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 劉一頔
「棒球就像生活,
要分擔也要分享,
還能提高孩子們的逆商。
而我
只想給他們埋下一顆夢的種子
90年代,有一部熱血日漫,名叫《棒球英豪》。
劉一頔便是這部動漫的痴迷者中的一員,當時還是小女孩的她堅定且鄭重的向家裡人宣布:「我要打棒球!」
「初中時,棒球教練找上了我,通知我下午去訓練,當時興奮的不行,我記得特別清楚中午我媽給了我兩塊錢車錢,我就美滋滋的出門了,一路往公交站走,除了樂還是樂,然後我才猛然發現,自己只顧著高興,竟然沒有問訓練的地點在哪兒……」劉一頔說起當年往事,卻依舊難掩興奮。
劉一頔初中開始練棒球,因為確實真心喜歡這個項目,再加上教練也覺得自己有天賦,就放棄了繼續學業,直接進了北京隊。
「專業隊的訓練其實挺枯燥的,很多時候並沒有想像中的快樂,更多的是技巧上的訓練。所以到了初三畢業,就從專業隊出來了,但是也一直在打球。」她說。
劉一頔收集的與棒球相關的資料
後來,劉一頔上高二的時候,當年帶她的教練又來找到她,希望她回去接著打比賽。
」那時候我就想,自己打了這麼多年球,也應該去證明一下自己,就被說服了。拿了一個全國冠軍後,又代表國青隊去參加了2010年的南非世界青年錦標賽。」她滿懷自豪的說。
劉一頔早期球場風採
世界性的比賽經歷讓劉一頔感受到了中國棒球與世界的差距,而且在國內的發展趨勢也很不樂觀。不過自己倒是除了打球外,又多了一個收藏的愛好。當然依舊和棒球有關。不論是球棒、帽子還是籤名球衣,我覺得收藏這些都是收藏自己。」
早期北京隊、國家隊佩戴的帽子
2003年北京猛虎棒球隊籤名球棒
棒球和壘球很多大眾都傻傻分不清,坊間更有男孩打棒球,女孩打壘球的偏見,之所以產生這樣的錯覺,是因為奧運會棒球只設男子項目,壘球只設女子項目。
各種樣式棒壘球裁判用計數器
壘球是棒球發展過來的,不同之處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區分:
1.球場
棒球的球場更大,壘球的相對要小。
2.用球
壘球比棒球更大更重,正規比賽用棒球為白色,壘球可以為白色或綠色。
3.球棒
少年棒球是用金屬鋁合金的,成年棒球是木質的。而壘球不論是少年還是成年的都是金屬合金或者碳纖維的,沒有木質球棒。
中國壘球之父
原國家隊主教練李敏寬籤名球
現役北京棒球隊
全體隊員及教練員籤名球
以下兩款是棒球隊訓練用的球棒一款為竹子與碳纖結合的複合球棒(黑),一款為純楓木球棒(藍)。棒頭有凹有平,是為了對球棒做配重的調整。
在亞洲地區,日本的職棒和職壘聯盟是最好的,再加上日漫對年輕人的影響,似乎是日本在促使棒球在中國發展。
但其實棒球在文革前是解放軍的軍球,但是因為需要場地較大,以及純牛皮手套的金屬球棒價格很高昂,所以被定位成了資本主義的產物.
最下:2008年奧運會棒球指定用球(美津濃);右上:日本職棒官方用球;右下:05年北京隊全隊籤名球;左上:06年CBL指定用球;左下:05年CBL指定用球。
之所以說中國與世界棒球存在很大差距,主要就是在體制與青少年的培訓上。中國棒球的棒球聯賽是專業化而非職業化的,主要以各專業隊為基礎,也沒有形成一個產業鏈,所以群眾基礎不大,很容易形成青黃不接的局面。
SSK 情人節限量版紀念球
2015年美津濃紀念球
2015年軟銀隊冠軍紀念籤名球
日本實行的是高峰棒球制,職業球團通過點名制來獲得某位球員,不需要前期培養。但美國職棒聯盟有衛星聯盟,球員從三線升二線,最終升一線。在美國是用數據去做培養,更系統也更科學。但淘汰率過高,而在日本會有更多選擇,給每個新人選手上場比賽的機會。
上野由岐子籤名球
上野由岐子,是當今世界上最出色的女子壘球投手,球速接近120公裡/小時。據說這個數據如果換算成棒球,其時速甚至可以達到160公裡/小時。
曾獲得2008年北京奧運會女子壘球冠軍、2010年廣州亞運會女子壘球冠軍等。
美產各隊棒球帽
劉一頔說:」我自己比較喜歡看美職和日職。另外韓國的職棒也很熱鬧,每次開球的時候都會有美女投球,然後炫出各種大美技,這是他們的傳統特色。」
另外,邀請明星或名人開球也是棒球的傳統,是一種彰顯對比賽尊敬的儀式,像美國總統、成龍都參加過開球儀式,一是宣傳棒球,二是對比賽的祈禱。
在日本,比賽開始時,還會有防空警報,可能跟過去的戰爭有關係。而在美國,每場開球前,都會有很多人借這個機會去求婚。
劉一頔還和我們分享了一些觀賽的小竅門:「如果去看比賽,最好的觀賽位置一定是捕手後面,可以看到全場的配球。但是這種位置,要提前預定,一三壘方向的位置也不錯。"
建議帶著手套去,因為賽後會有紀念球的贈送,有手套的觀眾比較容易得到
上世紀70年代美津濃手套
主要用的標誌之一
現在美津濃頂級手套系列用標誌
現在的劉一頔雖然已經從專業隊退了,但已經在從事相關的工作。她的想法很純粹,就是想去推廣棒球這項運動,讓更多孩子有機會接觸到它,並喜歡上它。
目前,我和幾個朋友一起成立了『靈動京鷹棒球俱樂部』,專門教小學生打棒球。除了增強體質外,因為棒球是團隊運動,需要彼此配合,這讓孩子們能夠很好的理解分擔與分享,還會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孩子們的逆商(在逆境中生長的能力)。
本著對棒壘球的熱愛,劉一頔還成立了一支企業球隊『靈動京鷹』,大家會在閒暇之餘,湊在一起打打比賽,更讓她自豪的是近期俱樂部還很非常榮幸的加入了中國棒球協會團體會員的大家庭中。
「雖然已經離開了專業隊,自己卻能夠更加純粹的享受棒球帶給自己的樂趣。除此之外,我更希望通過自己獨特的教授方式向孩子們傳遞棒壘球的樂趣,就像當初自己看完《棒球英豪》一樣,在孩子們的心裡埋下一顆夢的種子,這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