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採訪了前任美國駐華大使馬克斯·博卡斯(Max Baucus)。
(CNN)主播哈拉·戈拉尼(Hala Gorani)在推特上傳了對博卡斯的採訪視頻
針對近期美國政府的對華態勢,博卡斯表示,「我們仿佛進入了一個類似於喬·麥卡錫時期,還有點兒像上世紀30年代希特勒時期的德國;當時很多人都知道事情不對,他們知道這是錯的,但他們沒有站出來說點什麼,他們感到害怕。」
當主持人問道:「你這是在刺激(美國政府),還是真的認為政府和希特勒有相似之處?」的時候,博卡斯回答說:
「美國很多人都知道對中國的種種攻擊是不負責任的,也知道如果繼續下去,將會為此付出很大代價,但他們不敢說出來,因為說出來就會遭受到抨擊。」
馬克斯·博卡斯曾於2014年3月至2017年1月出任美國駐華大使。在此之前,他曾擔任蒙大拿州聯邦參議員超過35年。
在擔任美國駐華大使期間,他曾給自己設立了一個目標,那就是在任期內走遍全中國。四年之後,他順利完成了這一目標,訪問了除臺灣以外的全部省份。
我曾和他做過一次簡短的交流。那是在他離任前,在哈佛上海中心舉辦的一場晚宴上;當時,他還做了一次演講,分享了擔任駐華大使的一些趣事。
他提到一開始對中國的「敬酒文化」有點水土不服;他說,剛來的時候和一位中國官員在宴會上寒暄,他發現這位領導只是向他敬了一杯酒就離開了,他當時就想,這位領導怎麼這麼不禮貌?因為在美國,主人一般會坐在賓客旁邊,不會很快離開。但後來他發現,這位領導給在座的每位都逐一敬酒。
這種中國式的待客之道在美國人眼裡非常新奇,他後來發現,這種敬酒方式也有好處,就是可以和每一位賓客都形成單獨的互動。除此以外,他後來也接受並學會了其他的「中國式禮儀」,比如,在宴會結束後將客人親自送到門外,這也給賓主之間的單獨互動創造了條件;當然,他後來也慢慢習慣了喝高度數的白酒。
馬克斯·博卡斯還總結說,這是他做過最好的一份工作。我當時就問他:經過四年的在華工作,相比以前對中國的認識,你覺得最大差別在哪裡?他提到了這麼幾點:
第一,他發現中國人真的很富裕。
特別是一二三線城市的中國人特別有錢,這有些顛覆他以前的想法。
第二,中國人開始懂得提出自己的訴求,也能獲得良好的回應。
比如霧霾問題,大家對此都有很大的不滿,而中國政府很願意傾聽這方面的民意,越來越重視,對此問題也積極落實更多的改善措施。
第三,東西方交流的差異。
一開始他和中國的官員接觸的時候,發覺他們開篇會講很多,往往半小時、一個小時這麼地講下去。作為美國人,他一開始很不好意思,因為出於禮貌不應該插話。但後來發現,如果你不提問,中國的領導們就會一直講下去,可以講很久。而在這個過程中你能適時地提出一些問題,中方不僅不介意,而且還會很認真地傾聽,並給予回答。他覺得中美之間類似這樣的差異很多,重要的是能不斷地了解和互動。
從最後兩點中,他很明顯地感覺到中國人和中國政府更加成熟了,特別在經濟層面有了更多的靈活性,在溝通上有更大的空間。
最後,他也提到說,四年的駐華大使工作,讓他對中國的印象非常深刻。雖然中美之間有摩擦,有矛盾,也有發展上的不平衡,但他同樣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
正如我多次提到的,歷次總統大選中,中國都是被談論和攻擊得最多的國家;這似乎已經成為了大選的一項「傳統」。
例如2012年的大選,歐巴馬和羅姆尼在一場僅90分鐘的電視辯論中,提到中國的次數就多達22次。到了2016年,川普更是最喜歡把「中國」掛在嘴邊,曾有媒體搜集川普談論中國的視頻片段,足足長達了三分鐘。
另一方面,和中國走得很近,對美國政客而言又並非是一件好事。
就比如前任美國駐華大使洪博培,他曾經有望在2008年和歐巴馬競爭總統,但由於他在中國的這段履歷,競選對手就針對性的播出他講中文的片段,以此攻擊他有「manchurian candidate」(被其他國家買通的間諜)的傾向,最後洪博培不得不退出競選。
因而,對一些處於「上升期」的美國政客來說,被派到中國擔任職位對其政治生涯並沒有什麼好處。而願意被派到中國的政客,通常已處於政治生涯的最後一站。比如馬克斯·博卡斯,他是中美建交以來上任時年齡最大(72歲)的駐華大使,在政治上沒辦法再向前一步了,但卸任後可以擴展其他非政治事務,那就很願意來中國。
由此看來,前任駐華大使馬克斯·博卡斯在遠離美國政治的核心圈層之後,才直率地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觀點,也就不難理解了。
黃徵宇
著名跨國金融投資專家、宇沃資本美國董事長、首位來自中國大陸的美國白宮學者、亞洲協會21世紀青年領袖、考夫曼基金會學者、薩爾茲堡全球論壇學者、《徵途美國》、《終身學習:哈佛畢業後的六堂課》及《思維故事:掌控人生劇本》作者、英特爾前董事總經理。
10歲隨家庭從上海移民至美國,在史丹福大學的四年半時間裡獲得了經濟學學士學位、工業工程學士學位和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還在哈佛商學院獲得了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擁有特別的東西方經歷,對中美關係有深刻的認識,也對華人融入美國社會、職場、學校的種種挑戰了如指掌,他一直致力推動資本、商業、科技和文化的全球化融合。
黃徵宇先生獨家授權本微信公眾號「黃徵宇」(ID:Huang_Zheng_Yu)刊登其個人原創系列文章《徵宇聊美國》,歡迎個人朋友轉發至朋友圈,其他機構和公眾號如需轉載請先與本公眾號取得聯繫及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