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雲南,有一種美叫做「壩子」,是雲南人最七彩斑斕的夢

2020-12-16 未知的前方旅途

在雲南,有一種美叫做「壩子」,是雲南人最七彩斑斕的夢,在古站路上,隱約可見一路徵塵,漢族先人一步一步地向一代走來,與古僭人共生,共同創造了燦爛的爨文化, 把人與自然的和諧、文化的相互繼承、卓然的文明壯舉寫在楚東大地上, 陸良ba子面積771.99平方公裡,居雲南大小壩子之首,比新加坡國土面積大100平方公裡以上,被稱為雲南第一大ba子,是雲貴高原的璀璨明珠。

水庫是山區或丘陵地帶局部平原(直徑10公裡以下)的地方名稱, 主要分布在山區盆地、峽谷沿岸、山麓地帶, 水庫是地勢平坦、氣候溫和、土壤肥沃、灌溉方便、雲貴高原農業興盛、人口密集的經濟中心, 雲南省約有1100多個水庫,水庫耕地佔全省耕地面積的三分之一以上。

陸良壩子是古盆湖遺蹟, 在的漫長形成過程中,南盤江廣大的陸良bazi直是重要的規劃者、參與者,一千多年來,通過不斷的侵蝕、剝落、清洗、泥沙堆積,逐漸形成了廣闊的bazi, 因為年復一年的泥沙堆積,南盤江河床不斷上升,水流變化頻繁,形成了九曲十八彎的勢頭, 平時河水緩慢迂迴,下雨時水流湍急,河水溢出堤壩,洪水泛濫成災,江道與湖澤混合,形成大小或片相連的水域, 直到清代依然是汪洋,被稱為「百裡澤國」。

陸良子,是外部張力不巨大,但內部張力全天候不停的地方,山水中含有人文,歷史滄桑有現代氣息的一方熱土, 「三山、四水、八大景」景觀,如國內外第一座全國重點文物「六朝碑帖之首」、「神品第一」牟龍顏碑、省級重點文物大覺寺、千佛塔、雄奇秀的五峰山國家級森林公園、千古悠的南盤江,住在這片紅土地上的人也沒有放棄對外部世界的探索,與前人們相反,很多人已離開陸良水庫為自己的使命,走向更遠,走向更廣闊的世界, 他們中,以「文虎上」和蔡鍔並列的護國將軍殷承甫、被稱為「小諸葛」的楚軍儒將孫渡、時任民國雲南教育廳長的留美博士盧錫榮為代表,成為陸良近代史上的驕傲。

要麼讀書要麼旅行,靈魂和身體,必須有一個在路上,看完這篇文章,你學到了什麼呢?評論區告訴小編吧。

相關焦點

  • 在雲南有一種秋天,它叫做紅土地
    七彩是很多人對雲南風景的描述,確實雲南的一年四季都擁有著美麗風景。特別是秋天的雲南,它秋高氣爽,蔚藍的天空上飄著朵朵白雲。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雲南都是一個花開四季的地方,似乎這裡的秋天並沒有像北方一樣紅似火焰。
  • 雲南8大壩子排行榜!曲靖「壩」氣十足獨佔2席
    在橫斷山脈的雲南,有一種地理環境叫壩子,它是高原的糧倉,也是高原的經濟沃土。同時也是各地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據統計,雲南省約有1100多個壩子,分布在全省各個地方。按照有效空間來排,陸良壩子是雲南最大的高原壩子。
  • 星河之下,雲海之上,這裡是雲南!
    海市依約出曠廓,蜃樓縹緲映天穹」的景象,令人嘆為觀止普洱山的星空雲海奇觀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在央視的鏡頭裡前段時間還因為太美上了微博熱搜憑實力圈粉無數一步之遙,便是仙境當大美雲南遇上璀璨星空是一種無與倫比的美麗跟隨「追星人」的鏡頭一起領略星空延時攝影下元陽梯田、昆明滇池等景點呈現出的唯美震撼、夢幻浪漫的畫面
  • 菜市場中的昆明風習,從壩子到壩子
    整個雲南高地,散布著1445個面積2平方公裡以上的山間盆地,雲南人稱「壩子」,面積之和為全省總投影面積的6%,其中面積最大的壩子就是昆明壩子(包括滇池水域)。話鋒一轉,他接著說道,元江地面雖大,終無甚出產物,最出名的只元江檳榔一物。其次,所屬的因遠壩子內出產點紫米。再其次,則是點酸荔枝、酸角、麻檬果(疑為芒果)等不足貴重之食品耳。
  • 雲南,借我幾米陽光
    瀾滄江梅裡大峽谷是雲南最深的峽谷,高差達4500米,山上植被很少,有種蒼涼悲壯的美。 雲南人也喜歡鮮花入菜,可以吃的花有300多種。
  • 雲南有一句開玩笑的話,叫做「一切皆可蘸」
    在地大物博的中國,每個地方的氣候和物產不同,人們的飲食習慣也有差異,比如說四川人愛吃麻辣、上海人愛吃甜、廣東人愛吃鮮……而要說到雲南人的口味,那肯定是以酸辣為主的,這樣才讓人胃口大開。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在人們的生活中,吃就是最基本的事情了,人們不管做什麼都離不開吃吃喝喝。
  • 雲南是「山地大省」,山區佔94%,卻為何幾乎沒有「山城」?
    相信提起雲南大家一定都非常嚮往,雲南作為我們國家最美麗的省份之一也是有著非常多的奇特景觀,所以每年去往雲南的遊客也是數不勝數,其中遊玩最多的城市當屬大理、麗江和香格裡拉這幾座城市了。而且雲南的山也是非常的多,但是奇怪的是雲南作為山地大省卻沒有一座山城,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跟偉哥一起回家看看,七彩雲南彩虹秘境
    美麗的雲南有很多大自然的傑作,名山、大川、峽谷、草原……唯有兩處是人與自然在和諧共生中,不經意創造出來的傑作,一處是東川紅土地,另一處則是元陽哈尼梯田,元陽梯田被譽為"大地的雕刻",東川紅土地則為稱為「大地的調色板」。
  • 這裡山美、水美、壩子美、姑娘更美,既是魚米之鄉,也是歌舞之鄉
    在雲南大理和麗江古城之間就有這樣一個寧靜、古色古香的地方,這裡山美、水美、壩子美,姑娘更美,被譽為「魚米之鄉」和「歌舞之鄉」。沙溪古鎮位於雲南大理劍川縣境內,在一個山水環抱的壩子裡,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以白族為主,兼有漢族、彝族和傈僳族。沙溪古鎮歷史悠久,可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是茶馬古道上保存比較完好的古鎮。
  • 雲南人有一百種方式吃米線
    主料葷有薄片豬肉牛肉、雞脯肉片、鵪鶉蛋、雲腿,素有韭菜、豆腐絲、豌豆尖、玉蘭片、筍等。要是看到那種端上來配菜就霸氣地擺滿桌子的,最好先擔心一下錢包。米線是雲南人的日常主食,風雨無阻。嗦粉大省的人都說自己一天離不了米粉,雲南人可以說自己四時四季都離不開米粉。 夏天圖個清爽,各式涼米線、素米線才是雲南人的心頭好。
  • 雲南話VS普通話,絕對完勝!
    無獨有偶,在1955年舉行的「全國文字改革會議」上,決定通過投票確定一種方言為普通話。當時北京官話以52票位居榜首,西南官話獲51票,第三名是吳語獲46票,粵語獲25票,名列第四。又是一票之差,西南官話沒能成為普通話。
  • 在中國的吃辣地圖裡,雲南最野!
    圖/網絡 穿行在丘北縣,大大小小的壩子紅綠交錯,那就是雲南辣味的精華所在。   高山群峙的茶馬古道上,除了有無數驚心動魄的故事,也有粗獷的馬幫菜。它還有一個別名,叫做象鼻辣,據說大象用鼻子碰到這種野生辣椒以後,就會發足狂奔,故而得名。在國內外的辣椒排行榜上,從來都少不了涮涮辣的位子。
  • 雲南之南有大美
    雲南,這個中國西南的省,有著豐富的旅遊資源,所以我也去了很多次雲南,記得最早一次去雲南還是1998年,當時去的是西雙版納,後面數次再去雲南,都是前往騰衝或者,麗江,大理,瀘沽湖等地。這一次我準備自己駕車前往雲南的南部,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這個地方位於雲南的最南端,再南走就要進入越南境內啦。
  • 雲南有哪些蜜粉源植物?
    據《雲南蜜源植物》記載和有關刊物記錄,雲南的主要蜜源植物和重要的輔助蜜源植物已達148種。居全國各省之首,有「天然蜜庫」之稱。 根據調查統計,雲南能生產商品蜜的主要蜜源植物有75種。1. 杜鵑花期:雲南盛產杜鵑花,計有100餘種,露珠杜鵑、炮仗杜鵑、大白花杜鵑,地檀香等流蜜最多,分布於滇西北和滇西、滇中一帶,3~5月開花 ,集中生長區每群可生產商品蜜15~20kg。
  • 雲南旅遊十大必去景點,雲南旅遊必去的景點有幾個?
    陽光普照的雲南讓每個人都曾做過一個「風花雪月」的夢。舌尖上的美食,別具一格的民俗民風,動人心魄的風景人文。我想,每個被雲南浸潤過性格的人,都不會忘記這裡,因為它美得生動,美得震撼,美得無與倫比。雲南的景點非常多,阿夏總結出最為出名的十大旅遊城市。微博找「阿夏安心遊」有更多雲南旅遊攻略。
  • 雲南瑞麗新增2例對雲南旅遊有影響嗎?2020年國慶雲南旅遊攻略
    首先先解答大家關心的問題,疫情會不會影響到 雲南 旅遊, 雲南 旅遊主要的景點分布在昆、大、麗、瀘、香、西,當然了我們還是要做好防疫措施即可。我始終相信,你心中一直都會有一個 雲南 夢,那麼 雲南 旅遊最美的地方是哪裡?
  • 雲南旅遊目前可以去嗎?雲南旅遊六日遊最佳路線要花多少錢?
    雲南在二月份時就開始逐漸開放旅遊景區了,現在疫情也快過去了,雲南的雨季也已接近尾聲,最美的雲南要來了,你可要準備出門遊玩了?你要問我最想去哪兒?我會告訴你雲南,那個神秘美麗的彩雲之南,因為「詩與遠方」的樣子,那裡都有。
  • 現在飛雲南旅遊還要隔離嗎,低風險地區可以去雲南旅遊嗎?
    炎炎夏日,難能可貴的暑期,有木有跟我一樣想找一個美麗動人又涼爽的地區避消夏避暑?何不一起走入七彩雲南吧。如今這一時節正當性去雲南的最佳時機,無論是風景還是氣溫都十分適合,並且受肺炎疫情的危害,如今雲南度假旅遊等同於過流保護,相當於感受一波避峰遊,如今飛雲南還必須防護嗎?
  • 只有一種食物能快速「毀掉」雲南人的快樂
    吃苦菜湯》如果說大部分人春節的窒息時刻,是從七大姑八大姨密不透風的關心開始。那雲南人的窒息時刻就要來得更早一些:它是從定菜單,家族群裡那句「年三十別忘了煮鍋純純的苦菜湯」開始的。 「那鍋純純的苦菜湯。」多麼輕飄飄的一句話,卻是很多雲南小孩年夜飯的夢魘。
  • 雲南人在臺灣全都住在「小瑞士」
    自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清境農場開始發展民宿旅遊,而這裡的雲南人把雲南擺夷風味的菜品推出以後,出人意料的大受歡迎,於是到清境避暑登高,吃雲南擺夷餐成為熱潮,而隨後的新一輪民宿建設者們有意把民宿根據清境的地理海拔位置建成歐式的別墅風格,於是清境便有了「臺灣小瑞士」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