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冉學東 見習記者 王永菲 北京報導
9月3日,騰訊聯合Bilibili、快手以及京東等生態夥伴進行了「99公益日」啟動儀式。據悉,99公益日的活動時間是9月7日至9月9日,公益項目包括疾病救助、扶貧救災、教育助學以及自然保護等十幾個大類。今年的「99公益」日將引入區塊鏈技術,所有籌款項目全部「上鏈」,實現公益項目披露可溯源、可回查、不可隨意更改,數據信息全程可追蹤。騰訊公益數據顯示,在過去五年間,99公益日善款總額從最初的2.28 億元增長到24.9億元,提高了10倍多。
騰訊主要創始人、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發起人兼榮譽理事長陳一丹在啟動儀式上,以《 網際網路公益繼續深耕:透明度、數位化、生態效率》做了開幕致辭。陳一丹表示,過去五年,「99公益日」讓指尖公益、透明公益從藍圖變成了行動,讓理性公益理念從倡議變成共識,讓全民參與公益從一個新鮮事物變成一種生活習慣。後疫情時代成為新常態,「99公益日」站在一個新的起點上,公益生態也面臨更多新機遇和新挑戰。
騰訊公益引入區塊鏈
善意的種子,從一棵樹長成了一片蓬勃生長的公益叢林。
2020年,是「99公益日」開展的第六年。據統計,「99公益日」過去5年,籌款人次從最初的200萬增長到去年的4800萬,翻了24倍;籌款總額從1.3億元增長到去年的17.83億元,翻了14倍;參與的公益項目從2300個增加到去年的超1.4萬個,增長超過6倍,參與企業早已突破萬家。合計騰訊基金會與愛心企業的配捐,去年「99公益日」善款總計24.9億元。
騰訊主要創始人、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發起人兼榮譽理事長陳一丹表示,網際網路公益要繼續深耕:透明度、數位化、生態效率。其中「關於透明度」,陳一丹認為,連接、透明的「理性公益」,將依然是網際網路公益乃至整個公益行業健康發展的基礎。過去歷年「99公益日」的經歷以及此次抗疫過程再次證明,項目越透明,機構越健康,公益項目被關注度和收穫也就越多。
「今年「99公益日」,為提升公眾信任度並進一步規範公益機構項目執行,所有參與「99公益日」期間籌款的公益項目進展披露都將應用區塊鏈技術,執行項目披露在加大透明模板力度的同時,還將可溯源,可回查,不可隨意更改,數據信息全程可追蹤,讓每個公益項目都在陽光下運行。」陳一丹補充道。
本報記者在「騰訊公益」微信小程序頁面發現,大部分的救助項目介紹的底部,都標註著「本項目的捐款記錄已被區塊鏈永久保護」,點開該句話連結,會彈出「區塊鏈電子認證」的照片,該認證由騰訊領御上鏈,區塊鏈平臺為TUSI區塊鏈。
騰訊公益應用區塊鏈技術實現全程公開透明、可追溯
騰訊TUSI區塊鏈是由騰訊領御打造的高安全、以及中臺價值化的屬性,騰訊安全領御團隊打造了「可信」城市解決方案,已經在司法存證、社會公益、供應鏈溯源等多個核心應用領域落地。
另外,本報記者發現,「騰訊公益」顯示,該活動的各企業捐助的募捐資金將施行「配捐」。在活動開啟後,社會各領域的企業都在行動,安踏直接捐助超過兩千萬,安利、凱迪拉克捐贈一千萬,順豐、一汽等企業也募捐在6百萬左右,超過760家企業和社會團體在行動。截至發文,項目已經獲得超過90億元的捐助,3.6億人次進行捐款,92,415個項目獲得幫助。
值得注意的是,在700多家企業中,「幣安中國區塊鏈研究院」作為唯一一家區塊鏈相關企業出現在配捐列表中。幣安慈善基金會作為幣安中國區塊鏈研究院的一個部門,始終在積極承擔企業責任。
騰訊公益配捐企業
慈善救助—幣安在行動
近日,國務院發布的《關於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意見》一文中也在強調,需要推進區塊鏈等現代信息技術在社會救助中的應用。未來,區塊鏈在公益救助中的實踐會更加廣泛。
中國軟體行業協會區塊鏈分會會長崔志如表示:「區塊鏈作為軟體集成技術奠定了價值網際網路的底層基石,以其可信數據生成與上鏈、數據隱私被有效保護、數字資產被高效確權、可以高頻流動、事實數據被真實存證且不可篡改等特點,構建出未來的數字公民、數字國家、數字政府、數字社會和數字公益。」
對於區塊鏈如何應用在公益慈善救助領域,知名加密交易所幣安旗下幣安研究院公益事業部負責人Helen Hai今日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社會救助信息底層管理技術和激勵機制上,區塊鏈技術能提供的價值尤為突出:基於區塊鏈技術的社會救助系統不僅能夠同時提高社會救助信息配對效率,也能進一步促使社會資本和勞動力參與到社會救助行動中。
Helen Hai表示,要使區塊鏈在公益慈善救助領域發揮更好的作用,第一點就是擴大社會救助資金的入口。公眾對社會組織資金運作的不信任長期阻礙社會資金進入社會救助領域。基於可追溯且不可逆改的區塊鏈記帳方式,社會救助資金能夠被真實存證,並隨時被公眾查詢監督。
本報記者了解到,幣安慈善致力於用區塊鏈技術提高傳統公益捐贈的透明性,重塑社會大眾參與公益的信息。例如,幣安慈善在烏幹達發起的「粉紅券」項目中,幣安慈善創建了基於區塊鏈的捐贈憑證並分發給指定受助者。在隱私信息加密的前提下,區塊鏈捐贈平臺允許捐贈方100%透明地進行點對點認購「粉紅券」健康服務:每筆捐贈資金、捐贈流程和捐贈效果均被透明可信地記錄在區塊鏈上,實現了從捐贈者到受助者的100%的透明捐贈。
幣安慈善基於區塊鏈的100%透明捐贈模式受到大眾認可。在成立短短三年內,引導了接近1000萬美元的資金投入到「全球抗疫」和「幣安兒童」等國際發展援助項目中,並得到聯合國發展署等合作夥伴認可,在全球服務超過10萬個弱勢群體受助者。
Helen Hai認為第二點是要激勵社會服務的志願者參與。基於區塊鏈的志願時間積分系統,將能準確可靠地記錄志願者服務時間;結合有效的積分轉化機制,積分系統將大大激勵社會志願者參與公益實踐。例如,志願服務積分到了一定程度可以換取其他社會服務(例如,養老服務等)。2019年10月24日,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聯合南都公益基金會、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和中國軟體行業協會區塊鏈分會等30多位社會救助領域專家共同研發「公益鏈」,共同研發基於區塊鏈的志願積分系統,期待吸引更多不同的群體參與到社會服務。
「最後一點就是要提高社會救助信息配對效率。區塊鏈技術能提供一個安全加密的空間,讓經濟要素在無需中介的前提下進行高效的點對點配對,進而實現經濟要素的高效流動。對於社會救助領域而言,區塊鏈以最快速有效且安全可信的方式,把最合適的服務點對點提供給有需要的群體。舉個設想的例子,在信息可信的前提下,如果分散式的民間緊急醫護物資信息以加密的方式,儲存在基於區塊鏈的共享醫療信息系統中;當出現緊急醫療調配需求時(例如今年的新冠疫情爆發初期),民間物資捐贈方主動提出捐贈申請並開放個人醫療物資信息,信息共享系統將可馬上抓取分布式醫療物資捐贈數據,並快速配對給至醫療物資需求方,快速進行精準醫療資源對接。」Helen Hai對本報記者說道。
區塊鏈技術是提高社會救助效率的有效底層技術,結合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5G等現代信息技術,區塊鏈將能幫助社會救助事業實現精準救助,高效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