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造」衛星運抵西昌 我國Ku頻段首顆高通量衛星預計6月底發射

2021-01-19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深圳造」衛星運抵西昌

&nbsp&nbsp&nbsp&nbsp我國Ku頻段首顆高通量衛星預計6月底發射

&nbsp&nbsp&nbsp&nbsp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05月28日訊(深圳商報記者 袁斯茹)近日,記者從亞太衛星寬帶通信(深圳)有限公司(下稱「亞太星通」)獲悉,其歷時近4年、投資20餘億元研製的亞太6D衛星,完成了各項測試與出廠評審,已於5月23日運抵西昌發射中心。在完成後續星箭合體及相關測試後,擬於6月底擇機乘長徵三號乙增強型火箭升空。

&nbsp&nbsp&nbsp&nbsp據悉,亞太6D是我國首顆Ku頻段高通量衛星,具有傳輸數據量大、數據流量成本低等特點,能讓用戶隨時隨地享受高速網際網路服務,將成為通信「滿天星」中璀璨的一顆。

&nbsp&nbsp&nbsp&nbsp比起傳統衛星,高通量衛星具有帶寬更大、資費更低、終端更小、通信服務門檻較低的特點,被認為是可改變現有行業規則的衛星。

&nbsp&nbsp&nbsp&nbsp首先,高通量衛星採用頻率復用、多點波束等技術,在使用相同頻率資源下,其通信容量比常規衛星高出數倍甚至數十倍,隨之帶來的就是單位帶寬成本的大幅降低;其次,高通量衛星對天線口徑大小要求降低,因而其終端可以更小、更輕巧;第三,隨著設備終端的輕量化和小型化,用戶使用服務的門檻進一步降低,可創造出更靈活便利的接入模式。

&nbsp&nbsp&nbsp&nbsp目前通信衛星的主要頻段包括C頻段、Ku頻段、Ka頻段等。即將發射的亞太6D,就是我國Ku頻段的首顆高通量衛星,預計定點於東經134度,衛星可視範圍全覆蓋,即實現以我國為核心,東到夏威夷、西到印度洋、南到澳大利亞與紐西蘭、北到俄羅斯等廣泛區域信號覆蓋。

&nbsp&nbsp&nbsp&nbsp2016年,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與深圳市政府舉行高通量寬帶衛星項目(亞太6D)籤約,標誌著我國首個全球高通量寬帶衛星通信系統啟動。籤約儀式上,亞太星通(深圳)公司同時成立,由「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孫家棟院士擔任首席科學家。

&nbsp&nbsp&nbsp&nbsp為運營亞太6D衛星,亞太星通布局建設多個地面通信關口站和衛星測控中心,其中位於深圳、北京、西安和香港的通信關口站已建成待用。

&nbsp&nbsp&nbsp&nbsp值得一提的是,深圳衛星地面站是我國境內首個對外開放的衛星關口站,依託其建設了粵港澳大灣區首個衛星科普教育基地,將向粵港澳大灣區廣大青少年普及航天科技和衛星通信相關專業知識。

相關焦點

  • 我國首顆Ku頻段高通量衛星發射成功!
    2020年6月23日我國北鬥三號最後一顆衛星發射成功,標誌著北鬥三號全球組網成功。2020年7月9日晚間,亞太6D通信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在載荷重量、通信容量、設計複雜程度等方面,刷新了國內同類通信衛星的紀錄。
  • 中國首顆Ku頻段高通量寬帶衛星「亞太6D」成功發射
    長三乙火箭發射亞太6D衛星(何衛國 攝) 人民網北京7月9日電(趙竹青)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採訪獲悉,北京時間7月9日20時11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中國首顆Ku頻段高通量寬帶商業通信衛星
  • 亞太6D 衛星發射成功:中國首顆 Ku 頻段高通量寬帶商業通信衛星
    IT之家 7 月 9 日消息 據央視報導,2020 年 7 月 9 日 20 時 11 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亞太 6D 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 我國「天琴計劃」測出最準地月距離、SpaceX全球首次商業載人發射
    from=history-back-list我國Ku頻段首顆高通量衛星運抵西昌,預計6月底發射亞太衛星寬帶通信(深圳)有限公司歷時近4年、投資20餘億元研製的亞太6D衛星,已完成各項測試與出廠評審,於5月23日運抵西昌發射中心。
  • 亞太6D通信衛星成功發射 我國高通量通信衛星研製能力達到國際先進...
    亞太6D高通量通信衛星示意圖中國日報北京7月9日電(記者 趙磊)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獲悉,今晚8點11分,亞太6D通信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亞太6D通信衛星是一顆地球靜止軌道高通量寬帶通信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通信衛星事業部抓總研製,採用我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東方紅四號增強型衛星公用平臺(DFH-4E平臺)建造,發射重量約5550公斤,在軌服務壽命15年。截至目前,五院已研製發射304顆太空飛行器。
  • 星辰大海浩瀚宇宙,多了一顆「深圳星」!
    昨晚,在浩瀚無邊的宇宙中多了一顆「深圳造」衛星 7月9日20時11分04秒,亞太6D衛星在西昌發射中心成功升空,將於今年9月開始提供對外服務。這是我國第一顆採用Ku/Ka體系的地球靜止軌道高通量衛星。亞太6D衛星由亞太衛星寬帶通信(深圳)有限公司(下稱「亞太星通」)及其股東單位參與設計監造,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研製歷時近4年、投資20餘億元,於5月23日運抵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 Ka 頻段網際網路飛機背後,是高軌衛星的革命性...
    這架飛機備受關注,不僅在於其成功實現了首航,還在於——作為我國第一架高速衛星網際網路飛機,基於國內首顆高軌道高通量通信衛星「中星 16 號」,實現了我國民航史上第一次空中直播。據悉,中星 16 號衛星既是中國首顆高軌道高通量通信衛星,也是國內首顆(目前是唯一一顆)Ka 頻段高通量衛星。實際上,根據不同波段頻率,衛星連接可分為 L 頻段、Ku 頻段和 Ka 頻段。
  • 高通量衛星技術助力亞太6D通信衛星成功發射
    2020年7月9日20點11分,我國目前通信容量最大、波束最多、輸出功率最大、設計程度最複雜的民商用通信衛星亞太6D衛星成功發射。該衛星是我國首個Ku頻段「高通量寬帶衛星通信系統」的首發星。它的成功發射表明了我國高通量通信衛星研製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圓夢西昌,飛天奇蹟 —— 探秘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而今,西昌又以發射人造地球衛星,服務於人類而聲振寰宇。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組建於1970年12月,主要承擔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等航天發射任務。自1984年執行第一次發射任務以來,先後將100餘顆國內外太空飛行器送入太空,創造了成功發射我國第一顆試驗通信衛星等中國航天史上10多個「第一」。
  •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2018年航天發射全回顧
    6月14日,「鵲橋」中繼衛星實施軌道捕獲,進入環繞距月球約6.5萬千米的地月拉格朗日L2點的Halo使命軌道,成為世界首顆運行在地月拉格朗日L2點Halo軌道的衛星,目前一切正常,靜等嫦娥四號著巡組合體落月!第7發-風雲二號H星
  • 「深圳星」已服務近3000艘船和飛機
    △亞太6D衛星升空「深圳星」創下多個第一亞太6D衛星是我國是我國第一顆採用Ku/Ka體系的地球靜止軌道高通量衛星,也是東方紅四號增強型平臺全配置首發星,還是世界上首顆為衛星移動通信業務定製的高通量衛星。
  • 我國成功發射第三十、三十一顆北鬥導航衛星
    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第三十、三十一顆北鬥導航衛星。梁珂巖攝中青在線北京3月30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邱晨輝)記者從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獲悉,今天凌晨1時56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及遠徵一號上面級),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三十、三十一顆北鬥導航衛星。這兩顆衛星屬於中圓地球軌道衛星,是我國北鬥三號第七、八顆組網衛星。
  • 亞太衛星深度報告(下):核心投資邏輯
    衛星通信向高頻段(KA)和高通量(HTS)發展由於空間頻率資源有限,從長遠來看目前主要使用的C、Ku和Ka頻段仍無法滿足不斷增加的衛星通信需求,因此業界也正在開發頻率更高的Q頻段和V頻段,預計將成為下一代通信衛星的應用方向。同時,為了支持更高的傳輸速率,太赫茲頻段(0.1-10THz)也在加緊開發中,可提供超大容量以及10Gbps以上的高速傳輸。
  • 追夢航天向天行——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航天報國50年全景掃描
    他們在紅軍「彝海結盟」之地,安營紮寨開啟探索宇宙的新長徵——從我國首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成功入軌,到我國首次行星探測遨遊天際;從探月工程連戰連捷,到北鬥導航衛星全部發射成功;從我國第一枚低溫燃料運載火箭首飛,到我國新一代大型運載火箭成熟運用……  五十載追夢奮鬥,半世紀向天圖強。
  • 昂際航電與星展測控將聯合推出中國首款高通量Ku衛星通信系統
    中國民航網訊:近日,昂際航電與星展測控正式籤署一份獨家合作協議,聯合推出首款由中國設計、製造的高通量Ku客機衛星通信系統,並將在未來五年內共同開發亞太以及印度窄體客機互聯市場。昂際航電成立於2012年,是GE與中航工業集團的合資公司,為中國商飛C919大飛機項目提供航電系統,其核心技術為開放式架構IMA(綜合模塊化航電)及集成生態系統,自2018年正式進入機載互聯市場,旨在搭建開放式機載互聯平臺為航空公司提供無縫通信網絡及數位化解決方案;星展測控位於中國西安,成立至今13年已為海內外客戶提供4000逾臺衛星通信系統,應用於海陸車船載,並於16年發布首款機載產品
  • 我國一箭雙星發射兩顆北鬥衛星,在軌數量突破50顆
    11月23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抓總研製的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搭配遠徵一號上面級以「一箭雙星」的方式將兩顆北鬥三號衛星成功送入預定軌道。此次發射是長徵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的第107次發射,也是該系列運載火箭今年的第11次發射。12年間,長三甲系列火箭用37次發射成功的表現,將51顆北鬥導航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 昨晚西昌又發射衛星了 一箭雙星!西昌發射場2020年發射任務收官!
    昨晚西昌又發射衛星了 一箭雙星!西昌發射場2020年發射任務收官!> 微信號:scrbpx 聯繫我們:0834-3866868■文字|黃國暢 王玉磊 攝影|郭文彬 王泗江 海報|牛萌萌2020年12月10日04時1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
  • 「深圳星」太空漫遊5個月,全面轉入運營,已服務近3000艘船和飛機
    今年5月,亞太6D衛星運抵西昌準備發射。該星從設計監造到投入使用,背後都有深圳科技公司的身影。「深圳星」創下多個第一亞太6D衛星是我國第一顆採用Ku/Ka體系的地球靜止軌道高通量衛星,也是東方紅四號增強型平臺全配置首發星,還是世界上首顆為衛星移動通信業務定製的高通量衛星。
  •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赤橙黃綠青藍紫
    人生越是充實負責火箭衛星吊裝的塔勤分隊是發射場上最耀眼的橙色每一次火箭的騰飛都離不開他們穩定、精準的吊裝參與了一百多枚火箭發射任務的吊裝指揮員林國建說枝繁花茂之景讓人感慨藍花楹原產於美洲熱帶引進的樹,體現著開放坐落在這裡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是我國首個對外開放的發射場1990年4月7日
  • 好消息,我國最後一顆北鬥衛星將發射,或打破美國GPS一家獨大!
    最新消息,今日(5月21日)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楊長風介紹道,最後一顆北鬥衛星將於今年的6月發射,屆時北鬥系統將完成部署。北鬥系統是我國自主建設的一個衛星導航系統,是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四大核心供應商之一。從北鬥二號首顆行星起算,中國已經發射了54顆衛星,距離北鬥三號系統建成,僅有一星之遙。據悉,第55顆北鬥衛星於4月4日運抵西昌,完成測試、總裝等工作,屆時發射之後,北鬥系統部署將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