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旦 佩特拉

2021-02-18 建築傳奇

約旦 佩特拉

     佩特拉古城(公元前9年—公元40年),是約旦南部的一座歷史古城,在公元前4~公元2世紀是納巴泰王國首都,大約公元4世紀這裡已是一座廢棄的空城,1812年被瑞士人J.L.伯爾克哈特重新發現。它是約旦南部沙漠中的神秘古城之一,也是約旦最負盛名的古蹟區之一。1985年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2007年7月8日被評選為世界新七大奇蹟。

約旦地圖

約旦世界遺產地地理位置示意圖

谷歌地圖 佩特拉

    佩特拉在希伯來語裡是「巖石」之意,這個名字取代了《聖經》中的「塞拉」一詞。據一些神話傳說,這裡是摩西(古代希伯萊人的領袖)點出水的地方。它以巖石的色彩而聞名於世。佩特拉因其色彩而常常被稱為「玫瑰紅城市」。

遠眺佩特拉

     中文名稱: 佩特拉

  英文名稱: Petra 

  國家: 約旦

  所屬洲: 亞洲

  批准時間: 1985 

  批准標準

  1985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 (I), (III), (IV) 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佩特拉約建於公元前300年。從佩特拉中部出發經半小時的山路便到達代爾,有人稱這為修道院,也有人稱之為廟宇。

  這是又一座類似於寶庫的在巖石中建成的巨型建築――高40米,寬46米。入口高達8米,使得任何站在裡面的人都顯得極其渺小。進入其中後有一巨室,石階盡頭是一壁龕,其中或許存放過一位神的塑像。持某種觀點的人認為,代爾是重要的進行宗教慶祝活動的場所。前面的空地是專門容納前來朝拜的巨大人群的。

  提到佩特拉,很可能有人會脫口說出一名很熟悉的名言「一座玖瑰紅的城市,其歷史有人類歷史的一半。」這是19世紀的一個英國詩人J·W·柏根的一首詩裡的一句。幾年之後,當柏根去該地參觀後,他不得不承認當初所作出的此番描述是不確切的,佩特拉並非是玫瑰紅色的,它甚至不能稱為一座城市,卻更像一座紀念碑似的公墓――這兒的房屋可能是泥制的,現在已不復存在。

  這裡有許多無法解答的問題,而神秘的氣氛使得這原已特別的地方更具吸引力。公元前6世紀,一支稱作納巴泰的遊牧部落控制了約旦阿拉伯幹河(意為一年中某段時間內河水泛濫的溝壑或幹灑谷)的東部,亞喀巴與死海間的一片長峽谷區域。由於控制了重要的貿易通道,納巴泰人變得強大而富有,佩特拉是他們的遺產。這處的墓碑群曾被當作是房屋,現在人們認識到這是些墳墓,開鑿於海拔914米的難以到達的巖石中。有的圖案細緻典雅;有的是納巴泰特色的「階梯式」山牆壓頂裝飾,體現了埃及和亞述建築的風格。整個建築重點放在正面,內部則是毫無裝飾的巨室。

  公元106年,佩特拉成為羅馬帝國的一部分擁有廣場、公共浴室、劇場等所有古羅馬文化常有的建築。隨著古城巴爾米拉消沉了。幾百年中,佩特拉只為當地部落的居民所知。

  公元1812年,佩特拉被重新發現。當時一個名叫約翰·伯克哈特的瑞士探險者,能說一口流利的阿拉伯語,打扮得像一名穆斯林。他說服了當地的一位嚮導,表示希望能在一座墓前敬獻一頭山羊。有人謠傳說這座墓的附近有一座被埋沒有城市。那位嚮導帶著伯克哈特,沿著如今遊客到佩特拉的必經之路錫克 — 一條深陷在巖石的狹窄的裂縫,其正面寬27米,高40米。

  這座建築就是「寶庫」。這一建築的設計風格與其說是納巴泰式,不如說是古典式的。儘管如此,寶庫仍是佩特拉最著名的紀念碑。正面頂部的甕被認為曾是用來存放某位法老財寶的,以前許多的旅遊者曾嘗試用槍擊中這隻甕以獲取其中的財寶。

  山谷在寶庫的一邊展開,展現出眾多的開鑿於巖石中的墳墓。這些墓由粉色的沙巖構成,也摻雜著很多其他顏色。有的碑上的雕刻暴露在風中,受到侵蝕而無法辨認。有足夠的考古學方面的證據表明,早先的佩特拉既不是玫瑰紅的也不是類似鮭魚的粉紅色,而灰泥粉飾,與今天看到的情況完全不同。另一方面,當人們沿著狹窄、隱蔽的錫克前進時,忽然間看見了陽光照射下的寶庫正面,毫無疑問,這樣的經歷在任何時代都給人一種驚奇的感受。

  高地另一段陡峭的山路通往阿塔夫山脊。在一片人造的高地上有兩方尖碑,山腰再往上一些是另一塊被夷平的地,約有61米長,18米寬。高地被理解成用於舉行祭祀儀式的地方。高祭臺上是放祭品的地方,納巴泰人供奉兩個神:杜莎裡斯和阿爾烏扎。這裡的祭臺有排水道。可能是用來排放血的,有跡象表明,納巴泰人曾用人來進行祭祀。

1.5公裡的「蛇道」入口

西克峽谷(蛇形峽谷)

兩側峭壁上留下的大門和壁龕遺蹟

蛇道兩側石壁下部依山開鑿出的水槽兼有洩洪作用

供奉著象徵納巴泰神的方石壁龕

祭拜納巴泰人主神Dushra的神龕

壁龕

壁龕內的半圓形雕塑代表Dashara神

大型駱駝商隊雕塑的前半段:商人的下半身和駱駝的前腳

大型駱駝商隊雕塑的後半段:駱駝的腳丫子

峽谷前方裂縫間突然閃現出高大建築的身影

卡茲尼神殿

卡茲尼神殿

卡茲尼神殿

卡茲尼神殿

卡茲尼神殿

卡茲尼神殿

卡茲尼神殿

卡茲尼神殿

一座具有拜佔庭風格的古廟建築——本特宮,也稱「女兒宮」。

皇家陵墓

西克峽 神靈石

對面那些石洞都是墓穴

納巴泰人的墓穴

劇場

劇場:古城內部的劇場也是雕鑿出來的,可容納6000人。

當年的城市衛兵出現在現在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時代,是納米泰人沙漠商隊建立的城市,是阿拉伯、埃及、敘利亞腓尼基之間的交通要塞。佩特拉一半突出,一半鑲嵌在環形山的巖石裡,到處是小路和峽谷,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考古遺址。古希臘建築與古代東方傳統在這裡交匯相融。

注釋:

納巴泰人是阿拉伯遊牧民族,約在公元前世紀從阿拉伯半島北移進入該地區(今天約旦和南敘利亞境內)。在他們建造的眾多安居地中,尤以首都佩特拉最為突出。

J.L.伯爾克哈特一位年輕的瑞士探險家,他身為「非洲內陸地區研究促進協會」成員,奉命前往非洲研究尼日河的源頭。他是第一個證實傳說中的佩特拉尚還存在的西方人。這一天是1812年8月22日。

世界新七大奇蹟分別是:中國萬裡長城、約旦佩特拉古城、巴西裡約熱內盧基督像、秘魯馬丘比丘遺址、墨西哥奇琴伊查庫庫爾坎金字塔、義大利羅馬鬥獸場、印度泰姬陵。

相關焦點

  • 【行攝消息】約旦以色列文化行攝之旅
    阿卡古城-(候賽因邊境)過境約旦,城堡山,傍晚去彩虹街。安曼(Amman)是約旦王國的首都和最大城市。 佩特拉佩特拉古城位於約旦南部沙漠,距首都安曼約260公裡、海拔1000米的高山峽谷中。它幾乎是全在巖石上雕鑿而成,佩特拉遺址的巖石帶有珊瑚寶石般的微紅色調,在陽光照射下熠熠發亮。
  • 從以色列到約旦
    在這個中東戰雲密布,伊朗戰爭一觸即發的日子裡,我來到了中東的火藥桶,以色列,並且穿行巴勒斯坦來到約旦。
  • 【以色列約旦】特拉維夫+凱撒利亞+提比利亞+耶路撒冷+死海攝影之旅
    本次行程將以色列約旦的人文風光一網打盡,不僅能夠拍攝到當地獨特的人文情懷,還能拍攝到沙漠,玫瑰古城等風光大片,這些都是為了讓攝影愛好者拍攝到最美的約旦以色列。#佩特拉#Petra in Jordan「佩特拉古城」 是約旦南部的一座歷史古城,它是約旦南部沙漠中的神秘古城之一,也是約旦最負盛名的古蹟區之一。
  • 約旦抗擊疫情的背後---約旦財政大臣訪談錄
    近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連線採訪了約旦財政大臣默罕默德·阿斯阿斯。阿斯阿斯大臣重點回答了有關約旦抗擊疫情、疫情危機對約旦經濟影響、約政府穩復產、促就業、保民生的政策措施, 以及IMF資金支持等方面的問題。
  • 約旦交通大臣正式推介約旦國家鐵路項目
    據約旦佩特拉通訊社報導,日前約旦交通大臣哈立德.賽義夫參加了在杜拜世界貿易中心舉行的第七屆中東鐵路和智能交通2020會議和展覽。參會期間,大臣就約旦國家鐵路項目和約旦發展交通生態系統的設想作了正式推介。
  • 約旦不是產油大國,但不妨礙約旦是一個富裕的國家,這是為何?
    約旦是一個很特別的國家,沒有所謂的自主產業,這個國家雖然也在中東,但是卻不像沙烏地阿拉伯,以及伊朗,伊拉克這些國家一樣,是產石油大國,但是沒有石油資源,依然不妨礙約旦是一個富裕的國家。約旦是一個比較小的阿拉伯國家,但是人口卻有1000萬,當你來到這個國度,你到處可以看到豪車,跑車,也可以看到只有發達國家才有繁榮市景。現今的約旦只有靠三個方面,來獲取經濟,國民經濟主要支柱為僑匯、外援和旅遊。
  • 約旦駐華大使:期待約旦在「一帶一路」戰略中發揮重要作用
    卡拉萊大使表示,約旦獨特便利的地理位置、與其他國家保持的良好關係,都決定了約旦可在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中起到重要作用。他認為,「一帶一路」戰略應建立在沿線國家相互融合的基礎上,且涉及經濟、社會、文化等各個方面。這種融合是現代社會的最大特徵之一,也將成為未來發展的趨勢。
  • 約旦慶祝國家獨立日
    5月25日,在約旦首都安曼,軍車巡遊慶祝國家獨立日。 約旦25日舉辦軍車巡遊、煙花秀等活動慶祝國家獨立日。約政府表示,考慮到防疫需要,今年沒有舉辦大型慶祝集會,儘量讓民眾在家中感受節日氛圍。約旦於1946年5月25日宣布脫離英國獲得獨立,阿卜杜拉一世登基為王(埃米爾),國名為約旦哈希姆王國。 新華社發(穆罕默德·阿布·古什攝)5月25日,在約旦首都安曼,軍車巡遊慶祝國家獨立日。 約旦25日舉辦軍車巡遊、煙花秀等活動慶祝國家獨立日。約政府表示,考慮到防疫需要,今年沒有舉辦大型慶祝集會,儘量讓民眾在家中感受節日氛圍。
  • 約旦是信伊斯蘭教,約旦王后卻為什麼可以不穿黑袍?
    但是,這中間往往有些特例產生,就像現今美麗動人的約旦王后,她在出席重要場合的時候,也沒有見她穿過黑袍,帶過頭巾。 同時,約旦這個國家,其實我們對其印象應該很是模糊。在地理位置上,它擁有很長的海岸線,各類景點豐富,就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他們的統治者就看到了這個機遇,約旦旅遊發展了起來。我們都明白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在優良經濟的支撐下,世俗化才能在保留信仰的同時,嘗到世俗生活中自己的價值。 約旦自此蛻變成了一個世俗化的國家。
  • 約旦-阿聯關係簡介
    《憲章報》12月24日報導,約旦-阿聯兩國在政治、經濟、社會和人民等各方面接軌,是真正的兄弟關係。最近,通過阿卜杜拉二世國王陛下的努力,阿聯向約旦提供了3億美元的援助。援助將分配給醫療保險計劃未覆蓋、患有慢性疾病的國民,以及國家援助基金(National Aid Fund)資助的貧困家庭,以確保基本生活所需的醫療服務。
  • 我在約旦的有趣經歷,真實的約旦啥樣?感覺進了「男兒國」!
    我在約旦的有趣經歷,真實的約旦啥樣?感覺進了「男兒國」!我是去年的時候去的約旦,去約旦的理由很簡單,就純屬是為了散心、旅遊罷了。其實我在國內的工作壓力還是挺大的,所以在時間和資金允許的情況下,我就會跑去省外或者國外散散心,解一下壓。
  • 約旦(1)——佩特拉古城
    佩特拉古城,一座2007年被評為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的遺址。
  • 疫情惡化與約旦經濟挑戰
    美國之音10月7日報導,為配合11月議會大選,約旦首相歐馬爾·拉扎茲已於10月初已辭職。隨著感染率上升和周末再次封鎖,約旦的穩定受到關注。疫情惡化約旦於6月中旬結束了嚴格的封鎖和宵禁措施,9月8日重開國際機場,隨即日確診超1500例。
  • 1965年沙特和約旦互換領土,使約旦海岸線從不足十公裡增至26公裡
    上個世紀後半葉,在中東地區曾發生過一次國家間的領土互換事件,當事雙方分別是約旦和沙烏地阿拉伯,涉及土地面積將近一萬平方公裡。此事使得約旦的海岸線增加了十餘公裡,更為約旦經濟的蓬勃發展提供了契機。下面本文就以約旦為切入點評述此次領土互換事件。
  • 疫情期間約旦經濟惡化
    中東研究院8月27日刊文,約旦政府實施了該地區最全面、最有效的疫情應對措施之一,成功遏制了重大的公共衛生危機。每日新增從未超過77例,8月19日至26日期間,每天的新病例平均數為39例。自6月以來,約旦已大大放寬了對經濟活動的限制,但疫情的破壞性經濟後果將持續多年。一、商業活動停頓旅遊業遭受重創。
  • 約旦,一個意想不到的服裝製造強國
    中東國家約旦,它與伊拉克和敘利亞相鄰。佩特拉是約旦的一座擁有70年歷史的古城,那裡充斥著動亂與難民,但對於少數人來說,一提到約旦,他們想到的是那裡生機勃勃的服裝製造業。 中東國家約旦,它與伊拉克和敘利亞相鄰。佩特拉是約旦的一座擁有70年歷史的古城,那裡充斥著動亂與難民,但對於少數人來說,一提到約旦,他們想到的是那裡生機勃勃的服裝製造業。
  • 約旦佩特拉古城
    佩特拉是位於約旦南部沙漠的歷史古城,約旦最負盛名的古蹟之一,於2007年7月8日被評選為世界新七大奇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將其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 約旦「疫情國家安全化」: 成功與局限
    儘管約旦的高失業率、巨額債務、經濟停滯等已使約旦舉步維艱,但約旦仍然選擇以犧牲經濟為代價,將人民的公共健康置於優先地位。提前做出反應由於約旦在中東地區提前採取疫情應對措施,因此約旦新冠疫情發展較為穩定,截至5月31日登記的新冠肺炎確認病例(739例)和9例死亡。
  • 約旦解除所有經濟活動限制
    【新華社微特稿】約旦政府官員3日說,約旦已解除所有關聯新冠疫情的經濟活動限制,企業全部復工復產。在維持較低員工到崗率、嚴格保持社交距離並遵守衛生規範前提下,約旦過去兩周逐步解除經濟活動限制,允許部分行業、企業復工復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