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吟風雅頌,暮唱賦比興,
秋看魚蟲樂,春觀草木情。
小夥伴們,大家好。今天我們要來品讀《衛風·淇奧》,歷來被認為這是一首讚美衛武公的詩歌。
衛武公(約公元前852年—公元前758年),姬姓,名和,是衛釐侯之子。衛武公繼位後,施行先祖衛康叔的政令,使衛國百姓和睦安定。衛武公四十二年,犬戎攻打西周都城鎬京(今陝西西安),殺死周幽王。衛武公得知消息後,馬上率領衛國的精兵強將,協助周幽王之子周平王平息犬戎叛亂,並輔佐周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此為東周之始。周平王因衛武公功勳卓著,於是提升衛武公的爵位為公爵,並讓他來周朝擔任卿士。
這首《淇奧》就是衛武公離開衛國前往朝廷擔任卿士時百姓為了讚頌他寫的詩歌。
《衛風·淇奧》
瞻彼淇奧,綠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瞻彼淇奧,綠竹青青。
有匪君子,充耳琇瑩,會弁如星。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瞻彼淇奧,綠竹如簀。
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
寬兮綽兮,猗重較兮。
善戲謔兮,不為虐兮。
「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淇:淇水。奧(yù):通「隩」,水邊彎曲的地方。綠竹:一所是綠色的竹子,一說綠為王芻、竹為扁蓄。猗猗(yī):始生柔弱而美盛之貌。匪:通「斐」,有文採貌。切、磋、琢、磨:均為古代制器的工藝方法。在此,引申為在學問和道德上鑽研深究。瑟:儀容莊重。僩(xiàn):神態威嚴。赫:光明正大的樣子。咺(xuān):心胸坦蕩開闊的樣子。諼(xuān):忘記。
看那淇水彎彎的岸邊,翠綠初生的竹林很是美麗。高雅先生是君子,學問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神態莊重胸懷廣,地位顯赫很威嚴。高雅先生真君子,一見難忘,記心田。
第一段以景起興,告訴我們君子是什麼?毛亨在《毛詩》裡寫到:「道其學而成也,聽其規諫以自修,如玉石之見琢磨也。」 一個人要成為一名真正的君子,要經歷兩個方面的「切」、「磋」、「琢」、「磨」的:首先,是自己要有自我要求,修煉自己,在求學問道上勤奮努力,不鬆懈;其次,應該虛心接受他人的規勸和諫言,旁人的建議和提醒也是對自身的一種修煉和琢磨,一定要做到謙虛接受他人的意見,不能自以為是。
只有做到來自自我和他人內外兩個方面的「切」、「磋」、「琢」、「磨」,我們才能讓自己從一塊粗糙的石頭變成一塊溫潤的美玉。
《禮記•學記》也說:「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美玉是要經過細心地雕琢才能成就,人也一樣只有勤於修身致學,才能領悟通透人生之道。
隨後這段轉為抒情,表現了大家對於君子的難忘。毛亨《毛詩》: 「道德甚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衛武公是一位道德至善、深受百姓愛戴的國君,如今為周朝平定犬戎立下了汗馬功勞,被周王任命為朝廷的卿士,即將出發上任,離開衛國,百姓當然是依依不捨、念念不忘。
「瞻彼淇奧,綠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瑩,會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青青(jīng):同「菁菁」,植物葉子茂盛的樣子。充耳:掛在冠冕兩旁的飾物,下垂至耳,一般用玉石製成。周代的時候,禮儀細緻,只有周天子的充耳才是玉做的,而諸侯只能用比玉低一檔的寶石製作。
琇(xiù)瑩:似玉的美石,寶石。會弁(guì biàn):鹿皮帽。鄭玄《毛詩鄭箋》:「天子之朝服皮弁,以日視朝。」皮弁,也就是鹿皮做的帽子,是臣子朝見天子所戴的,因為衛武功是要赴任卿士,所以要按禮儀規範,頭戴皮弁上朝。會,鹿皮會合處,綴寶石如星。
本段從外在來表現君子的模樣。看那淇水彎彎岸,綠竹嫋娜連一片。高雅先生真君子,美麗寶石垂耳邊,頭上戴著的皮帽縫合處的寶石整齊有規則地羅列裝飾,明亮奪目,就像天空中閃爍的明星。神態莊重胸懷廣,地位顯赫更威嚴。高雅先生真君子,一見難忘記心田。
「瞻彼淇奧,綠竹如簀。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寬兮綽兮,猗重較兮。善戲謔兮,不為虐兮。」簀(zé):積的假借,堆積。【宋】朱熹《詩集傳》:「簀,棧也,竹之密比似之,則盛之至也。」「簀」是「棧」的意思,「棧」就是「木條緊密橫豎編排的樣子」,在這裡就是形容竹子已經生長成熟,茂盛至極的樣子。金、錫:黃金和錫,一說銅和錫。聞一多《風詩類鈔》主張為銅和錫,還說:「古人鑄器的青銅,便是銅與錫的合金,所以二者極被他們重視,而且每每連稱。」
圭璧:圭,玉制禮器,上尖下方,在舉行隆重儀式時使用;璧,玉制禮器,正圓形,中有小孔,也是貴族朝會或祭祀時使用。圭與璧製作精細,顯示佩帶者身份、品德高雅。綽:曠達。一說柔和貌。猗(yǐ):通「倚」。較:古時車廂兩旁作扶手的曲木或銅鉤。重(chóng)較,車廂上有兩重橫木的車子。為古代卿士所乘。戲謔:開玩笑。虐:粗暴。
看那淇水彎彎岸,綠竹蔥蘢連一片。高雅先生真君子,青銅器般見精堅,玉禮器般見莊嚴。寬宏大量真曠達,倚靠車耳馳向前。談吐幽默真風趣,開個玩笑不過分。
詩歌從竹子的初生到繁茂到成熟,層層遞進,隱喻一個人從內在修身到儀表得體,後才能成為溫潤如玉的謙謙君子。
方玉潤《詩經原始》:「始雖瑟僩赫咺,猶有矜嚴之心,終乃寬兮綽兮,絕無勉強之跡。」詩歌第一、二段講到衛武公「瑟、僩、赫、咺」,即莊重、威武、光明、嚴肅,雖然也是很好的形象,但總感覺還是有那麼點矜持拘謹、謹慎端正,而最後最後一段寫道他舒緩柔和的狀態,就顯得自然而毫無勉強的痕跡,真正的君子正應該是如此溫潤從容、凡事處置泰然的。
這首詩歌讓我們看到君子是什麼,也告訴我們如何成為君子。首先要做到內在自我修行,修身;其次,在儀表上做到得體大方;最後,要保持一顆喜樂的心,溫柔,謙和,從容泰然。希望諸位都是溫潤公子,不負「陌上人如玉」的美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