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精神」是誰最先提出的?這本書帶您重溫中國女排的傳奇

2020-11-04 北晚新視覺網

電影《奪冠》的熱映,讓女排精神再一次點燃人們內心的激情,把人們重新帶回一場場扣人心弦的比賽,重溫一幕幕難忘的記憶。這支去年剛剛獲得「十冠王」的隊伍,已超越了單純的體育範疇,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傳奇,一個全體國人的情結,一種頑強拼搏、永不放棄的精神象徵。起起落落數十年間,總有人始終追隨和陪伴著這支隊伍,《北京晚報》資深記者孔寧就是其中一位,他見證了中國女排的數次巔峰,可以說是最熟悉、最了解中國女排的人之一。繼2005年的前作《大逆轉》之後,他再度續寫女排近十多年的淚水與輝煌,推出《中國女排:一種精神成長史》(北京日報出版社)一書,揭示了女排精神何以激蕩人心的奧秘。

作者孔寧和郎平合影。

孔寧和女排結緣在世紀之交。彼時陳忠和剛剛上任,沒有人看好這位前女排陪練,更沒有人看好走下坡路、很久沒有出成績的女排。褪去上世紀80年代「五連冠」的光環,女排正處於一個落寞慘澹的低谷期,少有媒體關注,卻開啟和成就了孔寧與女排的漫長交情。2001年初春,他孤身乘坐綠皮火車到湖南郴州採訪當時正在那裡集訓的女排,和隊員們吃住在一起,目睹她們在陳忠和指導下所進行的堪稱殘酷的魔鬼訓練。雖是年輕一代,但從老女排那裡繼承下來的「三從一大」原則(從嚴、從難、從實戰出發、大運動量)一點都沒鬆懈,每天高強度訓練完,隊員連上樓的力氣都沒有,手腳並用才能爬回宿舍。但每個人都攢著一口氣,要重回世界巔峰,這讓孔寧意識到這屆女排必將崛起。果然,這支此前無人寄望的隊伍取得了2003年世界盃冠軍,次年又拼得雅典奧運會冠軍,成就了女排的第二個黃金時代。

看過雅典奧運會女排決賽的人,對陳忠和都留下了溫和儒雅的印象,無論賽場局勢如何緊張,他都不慌不忙地微笑著,給隊員莫大力量,和對面的俄羅斯主帥形成鮮明對比。但少有人知的是,他也曾是一位鐵腕的「魔鬼教練」。孔寧目睹,有時隊員沒有完成任務,全隊中午飯都沒吃,食堂師傅把飯送來,又被陳忠和送了回去。訓練艱苦,隊員們有牴觸情緒,陳忠和把大家召集在一起說:我知道你們心裡恨我罵我,但我不怕你們現在罵我,而是怕你們以後罵我,罵我沒有把你們帶出成績,耽誤了你們的青春,我們今天所有的付出,都是為了世界冠軍的夢想。女排姑娘們明白了陳指導的良苦用心,全隊上下一心,刻苦攻關,連作為旁觀者的孔寧也深受觸動,感到了女排精神之所在。雅典決戰時,即便在0比2大比分落後、第三局依然落後的不利形勢下,坐在看臺上的孔寧依然有信心:「我了解她們,她們付出的心血太多了,就算輸也不會這麼輸。」有志者事竟成,女排姑娘生生把已經勝券在握的俄羅斯女排硬拖入決勝局,以驚天大逆轉奪取了最後的勝利。

作為常年跟蹤報導女排的記者,孔寧的敘述充滿了現場感,讓人讀之仿佛身臨激烈的比賽現場,一個個教練員、女排姑娘的形象也通過大量的第一手交往細節呈現得血肉豐滿、性格分明。但更重要的是,正如副標題所示,這本書呈現出在一場場展示於人的比賽背後,女排如何以一種內裡的精神力量一以貫之。

所謂「女排精神」的提出,源自1981年女排首奪世界盃冠軍後,時任全國婦聯主席鄧穎超在《體育報》上發表的《各行各業都來學習女排精神》一文,後來逐漸成為共識。在孔寧看來,這四個字裡,蘊含了祖國至上、頑強拼搏、永不言敗、永不放棄等精神內涵。中國女排最令人驚嘆的是,幾十年來不僅有高光時刻,亦有至暗時刻,但這樣一種精神卻始終未斷絕,而是代代傳承,即便在低谷也積蓄著能重回巔峰的力量,往往在不被看好時迸發能量。從袁偉民、陳忠和到郎平時期,都是如此,一次次讓我們讚嘆、落淚。

這種凝結在骨子裡的精神是有深厚傳統的。通過系統梳理新中國女排成長史,孔寧提出,女排精神與長徵精神一脈相承,後經日本教練大松博文來華指導,發展為具有中國特色的「竹棚精神」。所謂「竹棚」,是建成於1972年的女排漳州訓練基地,場館用竹子搭成,地面就是泥地,後來才換成滿是倒刺的木地板,隊員們每天下來身上都血汗淋漓,卻以頑強的意志練就了鋼鐵般的隊伍。即便後來有了更好的基地和訓練條件,新一代女排隊員們依然每年要來這裡重溫、「充電」。

如今,郎平掛帥的隊伍更年輕,訓練更科學,更與國際接軌,姑娘們生活更時尚,但每天8小時訓練、120公斤臥推等老女排時期的基本原則沒有改變,女排精神的內核沒有改變和褪色。年輕的姑娘們依然續寫傳奇,2016年里約奧運會上,誰也沒想到,搭乘末班車勉強擠進八強的中國女排竟背水一戰,連挫勁敵,一路奔至冠軍寶座,再次詮釋女排精神本色,真正踐行了郎平所言的「不怕死才能不死」。

孔寧認為,某種意義上,女排所代表的不僅是體育精神,也是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每一次女排的勝利,每一次女排精神的彰顯,都與時代相呼應,振奮了一代代人的心志:「五連冠」時期正逢改革開放初期,人們需要這樣酣暢淋漓的勝利來獲得激勵和鼓舞,更好地投身現代化建設中去,讓「團結起來,振興中華」成為時代強音;21世紀初陳忠和領軍的女排重回巔峰,亦是北京剛申奧成功,女排勝利為備戰奧運提了一口氣;到了郎平時期,中國迎來了新時代,女排亦迎來第三個黃金時期,恰逢其時地為國人注入強大的動力。所以,孔寧對中國女排的未來是樂觀的,下次何時奪冠無法預測,但「中國女排肯定有一天還會登上巔峰,始終會在世界排壇佔據一席之地,因為她們始終有一脈相承的精神內核。」

(原標題:女排精神 何以激蕩人心

資深體育記者親歷式記述中國女排的輝煌與淚水。)

來源 北京晚報 作者 張玉瑤

流程編輯 u003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相關焦點

  • 絲路電影節|重溫女排精神 專家帶你看懂《奪冠》
    重溫女排精神,專家帶你看懂《奪冠》。隨著電影節氛圍日漸濃鬱,10月13日下午,「專家帶你看電影」活動在曲江新區博納國際影城舉行,來自西北大學的三位教授以及觀影團、粉絲團共同觀看了愛國勵志電影《奪冠》,重溫中國女排激情燃燒的歲月。電影《奪冠》由中宣部與國家體育總局聯合拍攝,由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中國女子排球隊領銜主演。
  • 與濟南女排一起回憶重溫「女排精神」
    近200名觀眾與濟南女排的教練員和隊員一起觀影分享,重溫「女排精神」。  《奪冠》是由陳可辛執導的劇情運動片,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中國女子排球隊隊員領銜主演。影片講述了中國女排從1981年首奪世界冠軍到2016年里約奧運會生死攸關的中巴大戰,詮釋了幾代女排人歷經浮沉卻始終不屈不撓、不斷拼搏的傳奇經歷。
  • 重溫中國女排燃情歲月,傳承中國精神
    9月25日電影《奪冠》上映,電影《奪冠》回溯了中國女排40年的風雨徵程,詮釋了幾代中國女排人不屈不撓、不斷拼搏的精神傳承。羅弗巧樂卡帶你重溫中國女排燃情歲月:40年,從1981年首奪世界冠軍到2019年奪得第十個世界冠軍
  • 《中國女排》闡釋女排精神
    本網訊(記者王坤寧)9月29日,正值中國女排勇奪女排世界盃冠軍加冕十冠王一周年紀念日之際,由北京日報出版社策劃組織的《中國女排:一種精神的成長史》新書發布及籤售會在北京圖書大廈舉行。本書作者、京報集團體育新聞部高級記者孔寧,以及中國女排隊員曾春蕾、劉曉彤等在現場分享了她們對女排的熱愛以及對「女排精神」的理解。
  • 女排姑娘十連冠!《中國女排》發視頻重溫冠軍路
    女排姑娘十連冠!《中國女排》發視頻重溫冠軍路 1905電影網訊 9月28日,中國女排在日本東京舉辦的第十三屆女排世界盃上以3:0戰勝塞爾維亞女排,獲得十連冠,提前鎖定冠軍。
  • 《中國女排》:一種精神的成長史
    有一支隊伍,叫中國女排;有一種熱血,叫中國女排;有一種精神,叫中國女排。「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女排精神」已經超脫女排本身,成為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動力。 在電影《奪冠》熱映之際,由電影《奪冠》體育顧問孔寧所著的《中國女排:一種精神的成長史》一書,由北京日報出版社出版。
  • 中國女排的精神是什麼?
    陳可辛執導的電影《奪冠》,馬上就要上映了,在2020年,這個不同尋常的年份,一部關於中國女排精神的電影,也是真的是應時對景。她是中國現任女排總教練,也是中國女排的傳奇球員,女排歷史上,總共獲得過10個世界冠軍,其中8個和她息息相關。
  • 看電影中國女排《奪冠》,重溫女排光輝歷程
    首語:從春節賀歲檔到國慶檔,由於疫情的原因,歷經9個多月,期待已久的電影中國女排《奪冠》終於近日上映。而我也第一時間和好友走進電影院,懷著深厚的情懷,沉浸在光影的歲月裡,重溫女排光輝的歷程。電影憑藉橫跨40年的中國女排故事,濃墨重彩地刻畫了中國女排的光輝歷程,把女排故事融入了中日、中美、中巴三場歷史性的比賽裡,展現了三位功勳教練袁偉民、陳忠和、郎平和新舊女排的拼搏精神,還原了女排訓練比賽的情境,再現女排跌宕起伏的奮鬥歷程。影片真實還原三場扣人心弦的比賽,令人心潮澎湃。
  • 《奪冠》中國女排的「靈魂人物」,並非是「中國女排精神」
    講述了中國女排從1981年首奪世界冠軍到2016年里約奧運會生死攸關的中巴大戰,詮釋幾代女排人歷經浮沉卻始終不屈不撓、不斷拼搏的傳奇經歷——這介紹還是很讓人心血澎湃的。為什麼說《奪冠》有中國女排的「靈魂人物」,並非「中國女排精神」?我們不能否認郎平在中國女排上的巨大貢獻,從1981年的女排冠軍開始,郎平可以說是中國女排的「靈魂人物」一樣存在。
  • 《中國女排》精彩發布,曾春蕾、劉曉彤現場助陣
    信中,她說自己的女兒得了白血病晚期,在醫院裡,她給女兒一字一句地讀完了這本書,女排的頑強不屈的精神帶給了她女兒很大的安慰,非常感謝你的書陪伴她走完了人生最後一段路。孔寧說,這一封信我一直留著,這件事」濃縮「著廣大球迷對中國女排的熱愛,正是因為有這麼多球迷的熱愛促使著我去完成這本書。這本書40萬字,記載著中國女排最」精華「的值得我們銘記的歷史時刻。
  • 聯塑帶你重燃中國女排《奪冠》時刻
    電影票務聯合營銷合作夥伴中國聯塑邀您一起共賞佳片——《奪冠》!,以拼搏書寫傳奇電影《奪冠》不僅是激昂人心的運動題材影片,更是中國體育名片的縮影。30多年間,她們幾經沉浮卻始終不屈不撓,用手中小小的排球,創造一個又一個傳奇,贏得世界矚目,向世界發出中國的聲音!
  • 電影《奪冠》熱映 用女排精神書寫女排傳奇
    中國女排近40年的發展歷程,詮釋了女排團隊歷經浮沉始終不屈不撓、不斷拼搏的傳奇經歷。上世紀80年代,正是中國進入改革開放的初期,恢復經濟、探索發展的過程中,整個國家急需精神鼓舞。中國女排在1981年的第三屆女排世界盃七戰七捷,奪得中國足籃排三大球歷史上第一個世界冠軍,向世界證明了「中國人,一定可以」。
  • 重溫中國女排精神,與天津女排零距離,這樣的機會怎能錯過?
    ,尤其第一個獎盃,這是 1981 年中國女排在第三屆世界盃獲得的冠軍獎盃,這也是中國女排獲得的第一座世界冠軍獎盃,特別珍貴。從 0 到 10 ,中國女排在這條漫長的路上走了 38 年。展廳裡,一張張珍貴的老照片,帶你穿越歷史,回顧中國女排奧運賽場上的巔峰時刻。其中,一組記錄中國女排 2016 年里約奧運奪冠的照片最為搶眼,而這組名為《中國女排時隔 12 年再奪奧運冠軍》的照片,也獲得了當年中國新聞獎新聞攝影二等獎。
  • 《國家榮譽——中國女排精神展》弘揚女排精神
    女排精神在大家心中是神聖的,它不斷推進各項事業的發展,激勵著每一個人健康成長,更歡迎社會各界、青年學生來到展館感受中國女排的魅力。步入展廳,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國女排1981年奪得世界盃賽冠軍時的獎盃,也是中國女排首次奪得三大賽冠軍頭銜的見證,是此次展覽最重量級的展品。
  • 《中國女排:一種精神的成長史》新書發布
    昨天是中國女排勇奪2019世界盃冠軍一周年的日子,由北京日報出版社策劃組織的《中國女排:一種精神的成長史》新書發布及籤售會在西單圖書大廈舉行。本書作者、京報集團體育新聞部高級記者孔寧,以及中國女排隊員曾春蕾、劉曉彤等出席了發布會。
  • 《中國女排:一種精神的成長史》新書發布
    本書作者、京報集團體育新聞部高級記者孔寧,以及中國女排隊員曾春蕾、劉曉彤等出席了發布會。據介紹,《中國女排:一種精神的成長史》一書,記錄了中國女排自創立伊始到奪取第十冠的過程,全面記錄了中國女排近70年的發展史,也披露了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 《中國女排:一種精神的成長史》新書上市
    新華社北京9月29日電由北京日報出版社打造的《中國女排:一種精神的成長史》於29日下午在西單圖書大廈舉行了新書發布會。本書作者、北京日報社體育部高級記者孔寧,以及中國女排隊員曾春蕾、劉曉彤出席了發布會。
  • 中國女排:一種精神,兩次傳承,三代傳奇
    故事再現1986年、2008年、2016年3個不同階段女排競技與訓練的場景,講述幾代中國女子排球隊的傳奇成長經歷。中國女排幾經沉浮卻始終不屈不撓。「一種精神,兩次傳承,三代傳奇。」一種精神,不可磨滅的集體記憶,永不言敗的女排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兩次傳承,郎平身份的轉變,令新老女排在銀幕中完成了一場跨時空接力;三代傳奇,中國女排三代隊員幾十載的風雨徵程與浮沉躍然於眼前。
  • 中國女排:一種精神,兩次傳承,三代傳奇
    故事再現1986年、2008年、2016年3個不同階段女排競技與訓練的場景,講述幾代中國女子排球隊的傳奇成長經歷。中國女排幾經沉浮卻始終不屈不撓。「一種精神,兩次傳承,三代傳奇。」,令新老女排在銀幕中完成了一場跨時空接力;三代傳奇,中國女排三代隊員幾十載的風雨徵程與浮沉躍然於眼前。
  • 女排精神不朽
    1月19日晚,由陳可辛導演執導的將於大年初一全國公映的電影《奪冠》(原名《中國女排》)全球首映禮在北京英皇集團中心舉行,記者現場欣賞了這部令人期待已久的體育影片。整部影片回顧了中國女排振奮無數國民的奪冠之路,重溫跨越幾代人的集體記憶,《奪冠》讓人熱血沸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