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平推出旅行筆記《偶爾遠行》:每一次遠行,都是一次自我觀照

2020-12-23 廣州日報

周國平,當代著名學者、作家。1945年生於上海,196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81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系,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多年來,他的作品,不管是學術著作還是生活隨筆,都受到廣大讀者的熱愛。作為學者、作家,周國平的理性思考裡總有一種溫潤的感性力量。這一次,他為大家帶來的是至今唯一的一本旅行筆記,一部極具人文氣息的遊歷散文集《偶爾遠行》。

偶然入哲學,一生在哲思

1988年,周國平出版了自己第一本隨筆集《人與永恆》後,便陸續開始發表許多散文。其散文以靈動而質樸的語言,孕育著足以撼動人心的深刻哲理。

充滿哲思是周國平散文的一大特色,這當然是因為他本身學哲學研究哲學的。但其實,他進入哲學這個世界,也是偶爾的。記者採訪周國平時,他講道:「我高中是在上海中學讀的,它的特點就是重視數理化,我自己數學特別好,一直是數學課代表。我自己也特別喜歡數學,所以我報志願的時候我就很矛盾。另一方面我的語文也不錯,我的作文在班上一直是範文。所以又喜歡數學又喜歡語文,兩樣東西都捨不得放,我就很矛盾了。」這個時候,他看到了毛主席的一句話《實踐論》裡的一句話:哲學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總結。頓時醍醐灌頂,想,學哲學不就是兩樣都有了嗎。那個時候對哲學還只了解一些皮毛的東西,但是,「我進了哲學之後我發現我是歪打正著了,哲學這個門沒有進錯」。

後來是真的非常喜歡,當然,「真正對哲學有興趣的人而且適合做哲學研究的人一定是少數。」正是這樣人少而堅持的學問,讓周國平不僅醫生都在哲思,同時,真實地坦露了自己的內心和思考,訴諸文字,也引發了更多人對人生的思考。而對於普通人來說,對於人生思考的哲學,大家都是需要的。

人生需要偶爾遠行

2011年,周國平憑藉著作《寶貝,寶貝》獲選本報主辦的第二屆中國圖書勢力榜年度十大好書,面對本報記者的採訪,他溫和而真誠地說道,自己最在乎的身份是父親。這樣柔軟的內心,讓他的文字深邃而有溫度。他曾不止一次出席南國書香節,每次來,讀者都會早早排隊等候聽他的講座。他總是真誠地與讀者交流。

2019年南國書香節現場 (孫珺 攝)

曾經也有人將他的文章歸為「心靈雞湯」,而他認為,那些把他的作品歸結為心靈雞湯的人,是沒有真正讀進去的。「心靈雞湯是有現成的配方的,然後按照這個配方批量生產,都是大同小異的,一個小故事來一點小抒情,歸納出一些小哲理。我與之不同就在於我是有我的問題的,這個問題對於我來說是靈魂中的問題,我必須要解決它。我不能用一些似是而非的、華麗的語言來哄自己。所以,我的文字是比較樸實的,應該還是有內容的,不是那麼空洞的、大同小異的。」他說,自己從來沒有抱著「為大眾解除困惑」這樣的目的去寫作。開始寫作,是因為自己有困惑,把這樣一個思考的過程、結果寫下來。他說:「我相信,唯其如此,我寫下的東西才會對世人也有一些價值,人們無論褒我還是貶我,都有了一份值得認真對待的參考。我唯一可以自許的是,我的態度是認真的,我的確在認真地要求自己做到誠實。」

周國平勤於思考和寫作,這麼多年來,著有學術專著《尼採:在世紀的轉折點上》《尼採與形上學》,散文集《人生哲思錄》《愛與孤獨》《靈魂只能獨行》《只有一個人生》《何以滋養靈魂》等,紀實作品《歲月與性情:我的心靈自傳》《寶貝,寶貝》《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等。譯著有《悲劇的誕生》《偶像的黃昏或怎樣用錘子從事哲學思考》等。

而這本《偶爾遠行》是他至今唯一的一本旅行筆記,一部極具人文氣息的遊歷散文集《偶爾遠行》。全書分上下兩編。上編記錄了南極喬治王島之行始末,原本是一次新聞事件的「人文學者南極行」,在作者看來無關新聞,而是一個人的在孤島上的58個晝夜,在千古荒涼的極地中體驗生命的靜寂。下編則為遊訪歐洲見聞,途徑德、法、瑞、荷、意等國,或漫步,或短居,或尋訪,以一個思想者兼異鄉人的視角,感受西方人文歷史的深厚與色彩。

他說:「一個人無論要去什麼地方,他的靈魂必須獨行,否則他雖然身體到了那個地方,也不能說他真正到過了那裡。南極洲的喬治王島,地球最南端汪洋中的那一片陌生的土地,從天邊向我漂來,在我的生命中停留了五十八天。而現在,它又已經遠在天邊,成了封存在我的記憶裡的一座歲月之孤島,猶如封存在琥珀中的一隻美麗的昆蟲。」

《偶爾遠行》

周國平著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本書金句

1、哲學家和探險家似乎是完全不同的人,前者以沉思為人生至樂,後者渴望最直接的行動。然而,一個人無論去什麼地方,他的靈魂必須獨行。否則他雖然身體到了那個地方,也不能說他真正到過了那裡。

2、沒有個人價值目標的人集合在一起,集體生活就會成為價值本身。

3、人生永遠既是道路,又是家。我現在的想法是,這兩方面的意識都是必要的,缺一不可。只是道路,就活得太累。只是家,就活得太盲目。我們必須把人生當做家,讓自己的心靈得到休息。我們也必須知道人生是道路,讓自己的心靈有超越的追求。

4、下午的時候,我看見這些烏雲密集在天頂,是一塊黑色的圓蓋,現在已經彌散開了。只有天邊還是亮的,層疊的山峰綿亙在這亮的背景前,沒有雪的山是黑色的,有殘雪的山黑白班駁,一律輪廓分明。在岸與天邊的山峰之間,青灰色的大海平靜地流淌。舉目四望,天地間的景色像一幅工筆水墨畫。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孫珺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孫珺

視頻: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 孫珺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劉麗琴

相關焦點

  • 哲學家周國平抖音直播首秀:我在極地荒島感悟人生至樂
    7月21日,作家、哲學家周國平通過抖音直播介紹了他關於讀書和旅行的哲學思考。這是他入駐抖音以來的第一次直播。疫情使人們受到前所未有的限制,很多人已經想不起來上一次出遊是什麼時候了。在這次讀書直播中,周國平與觀眾分享了他唯一一本遊記——《偶爾遠行》。
  • 阿Sam·「孤獨遠行」
    整個周末,從早到晚自己都窩在被窩裡,哪裡都沒去,就連好友在常州為女兒舉辦「百日宴」都推掉了。可能是因為自己太懶,又怕冷吧。明明有一次能夠近距離接觸偶像的機會,就這麼白白放棄掉了,我這個fan還真是,不夠稱職啊。「二」很多人知曉阿Sam是從他博客時代的「午夜場」開始,而我知曉他,卻是從五六年前他出版的第一本書開始。
  • 我好喜歡,餘秋雨《遠行的人》,寫出了旅行愛好者的心聲
    我好喜歡,餘秋雨《遠行的人》,寫出了旅行愛好者的心聲今天,無意中讀到了餘秋雨老先生的一篇散文《遠行的人》,感覺寫到我心坎裡去了,寫出了旅行愛好者的心聲,現發送給大家,共享。餘秋雨《遠行的人》除了少數例外,正常意義上的遠行者,總是人世間比較優秀的群體。他們如果沒有特別堅定的心智和健康的體魄,怎麼能夠脫離早已習慣的生命溫室,去領受漫長而陌生的時空折磨?天天都有可能遭遇意外,時時都要面對未知,許多難題超越了精神儲備,大量考驗關乎生死安危。
  • 阿Sam關於旅行,關於成長,關於回憶的散文《孤獨遠行》
    阿Sam把懷舊情感恰到好處地融合於遊記之中,有快樂,更多的是一絲絲的憂傷:「我們都以為自己可以徹底擺脫一段過去,事實上,那只會讓我們牽連得更緊,在拉扯的時候傷得更痛更深」。然而,我們何必擺脫過去。經歷過,才知道享受和煎熬,沒經歷過才是真正的遺憾。人生的每一個選擇,決定了過去、現在和未來。過去沒有如果,但也沒有遺憾。美好生活就是經常保持舊的記憶和新的希望。
  • 「在高科技的使用裡保留動物感」:蔡國強的遠行、歸來與夢遊
    這段旅行在日前故宮博物院舉辦的展覽「遠行與歸來」中達到了高潮。本次展覽共展出蔡國強藝術作品約180件/組,以對話東西方文明的創作形式,呈現藝術家近年「一個人的西方藝術史之旅」項目的精選作品,以及幾十年來對中國文化精神和永恆宇宙之鄉的追隨。展出作品還包括以故宮博物院館藏《冰嬉圖》為靈感,連接2022年北京冬奧會主題的新作《銀河嬉冰》,以及首次採用VR技術創作的《夢遊紫禁城》。
  • ...與面對明天之間也許只隔著一次遠行的距離|芥川獎鹿島田真希訪談
    鹿島田真希,日本小說家。1998 年憑藉小說《二匹》獲得第 35 屆日本文藝獎,在文壇嶄露頭角。近日上海譯文引進出版了《冥土巡遊》,簡體中文版書名譯為《一次遠行》。《一次遠行》的故事從奈津子與患病丈夫太一兩天一夜的旅行開始,展開奈津子與過往生活的交纏。與大家分享鹿島田真希的一篇訪談,感謝這篇訪談的譯者,我們的日語編輯:葉曉瑤。曉瑤老師特別提醒:「前方預警:情感八卦,劇透埋伏。」——恭喜您獲得第一百四十七回芥川獎。這已經是第四次入圍候補作品了吧。
  • 遠行歸來,蔡國強為東方體育再出發
    安踏集團作為北京冬奧會官方合作夥伴、蔡國強藝術展「遠行與歸來」首席贊助商,藉此機會讓體育與藝術相融,更希冀借蔡先生的藝術創作和成就,啟發企業實現一次「遠行與歸來」。旅行從莫斯科的普希金美術館的「十月」展開始,再到西班牙普拉多美術館的「繪畫的精神」對話巴洛克藝術與西班牙黃金時代,帶著謙卑之心與提香、委拉斯凱茲、魯本斯和影響他最深的格列柯等大師,重拾繪畫的初心;2018年,他在烏菲齊美術館對話義大利文藝復興,連通波提切利、達·文西、卡拉瓦喬等藝術大師的世界,並在佛羅倫斯的米開朗基羅廣場爆破白天煙花,獻給這座浪漫的藝術之城;2019年,他在龐貝古城的項目
  • 超現實歌曲《遠行》刷榜 歌手馮元另類演繹新歌
    馮元《遠行》  搜狐娛樂訊 習慣了歌曲中的小情愛和小情緒,當馮元的《遠行》橫空出世,給歌迷帶來的完全是不一樣的感覺。超現實主義的歌詞,像是寧靜海面的暴風雨,瞬間就徵服了挑剔的歌迷耳朵,被稱為是另類歌曲的代表作。
  • 蔡國強:我的遠行從未離開,歸來人在路上
    我們看到他去西班牙追尋格列柯、畢卡索,看到他到義大利對話文藝復興,波提切利;看到他在古根海姆美術館的大展,在多哈的沙漠放過「白日焰火」;在千年龐貝古城,用爆破喚醒世界最古老的羅馬鬥獸場的記憶;在法國的幹邑夏朗德河畔,以三幕煙火致敬人類的不屈、勇氣和希望……整整34年的遠行,而後歸來,蔡國強帶著他世界藝術史的旅行與對話,回到了北京故宮。
  • 熊莉新歌上線|將煩惱拋之腦後,感受《一個人遠行》
    好聽音樂創作才女熊莉最新原創單曲,《一個人遠行》9月14日全網發行,細膩感性的聲線搭配極具畫面感的歌詞,撩動著每個人的心弦。熊莉的歌曲都有著濃厚的個人彩色,細膩描繪對於生活的所見所聞,寫實的歌詞融合進律動的旋律,讓人們在歌曲裡感受到自己的故事。
  • 帶著枷鎖遠行
    有多少哀鳴是孤獨的嘆息總想穿越這霧氣的迷離 讓失望漸漸與自己遠離但每每總是自己在這裡而夢在那裡跨過淙淙的溪水 樹藤就蜿蜿蜒蜒就交織在了一起彎彎曲曲的小路 如爬上父親額頭的皺紋永遠的印在了山脊帶著枷鎖遠行
  • 書摘:現在讀書的厚度,決定今後遠行的長度~
    * 關注這個號的客官們 都變得更美 更好了 *{現在讀書的厚度,決定今後遠行的長度}2020年即將結束,今年你讀了幾本書?分享三則書摘筆記給你:01其實無聊這個詞,我們身邊很多人都會經常提起它。我也一直在想,我們所謂的無聊究竟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時間的荒廢,意味著自我的迷失,還是意味著驕奢的放縱呢?其實有時候你會發現,那些習慣把無聊這類詞掛在嘴邊的人,應該多半是因為還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麼。
  • 「冒險王」遠行: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
    旅行對於每個人的意義來說不同,有人在旅行中沉澱心靈,有人更沉溺於一路見證的風景,有人覺得旅行就是和愛的人牽手記錄美好時光的方式,不管怎樣,旅遊對每個人來說都是美好的,旅途中雖然有意外和疲憊,但是真正走出去的那一刻,眼睛和心靈都已得到了淨化和重啟。
  • 因為夢想 所以遠行——喀麥隆
    因為夢想 所以遠行要問世上最遠的路是什麼?那就是邁向夢想的路。因為夢想,我決定遠行。■■■■■生活無憂也會彷徨作為千禧年出生的一代人,目睹了祖國前所未有的繁榮昌盛,生活水平扶搖直上,成長在這樣的環境下,我自然是無憂無慮的。
  • 周國平:在慕尼黑的日子裡,我只能流浪和讀書
    三是寂寞本身成為一片詩意的土壤,一種創造的契機,誘發出關於存在、生命、自我的深邃思考和體驗。中秋到了,手頭沒有農曆,不知道確切日子。中國人對月亮格外有感情,古詩中充滿月的意象,民間有月的節日,大約反映了極牢的鄉土情結。對於守在家鄉的人來說,那宅院上方的一輪月亮是天天相見的伴侶,寂寞中不知引發多少思緒。一旦離家遠行,睹月思鄉也就難免了。
  • 沒有遠行,還有生活:不管怎樣,這樣的生活還是得繼續
    多日來,我總是想著用一場遠行來結束這慌亂無措的日子。可尋來尋去,最後還是放棄了! 不知是對是錯,只是明白內心的慌亂絕對不會因為一場遠行就會消散,而那些無措更是不會因為什麼遠行而遠去。 如果問因為什麼而感到慌亂與無措,那麼答案一定是因為一個字——「欲」。
  • 為了遠行,不祝一帆風順,但祝乘風破浪
    為了遠行,不祝一帆風順,但祝乘風破浪 五百年前 哥倫布的帆船,在大海中瀕臨崩潰 即將一無所獲地返航 最絕望時,水手爬上桅杆 驚呼陸地出現了 這是改變歷史的一次眺望 而所有的榮耀 來自於勇於開始
  • 蔡國強藝術展《遠行與歸來》亮相故宮博物院
    近日,由北京冬奧組委與故宮博物院聯合主辦的蔡國強藝術展《遠行與歸來》在故宮博物院拉開序幕。蔡國強作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核心創意小組成員及視覺特效藝術總設計,他的藝術蹤跡遍布全世界,並在諸多世界上最重要美術館舉行展覽。
  • 就像送自己的閨女遠行
    為她歷經的曲折磨難走過的美麗風景為她默默誦過的經聲佛語給松竹林濤伴奏的那份瀟灑為茶園、石崖、蘆葦、梨花一路撫慰的真誠然後,再為岸上的人岸邊的家,點一次贊他們讓髒物以及不文雅的方言都繞開這條叫做北苕溪的漣漪把白色的浪花呵護成珍珠他們像送自己的閨女遠行讓下遊的日子清純得能夠照見自己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