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身體內部的「叛變」—被利用的肌動蛋白

2021-01-12 生物谷

2015年8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細菌能以高效方式利用毒素中斷免疫反應。不過照目前發表在Science上的一篇研究結果看來,我們低估了這些毒素的「詭計多端」。

細菌通過釋放非常有效的毒素傷害我們的身體。了解毒素工作原理十分重要,因為它們是細菌引起疾病的關鍵。比如一些最致命毒素——百日咳和痢疾的細菌釋放的毒素,單個分子就足以殺死整個細胞。這些毒素「聰明地」靶向機體的重要分子—一些本身就稀少或作用非常重要的信號分子。在這兩種情況下,少量的毒素就足夠引起機體損傷。不過也有一些例外情況:一些毒素也作用於高表達的蛋白質分子。一項新的研究表明,一個與霍亂和其他疾病相關的毒素,不僅在高表達的蛋白質目標分子上發揮毒性,也能廢止一些稀缺分子的作用,但是用一種「欺騙性」的方式。這毒素將身體內的常見蛋白轉化為對其他基本和稀缺蛋白的「毒藥」,使免疫細胞失去作用。

本文資深作者,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化學和生物化學助理教授Dmitri Kudryashov打比方解釋說:「這種毒素在被人類發現以前就開始採用一些很複雜的「戰場策略」:它們知道要贏得戰爭,並不需要殺死所有的士兵。只用送一個間諜,並招募一些士兵背叛自己的軍隊,就能輕鬆贏戰。」他還說,「這一研究也表明,其他毒素看起來在作用於一些高表達的蛋白結構,可能我們實際上根本不知道它們是如何工作的。」

在這種情況下,戰士的蛋白的肌動蛋白,這是大量產生由幾乎所有的人細胞,並在體內的響應於傳染病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是,肌動蛋白是一種分子馬達,使免疫細胞追逐吃入侵的細菌。存在於大量集中,很容易為入侵者找到。

不管到底是上述何種原因,肌動蛋白(Actin)是許多細菌毒素共同作用的目標。其中一種毒素已知具有對肌動蛋白的特定親和力,稱為肌動蛋白交聯結構域(actin cross-linking domain, ACD)。這種毒素由不同的細菌釋放,包括一些危及生命的情況:霍亂(霍亂弧菌),服用被感染的生牡蠣引起的敗血症或胃腸炎(創傷弧菌),同時威脅人免疫系統的胃疾病(嗜水氣單胞菌)。此前的研究顯示,ACD將幾個肌動蛋白分子纏在一起,剝奪它們正常的作用,限制免疫細胞中和細菌。但Kudryashov博士和同事注意到,要實現這個結果需要大量的毒素。

考慮到細菌毒素是高效「殺手」,能精明地劫持免疫系統,而且一些致命的細菌毒素只要單個分子便可殺死細胞,研究人員懷疑ACD是通過靶向比肌動蛋白更少見的其他蛋白來傷害細胞。不過研究人員仍然假定肌動蛋白就是主要目標,進行了一些驗證實驗。研究人員估計ACD單個分子引入到典型的動物細胞後,將需要半年時間才能廢除一半的肌動蛋白。如果這樣的話,就能表明肌動蛋白不是實際目標或這種毒素小劑量是低效的。可是在腸道組織細胞中的實驗表明,毒素在只影響少量肌動蛋白的情況下,就能使細胞中毒。這使得大家重新思考到底ACD是如何工作。

肌動蛋白以兩種不同的形式存在於細胞中:單體和細絲(單體串成鏈)。這些鏈的及時組裝和分解是肌動蛋白幫助免疫細胞追逐和吞噬細菌的關鍵。ACD讓單分子的肌動蛋白在化學反應下聯合成一個不規則的簇,稱為低聚物。這些低聚物不能再被用於創建肌動蛋白鏈,因為它們的新形狀不允許它們互相配合在一起。

深入研究後,研究人員發現一種稱為formin的蛋白質具體負責組裝肌動蛋白絲。一旦ACD形成肌動蛋白的低聚物,這些低聚物與formin密切結合,阻斷formin的活性。肌動蛋白絲的組裝受阻,細胞因此無法正常工作。

綜上所述,ACD有效地轉化肌動蛋白分子成為新的烈性「毒藥」,劫持了formin。因此常低濃度的毒素依然非常有效。這個新發現將建立一個全新的毒性機制。(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來源並附原文連結。更多資訊就在生物谷資訊APP。


DOI: 10.1126/science.aab4090

PMC

PMID

ACD toxin–produced actin oligomers poison formin-controlled actin polymerization
David B. Heisler, Elena Kudryashova, Dmitry O. Grinevich1, Cristian Suarez, Jonathan D. Winkelman, Konstantin G. Birukov, Sainath R. Kotha, Narasimham L. Parinandi, Dimitrios Vavylonis, David R. Kovar, Dmitri S. Kudryashov

Abstract
The actin cross-linking domain (ACD) is an actin-specific toxin produced by several pathogens, including life-threatening spp. of Vibrio cholerae, Vibrio vulnificus, and Aeromonas hydrophila. Actin cross-linking by ACD is thought to lead to slow cytoskeleton failure owing to a gradual sequestration of actin in the form of nonfunctional oligomers. Here, we found that ACD converted cytoplasmic actin into highly toxic oligomers that potently 「poisoned」 the ability of major actin assembly proteins, formins, to sustain actin polymerization. Thus, ACD can target the most abundant cellular protein by using actin oligomers as secondary toxins to efficiently subvert cellular functions of actin while functioning at very low doses.

相關焦點

  • Science:揭示CLIP-170微管加快肌動蛋白絲延長機制
    2016年5月22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布蘭迪斯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證實在細胞中發現的CLIP-170微管(即結合著CLIP-170蛋白的微管)緊密地結合到蛋白formin上,從而加快肌動蛋白絲延長
  • 膜近端F-肌動蛋白限制局部膜突出並指導細胞遷移
    膜近端F-肌動蛋白限制局部膜突出並指導細胞遷移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14 23:15:33 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的Tobias Meyer、Anjali Bisaria
  • PNAS:揭示類肌動蛋白MreB控制細菌形狀的機制
    基於PDB代碼文件1jce構建原核生物蛋白MreB的結構圖,圖片來自維基共享資源。細胞骨架包括微絲(也稱作肌動蛋白微絲)、微管和中間纖維。細胞骨架在細胞分裂、細胞生長、細胞物質運輸、細胞壁合成等等許多生命活動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調節細胞形狀是生物界中所有生物面臨的一種共同的挑戰。在幾乎所有的細菌中,細胞形狀是由細胞壁的結構決定的。MreB是在細菌中發現的,是肌動蛋白的同源物,與肌動蛋白存在三維結構相似性和保守的活性位點肽序列。
  • Cell:肌動蛋白環擴張對健康的胚胎至關重要
    2018年3月25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的Nicolas Plachta博士和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的Maté Biro博士及其同事們通過採用先進的顯微鏡技術和活的小鼠胚胎,觀察到肌動蛋白環(actin ring)在胚胎表面上形成,其中肌動蛋白是細胞骨架的一種主要組分。
  • Science:利用基因相互作用圖譜確定蛋白複合物的整體結構
    利用基因相互作用確定體內的蛋白複合物結構,圖片來自Science, 2020, doi:10.1126/science.aaz4910。Krogan團隊決定探索是否可以用這種推理來確定蛋白複合物在其天然環境--活的生長中的細胞---內的結構。他們從兩種叫做組蛋白H3和組蛋白H4的蛋白入手,這兩種蛋白形成了一種很好理解的蛋白複合物。他們在酵母細胞中進行了篩選,並利用所得信息建立了組蛋白H3-H4複合物的結構模型。
  • 科學家發現一種可以預防原發性難產的肌動蛋白組氨酸甲基轉移酶
    人們發現哺乳動物肌動蛋白組氨酸73甲基化(actin-H73me)的存在已有五十餘年。除了哺乳動物,actin-H73me也存在於另外幾種模式動植物中。儘管H73me的存在具有普遍性,但是這種甲基化修飾的功能及其催化的酶仍然是未解之謎。
  • Science|細胞機械力感知調控細胞粘附連接
    研究鑑定了在機械力改變條件下,在粘附連接處酪氨酸激酶Abl可磷酸化肌動蛋白結合蛋白 Canoe/Afadin,以調控Canoe/Afadin在三細胞連接處的聚集,協助表皮細胞應對張力改變。其基本機制涉及肌動蛋白結合蛋白 Canoe/Afadin 對三細胞交界處的機械敏感招募,這—過程是由Abl 激酶催化磷酸化 Canoe 的—個高度保守的酪氨酸促成的。將該酪氨酸突變為不可磷酸化的胺基酸,或減少 Abl 的表達,顯著降低了 Canoe 在三細胞交界處的富集,並破壞了體內的三細胞粘附。
  • 肌動蛋白絲控制植物細胞分裂時結構的形狀
    該視頻揭示了成膜體(phragmoplast)的形狀(在兩個分裂的植物細胞之間形成分隔的細胞結構)是由肌動蛋白絲控制的。研究人員分析胞質分裂時成膜體行為時獲得了新發現:子細胞的物理分離是從哪一點開始的。他們知道成膜體形狀變化只有30秒時間。儘管已經對植物細胞分裂機制進行了深入研究,但肌動蛋白絲在該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似乎以前被忽略了。
  • Science綜述詳解!利用計算分子物理學模擬蛋白行為,有助於遏制新冠...
    圖片來自Science, 2020, doi:10.1126/science.aaz3041。他們寫道,「計算分子物理學是一個越來越強大的工具,用於描述蛋白分子作用的行為。Dill團隊邁出的第一步是利用MELD確定冠狀病毒SARS-CoV-2未知蛋白的三維形狀。到目前為止,這種病毒的29種蛋白中只有3種得到了明確的解析。他說,「大多數結構都不知道,這對藥物發現來說不是一個好的開始。我們能預測這些未知的結構嗎?這就是我們使用Frontera的主要目的。」
  • 科學家發現核內肌動蛋白調控轉錄機制—新聞—科學網
    核內肌動蛋白通過多種途徑調控基因表達,儘管已取得一些研究進展,但核內肌動蛋白的調控基因表達的機理還不清楚。研究人員首先通過高通量轉錄組測序確定了在血清刺激條件下差異表達的一類基因—血清響應基因,發現核內肌動蛋白對細胞維持以血清響應基因為特徵的轉錄譜不可或缺。
  • 蛋白質是增肌成功的基石,身體是如何利用蛋白質修復肌肉的?
    蛋白質增肌,並非傳說,而是基於事實當談論到如何增肌的時,很多人都聽到這樣的理論:通過力量訓練破壞肌肉,然後經過身體修復過程,讓肌肉變得更大更強。這種說法是基於事實,有針對性的阻力訓練會對肌肉造成損傷,然後自我修復。更具體地說,這種損傷發生在肌肉纖維的蛋白質上,肌肉是包裹在筋膜和結締組織中的單個纖維束。
  • Science:重大進展!微管蛋白糖基化控制精子運動機制
    微管是由一種叫做微管蛋白的蛋白組成的小管,是細胞骨架的一部分。纖毛和鞭毛,是我們身體中大多數細胞中伸出的天線狀結構,含有許多微管。鞭毛的一個例子是精子的尾巴,它是雄性生育的重要條件,因而也是有性繁殖的重要條件。鞭毛必須以非常精確和協調的方式跳動,才能使精子逐步遊動。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就會導致雄性不育。
  • BIOPIC孫育傑課題組在Science Advances發文揭示核內肌動蛋白調控...
    論文截圖核內肌動蛋白(nuclear actin)通過多種途徑調控基因表達:1.nuclear actin存在於染色質重構複合物中【1】;2.nuclear actin與三種RNA聚合酶都有相互作用圖2.Nuclear actin在血清刺激下與Pol II clusters共定位基於N-WASP蛋白和Arp2/3蛋白複合體都與Pol II有相互作用【7, 8】,研究人員通過超分辨成像與分析
  • 2020年9月4日Science期刊精華 - Science報導專區 - 生物谷
    正如這些研究人員所指出的那樣,一些物種能夠再生失去的身體部分。例如,蜥蜴可以重新長出失去的尾巴,而許多其他動物,包括大多數哺乳動物,則不能再生出受損的身體部位。儘管進行了大量研究,但科學家們一直無法解釋這一點。在這項新的研究中,他們發現了他們認為的一個重要線索---保守的再生反應性增強子。
  • Science:重大進展 微管蛋白糖基化控制精子運動機制
    微管是由一種叫做微管蛋白的蛋白組成的小管,是細胞骨架的一部分。纖毛和鞭毛,是我們身體中大多數細胞中伸出的天線狀結構,含有許多微管。鞭毛的一個例子是精子的尾巴,它是雄性生育的重要條件,因而也是有性繁殖的重要條件。鞭毛必須以非常精確和協調的方式跳動,才能使精子逐步遊動。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就會導致雄性不育。
  • Nature:「肌球蛋白-II」在細胞運動中的作用
    在動物中,大多數細胞在運動時利用爬行動作來遷移,在此過程中,細胞的前端被肌動蛋白細絲的聚合所提供的力向前推進。細胞生物學家一般假設,爬行細胞的後端隨後是由非肌肉「肌球蛋白-II」所產生的收縮力向前推動的。現在,對運動中的魚角膜細胞所做觀測表明,後端收縮實際上不需要收縮力。
  • Science:重磅!首次證實凝縮蛋白具有馬達功能
    近年來,凝縮蛋白擠壓成環的觀點勝出,獲得計算機模擬的支持。這種觀點是環形的凝縮蛋白抓住DNA,以一種環狀的方式擠壓DNA通過它的環狀結構。僅當這種蛋白具有馬達活性時,這才是有可能實現的。這種環擠壓觀點存在的一個問題是迄今為止,這種類型的馬達功能未被檢測到。此外,擠壓DNA環通過凝縮蛋白的環狀結構需要太多的能量,遠多於我們針對凝縮蛋白觀察到的能量消耗。」
  • 2020年5月Science期刊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2.Science:開發出利用人工蛋白設計疫苗策略doi:10.1126/science.aay5051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蛋白設計與免疫工程實驗室的Bruno Correia教授及其團隊如今開發出一種設計人工蛋白的策略,所設計出的人工幹白可以非常精確地指導身體的免疫系統產生哪些抗體。
  • Science:新冠疫苗重大突破,美科學家繪製出S蛋白超清結構
    疫苗開發的關鍵:S 蛋白冠狀病毒的 S 蛋白,全稱為 spike protein,組合成一個三聚體,約含有 1300 個胺基酸,屬於第一類膜融合蛋白,同類的病毒膜融合蛋白還包括 HIV 的 Env 蛋白,流感的 HA 蛋白,以及伊波拉病毒的 Gp 蛋白等。
  • Nat Methods解讀:科學家開發出新型成像技術 或能揭示細胞骨架蛋白...
    研究者Uri Manor說道,肌動蛋白是細胞中最豐富的蛋白,如果能對其成像的話,我們會看到其布滿了整個細胞,截至目前為止,我們還很難分辨單個肌動蛋白的位置,因為我們很難從所有背景中分離出相關的信號。然而,目前研究人員並不清楚線粒體一分為二背後的分子機制,尤其是最初的壓縮是如何發生的,研究者表示,從細胞中完全移除肌動蛋白或會減少線粒體的分裂,這就說明肌動蛋白在該過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但是破壞所有肌動蛋白就會導致許多細胞缺陷,因此研究人員很難確定肌動蛋白在任何一個過程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