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野離離
01
因為一個彎腰撿旗的工作,他成了網紅,這可能也是事件主人公袁晉爽所始料未及的。
畫面中,一支三軍儀仗隊正邁著整齊劃一的步伐走出一條通道,前面有面小紅旗掉地上了。
眼看就要被踩到,第一排儀仗隊最中間的小哥哥迅速一個彎腰,撿起了這面小紅旗。
就這麼一個不經意的動作,卻讓很多網友感動。
一個彎腰動作,讓人看到了一名軍人對國家的尊重和敬仰,還有熱愛。
後來,這個小哥哥被網友們找了出來,他就是95後袁晉爽。
他也是祖國70周年大閱兵的擎旗手,撲面而來的帥氣和颯爽。
2017年的5月,袁晉爽成了方隊中的一名國旗護衛隊員,也是第一次走上天安門廣場完成護旗任務。
問及第一次向國旗敬禮,看見護旗手們甩國旗,旗慢慢升上去,他的感覺是「渾身發麻,會有想哭的感覺。」
而從一名普通戰士到護衛隊,有三層考核,一是站姿,這也是最基本的,為了達到「站如松」,戰士們的衣領上都要被紮上針。
你頭一動,或者身子傾斜,都會被扎到,如此「慘絕人寰」的方法,卻是每一個想成為護衛隊的戰士必須經歷的。
還有一個是走功,說白了就是踢正步,一場整齊劃一、氣勢恢宏的正步走,不管是在甩臂的幅度,抬腿的高度,以及抬頭的傾斜度上都有著極為嚴格的要求。
再一個就是槍功,這個難度係數就要比前兩個要更大,因為不管是站還是走,它的動作個數都較少。
但是槍功就不一樣了,它在上槍、槍上肩、槍放下等一系列動作一氣呵成,另外,在這個過程中還要拍槍且要拍出響聲。
在一定程度上,響聲大小跟用力程度是呈正相關的。
夏天還好,冬天就難過了,尤其是北方的冬天很冷,站在室外手很快就僵了。這個時候拍的話手就很容易腫。
而擎旗手就更辛苦了,因為他要扛紅旗,旗杆加上紅旗的重量大概三十斤,如果遇到大風天氣,旗會來回晃,肩上的重量又加重了不少。
最難的是,走正步還不能因為天氣等原因出現絲毫的差錯。
袁晉爽作為新人,應對這種惡劣天氣的經驗肯定不多,為了以防萬一,他們在平時會加倍重量去訓練。
在外人看來,儀仗隊,護旗手的工作看上去很簡單,只有你真的成為了其中一員,你就會感慨其中的艱辛,還有壓力以及責任。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用在這個職業上,太貼切。
02
那麼你可能會問,每天重複一樣的動作,一樣的工作內容,會產生疲倦或者厭倦嗎?
那這位最帥擎旗手會告訴你一個秘訣:
把每一次,每一天的升降旗,都當成第一次來完成。
這個說來難,但也容易。
換個位置想,天安門前每天來的人可能絕大多數都是第一次來,也可能這輩子就來這麼一次,在他們眼中,你的每天其實是他們的第一次。
來觀看升旗的,當他們聽到國歌響起,國旗升旗的那刻,心中湧動起來對祖國深沉的愛,在某種時刻,也會跟那些護旗手產生共振。
這也是為什麼,每天同樣的動作,有人能十幾年如一日的堅持下來,並創造0失誤的記錄。
而袁晉爽似乎還更特殊一點,因為他也是70周年大閱兵的擎旗手,為了達到最好的效果,他們在前期每天都要在操場上訓練11個小時。
他們在堅持著和忍耐著常人難以想像的一切。
同時也教會了他們在以後的工作生活中,秉承這種精神,不輕易言敗。
03
在這個崗位上,還出現了很多「名人」,其中就不得不提有著「中國第一升旗手」之譽的高紅甫。
他在12年的任職期間,一共參加了6200次的升旗儀式,0失誤,這是一個相當了不起的成績和記錄。
這些別人眼中的不可企及的成就,其實是他咬牙堅持以及不斷練習得來的。
他有個習慣,就是將每次的升旗儀式都會做一個詳細的記錄,不斷總結經驗,不斷吸取教訓,在下一次爭取做到更好。
不要小看了這個做記錄的習慣,在他退役之後,這可是供後人學習的「葵花寶典」,其中涵蓋了成為一個合格的擎旗手的方方面面。
高紅甫還練得一項技能,就是在烈日下40秒不眨眼。
除此之外,比常人甚至比普通戰士更強的臂力,以及用來展旗的右胳膊比左胳膊更粗的特點都「一應俱全」。
經歷了那麼長時間的訓練,吃了那麼多的苦,就是為了擔負升旗的任務,當國旗響起,國旗冉冉升起,你向國旗敬禮,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
站在國旗下,他們是無數人追捧的「男神」,但其實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是普通人家的孩子。
高紅甫就是出生於河南省的一個農村家庭,高中時正好碰上軍校來校招生,憑藉優秀的身體素質以及出色的硬體條件,他很順利就入了伍。
哪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不都是因為吃了很多人想像不到的痛苦。
退伍之後的高紅甫被企業高薪聘請,就因為他是「第一旗手」。
但高紅甫拒絕了,他說道:我可以為國旗爭光,但我不能沾國旗的光。
可能每一個與國旗共處了這麼長時間的人,對國旗至深的感情與至親之人無異,而且還多了一份自豪和敬仰。
「一日入國護,終身國護人!用我的青春熱血,揚起國旗威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