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距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扣押,已經過去了775天。
失去自由的兩年多,她始終活在水深火熱裡。
昨天,加拿大法院庭審曝出消息:
孟晚舟在溫哥華居家期間,曾多次遭到死亡威脅。
就在2020年6月至7月之間,她收到過五六封威脅信。
不知道寄信人,不知道從何寄來。
但可怕的是,這些信封裡裝著子彈,以一種驚心的方式,恐嚇著從未低頭的孟晚舟。
幾乎與此同時,另一條熱搜的熱度甚至蓋過#孟晚舟被死亡威脅#,以一高一低的位置,引人無限唏噓:
#姚安娜出道#
任正非小女兒姚安娜正式官宣,籤約天浩盛世經紀公司。
正式進軍娛樂圈,成為戚薇、李治廷、陳飛宇等一眾明星的師妹。
據了解,公司會從多個領域規劃姚安娜,包括影視劇、綜藝、歌曲。
一身光環的「小公主」,正在擁抱無比繁華的未來。
姐姐身陷囹圄,妹妹風光無限。
這對相差了26歲的姐妹,似乎活在不同世界裡,過著截然相反的人生:
一個忍辱負重,犧牲著自由和生活,默默扛起整個家族的使命;
一個自在瀟灑,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無拘無束追求自己的人生。
網上常有人說,任正非也太偏心了。
或許,兩姐妹不同的人生軌跡,從一出生就已經註定。
而這其中,也揭示了多子女家庭裡,那些不謀而合的真相:
老大和老小,從來都是同命不同運的。
01
孟晚舟和姚安娜,生在完全不同的兩個年代。
一個吃過家裡沒錢的苦,一個含著金湯匙出生。
這其中的差距,自然不消說。
但真正決定兩姐妹性情與人生際遇不同的,是父親任正非在養育孩子上,悄然變化的觀念。
對長女孟晚舟,任正非苦心磨礪。
研究生畢業後,孟晚舟想出國深造。
但她還是接受了父親的建議,隱姓埋名來到華為。
從前臺行政做起,負責總機轉接和文件列印等工作,瑣碎而辛苦。
任正非認為這些經歷,能積累工作閱歷。
並且對女兒,嚴格如一。
孟晚舟曾回憶:
「公司的總機是一個有著密密麻麻鍵盤的平板,足有一張辦公桌那麼大。
手忙腳亂的我,不知道曾經轉錯過多少電話......」
做錯事,挨罵便是家常便飯。
很多華為老員工到現在還記得,孟晚舟被任正非批評,紅著眼睛從父親辦公室裡出來的樣子。
1998年,孟晚舟開始主導華為的財務系統。
有次,任正非聽到有人反映華為財務部門審批流程太複雜。
他頓時心生不滿,直接給董事會、監事會和全體員工發了一封信:
「不知從何時起,財務忘了自己的本職是為業務服務,為作戰服務,什麼時候變成了頤指氣使。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即便負責人就是自己的女兒,任正非也毫不留情面,公開批評。
任正非對長女孟晚舟的培養,是塑造、打磨。
哪怕嚴厲苛刻,也要苦其心志,勞其筋骨,使其能獨擋千軍萬馬。
而對小女兒姚安娜,任正非則悉心呵護。
姚安娜小時候,他忙於開拓企業,不能常陪孩子,心懷愧疚。
於是,他給女兒最好的資源和條件。
10歲,姚安娜就參加海外夏令營。
小學,遠赴英國牛津學院;初高中回國,就讀於上海國際中學。
姚安娜喜歡的興趣班,也通通去上。
5歲,她就開始學芭蕾。
為了支持孩子的舞蹈興趣,任正非還專門送她去上海的舞蹈學校。
姚安娜得以參演多部經典芭蕾舞劇,還擔任過《天鵝湖》的主演。
對小女兒的興趣和夢想,任正非總是疼愛地為她插上一雙翅膀。
精心雕琢,呵護她骨子裡的美好。
2018年,20歲的姚安娜以「華為小公主」的身份受邀參加巴黎名媛舞會。
那是一場世界上最奢華的晚會,每年只有20個名額。
為了支持姚安娜出席舞會,一向低調的任正非,竟答應《巴黎競賽畫報》拍攝全家福。
甚至大方地讓記者拍自己在深圳的大宅。
任正非對小女姚安娜的培養,是支持、庇護。
在教育、物質上提供種種條件,讓她始終開朗自信,也擁有不斷嘗試的機會,追求所愛。
於是,兩個女兒,兩種性情。
孟晚舟是甘願獨挑大梁、為家族赴湯蹈火的「大家姐」。
在華為衝鋒陷陣25年,又於2018年成為副董事長。
淬鍊式的教育下,她懂事地把家族、事業放在第一位,堅定地扛起身為長女的責任和使命。
就連任正非自己都說:她是替我受罪......
而姚安娜是自我意識濃厚、瀟灑追求夢想的「小公主」。
她曾明確表示,自己「一定不會」進入華為,因為她「已經很堅定,要向時尚領域發展」。
她能參加時尚活動、豪門聚會,成為各大時裝品牌的新寵。
也能和閨蜜自創女團跳舞,站在C位。
如今,又果斷邁步,進入娛樂圈。
她們的不同,並非父母一碗水端不平。
而是出生的順序,預寫了不同的軌跡。
02
太多家庭有相似的情況。
舉兩個大家熟悉的例子。
賭王何鴻燊雖有17個孩子,但何超瓊一直被當作「長姐」培養。
幼年何超瓊
在家裡,何超瓊不可以說「不」。
「我不知道」「我不明白」「我不行」......這樣猶豫、否定的詞語,都不能出現。
還要負起長姐的責任:如果弟妹犯錯,或者考試成績差,她都要跟著一起受罰。
除了循規蹈矩,何超瓊還得按父母鋪定的路走。
何超瓊喜歡文藝,但父親硬讓她讀商科。
她愛上陳百強,但在父親的安排下,和許晉亨豪門聯姻。
也被推作了賭王接班人,擔起維繫家族形象的重要角色。
賭王與何超瓊
賭王對何超瓊的教育,是為她規劃清晰的人生主線,給她極少的選擇。
和什麼人結婚,做什麼事業,成了她的命中注定。
而反觀賭王最小的女兒何超欣,才是真正的「公主」。
沒有嚴苛的家教,沒有死板的規矩,只有無盡的寵溺。
賭王與何超欣
何鴻燊見人就誇小女兒:「靚到不得了!」
每年生日,想盡辦法送她禮物:限量版勞斯萊斯,香港僅有5塊的「HK」打頭的車牌號。
17歲生日那年,送小女兒的名車、別墅,加起來價值高達7億。
在長姐為了家庭,放棄自己熱愛的藝術,放棄一生最愛的男人時,妹妹何超欣卻可以肆意追求自己的人生。
她參加過黃曉明和Angelababy的「世紀婚禮」,和歐陽娜娜做閨蜜,與《時尚芭莎》前總編輯蘇芒合影。
如今,也有傳言何超欣將進入娛樂圈。
不管最後如何,不可否認的是,與姐姐相比,她的人生有更多自主選擇的可能性。
還有黃磊的兩個女兒。
雖然黃磊孫莉夫婦的教育非常開明,但大女兒多多,從小就優秀且懂事。
8歲參加《爸爸去哪兒》時,她總像個大人一樣照顧其他小朋友。
也從不像其他孩子一樣,給爸爸惹麻煩,而是努力照顧爸爸的情緒。
生活裡,她總是為全家人做飯、烘焙,照顧著弟弟妹妹。
對自己,她極度自律。
彈鋼琴,健身,演話劇,什麼都保持在高水平。
和多多的成熟懂事不同,妹妹調皮玩鬧,古靈精怪。
偷偷穿媽媽的高跟鞋。
有起床氣,就和爸爸任性頂嘴。
你看,大部分多子女家庭,都有著相似的畫風:
老大年長,自然「懂事」,為父母分憂;
老二年幼,有資格「任性」,活得更自由。
一個必須對自己高要求,另一個有資本「恃寵而驕」。
03
這一切,其實是為人父母的「通病」:
對每一個孩子,總有著不同的期待和態度。
生第一個孩子的時候,父母基本上都還比較年輕。
年富力強,正是拼事業、拼工作的年紀,對未來有無限展望。
孩子的出生,就像是播下了一顆希望的種子。
有什麼完成了的、沒有完成的期待,都盼著孩子能替自己「圓夢」。
吃過沒文化苦的,希望孩子讀書改變命運;受過良好教育的,希望孩子能有比自己更高的學歷。
經濟條件一般的,希望孩子有本事多賺錢;「家裡有礦」的,希望孩子繼承自己的事業。
總結來說就是,平凡一些的家庭,希望孩子出人頭地。
小有成就的家庭,希望孩子比自己更牛x。
於是,老大被給予的,總是嚴厲的管教,和成龍成鳳的期望。
承載著「全家的希望」,老大的自我要求自然也就高了起來。
生怕犯錯惹大人生氣,為人拘謹,善解人意,默默付出。
等到生第二個孩子的時候,父母想法往往又不一樣了。
他們年紀稍大了一些,生活閱歷更豐富,人生追求有所不同。
對生活的期待基本在老大身上投射得差不多了,剩下的,更多是精神上的期待。
自己工作辛苦,希望二寶能健康快樂成長便足夠了;
自己生活單調,希望二寶能過得豐富多彩,做自己想做的事;
自己一輩子壓抑欲望,希望二寶能多被關注、照顧,活得閃閃發光。
於是,老二被給予的,是無拘束的呵護,和足夠的選擇權。
不需要處處做到完美,不用時時保持優秀。
沒有什麼危機感,以自我為中心,盡情享受人生。
可所有這樣的父母,都忽略了一點:
老大的懂事,背後也許處處透著委屈;老二的被寵,可能最後導致自私。
耳朵身邊就有這樣的故事。
農村裡像我這輩人,很少有是獨生子女的。
我有個表姐,是他們家三姐妹中的老大。
因為從小被管得最嚴,她最上進要強,是三姐妹中唯一考上大學的,在城裡有份穩定的工作。
身為大姐,她也就自覺地負責家裡各種事務。
老家蓋房、置辦東西,都是她出錢、操心,省吃儉用,不願讓爸媽辛苦。
兩個妹妹,她也吃盡苦頭,窮盡辦法,給予各種照顧。
但已經做了母親的兩個妹妹,還是爛泥扶不上牆,每天遊手好閒,一有事就指望大姐出面解決。
甚至有時表姐為工作忙得焦頭爛額,還要被家裡的電話轟炸,只為了讓她處理雞毛蒜皮的瑣事。
自己孩子正是讀書要用錢的時候,兩個妹妹也不管不顧,催她多給家裡一些「支援」。
表姐不止一次向我哭訴,真的很想和妹妹劃清界限。
但從小就養成的懂事習慣,卻不允許她甩掉親情這個沉重的包袱。
這就是這種家庭模式下,孩子們患上的「病」:
老大過分犧牲,小輩過分索取。
最終導致的,是家庭內部失去平衡。
04
你也許會問,為什麼如孟晚舟姚安娜、何超瓊何超欣姐妹們,好像沒有這樣的問題?
因為她們經濟條件太好了,很多生活上的褶皺都可以用錢來熨平。
但像你我這樣的普通人,沒有足夠的物質基礎規避這些問題。
父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就是為手足的未來關係埋下隱患。
耳朵寫下這篇文章,是因為我們這代人,都正在或者即將成為父母。
尤其在開放二胎的背景下,怎麼平衡兩個孩子的養育,至關重要。
我們需要做到的,是多「較真」一點。
對老大,要「較真」地多給一些寵溺,讓他們不必那麼懂事;
對老二,要「較真」地少給一些縱容,讓他們長出自己的翅膀。
所謂兄弟姐妹,就應該共同成長,分享快樂,也分擔煩惱。
二者相互扶持進步,才能一代比一代強。
戴維·佛羅斯特曾說過:
「當你只有一個孩子時,你是一個家長。當你有兩個孩子時,你就是一個裁判。」
願天下每對父母,都是公平公正的裁判。
-END-
大家好,我是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間略懂點人生歪理。關注【王耳朵】,一個路見不平,就忍不住一聲吼的中年b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