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展示的每一件老物件,都蘊藏著安順人鄉愁的記憶!」 9月28日,第七屆安順市旅遊產業發展大會觀摩代表走進「一個人的安順鄉愁文化園」,不少觀摩代表稱讚不已。
九步橋、馬幫雕塑、石碓、石頭房、古城門等具有民國歷史元素的建築映入眼帘,濃濃的民國風撲面而來。
據了解,「一個人的安順鄉愁文化園」項目佔地30畝,建築面積近3萬方,集安順歷史文化展示、旅遊集散、餐飲體驗式消費為一體,是經開區打造全域旅遊示範區的代表性項目,是文旅深度融合發展的一次創新嘗試,是各方助力、文振經開的一次創新實踐。
項目由安順經開區虹陽和安順知名餐飲企業百年喜宴公司合作投資運營,也是經開區工管委調動民營企業參與籌辦旅發會、實現辦會和經濟發展有機結合的重要舉措。
該鄉愁文化園旨在通過挖掘安順名人戴明賢散文集《一個人的安順》深厚的文化內涵,將《一人的安順》中描述的市井文化具象化表達、真實化再現,傾力打造了「一個人的安順」鄉愁文化園,濃縮重現了民國安順歷史風貌,傳承素有「貴陽的穿著,安順的吃喝」的佳味美食,品味「舌尖安順」的濃鬱鄉愁。
戴明賢老師是安順土生土長,在文學界、學界、書法界都有著全國性影響力的文化名人,是貴州唯一一位西泠印社的社員。
據介紹,《一個人的安順》是戴明賢老師帶著對故鄉深深的懷念所寫,描寫了民國時期老安順人的生活,出版後,引起了很大轟動多次再版,並代表中國參加了全球最大的書展——法蘭克福書展。
《一個人的安順》被譽為「一幅安順的清明上河圖」,是研究民國安順歷史獨一無二的史料,可謂是安順文化旅遊的重要資產。
漫步該文化園,透過這裡一樹、一橋、一塊石頭,盡情感受到安順市當地極具特色的市井文化。
安順作為交通要道、商隊溝通滇黔的歷史背景,「九十九座橋,九十九口井」情景,安順石牌坊多,老石器堆砌的雕塑作品,展現安順當地特有石頭建築的風韻。
在廣場區域,可以看見通過老照片與史料復刻了許多老安順場景,比如戲臺、大龍井。還可以進入餐飲區,體驗安順當地特色文化和美食。該區域通過發掘安順傳統美食,融合現代潮流,打造老少皆宜、極具體驗感和互動性的「文化+美食」網紅打卡旅遊目的地。
觀摩後,參會代表紛紛表示,這個項目集中旅遊+文化,旅遊+美食於一體,通過集中展示安順優秀文化品格的生命力,激勵一代代安順人堅守獨特的文化自信,在實現文化傳承創新的同時,創造更加美好的經濟社會發展未來。也方便更多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客體驗和感受安順特有的文化記憶。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胡麗華
金秋時
楊小友 張賽
編輯 向淳
編審 胡麗華 袁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