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中國改革報、改革網廣西新聞總編輯 李寒江
他,供職於一個平凡而尋常的工作崗位,但他的全心奉獻,讓他成為了一名不同尋常的廣西脫貧攻堅工作先進個人。
他,沒有誇誇其談的宏篇巨論,有的只是樸素的言語和踏實的行動,在他身上折射出了一個共產黨員先進性的光輝。
有人說,他是一面旗幟,讓先鋒精神、愚公精神高高飄揚在革命老區的那一面!
他是誰?他就是廣西平果市果化鎮布榮村黨總支部書記兼村民委主任——方琳。
【上篇】實幹出真章,整治礦山復墾千畝土地
右江,一條意味深長的河。
她呀,就像一壇千年佳釀,醇香濃鬱,散發著歷史的氣息,刻畫著歲月的痕跡,倒映著沿岸最真實的發展歷程。
你聽,中國最早的農民運動之一「右江農民運動」正是在這裡轟轟烈烈的掀起,成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大革命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你看,1929年12月11日,百色起義爆發,鄧小平、張雲逸、李明瑞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創建了紅七軍,建立了右江革命根據地。
後來,紅七軍這支英勇的隊伍轉戰南北,所向披靡,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立下了赫赫戰功,使中國工農紅軍的聲威震撼全世界。
從小聽著革命故事長大的方琳,他的家鄉——廣西平果市果化鎮三層崗就是農民革命運動風起雲湧的地方,從1929年10月中旬至1930年11月初,鄧小平曾5次親臨平果,兩次到三層崗開展革命活動。如今,「鄧公泉」、「小平亭」、「鄧小平曾經住過的屋舍」等著名景點,已成為百色革命老區獨具特色的紅色旅遊線路。
新中國成立後,鄧小平同志心繫百色革命老區,「廣西平果鋁要搞」一錘定音。現在,在三層崗和鷓鴣坳老戰場的邊上,依仗豐富的鋁礦資源,氣勢恢弘的現代工業、中國南方最大的氧化鋁原料基地——平果鋁已拔地而起。
近年來,平果市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鋁產業,不斷壯大縣域經濟,走出了一條具有平果特色的經濟發展路子,從國家級貧困縣發展成為廣西的經濟強縣,從2000年開始連續十屆入圍中國西部經濟百強縣。
然而,發展經濟,有時候有所犧牲在所難免。
由於平果鋁土礦採礦佔地量大、佔地速率高,是國內同等規模露採鋁土礦年用地量的3~4倍,按現有採礦規模測算,該市礦區開採面積將達到10萬餘畝,其中90%以上為耕地,佔全市耕地總面積的1/5以上。而隨著鋁土礦產資源開發完成,平果市開始陷入因鋁而興,也因鋁而困的境地。
值得點讚的是,平果市歷屆領導高度重視對採空區進行復墾及生態重建工作。目前,全市近兩萬畝礦區土地完成了復墾,採空區的土地資源恢復到可利用狀態。
尤為關注的是,方琳所擔任村黨支部書記的平果市果化鎮布榮村,是國家重點企業中鋁公司的主要採礦區,土壤結構破壞嚴重。即:復墾地回填貧瘠的自然土,土壤有機質含量低、磷鉀元素缺乏,易造成土地板結,發展其它的農業產業十分困難。
所以,如何破冰前行,帶領礦區群眾闖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成為了方琳這位村支書的一塊心頭疙瘩。
為此,在市、鎮黨委政府和駐村第一書記的支持下,方琳通過多方深入調查研究後,提出在復墾地上種植巨菌草來發展養殖業等。他先自掏腰包組織村兩委成員、黨員和貧困戶代表,分批到外地參觀學習,接著於2016年牽頭組織土地流轉種植牧草,並成立平果市農東牧草種植專業合作社,已有248戶貧困戶以土地入股。
不忘初心,時刻想著群眾,真心實意把集體的事辦好,才會有克服困難的動力。方琳正是通過創新發展模式,突破發展瓶頸,激發了礦區群眾幹事創業的熱情,闖出了一條「空殼村」壯大集體經濟、強村富民的新路子。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著力發展現代農業。目前,方琳領導下的牧草種植合作社已在鋁土礦採空區生態修復和種植牧草1200畝,年產牧草10萬噸,促使礦區生態環境不僅得到切實保護和迅速有效的恢復,避免了復墾土地不能很好利用的現象,還實現節約集約用地、保護耕地的多重目的,一躍成為礦山復墾地改造利用、現代特色養殖的典範。
有言道:「村子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支部強不強,關鍵看頭羊。」對此,方琳對記者說:「作為一名『村官』就要有公心,同時要主動適應時代發展,把握市場脈搏,轉變村民觀念,才能發揮群眾力量,帶領大家共同致富。」
堅守初心創樣板,生態礦區牧歌歡,方琳的故事開始從右江兩岸傳開來。
【中篇】立下愚公志,鑿巖開山建起萬頭豬場
一個人,沒有脊梁就不能行走。
一個民族,沒有脊梁就無法自立。
民族的脊梁是什麼?是精神!其中,勤勞勇敢便是促使中華民族凝聚一體的精神動力。
魯迅先生在《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一文中說過:「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有了脊梁,我們在失敗面前就不氣餒;有了脊梁,我們在困難面前就不彎腰;有了脊梁,我們的國家和民族就能繁榮昌盛、興旺發達!
在這裡,從方琳的身上,我讀到了一種永恆的精神力量,那就是愚公移山精神。雖然,神話中的愚公似乎有些誇張,但現實生活中也有現代版新愚公,愚公的品質就在他們身上充分體現出來。方琳就是其中的一個代表。
地處平果鋁主採礦區和大石山區的布榮村,因缺乏建設用地,壯大養殖產業鏈困難重重。怎麼辦?方琳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計劃——鑿巖開山,不佔用祖宗開墾的一分土地。
2017年,方琳義無反顧地拿出與他人合夥經營石灰產業積贊的400多萬元全部家底,作為布榮村發展養殖業的項目啟動資金,首先在高山上建起了的6000平方米、規模達1000頭的養牛場,引進摩拉水牛等雜交品種進行養殖,利用益生菌生態發酵養殖技術,確保養殖無臭、無害、無汙染。
當時,山上沒有通電通水,他自己就用發電機發電抽水,用真抓實幹的拼搏精神感動了民心。
2018年,方琳又謀劃鑿巖開山創建萬頭生態養豬場。在建設豬舍時,組織起黨員攻堅突擊隊,由他自己和五名黨員帶領全村能勞動的貧困勞動力,發動人海戰術克服雨天等惡劣天氣,僅用100天就建成了4000平方米現代養豬舍和場地平整及其他基礎設施建設,同年10月份引進豬苗2500頭飼養,堪稱平果市扶貧攻堅僅僅依靠發動群眾內生動力的一個奇蹟工程。
人心齊,泰山移。
經過近三年的艱苦奮鬥,佔地40多畝、總建築面積達28000平方米的山頂養豬示範基地已完成投資2600萬元,待到全面完成配套生物防控、無害化處理、養殖環境控制、自動飼餵、景觀道路硬化、綠化、亮化等設施建設,總投資達到4500萬元。
記者在現場看到,萬頭生態養豬基地建有1000立方米可發電的大型沼氣池,把養豬場的排洩物通過乾濕分離設備糞便用於生產高質生態有機肥,而沼液通過水肥一體化管理灌溉牧草,然後將綠色牧草加工成飼料,形成一條完整的生態循環種養產業鏈。
據方琳支書介紹,該項目採用「公司+基地+專業合作社」的模式,讓農戶入股合作經營,在市、鎮黨委政府的領導和後援單位廣西外僑辦的大力支持下,全面參與平果市的精準扶貧工程。
選準一個能人,搞活一方經濟;找對一個項目,富裕一方百姓。
據了解,基地建成達產後,年出欄肉豬20000頭,年產值4000萬元,產業覆蓋布榮村貧困戶293戶,實現年利潤1000多萬元,貧困戶年增收1萬元以上,村集體經濟增收20萬元,帶動500多戶村民真正實現「產業興旺,生活富裕」的目標。
但是,這些年為了建起這個養殖基地,方琳付出了很多很多,他自身有殘疾且患有高血壓,但他全然顧不上,長期帶病堅持帶領群眾鑿山開路,早出晚歸,可謂精疲力竭。但他卻說:「村民選我當村幹,我當村幹為村民,任何付出都應該的!」
一個國家有一個國家的精神,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旗幟。無論是在激情燃燒的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大跨越大發展的新世紀,總有讓人難以忘卻的時代人物和文化符號。
在新的歷史時期,這個社會太需要像方琳這樣的「新愚公」的建設者,不等不靠艱苦奮鬥,鍥而不捨持之以恆,勇於擔當盡心盡責,把自己的心血奉獻給家鄉建設,從而實現自己美麗家園的夢想。
我們,為方琳支書勵志改變家鄉面貌而凝練成的「新愚公」精神所震撼。
【下篇】敢在潮頭立,肩負鄉村振興使命擔當
奉獻得到認可。
2019年,方琳榮獲了「廣西脫貧攻堅工作先進個人」奮進獎。對此,他只說一句簡單的話:「這是一份榮譽,也是一種使命。」
是的,自從2005年被高票當選為布榮村黨總支部書記兼村民委主任後,方琳以崇高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致力於抓班子、帶隊伍、優環境上下功夫,組織兩委班子制定了理論學習、民主議事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對班子成員提出明確要求,形成了黨員合力,凝聚了發展共識,為全村脫貧致富奠定堅實的組織基礎。
布榮村是廣西「十三五」深度貧困村之一,全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454戶1880人。面對面廣、量大、數多、程度深的艱巨脫貧攻堅重任,方琳始終保持昂揚的鬥志,打好布榮村脫貧摘帽組合拳。
組合拳之一:痛下決心,鐵腕治理飽受外界詬病的髒亂差居住環境。2009年以來,全村完成危房改造150多戶,改廚改廁400多戶,有效改變了村容村貌髒亂差的現狀,為脫貧致富營造了乾淨舒服的環境氛圍。
組合拳之二:打通布榮村到通往外界的村級水泥硬化道路。為著力解決群眾出行難問題,方琳多次召開動員會、定規劃,自己帶頭出錢出工出機械,先後投入3萬多元。村民也紛紛效仿,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不到半月時間,長達9公裡通往山外的村道順利通車,群眾歡天喜地。
組合拳之三:構建六大產業鏈基本框架。一是打造一個名符其實的合作社,二是種植年產牧草10萬噸的高產優質雜交象草;三是成立一個年產千頭的優質東牧黑牛養殖場;四是開發一個萬頭生態養豬基地;五是建設一個年產5千噸的化質牛糞有機肥料廠;六是建造一個年產10萬噸的飼草加工廠。
六大板塊,前四個己基本完成,廣西平果市農東牧草種植合作社也成為了黨建促脫貧、礦山復墾地改造利用、扶貧產業示範、現代特色養殖業的「四個典範」。
三年來,身為村支書的方琳站好政治位置,提升政治素養,讓布榮村啃下了脫貧攻堅這塊「硬」骨頭,2018年村集體經濟收入實現13.8萬元,同年12月布榮村順利通過了自治區「四合一」脫貧攻堅核驗,貧困率由49%降到2.3%,全村454戶貧困戶特色產業覆蓋率達92.22%,全村有住房保障的農戶801戶,佔100%,順利脫貧摘帽。
在整個脫貧攻堅期間,方琳率先垂範,既當指揮員又當戰鬥員的黨員先鋒,敢擔使命,沉下身子,躬身一線,敢於直面困難,勇於正視矛盾,用堅定的信念和務實的舉措,貢獻出自己的智慧和汗水。
腳踏小平紅路,造就雲頂布榮,爭取做合格的村黨支部書記。眼下,打下一定發展基礎的布榮村又在方琳這個「領頭雁」作用下,定下了遠大目標:爭取年產沼肥三萬噸的生產線上馬;爭取年產鮮牧草5萬~10萬噸,總產值2000多萬;有能力修復治理礦山土地萬畝以上……
只是,目前布榮村集體經濟尚不寬裕,能力十分有限,造成資金投入嚴重不足,基礎設施尚待完善,但願政府能持續加大一些支持力度,協同打造出一個「革命老區+高寒山區深度貧困村千萬種養產業園」來。
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