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由51Talk承辦的第二屆"中華少年說•戰'疫'好榜樣 "全國青少年傳承中華優秀傳統美德主題演講複選活動即將在北京、廣州拉開帷幕。今年上半年,中國及世界人民遭遇了前所未見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在這場充滿偶然性的災難面前,中國人民表現出令人難以想像的信念與韌勁。本次活動以"中華少年說•戰'疫'好榜樣"為主題,就是想在廣大青少年中普及中華民族所特有的文化與美德,銘記和歌頌那些在抗擊疫情過程中可歌可泣的平凡英雄故事。
酒香也怕港子深,中國文化需要國際的認可
自疫情爆發以來,我們獲得了友善鄰邦的援助。"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的日本,"守望相助,共克時艱"的韓國,舉全國庫存送來大量口罩的巴鐵,還有卸下23噸物資一句話沒說的戰鬥民族俄羅斯,這些種種足以表明我國在國際事務中所獲得的的認可與友善。同樣的,在他國面臨疫情危機之時,我國從國家到個人,也積極向全球提供幫助,比如本次活動的承辦方51Talk,就向菲律賓均增了價值75萬元的抗疫物資,獲得菲方的感謝。這些中國與世界各國互幫互助的事跡,非常普遍。但是,在國際輿論中,依然有一小撮"極左勢力"在肆意污衊我們,所以我們更應該發出堅定有力的聲音,讓世界人民真正認知中國,了解我們的文化和善意。
既有大國擔當,又知人間冷暖,中華民族的美德傳承和疫情期間的感人故事,更應該讓世界人民去了解、去感受,在這個多元化的世界中獲得"友善以待"。
中國小朋友,用英語講出動人故事
"仁、義、禮、智、信"是中華民族的傳承美德,同時,也作為本次活動的海選演講主題。武漢有疫情,全國來援助是我們的"仁";當全球疫情爆發時,中國反向輸出,為全球眾多國家提供援助是我們的"義";面對因疫情滯留在中國的國際友人,我們一視同仁的提供免費醫療服務是我們的"禮";在沒有特效藥、沒有疫苗的情況下,通過隔離、篩查、大眾不出門減少人傳人等非醫療手段控制疫情是我們的"智";第一時間公開疫情情況,積極分享疫情數據和防疫方法,為國際抗疫提供幫助是我們的"信"。
自4月活動啟動以來,評委會收到了大量海選作品,這些中國少年通過自己的所聽、所想、所見、所感,向世界各地的同齡人,用他們所熟悉的語言,講述了最真實的中國故事。
10歲的Elaine小朋友,今年整個春節和假期她都被疫情牽動。她在海選視頻中分享了她叔叔挺身而出馳援武漢,義無反顧地用生命保衛祖國的故事。她說:"這樣的抗"疫"戰士,值得我們每一個人鼓掌和驕傲!"
哲涵小朋友面對鏡頭分享了自己所理解的榜樣人物,發出了:"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的讚嘆,他認為84歲的鐘南山院士,73歲的李蘭娟院士,面對疫情不顧高齡毅然負重前行,他們就是時代的榜樣。
8歲的Cici小朋友的演講主題是"Wuhan,we're waiting for you."(武漢,我們在等你)。她說:" No noise,no traffic jam. "因為疫情而少了城市的喧囂,但她相信,疫情終將會過去,勝利終將會到來,大家一定可以摘下口罩,面對面地歡樂交流!
從中華少年說走出的明星選手,在國際舞臺擲地有聲
在去年"中華少年說"英國總決選中,低年級組冠軍範奕含用流利的口語徵服了評委,同時在說道結尾處發出 "Cambridge is not the destination. I want to be the new bridge to link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outside. "的聲音——劍橋不是她的終點,而她希望變成中國傳統文化和外界的紐帶。
同樣作為中華少年說的優秀選手,來自51Talk平臺的小學員陳鶴途和黎子琳,在2019年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分別以積極倡導熊貓保護和減排減塑為主題,倡導全球青少年對保護環境的重視。兩位優秀小學員不僅獲得現場環保人士的認可和多國國家級媒體採訪,耶魯大學的代表團更對其高度評價,稱讚他們是中國最優秀的青少年代表。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21世紀的現在,只有讓國家的希望——更多的中國青少年了解中國文化,傳遞中國聲音,才能讓更多國家的朋友正確認知中國。普及優質英語教育資源,讓更多孩子有能力對話世界也是51Talk的企業使命及承辦本次活動的初心,讓更多的中華少年走進"中華少年說",讓中國故事傳遍世界,是每一位中華少年肩負的歷史使命。
聲明:本站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本網站對此聲明具有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