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寶寶是否聰明?不用等長大,出生後「聰明娃」有這3種表現

2020-12-12 糖果的媽媽

相信不少寶媽都和糖果媽媽一樣,特別關心寶寶的智力問題,從小糖果沒有出生的時候,我就讀了很多智力開發的文章。

根據相關研究:人的智商多數在90-129之間,智商高於130為智力超常,智商低於89為智力偏低。

很多專家都指出孩子的智力的高低,不用等長大,早在他們剛出生時就能看出一二。

怕「吵」的寶寶

糖媽的表妹最近生了個「鼠寶寶」,提起寶寶表妹總是有說不完的話,表妹告訴我她家寶寶特別「磨人」,每次睡覺都要絕對「靜音」

哪怕出了一點動靜,寶寶都會被驚醒,我告訴她:「寶寶對聲音敏感是好事,發抖是寶寶的一種驚跳反射,有這種症狀的寶寶不僅聽力好,大腦發育也很好。」

所以各位家長們不要再抱怨寶寶「怕吵」了,這可是他們天生高智商的表現呢。

「聰明娃」有這3種表現

醫生介紹:聽覺是寶寶發育最早的感覺之一,早從妊娠的第三個月鼓膜就已經形成。

寶寶從出生時,就已經具備「聽」的能力,他們尤其會對爸爸媽媽的聲音特別敏感。一般在出生3天後,部分嬰兒會表現出對聲音做出反應

一點咳嗽或關門的聲音也會讓他們做出「顫抖」的反應,從發育角度來說,這類寶寶聽力和反應能力都不錯,是大腦發育很好的表現。

寶寶的運動能力,尤其是手部的抓握能力,與其大腦智力發育也是息息相關的。

小糖果在嬰兒時期就特別喜歡抓握東西,尤其是當你把東西放在她的手中,她會很快的抓住,這就屬於「抓握反射」。

如果你家寶寶也有這樣的「抓握反射」,那麼恭喜你這證明寶寶的運動和感知能力都很突出。

根據相關研究:大部分的嬰兒會在2個月後,掌握「吐舌頭」這項技能。

但也有一些寶寶能在出生8小時,就學會「吐舌頭」這項新技能,這樣的寶寶通常舌系發育較好,可能會比一般孩子說話更早。

如果你家寶寶出生後沒多久就會吐舌頭了,那麼恭喜你這也是寶寶「智商高」的表現呢。

3個方法,幫你養出「聰明娃」

研究發現:人的智商有40-60%都是通過後天進行開發的。

儘管先天智商高低很重要,但後天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家長可以通過一些後天的訓練,幫助寶寶提高智力。

想要寶寶聰明,就一定要從營養上供給好,美國兒科協會建議:前6個月的寶寶最好純母乳餵養。

母乳是最適合寶寶的食物,裡面不但有能填飽寶寶肚子的蛋白質和脂肪,更有能提高寶寶智力的DHA、ARA、牛磺酸等。

家長也可以經常給寶寶做一些「手腳」的按摩,尤其是手部,研究發現當寶寶手部運動時,大腦的皮層也會一起運動,能夠有效刺激寶寶腦部發育。

方法:用大拇指順時針按揉寶寶的掌心,從下到上,每天五次;腳部也是同理。

糖果剛出生時,糖媽經常會帶她做色彩和聲音的訓練,如拿一個彩色的小搖鈴,在寶寶面前搖晃吸引寶寶注意。

這樣既能鍛鍊寶寶視覺和聽覺發育,又能給大腦一定刺激,起到開發智力的作用。

擴展閱讀:新生兒體重也暗含智商高低

調查發現:中國新生兒的體重平均在3.5kg左右。

根據英國相關研究,科研人員發現新生兒的體重和其智力有一定的關聯性,體重越接近3kg的嬰兒,智力發育越好。

所以並不是孩子越「重」越有福,孕媽們可別瞎吃了。

帶著寶寶「玩中學」,讓娃越玩越聰明

科學研究發現,一個人如果幼年時「沒有玩夠」,其社交、 情感和認知能力的發展都會受到影響。

所以父母不要總是逼著孩子學這學那,而是引導孩子在「玩中學」,遊戲能開發孩子的智力,還能增進親子關係,何樂而不為呢?

前兩天糖媽接觸到了一本書,叫做《陪寶寶玩到入園》,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回想起我家小糖果小的時候,我剛開始是沒有這個意識的,也會像其他父母那樣為孩子的學業感到焦慮,反而忽略了怎麼帶她玩。

這本書有600個親子遊戲能全力提升寶寶的智商和情商,進行左右腦開發。

書中分齡進行指導,看圖做遊戲,翻開就能玩。中國人民大學碩士,十年磨一劍的傾力之作,飽含10年幼教實踐經驗。

不想錯過孩子的童年,不用上早教班,在家就能開發孩子智力,玩得愉快。

正版書籍,原價38.8元,從糖果媽媽這裡的連結購買,享受優惠價29.8元,也就是給孩子買包紙尿褲的錢,點擊上方連結購買吧。

你家寶寶有這些「高智商」的表現嗎?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的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鬆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為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

相關焦點

  • 想知道孩子未來是否有出息?不用等長大,可從這幾個方面判斷
    但其實要想知道孩子是否是聰明娃,是可以從嬰兒期看出一些線索,但這就需要家長們仔細觀察。如果發現寶寶在嬰兒期就具備了這三種表現,在一定程度上就說明寶寶的大腦發育良好,長大後大部分都是「聰明孩子」。一位寶媽和我們分享了自己的經歷:我女兒四個月大的時候,就給了我一個驚喜。
  • 想知道寶寶聰不聰明,不用等長大!看有沒有這些表現就知道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一直都是我們家長對孩子的一種美好寄託,所以有的家長從孩子剛出生,就開始從寶寶的一些行為表現來猜測孩子到底是不是個聰明寶寶。有的家長覺得孩子剛出生能看出來什麼,長大後才能根據學習什麼的判斷。
  • 孩子是否聰明,從小時候3種表現就能看出來,不用等長大後才知道
    文/小雪媽媽做父母的對孩子最大的期望,就是孩子聰明聽話,未來事業有成。可是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又不太清楚自家娃是否聰明,所以就想著通過一些外界手段,例如給孩子報個早教班,或者請個老師幫助提升「智商」。於是孕期的時候就在網上了解一些早教知識,等到孩子出生成長到一歲半的時候,慧慧就把孩子送到早教班,並且給老師表示自家孩子不是很聰明,希望老師能夠多上心。可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老師卻對慧慧說:孩子其實挺聰明的。慧慧對此感到比較驚訝,忙問老師為什麼這麼說?老師就將孩子平時的一些事情拿來舉例,告訴慧慧孩子的智商並不差。
  • 想知道孩子聰不聰明,不用等孩子長大,看他的「手」就能明白
    為什麼只看孩子的手,就能知道他以後聰明不聰明呢?原因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那就是「十指連心」,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孩子的手與大腦發育有很強的相關性,通過手的表現,就能判斷大腦的發育狀態。這種觀點很多專業人士也是認同的,比如著名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就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孩子聰明不聰明,看他的手就知道,不用等長大」。李玫瑾教授能夠如此篤定地下判斷,就是因為她深知手與大腦發育的聯繫。
  • 寶寶是不是「聰明娃」?1周歲就可看出,這3個能力藏不住
    所以兩人從開始計劃備孕開始就想著而一定要吧孩子培養成一個人才,懷孕後李超就開始吃各種補品,生怕孩子的營養跟不上。但是因為實在太補了,孩子也真的吸收了,所以寶寶出生的時候就有點偏向巨大兒,好在剖腹產還算是順利。
  • 寶寶是否聰明,看面相就知道了,有這3種特徵的,長大後智商超高
    其實科學證明,孩子的面相真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判斷孩子的聰明與否,這並不是一種迷信的表現。按照相關理論,孩子聰明與否可以通過以下幾個面部特徵表現出來:1、孩子的眼睛水靈眼鏡是心靈的窗戶,人的視覺靈活性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智力水平。
  • 孕中期,若是胎兒出現這些「特殊」表現,說明寶寶將來很聰明
    執筆:張蒙編輯:王之風定稿:蘇子後每個孕媽都希望自己生的寶寶健康聰明,但胎兒的智力發育通常受遺傳因素影響,如果準爸媽的智商不高的話,孩子的智力水平一般很難有特別大突破,不過寶寶大腦發育也與孕期環境、營養攝入以及後天因素有關,甚至在孕媽肚子裡就有所表現
  • 懷孕後,如果孕婦出現這幾個「特殊」表現,意味胎兒是個聰明娃
    導讀:懷孕後,如果孕婦出現這幾個「特殊」表現,意味胎兒是個聰明娃對於孕婦來說,都希望生育一個健康聰明的寶寶,最好有個高顏值,高智商,以後有個好的發展。雖然說,胎兒的智力發育跟遺傳有很大的關係,但是受孕期和產後環境、營養的影響也非常大。
  • 寶寶是否聰明,從小就能看出來,若有這三個特徵,智商不會太低
    小劉的孩子前幾年剛出生,但是在孩子還沒出生時,小劉就已經幫肚子裡的寶寶規劃好了出生後的早教計劃。 可是這個老師觀察了一番後,卻對小劉說寶寶其實挺聰明的,這讓小劉有點吃驚,不知道老師為什麼這麼說。
  • 身上這3部位越大的寶寶,長大後越是有「福」人,佔一個也是好的
    因為在羊水裡浸泡時間長,所以大部分寶寶出生後皮膚都是皺皺的。寶媽們第一眼看到寶寶時,覺得醜極了不敢相信,這都是正常現象,隨著年齡增長,寶寶相貌會發生轉變。老人們常說「福」氣是天定的,看一個人有沒有「福」通過外在的面貌其實就能看出來。
  • 寶寶長大後聰不聰明,主要看手指「靈活度」,精細訓練一覽表來了
    在新生兒的五種常規感官中,觸感的發育度,關係到孩子未來的聰明度。 不用質疑,這並不是迷信,而且已經被權威機構驗證過了。 科學發現:寶寶的手指藏著「聰明信號」,精細動作越靈活,聰明度越高 眾所周知,新生兒寶寶出生後,會做一系列基礎測評,以得到寶寶的健康資料,
  • 從小有3種表現的娃,長大後多半孝順,父母不用多費心,晚年享福
    從小有3種表現的娃,長大後多半孝順,父母不用多費心,晚年享福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做父母的都擔心養出娃變成「白眼狼」,其實不需要很長時間,從孩子小的時候基本上就可以看出將來是否孝順,如果孩子經常有這幾種表現,長大了往往非常孝順的。家長們別到老了才明白。
  • 寶寶越早擁有這3種能力,就說明越聰明,佔一條也很不錯
    聰明的寶寶同事小華在寶寶5個月的時候,重新回到了工作崗位,所以就請婆婆從老家過來幫忙帶娃,這樣自己就可以安心工作了。寶寶剛接觸奶奶的時候,並沒有什麼不適應,和平時一樣,小華每天下班後會第一時間回到家裡,她想多陪陪寶寶,不想虧欠寶寶太多。
  • 「聰明相」被證明有科學依據,這些面相的孩子,長大後腦袋很機靈
    在現實中,我們經常聽到別人誇獎某個孩子:這孩子長得好,一臉福相,將來肯定是個聰明娃。也許這只是一句客套話,但作為家長的聽了,心裡當然會美滋滋了——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人誇呢?玲玲帶著一歲的寶寶在小區裡散步,幾位上了年紀的老人看到了寶寶的長相之後,都誇玲玲有福氣,說:這小傢伙長著一副聰明相,將來一定有出息。玲玲謙虛道:就是比其他孩子白胖了一點。老人卻一本正經地說:你可別不信,聰明相從小就能看出來,你家寶寶有一股子靈氣,將來你就知道了。果然,等寶寶三歲了,越來越聰明機靈。
  • 寶寶智商高,嬰兒時期會有3種表現,家長做好這3點讓寶寶更聰明
    寶寶在3個月的時候,就喜歡抓媽媽的頭髮,但是寶寶那時候寶寶沒有力氣,所以並不會抓疼媽媽,但是隨著寶寶不斷長大,力氣也變得很大,寶寶每次抓頭髮都讓曉雅感到特別的疼。 曉雅曾經教育過寶寶,但是並沒有用,寶寶不僅喜歡抓別人的頭髮,而且也喜歡抓別的東西玩,兩隻小手沒有閒著的時候。
  • 聰明寶寶的4種表現,寶媽:不好意思,我家寶寶全都有
    前幾天,有寶媽在文章下的評論裡求助,說她家寶寶5歲了,但是學任何東西都比其他孩子慢,顯得很遲鈍,她感到非常害怕,想問問是什麼情況。 其實也不能怪這位媽媽大驚小怪,因為家長總是對寶寶的一言一行都十分關注,總是害怕出了問題沒有及時發現,從而影響孩子一生。 孩子聰不聰明不能光從他的學習能力上來判斷,通過孩子這幾個表現也能夠展示出來,家長們看看自家孩子佔了幾個。
  • 寶寶是否聰明,一歲時就看出來了,有這3個特點的孩子是個聰明寶
    寶寶從出生到長大成人可以說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細心的父母會發現寶寶每個階段都會有不同的表現方法,每個階段也都會給自己不同的驚喜。而且每個寶寶的表現力又各不相同,有的孩子說話特別早但是遲遲學不會走路,而有的寶貝卻早早的就開始走路了,真是龍生九子各個不同。
  • 寶寶睡醒後不哭鬧,是不是「傻」?其實這反而是腦袋聰明的表現哦
    有過照顧新生兒經驗的寶媽都知道,其實在寶寶剛出生乃至前幾個月的時間裡,每天基本都是在睡夢中度過的。新生兒一天要睡上22個小時,隨著時間推移會逐漸減少;但到了半歲時,每天也還要睡上15、16小時這樣。有的人認為睡醒之後不哭不鬧的孩子是「發傻」,是孩子不機靈不活潑的表現。那麼寶寶睡醒後不哭鬧,是不是「傻」?其實不是的,這反而是腦袋聰明的表現哦!睡醒之後不哭不鬧的寶寶都是具有較高獨立性的,雖然人還不大,但已經可以預料到日後他們的心裡承受能力多半不會差,而且更願意去思考問題,能更好地適應周圍環境。
  • 寶寶亂扔東西,家長怕管不好?這3種行為是聰明的信號,不用擔心
    事實上,家長們並不用太過擔心,因為這些問題是孩子的「通病」,許多孩子都會犯,因為孩子的大腦和身體正在發育,所以才會出現這種情況的。寶寶亂扔東西,是家長管的不好嗎?人和動物的發育是有區別的,就像小動物出生不久便可以站立,但是我們的孩子卻不行。
  • 寶寶出生時,這3個地方越醜,長大後越好看,你家娃佔幾個?
    懷胎十月,很多媽媽都期待自己寶寶出生時的樣子。白白嫩嫩的皮膚,圓圓的大眼睛,粉嘟嘟的小嘴巴,再配上治癒系的笑容,簡直是把心都融化了。但等到孩子出生後,現實卻和理想差距甚大,很多媽媽見到寶寶第一面,都忍不住吐槽:怎麼這麼醜?雖然嫌棄,但畢竟是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