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談治學有一句名言:「厚積而薄發。」意思是在博覽群書,積累豐厚的基礎之上,才能得心應手為我所用,施展作為。根據蘇軾這一觀點以看楊基的《嶽陽樓》,或許可以從中獲得鮮明的印證。
《嶽陽樓》——明:楊基
春色醉巴陵,闌乾落洞庭。水吞三楚白,山接九嶷青。空闊魚龍氣,嬋娟帝子靈。何人夜吹笛,風急雨冥冥。
楊基元末明初詩人,字孟載,號眉庵,與高啟、張羽、徐賁為詩友合稱明初「吳中四傑」。楊基在元末動亂之年曾參張士誠幕僚,後入明,一度官至山西按察使,因被讒削職,謫為輸作,死於工所。他的《鐵笛》詩曾受人賞識。出版專集有《眉庵集》,詩才頗高,以清俊纖巧著稱。
這首《嶽陽樓》當寫於公元1374年春末。楊基於洪武初年兩任兩黜,公元1373年重新起用而奉使湖廣,此詩即其紀遊之作。古來描寫《嶽陽樓》的詩文可謂繁多,不乏大家名篇。楊基寫嶽陽樓,卻是於涵泳名家之作中而後擷菁參用,發為唐音的風韻、宋作的推陳,可又不露斧痕,自有妙境。
例如「春色醉巴陵」,就令人想到李白的「巴陵無限酒,醉殺洞庭秋」)《陪侍郎叔洞庭醉後三首》之一);「闌乾落洞庭」,就想到辛棄疾的「闌幹拍遍」(《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水吞三楚白」,就想到杜甫的「吳楚東南坼」(《登嶽陽樓》),孟浩然的「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臨洞庭湖贈張丞相》);「山接九嶷青」、「嬋娟帝子靈」,就想到錢起的省試湘靈鼓瑟中的詩境;「空闊魚龍氣」,就想到杜甫的「水落魚龍夜」(《秦州雜詩》之一)。
「何人夜吹笛」,就想到李白的「誰家玉笛暗飛聲」(《春夜洛城聞笛》);「風急雨冥冥」,就想到韋應物的「冥冥鳥去遲」(《賦得暮雨送李曹》)……總之,楊基是胸中蘊藏了唐宋詩詞對洞庭湖、嶽陽樓抒寫的特色,結合自己登臨的感受,而後含英咀華,見於吟詠,達到被人評為「五言射鵰手」的境界。所謂「射鵰手」,就是善於獵取自己所要之物,既準而精,這就有賴於修養有素。如果不是「厚積」,就不可能「薄發」,所以古人說:「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也就是蘇軾所強調的觀點。
這樣說來,楊基寫的《嶽陽樓》是不是有抄襲之嫌呢?卻又不能作出抄襲的評斷。王夫之在《姜齋詩話》中說得好:「『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豈以『蕭蕭馬鳴,悠悠旆旌』為出處耶?用意別,則悲愉之景原不相貸,出語時偶然湊合耳。」因此楊基順手拈來,涉筆成詠之作,也是「湊合」,而非「相貸」。只有這樣理解,才知道借鑑前人的佳作,反映生活感受,就可以寫得生動、真切、豐富,也可以形成獨特的風格。
此詩傳神地刻畫出了洞庭湖的氣象萬千,可謂是明人山水詩中的五律佳作。全詩寫景虛實結合,實景摹其形態,虛景傳其神韻,而且好像有意與前賢比試似的,也用五言律詩來寫。《明詩別裁》稱其「五言射鵰手」洵非虛譽。全詩以樂景開始,以愁意結局,急轉收束,顯出了詩人深厚的功力。詩貴有獨創性,切忌一味模仿,楊基的《嶽陽樓》是在前人的基礎上有所變化,不失為好詩。值得欣賞的還有「厚積而薄發」的示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