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藥介紹】 (大、小)飛揚草{節節花、大號乳仔草(通稱)、大號乳汁草、螞蟻藤草(漳浦)}的性味功用\附藥方6+9個

2021-02-07 平和中草藥


【別名】 細葉飛揚草、小乳汁草、蒼蠅翅


【來源】

為大戟科大戟屬植物千根草Euphorbia thymifolia L.,以全草入藥。夏、秋採集全草,曬乾備用。

【原形態】

一年生草本,長達15釐米,折斷有白色乳汁。莖纖細,匍匐,多分枝,通常紅色,稍被毛。單葉對生,有短柄,葉片卵圓形至矩圓形,長4—8毫米,寬3—4毫米,先端圓鈍,基部偏斜,邊緣有極細鋸齒。夏日開淡紫色花,花單性,同株。杯狀傘花序單生或少數稀疏簇生於葉腋內;總苞陀螺狀,頂端5裂,裂片內面被貼伏的短柔毛;腺體4,漏鬥狀,有短柄及極小的白色花瓣狀附屬物;子房3室,花柱2,離生且頂端2裂。朔果卵狀三角形,有短柔毛。

【生境分布】

生於園地、路邊或山坡草地溼潤處。分布於福建、臺灣、湖南、廣西、廣東、雲南等省區。

【化學成份】

莖、葉含黃酮甙—芹甙(apiin)為5,7,4'-三羥基黃酮-7-葡萄糖甙。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克,或搗汁煎。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和合宜忌】

脾胃虛寒者不宜久服。


小飛揚的功效與作用:


(一)功能主治

清熱,利溼,消腫,解毒。治瘧疾,痢疾,洩瀉,溼疹,乳癰,痔瘡。

《生草藥性備要》:"治小兒飛癢瘡滿面頭耳,濃水淋漓,敷洗消腫毒。"

《嶺南採藥錄》:"解胡滿藤毒。"

《嶺南草藥志》:"內清溼熱,外解溼毒。"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利溼,收斂止癢。治急性菌痢,腸炎,腹瀉,過敏性皮炎,溼疹,皮膚瘙庠。"

《文山中草藥》:"收斂,止血,止癢。"


清熱利溼:本品味苦性涼,功可清利溼熱。《嶺南草藥志》載:「內清溼熱,外解溼毒。」可用於瘧疾、痢疾、溼疹等證。

解毒消腫:本品功可清熱解毒,祛溼消腫,常可用治乳癰,痔瘡等證。

藥理作用

抑菌作用:本品能抑制大腸桿菌、痢疾桿菌。

收澀作用:本品吸附水分澀腸止瀉,腸炎及小兒腹瀉皆宜。

(二)小飛揚的性味歸經

【性味】 酸澀,涼。

①《生草藥性備要》:"味酸。"

②《嶺南採藥錄》:"酸苦,寒。"

③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淡微酸,涼。"

④《文山中草藥》:"味澀,性涼。"

【歸經】入脾,胃,大腸三經。

小飛揚配伍應用:


配黃柏:黃柏功能清熱燥溼,瀉火解毒,尤以清下焦溼熱為其所長;兩者皆可清熱利溼並解毒,相配則藥力倍增,專走下焦。主治熱痢洩瀉,下肢溼熱腫痛及皮膚溼瘡等。

配蒲公英:皆可清熱解毒兼可消腫。然蒲公英又以散結為特色,二藥相須配伍,有清熱解毒,利溼消腫及斂瘡散結之功效,常可用予瑰癰,溼瘡等證。

方劑製劑

治痢疾方(《嶺南草藥恚》):乳汁草、老茶葉水煎服。功可清利溼熱,解毒止痢。治溼熱痢疾。

治乳癰方(《嶺南草藥志》):乳汁草、片糖。搗爛敷患處。有消炎退腫,解毒清熱及利溼散結之效。

治纏腰蛇方(《嶺南草藥志》):乳汁草、蒜草,搗爛,調冷開水塗患處。功可清熱解毒,祛溼斂瘡。治溼熱內蘊之纏腰蛇。


小飛揚附方:


治瘧疾:生乳汁草四兩,水煎,衝紅砂糖適量,在發作前二小時服。(《嶺南草藥志》)

治痢疾:乳汁草一兩,老茶葉五錢。煎水,衝蜜糖服。(《嶺南草藥志》)

治菌痢、腸炎:小飛揚草三至五錢。水煎服。(《文山中草藥》)

治小兒急驚:乳汁草二兩,洗淨搗爛,合米泔水攪勻,去渣煎沸,衝蜜糖服。(《嶺南草藥志》)

治皮膚瘙癢,皮炎,溼疹,痔瘡出血:小飛揚鮮品適量煎水洗患處。(《文山中草藥》)

治乳癰:乳汁草和片糖搗爛敷患處,有消炎退腫之效。(《嶺南草藥志》)

治纏腰蛇:乳汁草一撮,蒜草一隻。搗爛,調冷開水塗患處。(《嶺南草藥志》)

飛揚草小兒腹瀉:小飛揚草1斤,番石榴葉、山大顏各半斤,加水3000毫升,煎成2000毫升。每次服20—30毫升,每日3—4次。重度脫水者要適當輸液。(《福建民間草藥》)

飛揚草治小便不通、淋血:鮮大飛揚草一至二兩。酌加水煎服,日服兩次。(《福建民間草藥》)

飛揚草治小兒疳積:大飛揚草一兩,豬肝四兩。燉服。(《福建民間草藥》)

飛揚草治疔瘡:大飛揚草鮮葉一把,加食鹽、烏糖各少許,搗爛外敷。(《福建民間草藥》)

治溼疹:飛揚草2斤,黑面葉4斤,毛麝香半斤。加水4萬5千毫升,煎成1萬5千毫升。根據溼疹部位可選擇坐浴、溼敷或外塗。有感染者加穿心蓮內服。

治腳癬:飛揚草330克,白花丹220克,小飛揚、烏桕葉、五色梅、扛板歸各110克。水煎2次,過濾去渣,濃縮成1000毫升。搽患處。

治慢性氣管炎:鮮飛揚草4兩,桔梗3錢。水煎2次,每次煎沸2小時,過濾,兩次濾液混合濃縮至60毫升,加白糖適量。每次服20毫升,每日3次。10天為一療程,連服兩個療程。

相關焦點

  • 【中草藥介紹】 馬鞭草的性味功用\附藥方9個
    葉對生,暗綠色兩面均有粗毛,基生葉倒卵圓形至橢圓形,邊緣有粗齒和切裂;莖生葉菱形,深羽狀分裂,或有齒,或漸小而成披針形。花小淡紫色,組成細長緊密的穗狀花序,花後結蒴果。(圖四十六)生長環境:生於原野路旁,庭園草地。藥用部份:全草採集處理:夏秋採收,鮮用或曬乾性味功能:性寒,味苦。破血通經,殺蟲消腫,清熱解毒。
  • 【中草藥介紹】 毛大丁草{一枝香(通稱)、白前(詔安)、白花一枝香(雲霄)}的性味功用\附藥方11個
    毛大丁草(菊科)地方名:一枝香(通稱)、白前(詔安)、白花一枝香(雲霄)。別名小一支箭、一枝香、兔耳風、毛耳風、貼地風、一柱香、白眉、頭頂一枝草、貼地消、巴地香、四皮香、滿地香、伏地老、天燈芯、鎖地虎、白花一支香、頭頂一枝香、撲地香、磨地香、銀高杯、毛扶郎花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主根粗壯,鬚根細長。葉基生,具短柄,密被白色綿毛,橢圓形或倒卵形,全緣;葉面幼時被有茸毛,老時禿淨,葉背被灰白色綿毛。
  • 【中草藥介紹】 山芝麻{山油麻(通稱)、山麻(平和)、山黃麻(詔安、龍海)}的性味功用\附藥方10個
    長按二維碼前往關注「平和中草藥」,謝謝!       山芝麻(梧桐科)地方名:山油麻(通稱)、山麻(平和)、山黃麻(詔安、龍海)別稱:大山麻、石秤砣、山油麻等形態特徵:小灌木。莖高尺餘,枝密被茸毛。葉矩圓狀披針形,先端短尖,基部鈍,全緣,具短柄,互生;葉面被少柔毛,葉背密被灰色星狀茸毛。六、七月間,葉腋抽花梗,叢生二至數朵淡紫色的花。結蒴果。
  • 【中草藥介紹】天胡荽{地方名:遍地錦(通稱)}的性味功用\附藥方6個
    別名:別名雞腸菜(《千金·食治》),滴滴金(《生草藥性備要》),翳草(《醫林纂要》),鋪地錦(《潮州府志》),肺風草(《質問本草》),破銅錢(《植物名實圖考》),滿天星(《草木便方》),明鏡草(《分類草藥性》),翳子草、盤上芫茜(《嶺南採藥錄》),細葉錢苗口(《廣州植物志》),落地金錢(《貴州民間方藥集》),過路蜈蚣草、魚察子草(《福建民間草藥》),花邊燈盞(《廣西中獸醫藥植》),天星草
  • 【中草藥介紹】 一點紅{地方名:葉下紅(通稱)、紅葉草、紅花草(龍海)、石青紅(華安)}的性味功用\附方6個
    一點紅(菊科)地方名:葉下紅(通稱)、紅葉草、紅花草(龍海)、石青紅(華安)。一點紅又叫紫背草、假芥蘭、爆仗草、紅背葉、葉下紅、羊蹄草、野木耳菜等等。形態特徵:一年生草本。全株含有白色乳汁。莖直立,少分枝,被白色疏毛。單葉互生,抱莖,琴狀分裂或具鈍齒,葉面綠色,葉背紫紅色。夏秋開紫紅色花,頭狀花序,有長柄。
  • 小飛揚草
    小飛揚草藥名:小飛揚草 xiaofeiyangcao 別名:乳汁草、痢疾草、細葉飛揚草。
  • 【潮汕草藥】乳汁草
    【學名】千根草[qiān gēn cǎo]【別名】蒼蠅翅、地錦痢、疾草、千根草、大戟細葉、地錦草、細葉飛揚草、小飛揚、飛揚草、小飛羊草、小奶漿草、小乳汁草、地錦草、幹根草、紅地茜、紅骨乳汁草、紅奶汁草、紅乳草、紅珠草、欄路蜈蚣、呢仔草、牛乳草、披地葉下珠、乳汁草、
  • 民間中草藥:省頭草
    花、果少見,花小,棕黃色,花尊鍾狀,花冠均已脫落。果實卵形,棕褐色,表面具網狀皺紋,頂端有緣,內含種子1枚。質堅。氣微香,味淡,微辛。功效:省頭草味辛,性平,氣清香。有芳香闢穢、祛暑化溼、醒脾開胃的作用,適用於暑熱內蘊,寒熱頭痛、胸悶不舒,以及溼濁鬱滯脾胃,口中甜膩、多涎作惡、不能進食等症。
  • 【中草藥介紹】 大青{臭樹青、大青臭、土地骨皮(通稱)、雞角段(南靖、平和)}的性味功用\附藥方4+21個
    大青(馬鞭草科)地方名:臭樹青、大青臭、土地骨皮(通稱)、雞角段(南靖、平和)。別名大青葉、臭大青。形態特徵:落葉小灌木,高約四、五尺。葉對生,披針狀長橢圓形,全緣,葉脈及柄有白色毛茸,表面褐綠,背面灰綠,葉柄長,有溝,圓錐狀聚傘花序,花白色。結球形核果,初紅熟藍。(圖二十五)生長環境:生於山野。
  • 【中草藥介紹】 馬蘭{咽喉草、紫菊(漳州)、田素香芒蜞菜(龍海)、七葉菊(長太)、耳輦草、旋螺釘(華安)}性味功用\附藥方28個
    馬蘭(菊科)地方名:咽喉草、紫菊(漳州)、田素香芒蜞菜(龍海)、七葉菊(長太)、耳輦草、旋螺釘(華安)。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莖高達尺餘,基部紫色,通常綠色,全草被小毛。葉互生,披針形,有粗鋸齒,下面三脈明顯。秋時,梢上分枝,各生頭狀藍白色花。(圖四十九)生長環境:生於原野。藥用部份:全草。
  • 【漳浦發現】苘麻子 磨盤草 野薴麻 耳聾草 響耳草 磨仔草 磨檔草
    花單生於葉腋,花梗長1-3cm,被柔毛,近頂端具節;花萼杯狀,密被短絨毛,裂片5,卵形,長約6mm;花黃色,花瓣倒卵形,長約1cm;雄蕊柱平滑無毛;心皮15-20,長1-1.5cm,先端平截,具擴展、被毛的長芒2,排列成輪狀,密被軟毛。蒴果半球形,直徑約2cm,長約1.2cm,分果爿15-20,被粗毛,頂端具長芒2。種子腎形,褐色,被星狀柔毛。花期7-8月。
  • 我讀《全國中草藥彙編》散瘀草
    下面部分摘錄於《中藥大辭典》紫背金盤草紫背金盤草:異名:破血丹、筋骨草、石灰菜《植物名實圖考》,九味草《雲南中草藥選》,散瘀草《全國中草藥彙編》。【基原】為唇形科筋骨草屬植物紫背金盤的全草或根。【原植物】紫背金盤 Ajuga nipponensis Makino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10~20cm。全株被疏柔毛。
  • 紫金藤又稱山甘草、火把草、胖關藤、掉毛草《雲南中草藥》,紫金皮,黃藤根《廣西植物名錄》《本草綱目大全-草篇》
    「釋名」 山甘草、火把草、胖關藤、掉毛草《雲南中草藥》,紫金皮,黃藤根《廣西植物名錄》。「入藥部位」 全株、根皮。「性味」 苦澀,溫,劇毒。「功能」 續筋接骨,祛瘀通絡。「附方」 1、治骨折。掉毛草根皮三錢。泡酒一斤,日服二次,每次五毫升。2、治風溼骨痛,跌打損傷。掉毛草根皮三錢。泡酒一斤,日服二次,每次五毫升。(性味以下出《雲南中草藥》)「禁忌」 孕婦及體弱者忌服。「採集」 全年可採。
  • 我讀《全國中草藥彙編》黃毛耳草
    黃毛耳草:別名:拖地蓮、鋪地蜈蚣、白頭走馬仔、細種節節花、蜈蚣草、敷地兩耳草。【來源】為茜草科耳草屬植物金毛耳草 Hedyotis chry- sotricha Merr. 的全草。【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全株密生黃色長柔毛,尤以莖、葉柄託葉、葉下面脈間等處為多。莖匍匐,節上生根,基部稍木質化,細長,有稜角。
  • 【民間中草藥】金絲草
    ,有叫落蘇的,也有叫黃毛草的,金絲草的別名有十幾個,現在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金絲草的功效與作用吧。2.金絲草的藥性中醫上認為金絲草是一種味苦,性寒,無毒的一種中草藥。3.金絲草的主要功效金絲草有很好的清熱解毒的作用,同時金絲草也可以涼血止血,有很好的利溼作用。
  • 民間中草藥:白花蛇舌草
    別名:蛇舌草、羊須草、蛇總管來源:為茜草科植物白花蛇舌草的乾燥全草。植物形態:一年生細弱草本,高約10~30釐米,莖纖細有節,節處分枝,直立或匍匐。葉對生,錢狀披針形,全緣無柄,託葉合生,膜質,齒裂。花白色,單生於葉腋,有短柄。蒴果小球形,內含種子多枚。
  • 認識一味藥——飛揚草
    大戟科植物千根草的全草。乳汁草、痢疾草、細葉飛揚草。一年生草本,全草有白色乳汁,莖匍匐,多分枝,通常紅色。葉為單葉,對生,橢圓形或矩圓形,先端鈍圓,基部偏斜,邊緣有極細的鋸齒,稀全緣,兩面被稀疏的短柔毛,稀無毛;葉柄長約1毫米;託葉披針形或線形,邊緣毛狀撕裂。
  • 藥材:翠雲草
    【中藥名】翠雲草cuiyuncao【別名】藍地柏、綠絨草、地柏葉、金雞獨立草、翠翎草、矮腳鳳毛、孔雀花、翠羽草、神錦花、鳳尾草、水松、龍柏草、蝨子草。【英文名】HerbaSelaginellaeUncinatae。【藥用部位】來源於卷柏科植物翠雲草Selaginellauncinata(Desv.)Spring.的全草。
  • 植物名片:小飛揚草
    隨著我認字越來越多,我開始到處找書看,可是那個年代,哪有什麼書,於是我翻到了爸爸柜子裡兩本厚厚的書《廣東中草藥》和《常用中草藥手冊》,天天看,看得如痴如醉,實在是太喜歡了,裡面不但有字,還有圖!可有意思了!
  • 烏蘞莓又稱拔、蘢葛、龍尾、虎葛、五葉莓、籠草、烏蘞草、五葉藤、五爪龍、五爪龍草、赤葛、赤潑藤、五龍草《本草綱目大全-草篇》
    烏蘞草《蜀本草》,五葉藤《履巉巖本草》,五爪龍《簡便方》,五爪龍草《醫學正傳》,赤葛、赤潑藤《綱目》,五龍草《本草述》,五爪龍藤《文堂集驗方》,母豬藤《草木便方》,五葉蔦《現代實用中藥》,血五甲《貴州省中醫驗方秘方》,過山龍《南京民間藥草》,豬婆藤、五爪藤、雞絲藤《中國土農藥志》,五爪金龍《浙江民間草藥》,小母豬藤《四川中藥志》,地老鼠、鐵散仙、酸甲藤、五甲藤、欽稱陀《湖南藥物志》,五將草、過江龍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