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滬互認地鐵二維碼!一碼穿兩城,不應止於地鐵

2020-12-12 北京日報客戶端

12月1日,北京、上海地鐵乘車二維碼實現互聯互通,包括除市郊鐵路外的所有軌道交通運營線路和車站。也就是說,北京市民可以使用億通行APP乘坐上海地鐵,上海市民也可使用Metro大都會APP乘坐北京地鐵。

北京和上海擁有全國規模最大的城市軌道交通網,日均客運量均超千萬。隨著京滬交往的日益密切,來往京滬的人群數量龐大,一個乘車碼能穿越兩城地鐵的新政,輻射的乘客範圍之廣,帶來的便利顯而易見。此前,在北京地鐵暢通無阻的乘車碼,到了上海便會立即失效,乘客只得下載一個新的APP,才能獲取正常通行的新二維碼,反之亦然。北京與上海地鐵對彼此乘車碼的互認互通,通過提升服務軟體,避免了兩地乘客重新下載軟體的麻煩。看似是地鐵二維碼的互聯互通,其實打通的是兩座特大型城市軌道交通體系的「任督二脈」。

在給來往乘客出行環節減負的同時,「一碼通」的實現,勢必會提高兩地軌道交通的整體出行效率。服務的優化,帶來的是百姓出行的獲得感和資源利用率的提升;政策的背後,則是兩地交通的協同推進,是數字合作的發展前景。兩城交通部門的攜手,使綠色出行的概念得到一次生動的推廣,也在跨域交通發展領域樹立了值得效仿的典型。

「一碼通」的示範意義,不應止於地鐵。細想市民遇到的二維碼跨城失效難題,何止一張地鐵卡?比如疫情暴發後,各地都推出了健康碼,但各省市之間健康碼不能互認,導致出差旅遊必須「加碼」,用戶網友吐槽不斷;再如醫保報銷,多年來無論人大議案還是政協提案,都希望早日實現全國聯網,方便求醫者異地報銷。不同城市管理體系的融通程度,反映的其實是一個國家的現代化治理水平;要把跨域協同治理當作目標的,不僅僅是地鐵領域,也不僅僅是交通圈子,而應該囊括醫療、文化、環境等生活服務的方方面面。

交通領域的互聯互通,方便的是跨城出行的大量乘客;城市管理的共享共治,惠及的是往來各地的萬千百姓。期待每座城市乘車碼的「鑰匙」,能開啟更多城市交通網的大門;更期待京滬兩城對二維碼的互認之策,能給更多領域的跨域治理及合作共贏帶來啟發。

來源:北京晚報 | 記者 殷呈悅

編輯:殷呈悅

流程編輯:郭丹

相關焦點

  • 京滬地鐵二維碼實現互聯互通
    新華社上海12月1日電(記者有之炘)地鐵乘車二維碼互聯互通再傳佳訊,上海與北京的地鐵乘車二維碼自12月1日起實現互聯互通。  12月1日,京滬地鐵乘車二維碼互聯互通開通儀式在「雲上」舉行。
  • 京滬有了一張地鐵「通票」,12月1日起北京、上海地鐵二維碼互聯互通
    今天,記者從申通地鐵獲悉,12月1日起,上海將與北京地鐵乘車二維碼實現互聯互通,範圍包括北京、上海城市軌道交通所有運營線路及車站。至此,上海市民使用METRO大都會APP不僅可以乘坐上海軌道交通,還可以刷碼暢行北京地鐵。北京市民也可以使用億通行APP,刷碼便捷乘坐上海城市軌道交通。
  • 京滬地鐵「互聯互通」,掃這個二維碼就行!
    今天起,上海與北京地鐵乘車二維碼實現互聯互通,範圍包括北京、上海城市軌道交通所有運營線路及車站。上海市民使用METRO大都會APP不僅可以乘坐上海軌道交通,還可以刷碼暢行北京地鐵;而北京市民也可以使用億通行APP,刷碼便捷乘坐上海城市軌道交通。
  • 12月1日起京滬雙城地鐵二維碼互聯互通
    換而言之,地鐵通過技術克服跨區域兼容、結算等難題,實現互聯互通,市民相當於有了一張地鐵「通票」。上海市民使用「METRO大都會「APP不僅可以乘坐上海軌道交通,還可以刷碼暢行北京地鐵;而北京市民也可以使用」億通行「APP,刷碼便捷乘坐上海城市軌道交通。
  • 京滬地鐵乘車二維碼今起互聯互通
    12月1日,北京、上海地鐵乘車二維碼實現互聯互通,範圍包括兩市城市軌道交通所有運營線路和車站(不含市郊鐵路)。今後,北京市民可以使用億通行APP乘坐上海地鐵,而上海市民則可以使用Metro大都會APP乘坐北京地鐵。
  • 京滬地鐵一碼通是什麼意思?
    京滬地鐵乘車二維碼互聯互通是指億通行APP或者Metro大都會APP不僅支持乘客在本地地鐵刷碼乘車,還支持乘客在京滬兩地的城市軌道交通刷碼乘車,無需下載、更換其它APP,京滬跨城地鐵出行更便捷。  京滬地鐵一碼通開通時間:2020年12月1日  京滬地鐵乘車二維碼互聯互通的開通範圍是什麼?  北京、上海城市軌道交通所有運營線路及車站(不含市郊鐵路)。  使用億通行APP乘坐上海地鐵能否享受當地優惠?
  • 天津北京地鐵通行APP將互認!
    天津北京地鐵通行APP 有望互認啦!根據京津雙城客流實時變化,實現高鐵車次靈活調度,「一日一圖」,適應通勤高峰及大客流需求。 2.推進「公交化」班次。天津發往北京城際列車最早05:40,最晚22:39,最大限度服務雙城通勤乘客,最小發車間隔5分鐘。 3.創新「公交化」票制。
  • 北京、上海地鐵乘車二維碼實現互聯互通:支付寶技術加持
    至此,上海市民使用 METRO 大都會 APP 不僅可以乘坐上海軌道交通,還可以刷碼暢行北京地鐵;而北京市民也可以使用億通行 APP,刷碼便捷乘坐上海城市軌道交通。在支付寶技術支持下,地鐵互聯互通克服跨區域兼容、結算等難題,市民相當於有了一張地鐵 「通票」。
  • 北京 上海地鐵乘車二維碼實現互聯互通:支付寶技術加持!
    至此,上海市民使用METRO大都會APP不僅可以乘坐上海軌道交通,還可以刷碼暢行北京地鐵;而北京市民也可以使用億通行APP,刷碼便捷乘坐上海城市軌道交通。在支付寶技術支持下,地鐵互聯互通克服跨區域兼容、結算等難題,市民相當於有了一張地鐵「通票」。
  • 北京上海地鐵乘車二維碼互聯互通
    12月1日,北京、上海地鐵乘車二維碼實現互聯互通,範圍包括兩市城市軌道交通所有運營線路和車站(不含市郊鐵路)。億通行APP可在兩地跨城刷碼乘車北京、上海兩地地鐵乘車二維碼實現互聯互通後,乘客使用億通行APP或者Metro大都會APP,都可支持在本地地鐵刷碼乘車,還可在京滬兩地跨城城市軌道交通刷碼乘車。
  • 京滬地鐵二維碼實現互聯互通
    12月2日,在上海地鐵一號線徐家匯站,乘客刷碼通過閘機。   12月1日起,上海與北京的地鐵乘車二維碼實現互聯互通。至此,上海地鐵的乘客使用「METRO大都會」App可以刷碼暢行北京地鐵,北京地鐵的乘客也可以使用「億通行」App刷碼乘坐上海城市軌道交通。
  • 今天起北京、上海地鐵二維碼互聯互通
    相關連結1、什麼是京滬地鐵乘車二維碼互聯互通?京滬地鐵乘車二維碼互聯互通是指億通行APP或者Metro大都會APP不僅支持乘客在本地地鐵刷碼乘車,還支持乘客在京滬兩地的城市軌道交通刷碼乘車,無需下載、更換其他APP。
  • 即日起北京、上海兩地地鐵乘車二維碼可互刷
    人民網北京12月1日電(董兆瑞) 記者從北京市交通委獲悉,12月1日,北京、上海地鐵乘車二維碼實現互聯互通,範圍包括兩市城市軌道交通所有運營線路和車站(不含市郊鐵路)。自此,北京市民可以使用億通行APP乘坐上海地鐵,而上海市民則可以使用Metro大都會APP乘坐北京地鐵。
  • 12月1日起北京、上海地鐵乘車二維碼互聯互通
    據北京市交通委消息,12月1日起,北京、上海地鐵乘車二維碼實現互聯互通,範圍包括兩市城市軌道交通所有運營線路和車站(不含市郊鐵路)。自此,北京市民可以使用億通行APP乘坐上海地鐵,而上海市民則可以使用Metro大都會APP乘坐北京地鐵。
  • 今起北京、上海地鐵乘車二維碼互聯互通,涵蓋兩市所有地鐵站
    12月1日,北京、上海地鐵乘車二維碼實現互聯互通,範圍包括兩市城市軌道交通所有運營線路和車站(不含市郊鐵路)。今後,北京市民可以使用億通行APP乘坐上海地鐵,而上海市民則可以使用Metro大都會APP乘坐北京地鐵。
  • 北京發出春運首趟增開列車,西站今起鐵路地鐵安檢互認
    拿著行李的李先生說,自己買票的時候不知道這是首趟加開的臨客,能坐上覺得很幸運。今日凌晨,北京站,小朋友在家長的帶領下準備登上春運首日首趟增開普速列車。攝影/新京報記者 陳婉婷記者從北京鐵路局獲悉,2020年春運自1月10日起至2月18日止,共計40天。
  • 12月1日起北京上海地鐵乘車一碼通
    >  12月1日,北京、上海地鐵乘車二維碼實現互聯互通,範圍包括兩市城市軌道交通所有運營線路和車站(不含市郊鐵路)。  乘客使用億通行APP或Metro大都會APP  均可在本地或兩地跨城城市軌道刷碼乘車  北京、上海兩地地鐵乘車二維碼實現互聯互通後,乘客使用億通行APP或者Metro大都會APP,都可支持在本地地鐵刷碼乘車,還可在京滬兩地跨城城市軌道交通刷碼乘車。
  • 「一城一碼」要來啦!「一碼」可搭廣州公交、地鐵
    將採用「一城一碼一主體」原則管理該負責人介紹,隨著二維碼在公共運輸出行交易比重不斷增加,特別是年青使用者越來越多,要求二維碼均等優惠的呼聲也越來越多。同時,廣東目前有10個以上交通二維碼標準,所有廣東城市均有兩個以上二維碼標準,造成用戶使用時需要多個入口來回切換,便捷不足。
  • 廣州地鐵公交將刷「一碼」
    羊城晚報訊 記者王丹陽、實習生丘月荔報導:在廣東公共運輸出行的二維碼入口中,微信已接入21個城市,支付寶接入20個城市,銀聯接入12個城市;廣東已累計發碼用戶量達1.5億,其中二維碼交易佔公共運輸出行總量近20%。
  • 廣州地鐵、公交可一「碼」出行,無需切換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丹陽 實習生 丘月荔 通訊員 嶺南通宣在廣東公共運輸出行的二維碼入口中,「微信已接入廣東21個城市,支付寶接入20個城市,銀聯接入12個城市;廣東已累計發碼用戶量達1.5億,其中二維碼交易佔公共運輸出行總量近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