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猛:過度打賞主播是一種「病」

2021-01-11 河北新聞網

近幾年隨著遊戲行業的快速發展,直播平臺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從最初的YY直播平臺一家獨大,到如今的虎牙直播、熊貓直播、鬥魚直播等多家平臺呈鼎立之勢。這些平臺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當紅主播,甚至這些主播的身價超過了一種一線明星。這也讓不少有才藝的俊男靚女有了施展才華的夢想舞臺。

這些主播除了高昂的平臺籤約費之外,其更多的收入是來源於粉絲觀眾的慷慨打賞。現在都市年輕人的生活壓力很大,下班後經常一個人在家過著百無聊賴的生活,這些主播的出現,很大程度上填補了部分人內心的空虛與寂寞。這些觀眾看到自己喜歡的主播在屏幕面前唱歌跳舞或者是表演自己喜歡的娛樂項目時,精神會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慰藉,於是為了感謝這些主播帶給自己的陪伴與喜悅之情,有些粉絲觀眾會拿出一部分錢財去給主播打賞禮物,這種現象很正常。

網上經常有這樣的調侃評論:我每月工資3000,每月打賞主播2900,剩下100塊買泡麵。這種言論看似誇張滑稽,但是現實中確實存在此類現象。不久之前,一位小學生利用父母手機給自己喜歡的主播打賞上萬元,結果家庭面臨經濟上的窘境。更有甚者為了自己心儀的主播,竟然做出違法犯罪行為,轉移公司上百萬財產只為打賞主播。這種現象已對社會造成了不良影響,對於人們的價值觀形成了惡性的導向。過度打賞主播儼然已成為一種社會 「病」。

分析一些人患上過度打賞主播社會「病」的原因,不難發現根本原因是個人的價值觀存在問題。他們虛榮心作祟,用重金禮物打賞主播,只為了換來一句「謝謝老闆」之類的話語;他們在虛擬空間中尋求現實生活中得不到的東西,釋放壓力,從而獲得滿足感和優越感。

是病就要治,筆者認為根治這種「病」,需要從以下幾點入手。一是要正確認識網絡文化。網絡終究是虛擬的,不能過分依賴網絡帶給我們的快樂,更多地需要學會在現實重找尋屬於自己的那份開心。二是打賞要適度。觀眾打賞主播要結合自身經濟條件,量力而行,不能為了自我的虛榮,過度打賞。三是樹立正確價值觀。隨著網絡文化的進一步發展,樹立正確價值觀勢在必行。政府相關部門和網絡直播平臺要加強網絡文明的宣傳,並對不良網絡行為進行監管。只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才能從根本上杜絕過度打賞主播的這種行為。

相關焦點

  • 9歲女童打賞主播花家裡10萬?這些高額打賞行為將被限制!網絡直播...
    導讀:隨著網絡直播和打賞文化的興起,「9歲女童打賞主播花光家裡10萬彩禮」「孫女玩手機遊戲花光奶奶救命錢」等新聞屢見報端,也引發了越來越多的法律糾紛。 據悉,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網絡表演(直播)分會正在參與制定主播帳號分級分類管理規範和直播行業打賞行為管理規則,預計年底前將出臺。 激情打賞、高額打賞、未成年人打賞將受到限制。
  • 賣女打賞主播,豈有此理!
    近日,一則「8萬元賣掉3歲親生女兒,男子轉身打賞給女主播7.3萬」的新聞引發社會關注。  「賣女兒打賞主播」,豈有此理!這樣的事情實在匪夷所思,讓人難以置信。都說女兒是父親的小棉襖,為人父母,不疼惜孩子本就不應該,更何況還將孩子殘忍地買賣。這個父親的行為不僅突破了人性底線,也越過了法律紅線,情理難容。好在,經判決,日前這個殘忍的父親被剝奪了監護人資格,並受到法律懲罰。
  • 實例:丈夫花光積蓄打賞美女主播,打賞錢能追回嗎?
    #:近幾年,秦某的丈夫範某沉迷美女主播打賞,秦某能否追回50餘萬元的打賞錢?經秦庭審調查得知,其夫範某自2017年至2020年打賞主播約200多名,一部分是與平臺籤約,另一部分是籤約於經紀公司,由經紀公司與平臺籤約。這些主播獲得打賞的虛擬禮物後,根據平臺規則進行分成,前者是直接與直播平臺按比例分成,後者是直播平臺與經紀公司按比例分成後,主播再與經紀公司進行分成。
  • 農村少年手機病:17歲男孩絕食要挾父母充值,只為打賞主播!
    為了讓父母給自己充值,小濤多次以絕食的方式要挾父母為其充值,在短短的一個暑假內,竟然花掉了2萬多元,而這些錢竟然都被小濤以打賞主播的方式花掉了!小濤在現實生活中一直是個內向的孩子,不愛說話,不善交際,眼神裡還透露著明顯的自卑。就在去年,16歲的他考進了一家職業學校學習,在學校裡,他一直給人一種軟弱的形象,這也讓他經常受到同學們的欺辱。
  • 虎毒尚且不食子,父親8萬賣掉親生女兒,打賞女主播花了7萬3
    如今,時代在變化,賣孩子想換取的東西也不一樣了,只為打賞女主播,就將自己的親生骨肉賣掉,這還真是只在網絡社會會出現的事。當今社會,很多人看直播已不僅僅是為了娛樂消遣、打發時間,這些直播間已儼然成為了一個精神鴉片場所,眾多看客沉迷其中,不停充值、打賞,只為換取主播一句"謝謝老闆"。
  • 直播打賞也開始設置冷靜期,無數女主播開始慌了?
    而這個七天時間,就是冷靜時間,如果因為一時衝動,或者說非本人操作,其個人打賞的資金只是暫時會被封存起來,並未直接進入主播的帳戶,在這期間個人提供足夠的資料進行資金退還,直播打賞冷靜期規避了一些未成年人打賞,還有一些衝動消費行打賞現象,還有一些類似的激情打賞,當時因為主播和直播間的煽風點火,讓自己一時激動最後錢財兩失等。
  • 廣電新規:網絡主播直播打賞帳戶受限 快手首當其衝
    1、秀場直播間將被專業化劃分,「失德藝人」無望靠直播帶貨翻身新規指出,秀場直播平臺的主播們將嚴格按照標籤進行分類直播,且一旦進行節目類別標註,未經審核不得擅自變更。這一規定將對一些跨領域直播的才藝主播們造成不小影響,想必接下來跨領域主播們需要更加清晰自身定位。對於多次出現問題,性質嚴重屢教不改的主播,予以關閉直播間,納入黑名單並不允許復播。
  • 打賞主播200萬元的11歲女孩,給我們帶來什麼啟示
    深圳有一位11歲上五年級女孩名叫洋洋,從2019年11月到今年4月,前前後後給網絡主播一共打賞了將近200萬元。小編一看到這樣的新聞,腦海裡就出現了:洋洋涉世未深,家人看管不利;平臺把關不嚴,主播人品低下。
  • 從網絡主播和打賞用戶實名制看直播亂象
    (楊樹林)近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其中明確要求,網絡秀場直播平臺要對網絡主播和打賞用戶實行實名制管理。未實名制註冊的用戶不能打賞,未成年用戶不能打賞。
  • 16歲女兒沉迷語音交友軟體,打賞主播55萬,媽媽:輟學去打工賺錢
    一再詢問女兒到底是什麼情況,芳芳才說自己打賞主播55萬。原來芳芳因為媽媽和爸爸總是疏於與自己溝通交流,一回家就自顧自玩手機不肯搭理自己。於是就在網上語音交友軟體傾訴,並利用媽媽手機綁定的網上銀行打賞主播,最後沉迷語音交友軟體,並開始打賞主播,最後花光了父母55萬的繼續。
  • 打賞女主播的「土豪」正在消失:一擲百萬的時代一去不復返 _推薦_i...
    「穿雲箭」是很多直播平臺上用過的禮物代稱,每當葉碼刷出這個禮物時總覺得有一種正在統領軍隊的快感,「一支穿雲箭,千軍萬馬來相見。」這或許寓意著在直播的世界裡禮物已經失去了原本的贈予含義,它經常只是土豪們的炫富工具,更多時候則成為了擊打對手的武器,「你知道傳奇嗎?有的時候感覺直播像是一場網路遊戲,主播只是土豪們用來攻城的工具。」
  • 用妻子的錢打賞主播,三年花掉上百萬!
    張先生:(中的這個能量可以提現嗎)那這個不能變現的,要經過刷禮物給主播,主播私下返現那種,打賞了她私下會微信轉帳和支付寶轉帳。(打一萬的禮物她可以返你多少)一萬的禮物可以返幾百到一千多吧。(不覺得這個成本比較高嗎?)成本是有點高。
  • 打賞女主播的「土豪」正在消失:一擲百萬的時代一去不復返
    「穿雲箭」是很多直播平臺上用過的禮物代稱,每當葉碼刷出這個禮物時總覺得有一種正在統領軍隊的快感,「一支穿雲箭,千軍萬馬來相見。」這或許寓意著在直播的世界裡禮物已經失去了原本的贈予含義,它經常只是土豪們的炫富工具,更多時候則成為了擊打對手的武器,「你知道傳奇嗎?有的時候感覺直播像是一場網路遊戲,主播只是土豪們用來攻城的工具。」
  • 打賞女主播的「土豪」正在消失:一擲百萬的時代一去不復返|深網
    「穿雲箭」是很多直播平臺上用過的禮物代稱,每當葉碼刷出這個禮物時總覺得有一種正在統領軍隊的快感,「一支穿雲箭,千軍萬馬來相見。」這或許寓意著在直播的世界裡禮物已經失去了原本的贈予含義,它經常只是土豪們的炫富工具,更多時候則成為了擊打對手的武器,「你知道傳奇嗎?有的時候感覺直播像是一場網路遊戲,主播只是土豪們用來攻城的工具。」
  • 孩子打賞主播 泉州心理老師:多關注孩子,培養理財觀念
    一些家長反映,不光光是充值玩網遊,隨著網絡直播火爆,一些「熊孩子」也沉迷其中,「毫無感覺」地刷掉一筆筆錢來打賞主播,花掉上萬元的事也屢見不鮮。­  孩子瘋狂打賞主播 3天花光11萬元­  泉州市民陳先生介紹,前不久,他得知自家親戚14歲的孩子也在玩直播,一開始大人都沒去關注。有一天孩子特意打電話,向孩子的哥哥討要200元紅包。
  • 浙江:為了有錢打賞主播,周某吃泡麵偷東西,只為主播喊他大哥
    眾所周知,現在主播行業是挺紅火的,許多人都以為主播很賺錢,實際上主播是不怎麼賺錢,特別是處於最底層的主播,有的還得自己倒貼飯錢,如果有位土豪進來打賞,小主播都是挺熱情的,在直播間裡大哥、大哥的喊著。這也讓土豪能在虛榮心上得到很大的滿足,不過有些打賞爽快的土豪,其實線下也是挺艱難的,說不定打賞的錢都是吃泡麵省下的,甚至還是外出做小偷來的,在浙江就發生了這麼一件事,網上擺闊打賞主播,現實卻吃泡麵當小偷,我們一起來看看。
  • 直播亂象迎來強監管:主播須實名 未成年人不能打賞
    原標題:主播須實名 未成年人不能打賞 直播打賞必須實名認證、未成年人不能打賞、打賞資金須設置延遲到帳「冷靜期」……近日,國家廣電總局、市場監管總局接連發布直播平臺及電商直播監管新規,直播亂象迎來強監管。
  • 直播平臺迎強監管:主播須實名 未成年人不能打賞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原標題:直播平臺迎來強監管主播須實名 未成年人不能打賞本報記者 孫奇茹直播打賞必須實名認證、未成年人不能打賞直播打賞將有「冷靜期」「00後」女孩打賞主播65萬元;9歲男孩刷父親信用卡1.6萬元為主播打賞;海南12歲小學生打賞主播花掉環衛工母親4萬元辛苦錢……近年來,未成年人在直播間花費父母血汗錢大額打賞主播的新聞屢見不鮮。
  • 直播平臺迎來強監管 主播須實名 未成年人不能打賞
    本報記者 孫奇茹  直播打賞必須實名認證、未成年人不能打賞、打賞資金須設置延遲到帳「冷靜期」……近日,國家廣電總局、市場監管總局接連發布直播平臺及電商直播監管新規,直播亂象迎來強監管。  直播打賞將有「冷靜期」  「00後」女孩打賞主播65萬元;9歲男孩刷父親信用卡1.6萬元為主播打賞;海南12歲小學生打賞主播花掉環衛工母親4萬元辛苦錢……近年來,未成年人在直播間花費父母血汗錢大額打賞主播的新聞屢見不鮮。
  • 一國企員工迷上了直播打賞,挪用公款785萬打賞主播,然後...
    北京日報2020年10月30日訊 一國企員工迷上了直播打賞,為了在直播間裡維持「慷慨多金」的形象,他先是向銀行舉債,最後竟動起了歪腦筋,挪用公司貨款785萬餘元打賞主播。記者從北京法院審判信息網獲悉,今年7月,順義法院一審以挪用公款罪判處於某有期徒刑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