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30 17: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上午的開幕式上,科學家們的主旨演講拉開了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F)的序幕。
接下來為期三天的大會將以3x24小時的強度,密集地安排了多場頂尖科學界的頭腦風暴。其中有哪些亮點值得關注?新聞晨報為您詳細盤點。
新晉諾獎得主參會,探討時下前沿議題
每一年諾貝爾獎的揭曉都是全球矚目的大事,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圓桌上,從未缺少過諾獎得主的身影。
今年,有61位諾獎得主將參與第三屆WLF的多場論壇,探討人類面臨的頂尖難題。
其中,2020年新晉諾貝爾生理學獎或醫學獎得主哈維·阿爾特(Harvey Alter)和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安德裡亞·格茲(Andrea Ghez)將分別出席分論壇並發表演講。
■ 阿爾特(左)和蓋茲(右)的畫像|Nobel Prize
在《病毒之戰 —— 世界頂尖科學家病毒峰會》上,阿爾特將攜手其他三位科學家一起,圍繞病毒傳播、病毒運動、抗病性、病毒的經濟/社會因素考量等內容,就病毒血液傳播的防控等議題,進行深入的研討。
在全球飽受新冠肺炎病毒影響的當下,這場論壇顯得十分必要。在《時空漣漪——世界頂尖科學家引力波峰會》上,黑洞的發現者蓋茲將和其餘幾位物理學家一起探討引力波有關話題。
引力波是加速中的質量在時空中所產生的漣漪,通過波的形式從輻射源向外傳播,這種波以引力輻射的形式傳輸能量。常用的探測器有棒狀探測器和雷射幹涉儀等,這些探測器的主要運作原理是測量引力波通過時對兩個相隔遙遠位置之間距離的影響。
當前世界上物理學領域的討論,集中在黑洞、引力波、量子等話題上,本次分論壇中將設置多個峰會探討這些前沿議題。
疫情之下,全球經濟何去何從
在這場疫情中,很多人都失去了收入。我們很多人都希望儘快恢復原狀。但我覺得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恢復原狀遠遠不夠,這場疫情帶來的經濟結構轉型給了我們前所未有的機會,來重新思考我們的經濟以什麼樣的模式發展。
在《疫情是經濟面臨的最大危機與挑戰嗎?—— 世界頂尖科學家經濟峰會》上,克里斯多福•皮薩裡德斯將攜手多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就當前全球經濟進行交流。
皮薩裡德斯教授認為,遠程工作很可能成為後疫情時代的主流模式,信息化轉型也意味著經濟結構將變得更加靈活。
58位小科學家,科學後浪對話前浪
除了頂尖科學家之外,本屆論壇設置15場青年科學家論壇、5場博士(後)論壇、1場小科學家論壇及1場青少年論壇,每場論壇均有兩位以上頂尖科學家參加。
《世界頂尖科學家小科學家論壇》、遴選50餘位在科研領域取得一定成績的高中及大學新生,其中不乏物理、數學等學科國際奧賽金牌得主,SCI期刊論文第一作者。他們將以桌布論壇、講座交流、成果展示等多種形式,與頂尖科學家交流互動。
而《世界頂尖科學家科學T大會》則邀請15-18歲的青少年參會,由頂尖科學家將給科學少年們上「科學第一課」。
這是一場科學「前浪」對話「後浪」的頭腦風暴,未來在他們當中,是否也會誕生出諾獎得主呢?
來源:周到
圖片: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
原標題:《開幕式後,將有哪些精彩的頭腦風暴? |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