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裡有錢賺,哪裡就會有一群投資者。這句話是相當有道理的,畢竟每個商人都是逐利的。比如我們肉眼可見的房地產市場,前幾年,樓市非常繁榮,那個時候在房地產行業真的是閉著眼賺錢,只要投資就能有利潤,所以炒房客都是賺得盆滿缽滿,他們在賺取暴利的同時,也抬高了中國的房價。
房價是如何走高的?有人說,這是因為城市化的加速,大量外來人員進城買房,催生了需求,導致了高房價;也有人說開發商成本的增加導致房價上漲,這個道理就跟生豬決定豬肉價格,麵粉決定饅頭價格的道理一樣!
還有一點就是,房地產行業的預售制度給開發商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和機會,開發商每次都能在預售中獲利,讓他們的雪球越滾越大,因為這一點也讓房地產市場比其他市場擴張的快得多。
正是這種獨特的資本回報方式扭曲了許多消費者對房地產市場的態度和心理,間接導致了房地產行業的高投資和高價格。這也強化了一種觀點,即房價上漲主要是投機者推高房價的結果。他們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是房價上漲的罪魁禍首。
說到炒房客,我們通常會聯想到「房哥」和「房姐」,他們個人就擁有幾套甚至10幾套房。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人。一旦被曝光,他們就會成為人們討伐的對象。相反,這些個人炒房客讓人們忽視了對高房價有實際影響的群體——一些上市公司。根據2017年胡潤報告,中國擁有1000萬資產的人群中,超過一半是企業家,20%是上班族,15%是投機者。我們需要知道的是,上市公司炒房的現象比個人炒房的現象還嚴重!這是難以置信的。
近年來,為了保護自己的空殼,不少企業紛紛扭虧為盈,尤其是在新的一年即將到來之際,「業績不足,賣房來湊」的現象層出不窮。海馬汽車原計劃銷售401套房產,預計淨利潤將增加1.7億元。然而,由於房地產市場監管收緊,該公司只能售出300多套。
房地產的升值,使上市公司可以通過賣房迅速獲取大量流動資金,不僅可以快速增加淨利潤、美化報表,對於一些主業不振的上市公司來說,賣房產甚至可以讓企業「轉危為安」。
隨著類似的情況不斷上演,企業這一「最大的房地產投機集團」也逐漸浮出水面。數據顯示,截至去年9月底,超過1800家a股上市公司持有投資性房地產,佔比超過48%,總市值超過1.3萬億元。也就是說,幾乎一半的上市公司,不管他們在哪個行業,都從房地產投機中賺錢。
在資本市場中,人們不斷地追求利潤,他們會湧向利潤豐厚的地方。據統計,僅上市公司用於房地產投資的「閒錢」就高達1萬億元。當一個企業不專注於自己的主營業務,而是通過投機倒把虧損轉化為利潤的時候,無疑是不利於企業自身的發展的。當很多公司這樣做時,它會影響整個經濟。
毫無疑問,這部分上市公司背後的高價背後的罪魁禍首。實業家曹德旺曾直言,經濟困難的根源仍然是房地產行業的不良發展。如果房企還繼續建造這麼多的房子,勞動力資源、銀行資本等都將流入房地產。此外,任正非也說過,高房價會削弱企業的競爭力,因為企業如果把有限的資金花在房地產上,企業將會沒錢搞科研和創新。一旦發生這種情況,企業將無力發展。
李嘉誠似乎已經預見到了這一點。李嘉誠說過兩句名言,一句是:決定房子價值的是地段;另一句是不在房產領域賺最後一分錢。自2013年以來,李嘉誠一直在出售國內的地產項目,說白了就是他正在退出樓市,這也說明了一件事,他確實預料到了未來房地產的發展趨勢。
2019年初,退休後的李嘉誠談及房地產市場。他說,當你今年進入房地產市場時,要量入為出。現在房價太高,普通人負擔不起,投資房地產的個人和企業都面臨風險。
然而許多公司並不這麼認為,他們堅持要「賺最後一個銅板」,結果卻不盡人意。現在,當局宣布對投機行為「零容忍」。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的郭樹清曾公開表示,過度依賴房地產最終將付出沉重代價。而那些投資和投機房地產的人,無論是居民還是企業,最終都會發現這是不划算的。
市場是客觀的,每一個龐氏騙局都失敗了,每一個泡沫也都被戳破了,每一次全球經濟危機都是一次洗牌。我希望越來越多的企業能夠及時「醒來」,儘快回到自己的主業上來,而不是繼續在樓市上進行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