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2.周二
今日讀經:鴻1:-3:
啟14:
【鴻一7】「耶和華本為善,在患難的日子為人的保障。
跟隨主的人,是與主相交,也就是團契(有分)的意思,因此,必須患難與共,在受苦上一同有分。這似乎不是令人歡欣的福音。我們怎擔當得了?先知預言主的忿怒和應許:
祂發忿恨誰能立得住呢?祂發烈怒誰能當得起呢?祂的忿怒如火傾倒,盤石因祂崩裂。耶和華本為善,在患難的日子為人的保障,並且認得那些投靠祂的人。(鴻一:6-7)
患難不是好的事。人犯罪的結果,招致神的忿怒臨到。不過,神對敵人的刑罰,也是神百姓復興的好信息。
先知要我們看見,神是創造並統管萬有的主。約但河東的巴珊地,是草木繁生的肥沃牧野;迦密山和利巴嫩,是林木豐茂的地方。但神使乾旱和熱風吹起,所有的青綠都變成枯槁衰殘。正如在祂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時候,使紅海的水枯乾;在領他們進入迦南應許之地的時候,使約但河的水斷絕。這都顯明神是宇宙的主宰,祂也掌管著人類的歷史。(鴻一:2-5)人與神為敵,是何等的狂妄和愚昧,又怎能不失敗呢!
歷史上不斷有敵擋神的人,強盛的政權。他們雖曾猖狂於一時,但都像被水衝去;神大能的手,把他們從地圖上抹去,不再被尋見,只剩下了殘破的廢墟,供後人憑弔。
但神總不撇棄信祂的人。祂是堅固可靠的,祂能保守祂自己的子民,在患難臨到的時候,作他們可靠的保障和避難所。聖經記著:「然而,神堅固的根基立住了;上面有這印記說:『主認識誰是祂的人』。又說:『凡稱呼主名的人,總要離開不義』。」(提後二:19)就像挪亞的時代,洪水淹沒全地,只有投靠在方舟裡面的,得到保守。
主耶穌是好牧人,認識祂的羊,用自己的血買贖了他們,也關心那些屬祂的人。祂說:「他們永不滅亡,誰也不能從我手裡把他們奪去…誰也不能從我父手裡把他們奪去。我與父原為一。」(約一○:28-30)這是說到救恩的安全。像牧人在牲畜的身上打了印記,主也照樣辨認屬祂的人;只是我們當與世界分別,住在主的裡面。當惡人遭報的時候,也是神的百姓得喜信,享平安的時候。(鴻一:15)何等美好的盼望!
現在就信靠主,進入祂救恩的保障。
【鴻二8破裂的池子】「尼尼微自古以來如同聚水的池子。」
文明(civilization)就是城市化的意思。文明是人民聚合在一起的產品。尼尼微就是古老的人類文明發源地。他們也以此驕傲。許多的人民,集在那裡,為了經營得商業利益;其中也有強暴的亞述軍侵略各國,所擄掠來為奴的人民和貲財。於是,這城積聚了無數的財寶;同時,也積聚了各樣的罪惡。他們卻不知道,是為自己積蓄忿怒,到了時候,神要審判。
在許多年前,神差遣祂的僕人約拿,來傳達審判的信息。那時,全國上下都悔改了,也收斂了他們的暴行。如今,兩代過去了,又故態復萌。神藉那鴻預言,刑罰將要臨到:
尼尼微啊,那打碎列邦的上來攻擊你。…尼尼微自古以來,充滿人民,如同聚水的池子;現在居民卻都逃跑,雖有人呼喊說:「站住,站住!」卻無人回顧。(鴻二:1,8)
有一天,審判來到了。敵人兵臨城下,才傳出警報,倉卒應戰。鄙陋自私的王,平時只知道積聚財寶,培養家族勢力,到用兵之時,沒有人為他效忠拼死。當首都需要保衛的時候,軍隊卻四散了;僅剩下的少數貴胄,沒有馬匹,蹌踉的奔上城牆布防。敵軍引提格裡斯河的水,「河閘開放,宮殿衝沒」,用泥築的牆垣,就頹倒了。眼看兵敗如山倒,作領袖的倉皇呼喊:「站住,站住!」期望有足夠的兵士,一同作垂死掙扎的防禦,卻沒有人聽他,各人自己逃命(鴻二:5-8)。那滿聚人民和財寶的城,如同聚水的池子,現在仿佛被打破,其中的水四散迸裂,完全剩不下。這細膩逼真的描述,讀來怕人,好像是目擊者的見證,也叫人為一個沒落的王朝悲哀。不過,那卻是神的靈感動先知,在尼尼微淪陷前半個多世紀寫的。神的全知和祂對罪惡審判的徹底,執行的詳明,怎能不使人敬畏!
這往昔的預言,已成為歷史的見證。不過,昨日的事實,可以作今天的鑑戒。人違背神,行強暴不義,積聚染血的汙穢錢財,以為可以存到永久;哪知離棄神「活水的泉源,為自己鑿出池子,是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耶二:13)。那末後的一天,要忽然來到:神用祂威嚴的鐵杖,打破你那苦心經營驕傲的池子,給你的享樂畫上終結。及時悔改,歸向神,敬畏神。
【鴻三18國亡流離】「你的牧人睡覺,你的貴胄安歇,你的人民散在山間。」
富裕強盛日久,國家耽於安逸,就自然腐化衰敗,終難免趨於解體。他們的罪惡,積成神審判時的毀滅。
尼尼微的官方紀錄,不諱言其殘暴流血的事;亞述國的外交,是例行的謊詐欺騙,以達成其目的;他們周圍窺伺,相繼的侵掠弱國,如同國營的專業盜匪集團,總不止息。他們東徵西伐,殘暴屠殺,使滿城的人民,變為堆積無數的屍骸。不僅有軍事上的侵略,亞述還出口邪淫的宗教,如「美貌的妓女」迷惑列國,凡臣屬她的國家,也必須接受宗主國亞述的偶像崇拜(代下二八:20-25,王下一六:9-18)。這樣,審判的日子,帶來毀滅的結局,完全不是意外的事(鴻三:1-7)。
主前612年八月間,「那打碎邦國的」(鴻二:1)來了:瑪代和巴比倫的聯軍,臨到了古老的帝國亞述。曾幾何時,亞述帝國攻城略地,擴張版圖;現在竟急遽的蹙減,終於瓦解冰消。敵軍入侵,勢如破竹,堅城一個個的陷落;現在輪到她的人民被屠戮,連無辜的嬰孩,也不能倖免(鴻三:11-13)。
最後,竟然逼近了尼尼微大城!侵奪列國的霸權,匆忙的建造防禦工事,預備受困。但是,大勢已去,眾多的商賈,撈足了貲財,仿佛吃飽了莊稼的蝻子,裹載著所得的寶物,逃難去了,恨不得自己能生翅膀飛去。成群的首領,軍長,是聚集吞噬別人資源的,他們一來,聲勢好像能遮天蔽日;現在誰也顧不得打仗,防守疆土,都悄然飛散了,以至「人不知道落在何處」,安靜作寓公去了。剩下沒有逃脫的,都遇到了死亡的命運,和亞述國同歸於盡。
亞述王啊,你的牧人睡覺,你的貴胄安歇,你的人民散在山間,無人招聚;你的損傷無法醫治,你的傷痕極其重大。凡聽你信息的,必都因此向你拍掌。(鴻三:18-19)
一向吃羊群的肉,剪羊毛,剝削人民的牧人,傳統的代表領袖,和皇親國戚的貴族,一同死了。人民逃出了城市,流離分散在山間,真成了沒有牧人的羊,任人宰割。這樣,亞述到了悲慘的終局。一般受足侵壓痛苦的鄰國,卻以為是好消息。這預言在半個世紀以後應驗了。但最後完全的應驗,是在世界末了,主耶穌基督再臨的時候,除滅罪惡,帶來公義和平。
【啟十四13長遠的果效】"聖靈說:是的,他們息了自己勞苦,作工的果效也隨著他們。"
一天,因大風大雨,禮拜堂裡只來了一個躲避的人,傳道上培森照常上講臺,如對幾百個人講道一樣地盡力,結果這個人得救了。
慕迪到鞋店學手藝,參加波士頓少年查經班,大家查約翰福音,他到舊約聖經裡去找,同伴們都暗暗笑他。但主領人很關心他,幫他翻聖經,會後扶著他的膀臂,問道:"你願意作基督徒嗎?"他的愛的體貼使慕迪悔改了,不知救了多少人。試想,若這位主領人抱著輕蔑的態度對待他,將有何結果?
1857年7月7日,英國政府下令在水晶宮開禱告會,請司市真講道。會前三天,司布真去水晶宮看現場,選擇一合宜地點架設講臺,以使二萬多聽眾都能聽見。講臺架好以後,司布真對著空房子試一試聲音,便大聲誦讀:"基督耶穌降世,為要拯救罪人,這話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在罪人中我是個罪魁,然而我獲了憐憫。"(提前l;15)
哪知,有一個泥瓦匠在屋頂修理,從司布真的聲調語氣中受了感動,悔改歸主。司布真直到死時還不知道這事,直到泥瓦匠離世時刻,司市真的弟弟去看望他,才對他說起自己悔改的經過。
布道家司提反歌來提一次在森林中行路,見一板屋,進去時空無一人。當時他心中被主愛激動,放聲講了一篇道。
多年後在倫敦橋頭,有一個人很粗野地抓住他:"我可找到你了,我可找到你了。"
"朋友,你認錯了人吧!"
"沒有錯,先生,你有一天不是在樹林中的空屋子裡講過道嗎?"
"有,但那裡空無一人呀!"
"不,有一個人聽見了,那就是我。我是伐木隊隊長,當時要回來拿工具,在外面聽見裡頭有聲音,原來是你在講道。你的話如箭穿心,想起自己的罪,後來得了一本聖經,看後便悔改了。使我救了我的同伴們,其中有三個成了傳道人,已救了一千多人。今天碰到你真是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