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同學
本科背景
海南大學 電子科學與技術GPA:82 雅思:6.5
錄取學校(2020年秋季入學)
香港大學 電氣與電子工程
申請時間:2019年10月16日
錄取時間:2020年3月30日
香港中文大學 信息工程
申請時間:2019年9月4日
錄取時間:2019年12月20日
香港理工大學 電子與信息工程
申請時間:2019年10月9日
錄取時間:2019年12月26日
一、留學契機
大一結束的那個暑假,我參加了新加坡國立大學計算機學院為期一個月的Summer Programme。也正是那次暑期交流,讓我產生了留學的念頭。
新國大的Summer Programme,現在改名叫NUS SOC Summer Workshop,當時的安排是三周的課程+做一個大的Project+考試,最後一周帶大家遊覽。我參加的課程名叫Building the Digital Silk Road:創建數位化的絲綢之路,這是一門商業規劃與編程都會涉及的課,學習包括business model canvas的設計,JavaScript編程入門,運用HTML5, CSS和 AngularJS 構建前端web應用,運用 Node.js 和 Express 構建後端和運用 MongoDB 構建 NoSQL 資料庫。我們十四個人最後分成幾組,一起設計完成了一個簡單的在線購物平臺,當大家做的不同的模塊連接到一起,讓網站功能變完整的時候,真心成就感滿滿。
(NUS計算機學院)
在新國大的一個月裡,我第一次體驗到世界頂尖大學的教學模式與教學環境,並感受了新加坡獨特的人文氛圍。舉一個我在新國大印象比較深的新事物,IVLE。IVLE我給它的定義是一個綜合性的教學輔助系統,老師會在裡面發布PPT,布置任務,甚至可以在線進行小測驗。後來我才知道這種系統在國外是非常流行的,用起來真的很方便,隨時可以查到課程的進度與安排,也不用在國內上學時有時候還要追著老師要PPT,需要什麼資料都可以在IVLE自己下載。
參加新國大的Summer Programme有另一個好處就是因為會跟著新國大的老師做項目,有機會可以拿到大牛的推薦信。不過以我的自身經驗來說,NUS的很多老師們給推薦信一般還是比較慎重的,真的要你體現出自己的閃光點人家才會願意寫推薦信。
關於留學的念頭,除了更好的教學環境外,其實還有另外一個原因。當時,我剛剛完成了學校布置的人生第一篇論文寫作任務,從中我感到自己真的不太喜歡搞學術,但很多工作又要求研究生學歷這個最低門檻。而在新國大,我了解到海外的授課制研究生一般不用寫論文,而且還比較節約時間。於是,我開始了解起了留學。
其實我覺得自己應該屬於自我驅動型人格,在自己一旦確定了留學讀研這個大目標後,很早就開始著手去實現。大二下學期,我就籤約了指南者。真的得益於籤約的時間比較早,指南者的老師給我做了詳細精確到月的時間目標規劃,讓我一步步更接近自己的dream school。
二、臺灣交換經歷
大三上學期,我到國立臺灣海洋大學交換學習了一個學期。
在臺灣的近半年裡,我看見了許多跟原來我所生活的地方不一樣的習慣與文化;認識了許多新的朋友,儘管我們相處的時間不長,儘管我們的文化稍有不同,但我真心感受到了我們之間真誠的友誼。走過了許多地方,有的是人文風情,有的是壯麗奇觀,這一學期裡我真的深入了解到了一個真實的臺灣。
其實出發去臺灣之前,身邊的親朋好友問我最多的就是你為什麼要去臺灣做交換生,當時對於不同的人我也會給出不同的回答。其實坦誠的說,情懷與功利的原因都有。
從情懷的角度來說,我覺得交換是一種內涵頗豐的「出走」。出,一方面有離開的含義,而另一方面它表示從一個小圈子裡跳出來,來到一個更為廣闊的地方。在一個小環境呆久了,就會感到安逸,古語曾說安逸使人滅亡。走,同樣也有離開的含義,而另一層含義則是遊歷山川河流,接觸各種各樣的人和事物。我來到臺灣來到國立臺灣海洋大學也正是想離開一個太熟悉的環境。有這個機會我是想結交更多的老師同學,見識更多的風景名勝,接觸不同的風俗文化,以豐富自己的閱歷。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從功利的角度來說,我覺得交換對我個人能力的提高和我的留學之路亦貢獻頗多。
臺海大有很多優秀的老師,他們在各自的專業領域都有相當出色的成就,大部分老師都有海外留學經歷,其中又以去美國的居多。他們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出海留學,經歷了當時比較艱苦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他們的專業知識對於學習專業知識沒多久的我有相當強的導向作用,我在臺海大的時候每周都會抽時間找本系一位非常友善的副教授聊一兩個小時天,從請教專業知識到未來行業發展,從自身興趣愛好到兩岸文化差異……幾乎無所不談,一學期下來收穫真的頗豐。
而且臺海大有很多課,所用的教材都是英文原版教材,老師上課也就採用的是英文PPT加中文講解。比起中文教科書,英文原版教材的價格貴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裡面有很多專業詞彙,都是我在平日的英語學習中接觸不到的,這一開始對我而言是不小的挑戰,幸好臺海大也有類似新國大IVLE的TronClass系統,剛開始課上跟不上,我就下載TronClass裡面老師的PPT和其他學習資料課後來惡補,不過真的適應以後,感覺英文教科書還是有它們的長處的:它們普遍更新比較及時,對新知識的介紹多,而且邏輯上也跟中文教科書不太一樣,算是一定程度上增長了我的見識和學習能力。
總而言之,在依山傍海,風景如畫的國立臺灣海洋大學交換的一學期,我不僅拿到了還不錯的總成績,證明了我在一個新環境裡的適應能力,並有效拉高了我的GPA,還收穫了臺灣教授一封熱情洋溢的推薦信,我相信兩者都對我的留學申請加分不少。
除此之外,我還利用周末和假期和一起去交換的小夥伴們一起遊遍了臺灣全島哈哈,臺北就更不用說,去看演唱會,打折季購物,吃吃吃都是常態……臺灣真的其實是一個值得花時間慢慢玩的好地方,不管是自然還是人文景觀,可玩的地方實在太多了。
太多的故事,太多的感受,太多的希望,太多的不舍留在了臺灣。很多的心情是真的無法用言語來描述的。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來臺灣交換的一學期,是我大學生活裡最寶貴的一頁篇章。在臺灣的點點滴滴是我生命中非常非常美好的一段回憶,一定會在我生命中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三、英特爾實習
不過我相信沒有人的留學之路是一帆風順的。當時已是處在大三下學期階段的我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就是,雅思一直停留在6分的成績,只剛剛夠港大和港理工的語言要求,幾次都考不到港中文,港科,港城三所學校要求的6.5分。
而在這種情況下,我當時給自己定的最重要目標自然是全部精力放到考過雅思中去,如果沒有指南者的老師push著我,便不會有後來在英特爾的實習經歷。
猶記得當指南者老師告訴我最好再找一份高質量實習時我確實萬分猶豫,萬一實習耽誤了我的雅思複習進度怎麼辦,關鍵時候是指南者的老師們給了我信心,她們讓我相信自己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點醒了我:「沒有高GPA,本科院校又談不上出類拔萃,如果再沒有出色的軟實力,如何能夠獲得香港前三所院校的青睞呢?」
其實,最重要的,是破釜沉舟的勇氣。
從大三暑期開始,我不僅一舉拿下雅思6.5分的目標成績,還順利通過了面試,在英特爾成都做了四個多月的實習測試工程師,不同於我之前的其他實習,在英特爾的經歷是我第一次親身體驗外企的工作,也是我最長時間,最難忘的一份實習。
(英特爾成都)
我們英特爾Test Engineer主要工作是對封裝完成的晶片進行結構和功能性測試,部署新測試設備的軟硬體,定期分析測試數據報告以維護和改進測試設備的工作性能,編寫清晰有效的guideline來指導和維修測試設備,編寫、修改和升級測試所用代碼和程序,並與英特爾全球的同事們協調解決各種質量和安全問題。
在英特爾工作,上下班班車接送,朝八晚五不需要打卡,免費喝到吐為止的咖啡果汁肥宅快樂水,人人平等友愛開放包容的公司文化,日常各種趣味活動,每季度一次每人15美元預算的Team Building活動,年假多,出差入住星級酒店,對我這種不喜歡996加班修福報的人來說,完全是夢想中的工作環境。
(英特爾公益活動)
其實走過整個申請季,經歷過申請前的自我否定,申請後漫長等待期中的煩躁焦慮,當拿到夢校offer那刻心反而是最平靜的。最為重要的是自己努力去做了,看著自己CV上的一項項經歷,真的會感覺自己變成了各種意義上更好的自己。這些經驗這些收穫,是沒有準備留學之前自己不可想像的。
關山初度塵未洗,策馬揚鞭再奮蹄。
我相信拿到夢校offer也遠不意味著就可真正放鬆下去,人生真的永遠在路上,要學習的還太多太多,與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