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來源
王當然是個大姓,王的來源相當複雜
第一個來源於姬姓,周文王之後,周文王第十五個兒子叫畢公高,他的後代因為自己是王族之後,改成了姓王
第二個來源於子姓,殷商王子比幹之後,比幹是王子,姓子,我們知道比幹之後有很多姓,有些後代因為自己是王族,改成了王姓。
第三個來與於媯姓,非常古老的姓,是齊王田和的後裔,齊國被滅後,因為自己的祖先是國王,改成了王姓,這一支出現了一個很厲害的人物,王莽,
最後一個,六國被秦滅後,後代都有改姓王的
還有一個賜姓,這個更多,比如荊軻刺秦的太子丹大家都知道的,他的後代就被王莽賜姓王,看過隋唐演義的都知道,有一個王世充,他也是改過來的。有很多少數民族,國王的後代漢姓都是王。
王姓是名門望族,這裡只說一支,琅琊王氏,西晉滅亡以後,王氏南遷,這個時候出現了一個厲害是人物,王導。對南方的開發居功至偉。到後來居然有了王與馬共天下,舊時王謝堂前燕,這個王就是琅琊王氏。
唐朝末年的時候王潮和王審兄弟兩個南遷福建,建立閩國,所以王審被稱為開閩第一人。因為當時的福建,還是有待開發的地方。
王姓作為一個大姓,名人典故太多了。就不一一列舉了
宗祠對聯
中堂喜貼右軍墨;西苑常吟摩詰詩。 蘭亭一集家聲遠; 槐樹三株世澤長。 ——下聯典出宋·王祐,於庭院植槐樹三株,曰:「吾之後世,必有為三公者。」時稱「三槐王氏」。 望族聚居烏衣巷; 名家緣來紫燕詩。 ——上聯典出宋·王旦之父王祐,於庭院植槐樹三株,曰:「吾之後世,必有為三公者。」時稱「三槐王氏」。下聯典出晉·王導,位至丞相,其子孫世代簪纓。 家傳烏巷,三槐世澤; 古繼青箱,兩晉家聲。 ——上聯典自東晉·王氏望族聚居建康烏衣巷。下聯典自東晉·王彪之精通經學,熟諳江左舊事,所錄儀規藏於青箱,世代相傳,人稱「王氏青箱學」。 揚朱理學鬥山仰; 開閩勳猷俎豆香。 ——上聯典出明代哲學家、教育家王守仁。下聯典出五代時閩國的建立者王審知兄弟。 附: 黃槐綠竹栽新院; 紫燕紅鵝說舊家。 ——佚名撰王姓宗祠聯。上聯典指北宋·王祐、王獻之。下聯典指東晉·王謝、王羲之。 千裡荷花開世界; 一杯美酒對湖山。 ——佚名集句題王姓宗祠聯。上聯集自出唐代詩人王灣詩句。下聯集自宋代詩人王庭珪詩句。 願有兩眼明,多交益友; 恨無十胩暇,快讀奇書。 ——歷史名人王蘭汀撰王姓宗祠通用聯。 系出周暹,萬派同源傳佛國; 親聯中泰,四鄰合德耀南天。 ——此聯為泰國首都曼谷王氏宗祠聯。 繼祖宗一脈真傳,克勤克儉; 教子孫兩行正路,惟讀惟耕。 ——清代詩人王士禎撰王姓宗祠聯。 輔國有先聲,宋相元藩明督撫; 傳家無別業,唐詩晉字漢文章。 ——此聯採用湖南省邵陽蔣河橋王氏宗祠聯。 自東周受姓以來,功名及五侯三公,才學列七賢四傑,文韜武略,代有英豪,祖德溯淵源,俎豆馨香,凜凜乎秋霜春露; 從西村卜居而後,支系分千流萬派,睦宗合八股一祠,瓜衍椒繁,世相繼續,子孫慶昌熾,門庭清白,蒸蒸焉身顯家齊。 ——此聯採用安徽省銅陵縣西王村王氏宗祠聯。上聯「五侯」,典指漢成帝一天中封舅父王譚為平阿侯、王商為成都侯、王立為紅陽侯、王根為曲陽侯、王逢時為高平侯;「三公」指宋代王旦;「七賢」指三國魏末王戎列竹林七賢;「四傑」指唐初王勃列初唐四傑。下聯典出西王村王氏的繁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