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這個地方適合欣賞橋,騎行漫步都可以,12座雲橋形態各異

2020-12-26 行攝柒遊記

行走記錄,觀察世界

上海,是我國東部沿海的城市,位於長江入海口,水網豐富,據統計有4萬多條河道。河水多,橋也多。上海比較有名的橋,有些是因為影視作品而聞名,譬如外白渡橋、浙江路橋,都是在老上海影視劇裡經常出現的「網紅」。有些,則是跨越了上海的母親河黃浦江,起到重要的連貫東西兩岸的作用。改革開放初期的南浦大橋、楊浦大橋,後來的徐浦大橋、盧浦大橋等,都是浦江上美麗的風景。

而這兩年,上海有一個地方,因為集中了12座形態各異的「雲橋」,日漸成為人們休閒觀光的好去處。那就是上海濱江東岸的公共空間了。

北起楊浦大橋,南至徐浦大橋,濱江東岸的公共空間,足有22公裡之長。因為都是供市民遊客觀光慢行的功能,這裡新建的橋都沒有機動車輛通行,完全供遊人騎行、漫步,將綠地、建築、河道景觀融為一體,連通區域之間的斷點,是真正的「雲橋」。

有機會沿著濱江東岸走一遍,就會發現這裡的雲橋造型十分新穎,每一座都不相同。

這座洋涇港雲橋的人氣就很旺。它位於楊浦大橋和民生碼頭中間,人行的部分能看到有階梯,並且分成了步行和慢跑來回4道。要說為啥沒有騎行道?其實騎行道就在人行部分的左側,各自分開。這樣騎行的人暢通無阻,而漫步的人也可以借著高位,遠眺浦江美景。天氣好的時候,這裡的落日餘暉、陸家嘴高樓、橋梁的弧度,組成絕美的畫面。

比起洋涇港雲橋的小巧,白蓮涇雲橋就壯闊得多,以一條完美的弧線越過江面,像一條精緻的緞帶般柔美。橋的一端能望到陸家嘴,另一頭就是世博園區,風景十分漂亮。

有的雲橋短小特別。譬如陸家嘴濱江附近這座,用藍色玻璃框起來,走在其中有時空穿越的感覺。

另一座景觀橋,坐落於世博公園區塊,墨綠色鏤空木柵格的設計別具一格。

川楊河橋算是其中最霸氣的一座,也確實是12座中規模最大的雲橋,主跨徑甚至達到165米,感覺都和平時車行的橋梁差不多了。而且,是為給在橋下通過的船隻多留點空間,這座橋還特別採用了特殊的結構,懸索和桁架相結合,視覺上看起來就十分特別。往裡看,更有老老川楊河橋的拱圈,彼此協調呼應。

這12座雲橋,有的直來直去,有的蜿蜒柔美,各不相同的造型背後,藏著設計人員的匠心,將實用與美觀,融入到城市的點點滴滴。,也讓濱江東岸成為市民有人愛去的休閒勝地。

你去過上海濱江東岸嗎?你有沒有留意過那裡12座各異的雲橋?最喜歡哪一座?

歡迎留言、分享、關注。

更多旅行觀察、心路分享,請關注:行攝柒遊記

相關焦點

  • 黃浦江東岸將新建12座「雲橋」!一大波效果圖來襲
    原標題:黃浦江東岸將新建12座「雲橋」!一大波效果圖來襲>>>相關新聞:濱江貫通的「溫度」:賞景運動兩相宜 專設駐足拍照空間  據上海發布,2017年底,黃浦江兩岸45公裡公共空間將基本實現貫通開放啦!
  • 「探索」浦東濱江岸線上的12座精美慢行橋,一一細數!
    浦東新區新聞辦說,在浦東的濱江岸線上,星羅棋布地點綴著22座望江驛和12座慢行橋。世博棧橋、白蓮涇橋、東昌棧橋......它們不僅在設計上各具特色,還具備騎行道、慢跑道及步行道的功能,即可休憩觀景,又能運動休閒。你去過其中的幾座?
  • 黃浦江兩岸45公裡岸線貫通在即,沿線美美的橋,你見過沒?
    白蓮涇園橋宛若遊龍,點綴著浦江東岸。川楊河園橋採用背索桁架相結合的結構一跨過河。 其中,洋涇港橋、白蓮涇橋、倪家洪橋、川楊河橋、三林北港橋和三林塘港橋,均位於河道匯入黃浦江河口處,其餘6座打通輪渡站和廠區等堵點。目前,這12座橋已全部完成基本建設,4座已經開放,其餘8座正在進行最後的橋面鋪裝、油漆等工作。
  • 印尼森林中的魔法光橋,是最大的蘭花收藏地,出名的卻是一座橋
    然而,美麗盛開的植物的白色,紅色,紫色,黃色的鮮豔色彩並不是參觀這個美麗地方的唯一原因。印度尼西亞別名是一個生物多樣性豐富的國家,被列為僅次於巴西的世界第二大蘭花物種的位置。從保存所有蘭花品種的願望出發,成立了蘭花森林科科勒。這個地方佔地10釐米,很快就變得非常受歡迎。
  • 看橋橋橋橋橋橋橋橋橋橋橋橋橋洲心大橋
    誕生了這是一種「多墩架一梁」的橋由於梁體連續不間斷前後的彎曲可以互相約束想被「折斷」就沒有這麼容易了▼製圖@張靖/星球研究所正式落成通車開啟了我國自主建設超大跨度橋梁的先河▼南浦大橋,上海市區的「黃浦江第一橋」,跨度423米。
  • 德國科隆霍恩佐倫大橋,橋上的同心鎖為這座橋增添了幾分浪漫
    霍亨索倫家族統治德國達500年之久,第二帝國就是由這個家族建立的,這個家族在現在的德國擁有太多的記憶和痕跡,霍亨索倫橋是德國末代皇帝凱撒威廉二世建設的,取名霍亨索倫橋很顯然是在紀念這個家族為德國帶來的巨大貢獻。連接著大教堂又橫跨萊茵河,這裡的風景無法單純的只用美麗來形容。這些色彩斑斕樣式各異的鎖頭,意外的為這座大橋的美增添了獨特的一筆。
  • 橋!橋!橋!世界高橋前100名中,46座在中國這個省
    ▲無人機拍攝的大小井特大橋(9月12日攝)。在這座橋上,他參觀了一天。他說,一座橋上匯集了多種橋型,很多施工工藝世界首創,但那時的中國,跨百米的大橋都很少。那年周平22歲,意氣風發,帶著「修世界級大橋」的夢想回到貴州。17年後的2005年,周平接到了設計修建貴州安順市境內壩陵河特大橋的任務。這是鋼桁梁懸索橋,主跨達到1088米,而此前貴州修過的橋最大跨度僅388米。「增加這麼多,難度太大了。」
  • 一腳踏兩省,這橋要「紅」,走~~~上金澤看橋去!
    01凌空遠眺,這座橫跨於滬蘇省界元蕩之上,蜿蜒586米的元蕩慢行橋,如同一條翩然而至的「彩綢」,駕通上海金澤和江蘇吳江兩地。眼力稍好的徐大爺大聲地讀著展板上的字,告訴著一旁的老伴,「這個橋是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執委會謀劃,青浦、吳江兩區共商共推,是示範區一體化發展願景的縮影......」
  • 武漢和重慶,誰才是真正的橋都?重慶橋多,但武漢是建橋之都
    武漢和重慶,到底誰才是橋都呢?之前,重慶被一個協會認定為唯一的橋都。重慶是一座山成,而且嘉陵江和長江在此相遇,形成了兩江四岸的城市格局。長江沿線,兩江四岸比較顯著的,一個是上海,黃浦江匯入長江。一個是武漢,漢江匯入長江。
  • 雲南有座古橋比肩頤和園十七孔橋,連橋梁專家茅以升都為它點讚
    城內有保存完好的精美古建築50餘座,堪稱一座「古建築博物館」和「民居博物館」,1994年列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在這樣一個「古建築博物館」中除了大大小小的歷史民居之外,還有著很多古橋。古城附近形態各異的橋有幾十座,足以證明建水歷來方便的交通,是滇南重要的人員集散樞紐。其中一些橋,歷經重建、修葺,鄉民把它們雕鑿成集宏偉與景美於一體的藝術品,巧妙地將亭臺樓閣和橋梁結合在一起。
  • 七七事變83周年:馬克波羅遊記裡這座橋和501座石獅子都是見證者
    1937年呀,日本鬼子進了中原,先打開了盧溝橋啊,又進了十三元,那火車都修到了濟南呀哎嗨呦……大家好,這裡是女神精讀書屋。今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不僅僅是高考,也是「七七事變」爆發83周年的日子。「盧溝橋!盧溝橋!國家存亡在此橋!」83年前的今天,在盧溝橋畔靜謐的夜色中,划過一聲尖銳的槍鳴。
  • 武岡城裡八座橋你走過幾座?洞庭橋,登雲橋,牛市橋...
    打開抖音在首頁按「用戶」搜索「武岡007」或「1536242355"後即可關注風雨百年曆滄桑,渠水上的八座橋來源:武岡人網圖文:大海橫跨渠水之上的八座橋,就像八顆彩色的珍珠,給渠水以生命,給人們以詩情畫意,給古老的武岡城以風雨蒼桑,百年風流的經典。橋啊橋,立起是一道風景,堅守是一種使命,流傳是一個故事,傳承是一個神話,展現是一種鄉愁。
  • 臨港城市公園5座景觀橋開放!或蜿蜒或飛跨、創意各不同
    公園與周邊相鄰社區和開放空間緊密相連,但之前每個地塊沒有橋梁連接,市民遊玩會被局限在自己家門前的公園,去其它公園遊玩需要走更多地路,而此次五座景觀橋的建成,使整個城市公園得到了貫通,有效的解決了市民遊覽需求。
  • 鳳凰古城的橋,你走過哪幾座?
    跳巖只是一個接一個的橋墩,橋面都省了。高低的兩排,過橋都帶跳的,風風火火,是苗家人的風情性格。雲橋沒有虹橋的吆喝喧鬧,沒有南華橋的車水馬龍。雲橋,仿佛是清冷的,橋孔兩側的老牆苔痕斑駁,幾株枝丫小樹可以安靜的生根落腳。
  • 電影《林家鋪子》裡的古橋原來在這裡
    新市古鎮                這個地方古時候叫仙潭,因水成市,因水成街。它因水被分割成18塊,再由架在河面上充滿濃鬱水鄉情調的72座橋梁連成一片,36條各具特色的弄堂貫穿於街市之間,構成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的詩意畫卷。它就是千年古鎮——德清縣新市鎮。
  • 【記憶】上海的13路電車,與13座橋的那些往事
    上海的13路電車,路線自提籃橋至曹家渡,線長9.938公裡。13路線路總體較為平直,且絕大部分路段都是主幹道,路面條件較好,道路上設置了多處人行天橋。此外,13路沿線還有車行橋(跨河橋和立交橋)。略作統計,各種橋梁總數正好是13座。13路電車與13座橋的故事,就此展開……13路電車微歷史
  • 二十四橋明月夜,是橋名叫「二十四」還是揚州共有二十四座橋
    唐代著名詩人杜牧寫過一首描寫揚州的詩,其中的千古名句「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讓世人對揚州充滿了嚮往。想要身臨其境看看揚州的橋,聽聽美人吹奏的音律。到底揚州有沒有這座「二十四橋」,還是揚州在唐代一共有24座橋沐浴在月光之下。這個問題還是需要研究分析一下,看看杜牧的詩中是寫實還是虛指。當代揚州有一座橋叫「廿四橋」,廿四就是二十四的意思。
  • 這個村子橋多得數不清人人家門口都有座橋是真正的小橋流水人家
    這座廟名好生奇怪,「獅儺(nuó)廟」。走南闖北見了好多廟,第一次見這個名字的廟。這裡的獅儺(nuó)廟建於南宋,距今已有800多年歷史。廟門口供奉彌勒佛,正殿供奉的是觀音菩薩。在大殿兩旁供奉的是四大天王,在大殿的側面供奉的是財神,是李坑村裡最大的寺廟了在李坑這座磚砌的獨孔橋算是漂亮的了,在些地方稱之為羅鍋橋。
  • 人走在橋上會立刻「隱形」?因為設計師看錯圖紙,荷蘭這個橋火了
    我國最早關於橋梁的建造記錄,大約可以從周朝時候算起。大約公元前11世紀的時候,中國就有很多造型各異的橋梁出現了。而歐洲最早關於橋梁的記錄,則是在古羅馬時期。公元前621年,臺伯河木橋的建成開啟了歐洲橋梁建設的時代。直到今天,橋梁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最普遍、最常見和最實用的建築之一,特別是那些跨海大橋,讓人享受著交通便捷的同時,還可以看著各種各樣的美景。
  • 方惠萍率隊赴上海八號橋集團雲間糧倉文創園調研考察
    12月11日上午,上海市政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方惠萍率部分市政協委員和華夏文化經濟促進會會員,赴華夏促進會副會長單位、上海八號橋集團·雲間糧倉文創園調研考察,並座談交流。項目改造遵循修舊如舊原則,以「科創、文創、農創 」為定位,布局萬國啤酒文化區、藝術展示互動區、科技創意辦公區、沿岸生活休閒區、時尚網紅打卡區等板塊,圍繞人文松江建設和「書畫之城」的打造,設立雲間藝術館、兩院院士書畫藝術館等場館;依託青年藝術家平臺「對岸」,邀請全國八大美院等知名院校的優秀青年藝術家創作展示;策劃雲間藝術季、雲間大講堂、雲間文創市集、筒倉露天電影等藝術活動;還在沿河打造特色親水平臺,布局餐飲和特色民宿等商業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