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你走到香港紅磡蕪湖街,驀然發現有一家煎餅果子店,那麼請你進來看一看,嘗一嘗。你會發現,在香港也能吃到內地的傳統小吃;細細品嘗,初來香港的你,或許還能尋覓到家鄉的味道。
Jeff製作的煎餅獲評為香港必吃街頭小吃
我叫Jeff,生在廣東,17歲跟隨父母來到香港。幾年前,我考進了香港警務處,當了三年水警。如今,我是一家煎餅果子店的老闆。空餘時間我也在不斷地進修,爭取考入理想的大學深造。很多來店裡的朋友都會問我,為什麼要在香港開煎餅果子店,有什麼故事嗎?
Jeff正在製作店內最受歡迎的北京烤鴨口味煎餅
故事開始於十多年前的那次「北上之旅」。2008年,我參加了香港青少年協會舉辦的交流團,在北京待了三天。在北京街頭,我們吃了很多小吃,其中就包括煎餅果子。當時第一次吃煎餅果子,就「一吃鍾情」。於是心裡也有了一個想法——能不能把煎餅果子帶到香港去,介紹給更多的美食愛好者呢?
真正開始行動,才發現要做好煎餅果子真的不易。店面的選址、營業、人力籌備等暫時不說,就那一張薄薄的麵餅就要下很多工夫。生活中,我是一個挺粗心大意的人,但為了開店,前後學習了很多有關煎餅果子的歷史知識,看了很多文獻和視頻等資料。還去了不少地方實地考察「學藝」、對比研究,回家以後就一次次反覆琢磨,試著在家製作。
融合了香港本地口味的沙嗲豬肉煎餅也頗受歡迎
當時因為要上班,家人對我有些反對。他們認為,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不做,為什麼要研究煎餅果子?然而我沒有放棄,因為堅持是我的行為準則。在我心裡,如果不嘗試就說不行,那這一輩子做什麼都不會獲得成功。我記得很長一段時間內,我都只能利用下班後和放假的時間去做一些練習。不誇張地說,光是研究如何調麵漿和爐子的溫度,都用了好幾個月時間。
這背後的苦,只有親歷才能感受。但對我而言,也算苦中作樂——每一道美食背後都有其意義所在。在我眼裡,煎餅果子不僅是一種食物,背後也有其歷史和發展,更有中華美食文化和璀璨歷史的巨大魅力。
網友品嘗後留言稱,原味北京煎餅吃出了家鄉的味道
如今,我的煎餅成功獲評了「香港必吃街頭小吃」,生意也不錯。要問店裡最受歡迎的是什麼?一定是北京烤鴨口味的煎餅,還有融合了香港本地口味的沙嗲豬肉煎餅等。一位網友品嘗後留言稱,「原味北京煎餅,吃出了家鄉的味道」。每當收到這樣的評價,我就會開心且自豪,因為我感到自己的選擇沒有錯。
然而,萬萬沒料到去年香港社會發生的事,能夠那樣野蠻和粗暴。去年7月開始,我店裡的生意受到很大影響,生意額比之前最火爆時跌了七成。最惡劣的時候,連店門都開不了。有好幾天,根本沒法開門做生意,也沒車回家。因為路都堵死了,只能走路回家。我的前同事們那段時期非常艱難,很多時候沒水喝沒飯吃。作為香港的一份子,我希望香港社會能夠儘快穩定和諧,不再走去年的彎路。因為那樣所產生的代價,每一個香港人都承受不起。
Jeff研究製作煎餅的方法,希望將美好的味道分享給更多人
這幾年,不斷有人問我對未來有什麼規劃,坦白說我並沒有什麼特別偉大的設想。我就想努力學習,考上心目中的理想大學。同時,也期待能把煎餅果子做到極致,把它分享給更多朋友。在我看來,有些香港人打開心扉之前,需要先擦亮雙眼。希望吃過我煎餅的朋友,都能感受到中華大地美食文化的氣息,讓他們更想去內地走走看看,品味不一樣的風土人情。
——一個香港煎餅果子痴迷者Je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