日施行的《民法典》帶來出版空間。法律類圖書出版機構、電商、各地書店等快速反應,推進各個版本民法典及相關圖書的銷售、預售工作,成為民法典宣傳的中堅力量。不同版本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登上各大電商新書熱賣榜單,也成為線下各地書店的熱銷產品。
融合發展、全民閱讀政經利好頻出,為加快推動出版傳媒業轉型升級,提升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奠定基礎。
媒體融合方面,2020年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強調,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要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大全媒體人才培養力度,打造一批具有強大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加快構建網上網下一體、內宣外宣聯動的主流輿論格局,建立以內容建設為根本、先進技術為支撐、創新管理為保障的全媒體傳播體系,牢牢佔據輿論引導、思想引領、文化傳承、服務人民的傳播制高點。
2020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全民閱讀方面,2020年10月,中宣部印發《關於促進全民閱讀工作的意見》。意見明確,到2025年,通過大力推動全民閱讀工作,基本形成覆蓋城鄉的全民閱讀推廣服務體系,全民閱讀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活動更加豐富多樣,氛圍更加濃厚,成效更加凸顯,優質閱讀內容供給能力顯著增強,基礎設施建設更加完善,工作體制機制更加健全,法治化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國民綜合閱讀率顯著提升。《寧夏回族自治區全民閱讀促進條例》於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實體書店是整個書業鏈條中受疫情影響最為嚴重的部分。但通過政府扶持、行業自救,實體書店克服疫情困難,也看到了曙光。
2020年2月14日,上海市委宣傳部發布《全力支持服務本市文化企業疫情防控平穩健康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共20條具體舉措。除針對企業的共性政策外,針對出版企業採取五項幫扶措施。
2020年2月26日,北京市委宣傳部下發《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做好北京市實體書店扶持工作的緊急通知》,提前啟動2020年實體書店扶持項目、加大扶持資金力度、擴大特色書店評選範圍等一系列切實解決實體書店困難的具體方案。2020年3月底,北京市實體書店扶持項目首批評審工作完成,共有161家書店獲得項目資金扶持。2020年市區兩級財政投入扶持資金達到2.4億元,市級財政補貼獎勵實體書店406家,實體書店建設不斷提速,僅2020年就新增實體書店639家。2020年3月5日,72家北京市實體書店成為第一批進駐美團平臺的示範企業,北京實體書店開啟「外賣時代」。
2020年3月,天津、山東、廣東等地先後出臺促進實體書店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措施,切實解決實體書店面臨的實際困難。2020年5月,四川成都市委宣傳部印發《建設書香成都發展實體書店三年行動計劃》,到2022年成都將建「中國書香第一城」,實現市民綜合閱讀率、城市綜合閱讀指數、個人閱讀指數、公共閱讀指數位居全國前三,實體書店發展水平位居全國一流的目標。此外,南京、寧波、濟南等多地推出文化和旅遊惠民消費券,拉動文旅消費。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國內外很多書展和書業活動取消、延期或轉至線上。
國際方面,2020年3月,倫敦書展宣布延期,4月宣布今年停辦。原定於2020年4月12日舉辦的博洛尼亞童書展,取消線下展,5月4日~7日舉辦了虛擬童書展,提供虛擬展覽、研討會和插畫師點評等線上活動,以此為參展商提供一站式的線上體驗。
創辦34年的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BIBF)首次線上舉辦,來自97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400家展商完成線上註冊,並上傳3.8萬餘種中外版權圖書。其中,新展商數量達200家;國際出版50強中有25家註冊參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達31個。烏拉圭、亞美尼亞、維德角、蒙古、愛爾蘭、土庫曼斯坦為首次參展。2020年10月13日,第72屆法蘭克福國際書展首次以「全數字」形式呈現,沒有安排傳統的線下實體展館。2020年12月1日,美國書展宣布永久停辦。
在此背景下,國內出版企業積極創新國際交流通道。2020年7月10日,由中國出版集團有限公司主辦、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承辦的「首屆中版好書全球雲展銷大會開幕式暨學術研討會」在線舉行,面向全球推介中版集團精品出版物。2020年7月24日,由中國外文局主辦、中國國際圖書貿易集團有限公司承建的3D虛擬展館「中國國際雲書館」上線運行,來自五大洲24個國家和地區的知名出版集團和大型出版機構參與其中,中國14家、海外30餘家機構共展出33個語種、16萬種圖書。中國外文局出版的20餘種多語種電子期刊同時上線。
其它如原定在山東舉辦的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延期至2021年;廣東新華2020年春季線上館配會、北京百萬莊圖書大廈2020全國春季網上館配訂貨會、2020全國館配商聯盟春季圖採會、浙江省首屆「雲館配」圖書展示會、第十六屆春季全國地方版線上圖書博覽會、第16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等,均轉戰線上。
江蘇書展、浙江書展、上海書展、天府書展等在年中疫情防控形勢向好的情況下,採取有力措施,以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舉辦。2020年2月21日,「上海書展·閱讀的力量」2020特別網聚活動啟動,集中推出一大批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的線上閱讀活動和文化服務。2020年8月12日揭幕的上海書展,是今年第一個召開的極具全國影響力的書展,其如期舉辦,是書業復甦的信號,更是對行業信心的提振。
就在記者發稿時,傳來2021北京圖書訂貨會因疫情防控要求延期舉辦的消息。放眼2021年,國際國內書展業仍面臨嚴峻挑戰。
2020年春節以來,疫情阻斷線下宣傳營銷步伐,出版機構紛紛轉戰線上,從編輯、營銷、發行到出版社的社長、總編輯,紛紛變身帶貨主播,書店、電商也加碼直播賣貨配置,直播帶貨常態化可謂國內出版業上半年最熱門話題。
2020年4·23世界閱讀日、6·18年中大促、國慶黃金周、雙11、雙12等重要營銷節點,各出版機構的直播安排密度連創新高。
人民文學出版社成為最早入駐抖音、快手、微信視頻號的出版機構之一,一場《故宮六百年》定製款新書直播發布會累計觀看人數超1800萬、新客下單率超95.8%,而「回到文學現場,雲遊大家故居」大型系列直播活動覆蓋人群上千萬級別。2020年3月,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的《中國經典動畫珍藏版》與知乎鹽選會員年組套現身薇婭直播間,短短幾分鐘內銷售3萬餘套,碼洋超500萬。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大夏主播團」4月正式上線,3個月累計進行近50場直播。僅以淘寶直播平臺為例,該社平均每場直播點讚數都在10萬左右。大夏主播團「組團出道」,並非出版社的短期行為,而是在搭建屬於自己的MCN平臺,扶持專屬的KOL主播矩陣,探索「線上+內容」新模式,進而提升品牌長線輻射用戶的能力,進一步分類、激活、轉化長期積累的用戶數據,實現真正的內容運營。中華書局直播活動貫穿全年,世界閱讀日在線上舉行的「讀者開放日」,進行了12小時的在線狂歡。
2020年7月,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攜手「樊登讀書」舉辦三聯書店圖書專場直播活動,2.5個小時340萬碼洋圖書售罄。與直播帶貨一樣兇猛的,還有短視頻帶貨。抖音、快手、微信視頻號等平臺上,讀書類相關的短視頻內容陡增。
一些出版傳媒集團通過開展直播(主播)大賽的方式,提升下屬單位直播運營能力,激發創新轉型潛能,極大地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過,直播活動扎堆、流量有限、帶貨轉化率難突破也成為出版機構的共同難題。
在全球範圍內,有聲讀物因為「無接觸」「零汙染」的特點,在疫情期間都繼續保持著高速增長。今年上半年,出版圈颳起了「播客」風。
2020年3月31日,中信·大方推出以文學播客定位的跳島FM。活字電波以周更頻率,入駐喜馬拉雅、小宇宙、蘋果Podcast等平臺。青年調頻、活字君說、悅讀聯盟三個欄目每期輪流更新,已推出的11期節目在喜馬拉雅的總播放量已達12.4萬。Naive咖啡館的播客在理想自媒體、Naive公號(1w+訂閱)、喜馬拉雅等同步推出,目前單集最高收聽量達6.4萬,累計收聽量超30萬,併入選蘋果Podcast新品推薦TOP10。
2020年年初,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人文讀書聲」有聲店鋪,疫情期間免費送出價值逾80萬元的「人文讀書聲」暢聽卡月卡。四川文藝出版社原創有聲品牌「大聲武氣」在疫情期間策劃了三期特別節目,組織編輯與聽眾暢聊如何讓宅家生活平安且有意義。
以有聲為主要方向的APP、平臺,是出版機構搭建聲音品牌的首選。中國出版集團旗下中版集團數字傳媒有限公司開發運營的有聲閱讀平臺「去聽」,內置的有聲版精品出版物涵蓋中外文學、中外歷史、軍事小說、人物傳記等類別,疫情期間向用戶免費開放《茶館》《黃金時代》《城南舊事》《瓦爾登湖》等1000餘部有聲書。山東教育出版社開發的有聲讀物閱讀平臺「小荷聽書」累計用戶已達75萬。
2020年11月30日,「2020年全國有聲讀物精品出版工程」入選項目發布,55個項目入選。
© 中國出版傳媒商報
中國書業最忠實的觀察者和記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