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的傳統體育項目,龍舟入奧的聲音一直都沒有停止。
經過不懈努力,在原定2020年舉行的東京奧運會,龍舟成功入選表演項目,為龍舟入奧掀開新的一頁。
與此同時,中國企業也在以自己的方式對龍舟入奧進行支持,其中新能源汽車領導者比亞迪尤其積極。
8月11日,比亞迪與中國皮划艇協會在深圳籤約,成為「龍舟入奧戰略合作夥伴」,雙方將在推動龍舟進入奧運會和設計研發「競技型龍舟」等諸多領域展開深度合作。
9月21日上午,伴隨著請「龍」入水、「畫龍點睛」等創意活動,中國龍—競技龍舟首次亮相。隨即,雅典奧運會及北京奧運會男子雙人划艇冠軍孟關良、楊文軍和國家隊的運動員們一起進行了下水試劃,對龍舟的競技性能進行了全方位的展示。至此,龍舟入奧的進程再進一步。
正如現場的比亞迪品牌中心負責人李雲飛所言,比亞迪作為中國品牌的代表,助力「龍舟入奧」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可拋開體育競技層面,比亞迪力推龍舟入奧,不僅僅是讓一項中國體育進入奧運大家庭,更重要的是讓中國傳統文化得到更廣泛的傳播和傳承,讓「中國」二字更加閃亮。
而這,恰是比亞迪正在做的事情。
眾所周知,龍舟運動所表達出來的團隊精神及洋溢出來的親和力與喜慶感,是中國人的人文精神在體育上的最佳反映。正因如此,龍舟運動自然而然地走向了世界,成為中華民族體育的一個象徵。作為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龍舟運動,應當而且完全可以挺進奧運會,以改變奧運會至今沒有中國項目的現象。
在這種動力的驅動下,我們中華兒女也有義務向世界體壇,特別是奧運殿堂奉獻我們的精粹,奧運會沒有中國項目是中國的遺憾,也是奧運的美中不足。而比亞迪深諳這個道理,並且為之付出了實際行動。
比如此次正式下水的中國龍競技龍舟,比亞迪就是將其在技術創新領域的最新成果運用其中:數字模擬水阻,有效提升研發效率;數位化模擬減重,船體減重30%以上;一體化龍舟造型,較傳統龍舟分體式結構船身,有效減阻,提升視覺統一性,這些無疑構建起觀眾對中國製造的科技與品質的自信,也為龍舟入奧增添了科技推動力。
而這些設計、材料、空氣動力學等領域的豐富技術與經驗積累,比亞迪早已在應用在其產品中,比如搭載在漢車型的Dragon Face設計語言,融合了中國龍圖騰與西方功能美學;比亞迪還通過整車空氣動力學優化,使漢的風阻係數低至世界領先的0.233Cd,這些核心技術的自立自強,已經讓比亞迪站在汽車製造的前列。
終究,讓中國汽車走上世界舞臺,才是比亞迪的最終使命。
正如龍舟一樣,龍舟運動所表達出來的團隊精神及洋溢出來的親和力與喜慶感,是中國人的人文精神在體育上的最佳反映。正因如此,這種精神需要廣大華夏兒女的傳承,也需要中華兒女去傳播,把龍舟運動推廣給世界各地更多的人,讓其成為中華民族體育的一個象徵。
同理,比亞迪是中國汽車的代表,其在科技領域的潛心研發,也是中國人探索精神的最佳反映,其對產業報國的夢想與實踐,堅持技術創新,展現新時代下中國品牌不斷進取向前的責任與擔當。
比亞迪是中國的,究其根本,汽車產品只是比亞迪品牌文化承載的一種表現形式。比亞迪的發展,成為一種融合歷史與時代的民族力量,影響會更廣泛,中國汽車的底蘊也更深厚。
所以說,龍舟需要入奧,也需要有出奧的思維,中國品牌需要以龍舟精神為指引,以科技創新為驅動,這樣才能讓中國本土品牌在佔領未來的速度上開始加快。
從這個意義上講,比亞迪助力「中國龍」一路向前,讓中華龍舟競逐世界賽場,其背後深意就更加值得期待。
採寫| 王得源
編輯| 敬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