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國際數學協會正式宣布,將每年的3月14日設為國際數學節,來源是中國古代數學家祖衝之的圓周率很多網友看到3月14日,馬上想到了所謂白色情人節,有人把一年12個月的14號都定為情人節賦予各種顏色,簡直無聊至極。怪不得人家說,在中國,除了清明節,其他節日都可以當成表白節,沒有節日也製造節日來表白。作為一名數學老師,很嚴肅認真的告訴大家,今天是國際圓周率日也是國際數學節,簡稱「π節」,我們的老前輩祖衝之在1500多年前就算出了圓周率介於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以及兩個π的近似數355/113和22/7。在當時的條件下,是多麼了不起的成就!要知道當時可沒有計算器和精密測量儀器。大家可能還不知道,祖衝之老先生除了算圓周率,還是一位曆法大師,他編制了當時最先進的曆法《大明曆》,在《大明曆》中,祖衝之提出了在391年插入144個閏月的新閏周。根據新的閏周和朔望月長度,可以求出《大明曆》的回歸年長度是365.2428日,與現代測得回歸年長度僅差萬分之六日,也就是說一年只差46秒,這是多麼精確啊!
所以,在這裡呼籲每一位喜愛數學的朋友,不要在3月14號講什麼白色情人節了,高逼格的告訴大家是「π節」,是紀念祖衝之老人家還有中華民族數學文化源遠流長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