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發展在疫情爆發後陷入了麻煩,許多發達國家也是如此,他們不斷出臺「刺激政策」,想要擺脫財政困難局面。而中國抗疫工作非常出色,經濟發展勢頭強勁,許多國家希望通過和中國的合作帶來經濟發展動力。以美國為首的一些西方國家卻不這樣考慮問題,他們自己經濟下滑的同時,又不想看到中國經濟「逆勢崛起」,而他們這樣做結果就是錯過關鍵機會。
澳大利亞經濟「好轉」
根據彭博社在12月2日的報導稱,澳大利亞在第三季度中,國內生產總值相對於第二季度上漲3.3%,不過依然處於下滑範圍,只是下滑的幅度有所縮減。澳大利亞國庫部長弗賴登伯格日前表示,這表明澳大利亞經濟正在好轉,未來民眾將會收到更多的好消息。澳大利亞原本依靠工業化成為發達國家,而其國內經濟早已從工業化轉到第三產業。在疫情爆發後,外國遊客急劇減少,讓澳大利亞損失慘重。
澳大利亞經濟失去主要動力
彭博社認為,澳大利亞經濟面臨很多困難,真正的「動蕩」才剛剛開始。澳大利亞在近30年中取得的發展,主要依靠於中國和美國兩個國家的帶動。中國在崛起過程中,對於原材料的需求不斷增加,澳大利亞作為資源供應方,取得豐厚的利潤,而中國資本和遊客也是其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來源。美國在技術革命過程中,成為「金融霸主」,澳大利亞「坐享」全球化進程的紅利。
然而澳大利亞已經無法依靠這兩個國家的支持,美國疫情十分嚴重,經濟衰退跡象明顯,而澳大利亞的經濟自然也受到影響。澳大利亞政府這時候沒有加強和中國的合作,反而不斷「挑釁」,讓中澳關係不斷降溫,這引發了澳大利亞一系列經濟問題。所以從根本上看,澳大利亞經濟失去了兩個主要動力,形勢十分嚴峻。彭博社預測,澳大利亞在未來30年經濟中,無論如何發展,都無法取得過去30年的成果。
澳大利亞國內形勢堪憂
在國內方面,澳大利亞同樣面臨難題,州政府對於聯邦政府管理越來越不滿意,個別州政府甚至在尋求獨立。澳大利亞在1901年的聯邦會議中,確認了各州的高度自治權,然而各州的自治權呈現出減弱趨勢。在二戰結束後,聯邦所得稅增加,州所得稅逐步被取消,導致雙方矛盾激化。而這次疫情爆發以後,州政府進行封鎖政策,雖然是為了控制疫情,但是加劇了州政府和聯邦政府之間的裂痕。
人口也是實現經濟增長的因素,但是澳大利亞方面對待移民的政策並不合理。根據相關統計,澳大利亞的每年的人口增速為1.5%,移民不斷增長,這對於澳大利亞經濟起到了正面作用,而澳大利亞方面卻不斷「勸退」移民。彭博社表示,就算有澳大利亞國籍的人,入境難度都很大,即使入境,也無法自由行動,這只能阻礙澳大利亞經濟復甦。
免責聲明:本文由海峽資訊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信息參考來源:延邊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