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造」出海:天瓏旗下Wiko揚威歐洲

2021-01-09 中關村在線

我們在進行「品牌創新帶動產業升級」課題調研時,發現了一家低調務實、市場化和國際化程度極高的典型企業---天瓏移動。為此,我們對這家企業的品牌和技術創新之路進行了深入研究。

獨創海外品牌運營模式,手機暢銷國際市場

天瓏移動成立於2005年,是一家移動通信產品和服務提供商,主營業務為手機研發、設計、生產、銷售、服務提供及品牌運營。業務模式方面,ODM業務是公司業務的基礎,而品牌業務則是天瓏移動的新增長動力。

事實上,早在2009年之前,天瓏移動一直專注設計製造業務,是否發展自主品牌,實現兩條腿走路,是天瓏移動面前的分岔路口。

而在通信領域,品牌業務模式不僅是 ODM 業務模式的自然延伸,更是公司提升競爭力、對外擴大影響力的必然舉措。經過調研,天瓏移動下定決心拓展新業務,並創造性開發出「本土化+全球化」的品牌發展新路徑。

法國是天瓏移動試水品牌業務的橋頭堡。2011年2月,天瓏移動與法國合作方在法國共同創立Wiko品牌,在品牌創立初期,Wiko由法國本土團隊主導品牌運營、產品本土化設計、市場營銷及銷售管理工作。

在採用中國團隊的技術產品基礎上,法國本土團隊成立了營銷團隊。雖然最初只有5個人,但正是這5個人開啟了歐洲自主品牌的產品銷售。

當地營銷團隊先從開放市場中、小型的傳統分銷渠道、新型電子網絡銷售渠道著手,每人身兼多職,一步步實施銷售工作,不分節假日地跟深圳總部溝通協調。

天瓏移動的本土化運營優勢很快顯現。過去,中國公司想要在國際市場上攻城伐地,總面臨著類似「到別人家門前推銷」的窘境。高成本就是一道坎。

和本土企業相比,外來者需要面臨文化差異、制度差異和市場差異,並需要在跨國情境下承擔各個部門之間的協調成本。在中國企業開始國際化的早期階段,克服外來劣勢成為公司的重要任務。

更多的阻礙是無形的。既然要在海外市場上有所作為,就必須要遵守當地人的遊戲規則。但這也許就意味著,從虎口奪食、「大幹特幹」的暢想,短期來看只能是痴人說夢。

Wiko通過團隊本地化解決了天瓏移動的後顧之憂。鑑於對法國市場和消費者的精準定位,手機一經推出便廣受好評。

數據最有說服力。根據國際調查機構GFK發布的數據,自2014年以來,Wiko手機在法國公開市場的排名連續四年位列第二,僅次於三星。2017年,Wiko在法國公開市場的市場佔有率則高達17%。法國當地人自豪地說Wiko是法國的三星。

從2013年開始,Wiko開始複製品牌運營經驗,先後在德國和西班牙開展業務。如今,Wiko已逐步將業務拓展至歐洲主要國家,並迅速達到德國、義大利、比利時、荷蘭、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家,公司在歐洲市場銷售排名平均第四的水平。歐洲之外,Wiko也逐漸拓展到東南亞市場,並正在向美國與拉美地區發展。

Wiko獨創的由本土團隊運營向全歐洲拓展品牌模式,將當地文化融入產品細節,真正做到包容共贏,探索出一條中國企業走進歐美國家,創立自主品牌的發展道路。

由於幾乎不接受任何採訪和宣傳,天瓏移動在我國國內一直默默無聞,甚至不少人依然把它當作十年前的ODM企業來看待,但實際上天瓏移動是法國當地甚至全歐洲都赫赫有名的手機品牌Wiko的所有者。其品牌創新之路不僅在移動終端出口行業,在其他行業也可以複製和學習。

狠抓創新,「技術流」踐行品牌強國戰略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手機品牌都在面臨更嚴峻的挑戰。

過去一年通訊終端行業競爭尤為激烈,根據IDC發布的數據,2017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為14.6億部,同比下降0.5%。

一方面,中國手機品牌廠商繼續在全球範圍內爭搶市場份額,中國手機品牌知名度和市場份額均在增長;另一方面,國內市場手機出貨量結束兩年來的高速增長,2017年首次出現下滑,國內手機市場趨於飽和。

同時,中國品牌手機走向海外市場的難題還有專利問題。

要知道,核心技術缺失一直都是中國手機企業發展的攔路虎。而當命門掌握在別人手中,企業自然沒多大選擇權。

而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頻繁受到阻擊,也給其他「覬覦」海外蛋糕的同胞們敲響了警鐘——如不鑽研核心技術,就會陷入為人魚肉的死循環當中。

天瓏移動則極力避免重蹈巨頭覆轍。

官方數據顯示,天瓏與多家國際頂尖的無線通信晶片企業、Android作業系統商Google建立起合作關係,具備基於底層晶片的一整套研發能力,包括軟體和硬體設計等。

事實上,天瓏移動在技術研發層面的探索從未停止。早在2006年,公司就推出全球首款雙卡雙待GSM手機並持有專利;僅3年後,公司再次推出全鍵盤社交聊天手機系列,並獲得MTK公司授予全球唯一的「年度技術創新獎」;

2015年,天瓏移動更是憑藉多頻多模天線技術項目榮獲國家技術獎二等獎,而5G毫米波是公司正在研究並尋求突破的新技術,其中,5G 路由器 MiFi產品獲得2018 紅點設計大獎。

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底,天瓏移動專利申請量達2961件,無論從數量還是技術含量層面都在行業內名列前茅。

天瓏在技術創新方面成果頗豐,得益於其對研發工作的高投入。天瓏近年來陸續新增設立上海、臺灣研發中心,並與中國科技大學合作建立人工智慧實驗室。截至目前,天瓏已在深圳、南京、臺灣、上海以及法國馬賽設有研發中心,進行行業先進技術儲備。

天瓏移動招攬、培養高科技人才方面的能力同樣不可小覷。天瓏採用自我培養和從外部引進相結合的人才戰略,目前已擁有一支高素質研發技術團隊,管理層更是平均擁有十年以上的通信行業經驗。

值得注意的是,近兩年來,天瓏在射頻、天線、軟體等方面持續引進研發頂級人才,同時引入多名博士加入研發團隊,並申請了深圳市「孔雀計劃」項目認定。

天瓏還從管理層面,不斷健全標準化、信息化研發流程,來應對多變的市場需求。天瓏移動建立起扁平化的研發管理架構,以確保信息溝通反饋機制順暢高效。同時,天瓏還充分利用項目運作來管理工作,最大程度提升研發效率。

根植於公司文化深處的創新DNA ,讓天瓏移動在決戰號角吹響前,就已經備好了充足彈藥。

實踐「一帶一路」構想,高效產能為「中國智造」正名

天瓏移動的海外拓展之路,其實也是「中國智造」的一個縮影。

在過去技術至上的工業時代,中國作為後進者,曾一度是全球技術的模仿者和跟隨者,低質低價、薄利多銷,雖拼下一些市場,卻讓中國企業在後續的全球化進程中艱難前行。

甚至在談及中國製造業水平時,國人腦海中浮現的恐怕還是「8億件襯衫換一架飛機」的段子。

時移勢易。除了高鐵、基礎設施等行業實現世界領先,伴隨著手機產業的崛起,中國手機供應鏈開始進一步壯大,反向驅動移動終端製造業的發展。

畢竟,手機產業在國際上被認為是一個高度競爭、高度科技化的行業,國產手機走出國門已經讓世界認識到,中國製造不再僅靠低人力成本拼性價比,而是多有創新。

如今,中國製造業工藝和水平早已不可同日而語,而高效產能正是實現「中國智造」目標的基礎。

天瓏生產能力自然有目共睹:多年來,天瓏移動多次獲得了「中國製造業500強」的殊榮。

對內,天瓏是中國手機產業走向「中國智造」大膽的踐行者,對外,伴隨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構想深入人心,公司更是實踐該理念的典型企業。截至目前,公司的業務已遍布泰國、越南、巴基斯坦、孟加拉、土耳其、俄羅斯、德國、法國、西班牙、義大利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事實上,「一帶一路」倡議自2013年底提出以來,不僅對中國的發展提出了新要求,也為當時正陷入泥淖的世界經濟開出了一劑良方。

「一帶一路」倡議旨在藉助中國發展模式,構建與其他國家相互促進的格局,共同向全球推出移動網際網路、智能製造等產業,引導世界發展潮流,推動全球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

在此背景下,手機作為移動通信領域的排頭兵,也迎來了品牌走出去的黃金年代。畢竟,踐行「一帶一路」戰略的腳步,天瓏移動從未停歇。

相關焦點

  • 中國智造「出海」,什麼樣的品牌才能做到真正的名利雙收?
    又是熟悉的「堆配置」操作,順著「中國智造」這陣風,手機廠商們在「高端化」這條路的競爭也來到了新階段。能在哪些關鍵點上製造差異、發揮所長?憑藉什麼俘獲消費者信賴、搶佔市場?
  • 叱吒法國的Wiko手機 用中國研發實力再創海外神話
    天瓏在國內極為低調,但科研實力卻不容小覷。2015年,天瓏移動憑藉多頻多模天線技術榮獲國家技術獎二等獎。在此之前,該成果還獲得2010年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科學技術一等獎和2013年中國電子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
  • 中國智造「歐洲攻勢」 說明了什麼?
    10月20日,上汽集團正式啟動歐洲自營航線,近1800輛MG新能源汽車從上海港駛向歐洲。該航線的開通,將為中國車企發力歐洲市場奠定基礎。歐洲是我國車企極其嚮往的市場,也是車企心中「世界夢」的重要標誌。作為全球最難啃的市場,歐洲有著嚴苛的技術準入門檻以及成熟的消費理念。在中國汽車市場發展近30年來,中國車企並非首次發力歐洲。早在14年前,華晨汽車就曾經大舉進攻歐洲市場,但因質量等原因鎩羽而歸。與之前相比,中國車企本輪「歐洲攻勢」有著鮮明特點。
  • 富森美與阿里巴巴旗下「躺平智造」戰略籤約
    原標題:富森美與阿里巴巴旗下「躺平智造」戰略籤約   11月8日,富森美
  • 中國智造,致力南非 飛力通控股有限公司家電產品展銷會圓滿成功
    品牌出海,助推一帶一路中南經貿發展,我們飛力通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講好中國品牌故事,做有品質產品,傳承中國的創造。來自中國40家家電類企業參會,他們代表中國智造發聲,為南非人民解決社會現實問題,讓南非人用上有品質產品。
  • 續寫「中國品質」 智造美好生活 ——中建一局旗下統一地產品牌...
    今天,這裡的建設者們再次開啟一段新的徵程——由中建一局、中國新聞周刊主辦的智造美好生活·2020論壇暨中建智地品牌發布會在此舉辦,中建一局旗下統一地產品牌——中建智地正式發布。智造美好生活·2020論壇暨中建智地品牌發布會現場國務院參事、住建部原副部長仇保興,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姚景源
  • 消息稱蔚來正在籌建出海事業部 旗下車型將銷往歐洲
    消息稱蔚來正在籌建出海事業部 旗下車型將銷往歐洲 來源:IT之家 • 2020-11-02 16:49:45 11 月
  • 響貝外貿營銷助力迦南智造「揚帆出海」
    溫州,作為中國民營經濟的先發地與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大膽創新」的基因一直不斷地滋養著這片土壤。溫州人一向以精明能幹、有膽識、有魄力示人,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方亨志就是來自這片土地。1988年,改革開放的步伐已邁入第十個春秋。
  • 欣格門窗:「中國智造」語境下的高品質系統門窗智造商
    原標題:欣格門窗:「中國智造」語境下的高品質系統門窗智造商引言: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隨著「工業4.0」和「中國製造2025」進程的不斷深化,促使製造企業向著智能化和現代化方向前進。因此,系統門窗行業的發展也在與時俱進。
  • 2020 H1中國APP出海洞察:手遊出海
    中國出海APP 在全球移動經濟中一直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成熟市場的典型代表有美國、日韓等歐美、發達國家,並且從收入來看,美國、日本和韓國是目前中國遊戲企業出海的重要三大目標市場。這些APP市場本土廠商競爭力強,用戶付費能力強,進入門檻高,目前中國出海廠商佔據份額較低,但增長率較高。
  • 阿里旗下新製造工廠犀牛智造第二個產業園在安徽宿州投產
    首頁 > 快訊 > 關鍵詞 > 阿里最新資訊 > 正文 阿里旗下新製造工廠犀牛智造第二個產業園在安徽宿州投產
  • 從「製造」到「智造」 德林特輪胎從未停下腳步
    在2020國際質造節特別設置的「質造獎」評選活動中,森麒麟輪胎與瑪氏箭牌中國、波士頓科學、華微電子、佳歌電器、佳貝艾特等獲頒2020(行業)質造典範獎。這是對森麒麟輪胎匠心製造最好的肯定,也是森麒麟旗下品牌——德林特輪胎將繼續堅持發展的方向。
  • 德林特輪胎從「製造」到「智造「 從未停下腳步
    圖注1:從「製造」到「智造「 德林特輪胎從未停下腳步創新是企業生機與活力的重要源泉。圖注2:從「製造」到「智造「 德林特輪胎從未停下腳步德林特輪胎作為青島森麒麟輪胎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前沿品牌,以前沿「黑」技術為核心,面向時尚年輕、充滿活力、追求個性化的消費人群,主營五大輪胎系列:轎車系列、SUV
  • 中國智造開年第一秀:九牧X吳曉波硬核聯袂,預見「中國智造的未來」
    1月16日,即將盛大啟幕的「致敬九牧三十年 中國智造購熱愛」九牧三十周年全球衛浴直播節上,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將化身「新國貨推薦官」對話九牧副總裁林曉偉,分別從產業資深觀察者和行業領袖的角度起底「中國智造的未來」,奉上精彩的思想盛宴。
  • 創智5高管詳解退市歷程 天瓏移動將助力重新上市
    2011年,河源特靈通為天瓏移動加工手機459.59萬部,佔河源特靈通總加工量的74.13%。證監會認為報告期內公司的獨立性存在缺陷。  創智5相關高管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其實在2012年6月30日,天瓏移動已經收購了河源特靈通100%股權,解決了公司獨立性存在缺陷這一問題。
  • 網際網路平臺打造智造工廠,阿里巴巴的犀牛智造到底意味著什麼?
    網際網路平臺打造智造工廠,阿里巴巴的犀牛智造到底意味著什麼?犀牛智造工廠投產,阿里巴巴新製造正式上線,中國智造的階段性進展文/王吉偉9月16日下午,阿里巴巴舉行了新製造發布會。這樣的智造平臺,效能如何?已曝光數據顯示,較之其他工廠,犀牛智造工廠將平均1000件起訂、15天交付的服裝加工流程,縮短為100件起訂、7天交貨,交貨時間縮短75%,庫存降低30%,製衣用水量減少了50%,運轉效率是行業平均水平的4倍,比快時尚鼻祖ZARA還快7天。目前,平臺已累計為超過200位淘寶天貓商家、主播、時尚達人等提供生產服務。
  • 【企聯之窗】中國智造·萬邑通商
    【企聯之窗】中國智造·萬邑通商 2020-12-25 21: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穿越火線:用中國智造為雙端國際電競賽事貼上中國標籤
    同時,在首次於CFS舞臺上登場的《穿越火線》手遊賽事中,中國戰隊亦取得了最終的勝利。高規格國際電競大賽 多語種全球直播此次CFS2017世界總決賽,吸引了來自中國、韓國、俄羅斯、巴西、越南、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及歐洲、北美、南美等不同賽區的十餘支戰隊,對客戶端遊戲《穿越火線》及手機遊戲《穿越火線:槍戰王者》兩大項目的冠軍展開爭奪。
  • 廣交會雲展完美收官,雅觀科技如何助力企業智能化出海?
    市場環境風雲變幻中國企業出海成本高近年來,隨著國際政治、經濟環境的變化,很多外銷企業感嘆,生意越來越難做了,尤其面對美國和歐洲多個國家的圍追堵截,華為等高科技企業在全球面臨各種不公平待遇,使得中國企業出海難上加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