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雍正兒子弘時的下場怎麼樣了,和《雍正王朝》描述一樣嗎?

2020-12-15 鮮花暢談歷史

弘時之死一直是一個謎,雖然《雍正王朝》對弘時之死有誇大成分,但歷史上弘時二十四歲即英年早逝,這和他的父皇雍正是有著莫大的關係。

(電視劇《雍正王朝》,雍正帝一杯毒酒賜死兒子弘時)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弘時因為父皇雍正偏愛其弟弘曆而心生不滿,他有心爭取皇儲,於是便親近八叔允禩,在他的挑唆下,聯合同樣失勢的隆科多,三人在朝堂之上公然逼迫雍正讓位。此等大逆不道之事讓雍正大為震驚,關鍵時候,十三阿哥及時趕來,震懾了參與逼宮的八旗兵和內廷護衛,將隆科多賜死,把允禩削去宗籍圈禁起來,而弘時,則未能取得雍正雍正的原諒,直接毒酒一杯賜死,弘時死時年僅24歲。

當然,《雍正王朝》畢竟算不得是非常嚴謹的正劇,弘時之死有著很明顯的劇本痕跡,而不少文學影視作品,也大都刻意渲染雍正帝殺子的情節,以凸顯出雍正帝的冷酷無情,像港劇《君臨天下》都能拍出雍正為謀位逼宮康熙這樣荒唐的故事情節,可見影視作品對雍正帝印象是有多麼差。史學界對於弘時之死,一直持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被雍正下令處死,另一種是弘時遭雍正打擊後抑鬱而終,筆者以為,第二種說法當更接近歷史真相。

在雍正帝所有兒子中,最不喜歡的估計就是弘時了

(弘時劇照)

雍正帝共有十個兒子,但大多數皇子都早夭,活到成年的只有皇三子弘時、皇四子弘曆、皇五子弘晝和最小的兒子弘瞻。四子之中最年長的便是弘時,雍正所有的兒子中,除了早夭的皇長子弘暉是正宮皇后孝敬皇后烏拉那拉氏所生外,其他皇子都不是嫡出,按照「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皇位繼承制度,身為雍正最年長皇子的弘時,理當是他擇嗣時的首要人選,更何況弘時生母李氏在雍正居潛邸時就已經是側福晉,深受雍正寵愛,這樣優越的先天條件,最後卻為什麼令他早早被排除在儲君人選,並被雍正厭惡而趕出宮去呢?

弘時的悲劇,是他性格造成的

由於是雍正較年長的兒子,弘時在20歲以前,便先後經歷了皇祖父康熙的兩廢太子,諸皇子們為謀取儲位拉黨結派,明爭暗鬥,皇十四子允禵率師西徵,收復藏地,康熙帝崩逝,胤禛獲取皇位等一系列大事。可以說,弘時是伴隨著宮廷發生的很多大事而慢慢成長的,弘時的父皇在激烈的儲位爭奪中艱難勝出,也無疑令他在之後對爭取太子之位產生了不少影響。

(康熙帝晚年非常寵愛弘曆)

雍正首創秘密建儲制度就是為了避免重演康熙年間「九子奪嫡」,兄弟傾軋的悲劇,因此,早在雍正元年(1723年)他密定弘曆為儲君時候,便決定不對外公布儲君名字,但是,雍正百密一疏,僅僅兩年時間,他便兩次洩露天機,將弘曆的儲君身份間接的公之於眾,令弘時大為沮喪,徹底失去了對儲位的幻想。

雍正元年(1723年)十一月,雍正帝指派年僅13歲的弘曆代替他前往景陵為康熙帝周年忌辰致祭,這是一個非同尋常的信號:康熙帝升遐周年祭,剛剛繼位的雍正帝自己不參加,卻指派皇四子弘曆代為主持祭式,這不是明白著讓弘曆以未來皇帝的身份向升遐的先皇帝奏告王朝百年大計已定,儲位已正,並祈求先帝在天之靈的佑護。如此安排,滿朝文武幾乎都心知肚明,自然弘時也是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只是這個時候的弘時多少仍報有一定的幻想。

次年(1724年),雍正再一次指派弘曆代替他主持康熙帝的「再期忌辰」,弘曆第二次「祭景陵」,這一次弘時再也無法淡定了。身為事實上皇長子的他,明白自己徹底與儲位無緣了,在怨恨與嫉妒心理的作用下,弘時進一步倒向父皇的反對派八叔允禩一方,對父皇的所做的一切持不以為然的態度。雍正即位之時,「九子奪嫡」的影響仍在,八爺允禩在奪嫡之爭中出局後,轉而支持十四爺,戰功顯赫有「大將軍王」之稱允禵,他們繼續與雍正對著幹,一直到雍正繼位後,表面上支持雍正暗地裡仍然小動作不斷。弘時倒向八叔允禩,加劇了他與父皇關係的惡化,他已逐步站到皇權的對立面,已經為皇權所不容。

(八爺教唆弘時)

乾隆帝繼位後,曾評價自己的這個異母哥哥「年少無知,性情放縱,行事不謹」,表明弘時具有率直、任性的性格特徵,這種性格,往往會率性而為,衝動多過冷靜,通過很多資料我們可以看出不少端倪,在雍正帝爭儲局勢還未明朗的情況下,弘時對於八叔允禩等人即懷有一定好感,他對康熙朝晚清儲位之爭的看法,具有與其父胤禛截然不同的傾向性。雍正帝已經很早就知道自己的這個兒子與八爺等對立派有交往,才在秘密建儲時,果然將這個心懷異志的兒子排除在外。

弘時黨附八爺允禩,為雍正帝所不容,父子關係急劇惡化,為弘時的悲劇埋下了禍根。雍正四年(1726年)已經穩固了皇位的雍正帝決定對八爺黨展開清算,允禩、允禟被全部削除宗籍交宗人府圈禁,當年八九兩月,兩人先後故去。而對弘時的處置,同樣是極為嚴酷,不僅將其從宗籍削除,還勒令他去做允禩之子,宣告父子之情已絕,完了還無情的將這個兒子趕出宮去,把他交給十二爺允裪看管,至此,弘時算是徹底失去了一切,連番嚴厲打擊之下,最終抑鬱成疾,很快便在一年後(1727年)九月去世,年僅24歲。

弘時選擇站在皇權的對立面,與自己父皇的死對頭允禩混在一起,就註定了他的結局是悲劇的。但歸根結底,這個年長的皇子在深宮中經歷了太多的事,對儲位的無限渴望,和他性格上的明顯缺陷,才造就了一個讓雍正帝都感到絕望的自己。但是,關於雍正帝是否狠心處死這個兒子,長期以來卻是爭議不斷。

(在《雍正王朝》中,喝下毒酒的弘時痛罵八叔允禩是「阿其那」)

筆者以為,雍正殺子行為並不存在,儘管很多說法都拿出各種證據分析弘時之死乃雍正所為,但是這些說法大多斷章取義,從清宮史料中妄加猜度,而有些史料本身就缺乏嚴謹性。弘時是因為允禩之事牽連獲罪,他是從罪,比起允禩等人進入雍正朝還陽奉陰違,弘時少不歷事,顯然是被心懷不軌的八叔所蠱惑,儘管他自父皇立四弟弘曆為儲君起便已經心懷不滿。弘時被削除宗籍,交由十二叔允裪嚴加看管,這要比允禩親子弘旺「發往熱河充軍」,繼而又被長期拘禁的境況又好上不少。更何況,弘時去世於允禩、允禟一年多後,時間跨度長達一年零八個月,作為主謀的八爺黨首惡已死,雍正何以獨獨對自己的親兒子弘時不依不饒,下令將他處死。

因此,雍正殺子並不成立,經歷了「九子奪嫡」兄弟反目,互相傾軋悲劇的雍正,無論如何也不能再通過殺子給四子弘曆留下人生陰影,他能做的,是以最極致的方式處置這個公然與自己對著幹的兒子,將他們的全部身份、榮譽剝奪,除此之外,又念骨肉親情,令其自醒,而性格率直、衝動的弘時一旦與父皇關係徹底惡化,他的內心必然是憤懣痛苦的,在這種心理煎熬下,直至抑鬱成疾,乃至於病故,年僅二十四歲,這確實令人可惜。

相關焦點

  • 清朝正史上,雍正的兒子三阿哥弘時,最後的下場如何?
    電視劇《雍正王朝》裡,弘時的下場是雍正賜他毒酒,令他自盡。真實歷史中,弘時的下場也不好,24歲就死了。不過不是被雍正賜死,而是他心理太過脆弱,經受不住打擊抑鬱而終,俗稱愁死的。有句話是虎毒不食子,雍正兒子不多,那真是死一個少一個。
  • 正史上,雍正兒子弘時的下場如何?
    ▲點上方藍字免費訂閱雍正帝有序齒的皇子只有六個,有序齒的意思是指有入皇室家譜-玉牒,雍正王朝裡面,只出現了三個兒子
  • 《雍正王朝》中雍正如何知道兒子弘時背叛的他,跟粘杆處有關係?
    那就是雍正帝的兒子弘時、弘曆、弘晝的奪嫡之爭,這場殘酷的奪嫡以皇三子弘時被賜死,皇四子弘曆勝出而結束。弘時被賜死的原因就是背叛父親和派人刺殺弟弟弘曆。那麼弘時背叛父親雍正是被多會發現的呢?籠統來說,八王議政時雍正就已經懷疑上了弘時,後來隨著老十三臨終的勸告,還有弘晝刻意迴避說弘時做了什麼,真相已經漸漸的浮出水面。
  • 雍正王朝:雍正賜弘時自盡後,弘時為何一邊打自己一邊罵阿其那?
    引言:《雍正王朝》中弘時是個可憐可恨又悲劇的人物,在得知他的父親雍正真的要賜死他的時候,他留下了悔恨的淚水,他不甘心啊,他恨父親雍正、恨他的八叔阿其那、九叔塞思黑,他更加恨的是他的弟弟弘曆,憑什麼一定要弘曆當繼位人,他不服,他一邊抽著自己耳光一邊罵著他的叔叔阿其那和塞思黑,回顧著自己短暫的一生。
  • 雍正王朝:雍正是什麼時候知道自己的親兒子弘時背叛自己的?
    主考張廷璐做了替罪羊,前面剛出了諾敏弄虛作假一案,接著又出科場舞弊一案,雍正登基以來辦的兩件大事,都被辦砸了,雍正為人素來嚴厲刻薄,容不得別人欺騙,於是準備嚴辦,八爺胤禩受命主審科場舞弊一案。經過單獨審訊,原來試題提前洩漏,居然是雍正的兒子弘時搗鬼,於是八爺就動了小心思,八爺表示為了保住你哥張廷玉的地位,你就做了這個替罪羊吧,弘時的事不能對第二個人說。
  • 《雍正王朝》中弘時臨死前為何要痛罵老八是「阿其那」?
    從小就能看出來弘時本來就不是當太子的料電視劇中主要表現出了雍正的三個兒子,也就是弘時、弘曆、弘晝,其實歷史上雍正有10個兒子,但是真正活到成年的只有四個,也就是上面說的三個,外加最小的幼子圓明園阿哥弘瞻。弘瞻年紀小所以電視劇中幾乎沒有表現,主要表現的就是弘時、弘曆和弘晝。
  • 雍正王朝:雍正做事滴水不漏,怎麼不小心讓弘時偷走了考題?
    在《雍正王朝》中,弘時是如何偷考題的,我也著實有些納悶,畢竟電視劇里舖陳得不是特別明確,我也只能根據劇情簡單解釋。那時候,雍正剛剛繼位,上來便要立志做一番大事業,像追虧空,選人才,推新政,這些事情都一股腦兒做了,結果搞得太急,反倒適得其反,啥事也幹不成。山西的虧空沒追上來,倒查出一個欺君的臣子諾敏,那道「天下第一巡撫」的匾額算是狠狠打了雍正的臉。
  • 《雍正王朝》中李衛在面對雍正提問時,為何要隱晦提醒除掉弘時?
    而自幼接受先皇康熙親手調教的弘曆自然會勝出一籌,因為弘曆相當於經過康熙、雍正兩代帝王的欽定。2、弘時自幼和八阿哥親近,李衛害怕當年八爺黨奪嫡傳遞到弘時身上。老十三胤祥臨終前也告誡過四哥雍正弘時身上有老八的影子,所以李衛的擔心不無道理。
  • 弘時犯了什麼錯?不僅被雍正趕出家門,而且還被削了宗籍
    父親雍正上位後,又秘密立儲,將他的名字藏在「正大光明」匾後。與他相比,三阿哥弘時可就有些倒黴了。雖然他是雍正實際上的長子,但卻無緣皇位。不僅被雍正幽禁致死,而且還被開除出宗族。他到底做了什麼,為何會讓雍正如此討厭呢?據史料記載,愛新覺羅·弘時出生於康熙四十三年,為雍正皇帝的第三子,乾隆皇帝的異母兄,生母為齊妃李氏。
  • 雍正王朝當中,最後為什麼會出現雍正改詔書的鏡頭,歷史上真有嗎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曾經出現了一個改遺詔的情節,四阿哥胤禛將原本傳位十四阿哥的遺詔,改為傳位於四阿哥,出現這段改詔書的情節是什麼意思呢?
  • 《雍正王朝》中,弘時為什麼一邊打自己耳光一邊罵阿其那塞斯黑?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老四的兒子只有三個露面了,那就是弘時,弘曆,弘晝。在九子奪嫡的過程中,這幾個康熙的孫輩本來不會參與其中,然而,在太子第一次被廢之前,康熙帝秋狩,弘曆因為跟康熙答對得當新穎,受到康熙注意,把代表太子的玉如意給了弘曆,這讓老四既意外又欣喜。
  • 雍正王朝:弘時為什麼被雍正帝賜死前,大罵老八胤禩是阿其那?
    其實弘時的死,並不完全是他自己咎由自取,還有幾個人把他推進了深淵……真正要他命的人太多了,表面上是雍正帝,背後是老八胤禩,本質原因是咎由自取,推波助瀾是老十三胤祥,臨門一腳是弘曆,而死亡的開端就是他的一泡尿……《雍正王朝解密》103:雍正王朝中弘時臨死前為什麼喊八叔是阿其那
  • 雍正王朝:隆科多已位極人臣,為何還要背叛雍正?
    可謂是雍正帝初期的核心人員,就這樣的權利和官位,隆科多為何還要背叛雍正呢?下面咱們就來分析一下。大家看過整部劇以後,不知道有沒有發現,隆科多就一個投機分子,甚至說他們整個家族就是。拿隆科多的上位來說,整個就是和佟國維唱的「雙簧」,在劇中他們是叔侄,其實在歷史中他們是父子,在康熙帝和佟國維談過話以後,佟國維就深感老八胤禩是沒有機會榮登大會了,之前他們一家一直站在老八這一邊,經過康熙的敲打,佟國維完成了權力的交接,把自己的兒子推上高位,並且站在了老四胤禛一邊。由於佟國維被免職回家,同時也重創了老八集團。可能很多讀者要問皇帝有那麼大的權力,還需要這麼辦嗎?
  • 雍正王朝:弘時洩露考題為了什麼?學老八玩陰謀沒學到位
    《雍正王朝》電視劇中一共有兩齣大戲,第一出大戲是康熙年間的九子奪嫡,另外一出就是雍正年間的弘時和弘曆的奪嫡之爭。其實早在康熙在位的時候,弘曆就受盡康熙恩寵,不但把金如意賜給了弘曆還讓他在康熙身上騎大馬,這種待遇也只有這一個皇孫享受到了,弘時在一開始就沒有和弘曆競爭的資本,這一點他自己也知道,於是他就做出了自己一生中最愚蠢的決定——賣考題,弘時賣考題主要有幾重目的。
  • 雍正兒子弘時墓:當初專家發掘時,墓穴空空如也,骨灰罈都消失了
    康熙是歷史上著名的皇帝,他為了清朝做了非常大的貢獻,康熙的子嗣是非常多的,在康熙四十三年的時候,康熙的兒子們大都已成人了,但是逐漸的,康熙開始心神不寧,因為他的皇子們都非常的垂涎自己的皇位!正當災難即將來臨的時候,胤禛之子弘時出生在雍王府。當時的胤禛正深陷於奪嫡之爭中,完全沒有任何的時間陪伴兒子弘時。但在母妃的呵護下,弘時健康的成長了,而且他的性情單純,為人友好爽快!
  • 雍正王朝:八爺黨逼宮後,雍正抄了老八老九的家,為什麼放過老十
    在雍正王朝中有這樣一個橋段,雍正想要整頓旗務,在他的兒子弘時的建議下把關外的四大鐵帽子王招到京城中,一起商量整頓旗務這件事兒。張廷玉有點擔心,認為四大鐵帽子王進京,考慮到他們和八王爺的關係,很可能會搞出點事兒來。
  • 逼宮事件:《雍正王朝》中,雍正帝和胤禩的最後一場巔峰對決
    導讀:作為「九王奪嫡」事件的階段性終結,《雍正王朝》中架空歷史演繹的「逼宮事件」將該劇推向了另一個高潮,雍正帝胤禛和廉親王胤禩之間的恩恩怨怨有一個較為合理的交代。「王道行之」的雍正帝、「假意賢明」的廉親王,按照自古以來的正統思想,君臣之間,尤其是盛世王朝的君臣之間,這是必然的結果。
  • 雍正王朝中雍正要殺張廷璐不能直接殺嗎,為何要等張廷玉的摺子?
    繼位後的雍正為了施展胸中的抱負和展現皇阿瑪選擇自己繼位的正確性,雍正決心按照自己的思路放開手腳大幹一場。可惜隆科多推薦的山西巡撫諾敏和廉親王允禩推薦的雍正元年的恩科主考張廷璐都栽了跟頭,急於做出成績的雍正被現實打了一記響亮的耳光。八爺黨和隆科多一派的官員為了避免薦人不當的失誤,和不想清理藩庫受益者各省督撫聯合起來上薦章力保諾敏和張廷璐。
  • 《雍正王朝》劇中有哪些不符合歷史事實?
    《雍正王朝》是中央電視臺拍攝的一部電視連續劇,全44集。改編自二月河的小說《雍正皇帝》,以清朝雍正帝即位前後的事跡為主軸。《雍正王朝》是央視晚八點電視劇中收視率至今為止最高的一部。恩科開始之後,副主考李紱發現有洩漏考題的大弊案,請李衛幫忙揭發弊案,八王爺追問張廷璐之後才發現竟然是雍正的兒子弘時。八王爺命張廷璐至死不能說出主事者,並策動官員們上褶力保諾敏和張廷璐,意圖粉飾雍正的錯誤,並使雍正的新政難以推行。在孫嘉誠的勸說下,張廷璐的哥哥張廷玉大臣上褶子「大義滅親」。於是,雍正為了繼續推行新政,率百官向天下人請罪。
  • 十三爺臨終前交待遺言, 雍正聽完了回去就殺掉了親兒子
    十三爺是雍正王朝唯一一位獲得殊榮的鐵帽子王,雍正對胤祥感情深厚,早在做阿哥時期,胤禛與胤祥就結下了生死情誼,二人一起辦差,逐漸成為了最為知心的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