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雲南,有一種美叫做「壩子」,是雲南人最七彩斑斕的夢,在古站路上,隱約可見一路徵塵,漢族先人一步一步地向一代走來,與古僭人共生,共同創造了燦爛的爨文化, 把人與自然的和諧、文化的相互繼承、卓然的文明壯舉寫在楚東大地上, 陸良ba子面積771.99平方公裡,居雲南大小壩子之首,比新加坡國土面積大100平方公裡以上,被稱為雲南第一大ba子,是雲貴高原的璀璨明珠。
水庫是山區或丘陵地帶局部平原(直徑10公裡以下)的地方名稱, 主要分布在山區盆地、峽谷沿岸、山麓地帶, 水庫是地勢平坦、氣候溫和、土壤肥沃、灌溉方便、雲貴高原農業興盛、人口密集的經濟中心, 雲南省約有1100多個水庫,水庫耕地佔全省耕地面積的三分之一以上。
陸良壩子是古盆湖遺蹟, 在的漫長形成過程中,南盤江廣大的陸良bazi直是重要的規劃者、參與者,一千多年來,通過不斷的侵蝕、剝落、清洗、泥沙堆積,逐漸形成了廣闊的bazi, 因為年復一年的泥沙堆積,南盤江河床不斷上升,水流變化頻繁,形成了九曲十八彎的勢頭, 平時河水緩慢迂迴,下雨時水流湍急,河水溢出堤壩,洪水泛濫成災,江道與湖澤混合,形成大小或片相連的水域, 直到清代依然是汪洋,被稱為「百裡澤國」。
陸良子,是外部張力不巨大,但內部張力全天候不停的地方,山水中含有人文,歷史滄桑有現代氣息的一方熱土, 「三山、四水、八大景」景觀,如國內外第一座全國重點文物「六朝碑帖之首」、「神品第一」牟龍顏碑、省級重點文物大覺寺、千佛塔、雄奇秀的五峰山國家級森林公園、千古悠的南盤江,住在這片紅土地上的人也沒有放棄對外部世界的探索,與前人們相反,很多人已離開陸良水庫為自己的使命,走向更遠,走向更廣闊的世界, 他們中,以「文虎上」和蔡鍔並列的護國將軍殷承甫、被稱為「小諸葛」的楚軍儒將孫渡、時任民國雲南教育廳長的留美博士盧錫榮為代表,成為陸良近代史上的驕傲。
要麼讀書要麼旅行,靈魂和身體,必須有一個在路上,看完這篇文章,你學到了什麼呢?評論區告訴小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