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
國務院扶貧辦官微
報導了我省健康扶貧工作成就
標題
《陝西:「五個聚焦」確保貧困群眾基本醫療有保障》
脫貧攻堅戰以來,陝西緊緊圍繞「基本醫療有保障」目標標準,堅持健康扶貧「兩手抓」工作思路,抓精準施治減存量,抓疾病預防控增量,不斷強化健康扶貧政策措施,健康扶貧各項任務全面完成。
聚焦「有地方看病」
狠抓基礎設施建設
以縣級醫院能力建設、「縣鄉一體、鄉村一體」機制建設和鄉村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為三大主攻方向。2016年以來,向56個貧困縣累計投資59.41億元,實施衛生健康項目242個,全部消除縣鎮村醫療衛生機構和人員「空白點」。
2020年以來,大力加強非貧困縣以及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衛生室建設,全面改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礎設施條件,全省96家縣級公立綜合醫院全部達到二級醫院標準,1540個鄉鎮衛生院、23747個村衛生室全部達到基本醫療有保障標準,2116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全部提供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
聚焦「有醫生看病」
狠抓人才「招、派、培」
大力實施為縣及縣以下醫療衛生機構招聘醫學類本科生計劃,將貧困縣鄉鎮衛生院招聘學歷放寬到大專,給予每人一次性補助安家費3萬元,累計招聘9125人,為貧困縣鄉鎮衛生院招聘特崗全科醫生233人,補充村醫2000餘人。對服務能力比較薄弱、村醫年齡偏大的衛生室,由縣鎮醫療機構派駐醫生巡診服務。
採用5G技術建成陝西省遠程醫療雲平臺,對全省所有村醫及以上人員開展專題培訓,累計為貧困縣培養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2549人,培訓縣級醫療技術骨幹4466人,開展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6595人,全科醫生轉崗培訓1.07萬人,培訓鎮村醫務人員1.2萬餘人。
聚焦「有制度保障看病」
切實減輕群眾就醫負擔
2016年以來,不斷健全貧困人口醫療保障傾斜政策,構建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保障體系。明確省財政定額補貼貧困人口參保標準和住院合規醫療費用報銷比例;加大大病保險傾斜力度,農村貧困人口大病保險起付線降低50%、支付比例提高5個百分點、全面取消封頂線的傾斜性保障政策。
全面落實貧困人口縣域內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先診療後付費和「一站式」即時結算等政策。下發《關於建立防止因病返貧致貧監測預警和幫助機制的通知》,建立防止因病返貧致貧監測預警和幫助機制,對篩選出因病致貧風險較高的貧困戶,入戶核實,研判確認,對預警存在因病致貧風險較高的邊緣戶,積極動員參加基本醫保和大病保險,實施精準幫扶,確保取得實效。
聚焦「貧困群眾少生病」
大力推進疾病預防控制
加強貧困地區疾病綜合防控和公共衛生、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加強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從源頭上預防因病致貧返貧。實施重點傳染病專病專防行動,10種專病專防傳染病突發起數下降50%以上。開展地方病防治三年專項行動,落實改水、補碘等綜合防治措施,累計救治各類患者8.99萬例。在全國率先免費開展產前篩查和新生兒疾病篩查,孕產婦和嬰兒死亡率明顯下降。全省農村建檔立卡因病致貧戶平均每年減少4萬餘戶。
聚焦「分類精準救治」
提高健康扶貧工作成效
對農村貧困建檔立卡貧困家庭患有大病和長期慢性病人口,實施分類分批救治,確保健康扶貧措施落實到人、精準到病,有效解決因病致貧返貧問題。
實施大病專項救治,對所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罹患兒童白血病、食管癌、胃癌等30種疾病的患者,進行集中救治。救治病種從2016年的7種擴大到目前的30種,落實縣醫院救治主體責任,按照「四定兩加強」的原則開展規範救治,切實做到底子清、流程好、臺帳全、服務實、閉環管理。截至目前,全省累計救治15.35萬例,救治率99.87%。實施光明扶貧工程,免費救治貧困白內障患者20836例。積極推進強直性脊柱炎扶貧項目,對56個貧困縣的貧困強直患者開展篩查救治。
實施慢病籤約服務,組織以鎮村醫療衛生機構人員為主的家庭醫師團隊,重點對高血壓、糖尿病、結核病、嚴重精神障礙等4種慢性病患者落實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對腦血管病、骨關節病等6種慢病發放健康教育處方,開展定期隨訪、用藥指導、健康諮詢,全省已累計籤約貧困人口慢病患者81.5萬人,做到籤約一人、履約一人、做實一人。
陝西省衛生健康委健康促進處
編輯:韓清芳 秦小健 舒雲 君輝
審核:陝西省衛生健康委健康促進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