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奪冠》的熱映,讓女排精神再一次點燃人們內心的激情,把人們重新帶回一場場扣人心弦的比賽,重溫一幕幕難忘的記憶。這支去年剛剛獲得「十冠王」的隊伍,已超越了單純的體育範疇,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傳奇,一個全體國人的情結,一種頑強拼搏、永不放棄的精神象徵。起起落落數十年間,總有人始終追隨和陪伴著這支隊伍,《北京晚報》資深記者孔寧就是其中一位,他見證了中國女排的數次巔峰,可以說是最熟悉、最了解中國女排的人之一。繼2005年的前作《大逆轉》之後,他再度續寫女排近十多年的淚水與輝煌,推出《中國女排:一種精神成長史》(北京日報出版社)一書,揭示了女排精神何以激蕩人心的奧秘。
作者孔寧和郎平合影。
孔寧和女排結緣在世紀之交。彼時陳忠和剛剛上任,沒有人看好這位前女排陪練,更沒有人看好走下坡路、很久沒有出成績的女排。褪去上世紀80年代「五連冠」的光環,女排正處於一個落寞慘澹的低谷期,少有媒體關注,卻開啟和成就了孔寧與女排的漫長交情。2001年初春,他孤身乘坐綠皮火車到湖南郴州採訪當時正在那裡集訓的女排,和隊員們吃住在一起,目睹她們在陳忠和指導下所進行的堪稱殘酷的魔鬼訓練。雖是年輕一代,但從老女排那裡繼承下來的「三從一大」原則(從嚴、從難、從實戰出發、大運動量)一點都沒鬆懈,每天高強度訓練完,隊員連上樓的力氣都沒有,手腳並用才能爬回宿舍。但每個人都攢著一口氣,要重回世界巔峰,這讓孔寧意識到這屆女排必將崛起。果然,這支此前無人寄望的隊伍取得了2003年世界盃冠軍,次年又拼得雅典奧運會冠軍,成就了女排的第二個黃金時代。
看過雅典奧運會女排決賽的人,對陳忠和都留下了溫和儒雅的印象,無論賽場局勢如何緊張,他都不慌不忙地微笑著,給隊員莫大力量,和對面的俄羅斯主帥形成鮮明對比。但少有人知的是,他也曾是一位鐵腕的「魔鬼教練」。孔寧目睹,有時隊員沒有完成任務,全隊中午飯都沒吃,食堂師傅把飯送來,又被陳忠和送了回去。訓練艱苦,隊員們有牴觸情緒,陳忠和把大家召集在一起說:我知道你們心裡恨我罵我,但我不怕你們現在罵我,而是怕你們以後罵我,罵我沒有把你們帶出成績,耽誤了你們的青春,我們今天所有的付出,都是為了世界冠軍的夢想。女排姑娘們明白了陳指導的良苦用心,全隊上下一心,刻苦攻關,連作為旁觀者的孔寧也深受觸動,感到了女排精神之所在。雅典決戰時,即便在0比2大比分落後、第三局依然落後的不利形勢下,坐在看臺上的孔寧依然有信心:「我了解她們,她們付出的心血太多了,就算輸也不會這麼輸。」有志者事竟成,女排姑娘生生把已經勝券在握的俄羅斯女排硬拖入決勝局,以驚天大逆轉奪取了最後的勝利。
作為常年跟蹤報導女排的記者,孔寧的敘述充滿了現場感,讓人讀之仿佛身臨激烈的比賽現場,一個個教練員、女排姑娘的形象也通過大量的第一手交往細節呈現得血肉豐滿、性格分明。但更重要的是,正如副標題所示,這本書呈現出在一場場展示於人的比賽背後,女排如何以一種內裡的精神力量一以貫之。
所謂「女排精神」的提出,源自1981年女排首奪世界盃冠軍後,時任全國婦聯主席鄧穎超在《體育報》上發表的《各行各業都來學習女排精神》一文,後來逐漸成為共識。在孔寧看來,這四個字裡,蘊含了祖國至上、頑強拼搏、永不言敗、永不放棄等精神內涵。中國女排最令人驚嘆的是,幾十年來不僅有高光時刻,亦有至暗時刻,但這樣一種精神卻始終未斷絕,而是代代傳承,即便在低谷也積蓄著能重回巔峰的力量,往往在不被看好時迸發能量。從袁偉民、陳忠和到郎平時期,都是如此,一次次讓我們讚嘆、落淚。
這種凝結在骨子裡的精神是有深厚傳統的。通過系統梳理新中國女排成長史,孔寧提出,女排精神與長徵精神一脈相承,後經日本教練大松博文來華指導,發展為具有中國特色的「竹棚精神」。所謂「竹棚」,是建成於1972年的女排漳州訓練基地,場館用竹子搭成,地面就是泥地,後來才換成滿是倒刺的木地板,隊員們每天下來身上都血汗淋漓,卻以頑強的意志練就了鋼鐵般的隊伍。即便後來有了更好的基地和訓練條件,新一代女排隊員們依然每年要來這裡重溫、「充電」。
如今,郎平掛帥的隊伍更年輕,訓練更科學,更與國際接軌,姑娘們生活更時尚,但每天8小時訓練、120公斤臥推等老女排時期的基本原則沒有改變,女排精神的內核沒有改變和褪色。年輕的姑娘們依然續寫傳奇,2016年里約奧運會上,誰也沒想到,搭乘末班車勉強擠進八強的中國女排竟背水一戰,連挫勁敵,一路奔至冠軍寶座,再次詮釋女排精神本色,真正踐行了郎平所言的「不怕死才能不死」。
孔寧認為,某種意義上,女排所代表的不僅是體育精神,也是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每一次女排的勝利,每一次女排精神的彰顯,都與時代相呼應,振奮了一代代人的心志:「五連冠」時期正逢改革開放初期,人們需要這樣酣暢淋漓的勝利來獲得激勵和鼓舞,更好地投身現代化建設中去,讓「團結起來,振興中華」成為時代強音;21世紀初陳忠和領軍的女排重回巔峰,亦是北京剛申奧成功,女排勝利為備戰奧運提了一口氣;到了郎平時期,中國迎來了新時代,女排亦迎來第三個黃金時期,恰逢其時地為國人注入強大的動力。所以,孔寧對中國女排的未來是樂觀的,下次何時奪冠無法預測,但「中國女排肯定有一天還會登上巔峰,始終會在世界排壇佔據一席之地,因為她們始終有一脈相承的精神內核。」
(原標題:女排精神 何以激蕩人心
資深體育記者親歷式記述中國女排的輝煌與淚水。)
來源 北京晚報 作者 張玉瑤
流程編輯 u003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