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4日,由山西省衛健委派出、山西省人民醫院整建制組隊的中國第20批援吉布地醫療隊從太原武宿機場出發,飛廣州,經曼谷,轉杜拜,於11月15日終至非洲東部國家吉布地,萬裡逆行,跨越山海,開始執行為期一年的援外醫療任務。飛機落地後,一出艙門熱浪撲面而來,刺眼的陽光使人難以睜開眼睛,雖然身穿防護服,戴著N95口罩,但那一刻心中充滿了感恩,腦海之中浮現出領導、同事、朋友和家人的關心囑託;母親在機場送別時雙眼含淚,難捨難分的情景時時刻刻激蕩著我的胸襟,讓我難以平靜;在機場外早已等候我們的第19批醫療隊留隊翻譯、我們的戰友張俊麗老師,異國他鄉,熟悉但清瘦了不少的面容映入眼帘;貴賓室歡迎我們的中國駐吉布地大使館經商處魏天怡秘書、吉布地中國商會會長賀飛以及老隊員李穎老師等,這一切都讓我感激不盡;坐上回醫療隊駐地的汽車,透過車窗,看著道路兩旁急馳而過稀稀落落、時有時無的建築和樹木真是感慨萬千,那一刻,真想大聲說:吉布地,我們來了!
結束了人生中最漫長的飛行,開始了駐地居家隔離。完全陌生的環境,但卻又像是回到家的感覺,一日三餐,老隊員榮成文師傅掌勺,李穎和張俊麗老師把飯送到每個隊員的門口,剛蒸出來的饅頭,香甜可口的紅薯,熱騰騰的小米稀飯,美味爽口的麵條……這一切都讓隊員們迅速的忘掉一路的疲勞,調整身體,儘快開始進入工作狀態。
隔離結束,吉布地的疫情不容樂觀,那一周確診的新增病例幾乎都是航空輸入,尤其是我們從杜拜乘坐的那趟航班,大家全員核酸檢測陰性,所有隊員都沒有一個身體不適的,回想起一路上近25小時全程防護,不由得慶幸我們的決定是正確的。醫療隊開始進行輪換交接,交接工作複雜繁重,從財務、固定資產、廚房、藥械、防疫物資、庫房清點、登記造冊,到醫療隊電腦平臺、帳戶管理,對於我們這些平日裡習慣了和病人和家屬打交道的人來說,這些真的是一個新的考驗。
新冠疫情對於全世界人民都是一個災難,醫療隊也不例外,徹底打亂了正常的援外生活,半年多,第19批醫療隊經歷了太多的不容易,老隊員們在吉布地和當地人民、中國同胞守望相助,患難與共,交接工作同樣離不開他們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歷時近兩周,醫療隊工作全面完成交接!此時的我似乎如釋重負,接下來就是拜會貝爾蒂耶總醫院院長,在他的聯繫下又帶領全體隊員拜訪吉布地衛生部,受到了部長的友好接見!這期間尤其倍感溫暖的是,我駐吉布地卓瑞生大使,使館謝秦生經商參贊在百忙之中親切會見了我們。卓瑞生大使對第20批援吉布地醫療隊的到來表示了熱烈的歡迎,對醫療隊堅定逆行的精神高度讚揚,同時對今後的工作提出了要求和希望。這是組織的關懷,也是組織的厚望,同時也是對我們新一批醫療隊員的鞭策和激勵。時刻牢記使命,不忘初心,老老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工作。
11月29日,醫療隊開始正式入貝爾蒂耶醫院工作,至此,由山西省人民醫院整建制組隊的包括急診、普外、針灸、麻醉、放射、眼科、口腔科、耳鼻喉科、婦產科的十名醫生開始了援外醫療工作,要說明的是由于貝爾蒂耶醫院沒有婦產科專業,其中陳翎醫生單獨在吉布地「達哈愛哈那啦」醫院工作,這是吉布地首都唯一一家婦兒專科醫院,兩家醫院都隸屬于吉布提衛生部,是當地「名副其實」的大醫院!
初來乍到,隊員們面臨語言、環境、習俗、技術條件的種種不同,迅速調整狀態,進入角色。針灸科病人最多,許多當地患者都是慕名而來。他們對於中國的傳統醫學讚不絕口,對於針灸和小針刀的療效紛紛豎起大拇指。普外科董博大夫本周已獨立完成三臺手術。耳鼻喉科、眼科、婦科也開始預約手術,有幾名當地患者都是專程到醫院慕名而來,要求中國醫生手術。麻醉科張弛大夫,從周日開始,每天中午都因為手術,顧不上吃飯,加班很晚回來。原傑大夫除了專業工作,做起來司機和宣傳員,翻譯張俊麗老師忙前忙後,廚師楊世雲每天忙活著給規模「前所未有」的醫療隊做飯,老隊員李穎醫生,榮成文師傅也在各方面幫忙。所有人都在用自己的努力踐行著當初的諾言!
從隔離期間,到輪換交接,到開始醫院工作,駐地也不停的有電話諮詢,中國同胞來求醫問藥,醫療隊竭盡所能,或建議,或安慰,或幫助,或治療,山海隔不住人心,疫情更使人堅強,未來困難仍舊重重,但我們會聚精會神,一步一步勇敢前行!
作者:劉文操 中國第20批援吉布地醫療隊隊長、山西省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