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後,湖泊復甦需要多久?1000 萬年!

2020-12-15 今日讀者

2.52 億年前,地球上到處都是濃烈的臭雞蛋味,嚴重的生態危機讓地球上 80% 的海洋生物和 75%的陸地生物滅絕 ……

失去生機的地球,了無生氣的湖泊,是如何復甦的?用了多長時間?答案是:1000 萬年。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科研團隊歷時 10 年,揭開了二疊紀末生物復甦的 " 面紗 "。近日,該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地質學》(Geology)上。

1000 萬年,生態復甦緩緩進行

從地球誕生以來,一共經歷了 5 次生物大滅絕,而 2.52 億年前的生物大滅絕是最為慘烈的一次。這次生物大滅絕,讓地球陷入了死寂,不管是陸地還是海洋,都了無生機。

地球就此一蹶不振?事實並非如此。" 大滅絕之後,地球開始了自我復甦,一開始環境比較惡劣,但還是慢慢地復甦了。最早復甦的有孔蟲、菊石、牙形石 ……"4 月 1 日,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博告訴現代快報記者。

△ 研究區域代表巖性和定年層位照片

王博說,地球的自我修復,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他們通過對野外化石的研究發現,海洋的生態復甦前後用了 800-1000 萬年的時間,海洋生命才逐漸恢復生機。

" 研究顯示,湖泊生態系統在距離大滅絕事件 1000 萬年後有了明顯恢復,這表明陸地生態系統恢復得非常慢,可能比海洋系統要慢。" 王博說,早期推測認為,海洋生態系統的恢復可能需要 1500 萬年,這項研究將之前的記錄向前推進了 500 萬年。

十年,古生物學家們這樣揭開秘密

王博他們是如何知道湖泊修復秘密的?答案從化石中來。

△ 陝西銅川地區野外照片

2010 年開始,王博的研究團隊就在鄂爾多斯盆地南緣尋找化石了。通過十年的野外找尋,他們在陝西銅川市發現了豐富的化石。" 我們團隊對化石的剖面進行了高精度的地層學、沉積學和古生物學研究,並對剖面中的火山灰、凝灰巖和凝灰質砂巖進行了鋯石鈾 - 鉛定年。通過研究表明,化石所處的地層年齡為距今 2.4 億年左右。" 王博說。

△ 剖面產出的各類代表性化石

王博介紹說,他們在地層中發現了七八個門類的動植物化石,有介形蟲、葉肢介、鱟蟲、昆蟲、魚和魚糞 …… 最大的螺旋狀魚糞化石長達 77 毫米。" 這麼大的魚糞,表明當時湖泊中已存在體型較大的捕食性魚類了。"

這些化石標本,也呈現了一個完整的食物鏈,就像現在的生態系統一樣,呈金字塔形。它們有生產者、消費者、捕食者,而消費者中,又有初級消費者和高端消費者。其中,食物鏈底端的是小蝦米,而食物鏈頂端的是稱霸湖泊的大魚。

△ 研究剖面柱狀圖、定年和化石層位圖

" 有食物鏈,這也說明,一個復甦的、充滿生機的湖泊系統又回來了。" 王博說。

森林系統明顯恢復,可能也需要 1000 萬年

湖泊的修復,需要 1000 萬年,那麼森林復甦呢?王博說,可能也需要 1000 萬年。

王博說,在二疊紀末後最初的 1000 萬年內,世界各地由陸地環境沉積下來的地層中,普遍缺失煤層。因此,這段時期也被稱為 " 煤層缺失期 "。一般認為,2.4 億年的再次出現代表了大滅絕後森林生態系統的明顯恢復。

科研人員通過地層對比和油氣資源勘探發現,複雜湖泊生態系統的復甦與 " 煤層缺失期 " 的結束時間相吻合,表明湖泊和森林生態系統可能通過生物、物理和化學等作用緊密聯繫在一起。

王博解釋,在早三疊世,炎熱的氣候會限制湖泊中的氧氣,從而阻礙了生態系統的復甦。然而,全球溫度降低改善了湖泊的生態條件。此外,火山灰也給湖泊帶入了豐富的營養物質。

" 全球溫度降低和火山灰養分輸入可能共同促進了鄂爾多斯盆地古湖泊生態系統的繁盛。" 王博說,森林生態系統可能也需要長達 1000 萬年的時間才能明顯恢復。" 這表明湖泊和森林的恢復是同時的,這兩個生態體系是緊密相連的。"

(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供圖)

相關焦點

  • 生物滅絕的傷痛,地球要用1000萬年來撫平
    提問:在顯生宙最大的生物滅絕事件之後,湖泊和森林生態系統需要多久才能明顯恢復?回答:1000萬年!提問:科研團隊通過多久得到答案?回答:10年!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科研團隊最新的研究發現,在顯生宙最大的生物滅絕事件——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事件之後,湖泊和森林生態系統可能都需要長達1000萬年的時間,才能得到明顯恢復,相關研究論文發表在《地質學》(Geology)上。
  • 二疊紀末期生物大滅絕後,湖泊生態系統需要一千萬年才能恢復
    圖片: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二疊紀末的大滅絕(EPME)發生在大約在2.52億年前,造成了嚴重的海洋和陸地生態系統危機,大約75%的陸地生物物種消失了。陸地生態系統恢復需要多長時間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NIGPAS)的王博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發現,二疊紀末大滅絕後,湖泊和形成泥炭的森林生態系統可能需要長達1000萬年的時間才能恢復。結果於3月30日發表在《地質學》上。
  • 劫後重生:南盤江盆地三疊紀生物大復甦
    地球歷史上曾經發生過5次大規模生物滅絕事件,分別是奧陶紀末、泥盆紀末、二疊紀末、三疊紀末和白堊紀末,每一次都對地球上的生命帶來重大打擊。第三次生物大滅絕發生於距今2.5 億年的二疊紀末期,是五次物種大滅絕事件中最嚴重的一次,造成了80% ~ 96% 的海洋生物以及70% 的陸地生物都在50 萬年內忽然消失,整個海洋、陸地的生命跡象都基本消失。
  • 90%以上地球生物消失!二疊紀的大滅絕,究竟有哪些原因呢?
    地球形成46億多年來,共經歷過5次生物大滅絕。其中最嚴重的當屬第三次的「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98%的海洋生物和96%的陸地生物殉難。短短的50萬年裡,藍星的生態圈土崩瓦解。科學家們稱其為「大滅絕」事件,而我更傾向於叫它「大崩壞」!
  • 煤炭燃燒造成了二疊紀大滅絕?科學家警告:與今天的氣候變化相似
    二疊紀物種大滅絕,是地球上發生的第三次物種大滅絕,也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大滅絕事件,地球上有96%的物種遭受滅頂之災。科學家認為,那一次大滅絕是地球生態系統最徹底的一次「洗牌」,使得佔領海洋3億年之久的主要生物消失,為恐龍等爬行動物的進化鋪平了道路,使生物演化進程發生了一次重大的轉折。
  • 二疊紀大滅絕發現新證據,科學家發出警告:人類面臨著一樣的問題
    在幾次物種大滅絕裡,昆蟲受到的波及都不是特別大,只有如今2.51億年前的二疊紀物種大滅絕,昆蟲遭遇了一次災難。昆蟲遭遇滅頂之災2.51億年前,地球進入了二疊紀末期,此次物種大滅絕讓陸生脊椎動物滅絕75%,還有90%海洋生物消失,昆蟲也沒有逃過一劫。地球的生態環境急速惡化,過了幾百萬年才逐漸恢復的元氣。
  • 2.5億年前,發生在二疊紀的生物大滅絕,到底有多可怕?
    2.5億年前,發生在二疊紀的生物大滅絕,到底有多可怕?發生在2.5億年前的二疊紀大滅絕事件,頃刻間,約有90%的海洋生物物種以及75%的陸地生物在地球上徹底銷聲匿跡,令絕大多數生物面臨大滅絕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氣候發生了突變以及沙漠的範圍普遍擴張,再加上火山爆發等現象造成的一系列影響所致,科學家們曾在二疊紀末期的巖石樣本中發現,該時期部分區域的氣候產生了明顯變化,使得地球兩極出現了巨大的大陸冰川,從而導致全球氣候變冷
  • 說一說地球歷史上的五次生物大滅絕
    關於生物滅絕的原因,古生物學家認為是由全球氣候變冷造成的,當時的地球正經歷安第斯-撒哈拉冰河時期,大片的冰川使洋流和大氣環流變冷,全球溫度下降,冰川鎖住了水,導致海平面下降,改變了生物的生存環境,沿海生物圈被嚴重破壞了,最終導致大量物種滅絕。值得慶幸的是,在這次生物大滅絕過後不久,進入地質歷史上的志留紀時期,地球生物又開始迅速復甦。
  • 人類將面臨第六次生物大滅絕? 奇趣冷知識
    這並非危言聳聽,在過去漫長的五億多年來,地球曾遭遇了5次生物大滅絕,每一次大滅絕,都導致了當時地球上最為強盛統治者的毀滅。而這一次,是否輪到了人類?第三次生物大滅絕時間:距今2.5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事件:導致超過95%的地球生物滅絕。又稱:第三次物種大滅絕、二疊紀大滅絕。
  • ...油氣、二疊紀末植物大滅絕事件、新冠病毒、新星雲、「木星之美」
    ▲圖片來源:金投網 中國海油3月18日宣布,我國最大海上油田——渤海油田油氣勘探又獲大發現:位於渤海萊州灣北部的墾利6-1-3井,共鑽遇約
  • 地球上曾經出現的5次生物大滅絕,你知道有幾個?
    但是此次大滅絕只是眾多中的一次,在它之前,地球上還曾經發生過四次全球範圍性的生物大滅絕,在此過程中,無論你是食物鏈頂端的王者,還是最低等的生物,大自然都會一視同仁,能否生存下來,就要看自己的本事了。今天不妨跟隨筆者一同探索一下地球曾經發生的五次生物大滅絕。第一次,奧陶紀大滅絕。
  • 地球共出現過5次物種大滅絕,人類離第6次物種大滅絕,還有多遠?
    6500萬年前的恐龍大滅絕,這五次物種大滅絕中,當數二疊紀末期的大滅絕最為嚴重、最毫無防備。距離人類最近的恐龍大滅絕的原因至今仍舊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而導致其它幾次滅絕的原因也顯得更加撲朔迷離了,雖說物種大滅絕一事聽上去非常可怕,但是仍然有很多生物存活了下來,尤其是海洋生物,當它們藉助了天然的屏障後,理應可以讓不少物種得以存活,然而發生在二疊紀到三疊紀之間的滅絕事件竟讓96%的海洋物種滅絕,大約發生在2.5億年前的這次事件所產生的原因一直不明,令人意外的是《自然-地球科學》中的一篇研究報告曾指出
  • 「雲南暴魚」見證三疊紀海洋生物復甦
    顯生宙以來,地球上曾經發生過5次大規模生物滅絕事件(分別在奧陶紀末、泥盆紀末、二疊紀末、三疊紀末和白堊紀末),每次都對地球上的生命帶來重大打擊。
  • 始椎類最「長壽」化石刷新認知 滅絕時間比現有記錄晚3000萬年
    始椎類生物的體形頗為龐大,具有尖利的牙齒,體形類似現代的鱷魚,是當時河流湖泊裡的頂級捕食者。此前這些化石主要分布在歐洲和北美洲晚石炭世至早二疊世的地層中。這件二疊紀晚期的化石標本只保留了頭骨的一部分骨片,研究人員研究比對了很多原始的四足動物類群,最終確定它屬於始椎類,這個結果很令人驚喜,此前認為這類化石在早二疊世晚期就已經滅絕了,這個新的記錄比其他已知記錄晚了近3000萬年,刷新了我們對這一類生物化石分布的認識。研究團隊於2018年—2020年對山西陽泉的二疊—三疊地層和生物群開展了詳細的野外工作。
  • 地球上有過幾次大滅絕?你知道嗎?
    泥盆紀被稱為「魚類的時代」,因為此時魚類出現並且進化出不同的門類,此外陸地上出現了植物,最早的兩棲類也已經爬上了陸地。   泥盆紀末期,大陸再次發生漂移,像奧陶紀大滅絕一樣,全球溫度下降,海平面隨之下降,海洋生物大量死亡。泥盆紀大滅絕主要打擊了海洋中的生命,有82%的海洋生物滅絕,其中包括有盾皮魚類和無頜魚類,而浮遊植物、三葉蟲等也受到了沉重打擊。
  • 2.52億年前,是什麼滅絕了地球上90%的動植物?
    6500萬年前終結恐龍時代的集群滅絕事件,雖然一直佔據著頭版頭條,但它僅僅消滅了3/4的動植物物種而已,而「巨大滅絕」(Great Dying,更正式的名字是二疊紀末滅絕事件)卻終結了超過90%的物種。就連昆蟲都遭受到重創,這個堅強的族群往常是可以平安渡過滅絕事件的。在「巨大滅絕」發生後貧瘠的土地上,微生物抓住了再次主宰地球的機遇,就像最初動植物出現之前那樣。
  • 地球歷史上經歷的五次大滅絕事件,期待不會有第六次
    地球歷史上第三大規模的生物大滅絕事件,而且奧陶紀-志留紀生物大滅絕還具有兩個間隔數千年的滅絕高峰。奧陶紀的大部分生命還生活在海洋裡,因此諸如三葉蟲、腕足類和筆石類等海洋生物的數量急劇下降。大約有85%的海洋生命滅絕。滅絕原因據稱是南半球出現了巨大的冰川,導致氣候變化和海平面下降,並使海水化學成分發生了改變。
  • 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如果到來,科學家找到證據,人類可能是最大推手
    按照最新的數據計算發現,最近12萬年以來哺乳動物的滅絕速度已經達到極值,並且根據計算機模型,未來它們的滅絕速度還將快速的提升,科學家預計在2100年,還會有大約550種物種消失滅絕。地球生物發展史大約有38億年的歷史,目前已知已經發生過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每一次發生都會導致當時地球上80%以上的物種消失滅絕。
  • 史前生物大滅絕事件有可能會重新上演
    在2.47-2.52億年前,地球出現二疊紀末期滅絕事件,地球上多數物種相繼滅絕,其中包括多數陸地植物。這些植物遭受烘烤,赤道地區的生命試著努力倖存下來。英國利茲大學古生物學家保羅-維格奈爾稱,植物能夠消耗使地球升溫的二氧化碳,因此沒有植物,地球則變得為像一個「逃亡溫室」,它已失去控制。
  • 滅絕時間推遲3000萬年!陽泉長壽螈被發現,距今2.54億年
    我們都知道,在地球上,生物的出現和演化都需要非常漫長的時間,說起來,雖然大約在41億年之前,地球上第一個生命就出現了,但事實上,一直到5.4億年前的寒武紀時期,現生動物的祖先才開始陸續出現。地球上最早的爬行動物是何時出現的呢?大約4億多年前的泥盆紀,早期的海洋生物爬上陸地,進化成了兩棲動物,之後大約3.6億年之前,最古老的爬行動物就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