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可以改變人生的寬度;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起點,但可以改變人生的終點。」這句話道出了讀書的重要性。通過讀書來獲取知識和智慧,是人生成長的必經途徑,如果我們能堅持把讀書當作人生進步的階梯,定會受益無窮。
讀書不僅能夠獲取知識、增長智慧,而且能夠陶冶情操、涵養胸襟,實乃加強人生修養的關鍵。宋代詩人黃庭堅曾說過:「人不讀書,一日則塵俗其間,二日則照鏡面目可憎,三日則對人言語無味。」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一個人如果不讀書,慢慢地就會變得庸俗,照鏡子都覺得面目可憎,待人接物亦大打折扣。正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飽讀詩書、學有所成的人,自然會才華橫溢、光彩照人。
讀書是一件很公平的事,因為書從來不會拒絕人,只有人會拒絕書。因此,人的惰性是讀書之大敵。揆諸現實,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加快,人們經常感覺疲憊,找各種藉口逃避閱讀,殊不知讀書恰恰能放鬆身心、愉悅精神。更何況,在信息裂變、知識爆炸的時代,不讀書就適應不了激烈的競爭環境,容易掉隊落伍。所以,每一個人都應當把讀書當作人生的「標配」,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通過閱讀來充實知識、提升修養、成就價值,用書香滋養人生。
隨著科技的發展,當下人們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途徑很多,如上網、看電視、聽廣播等,雖然方便快捷,但隨之出現的是一些人的閱讀由深變淺、由精變粗的現象。讀書實在是一件不可由他人代勞的事情,因為書籍所承載的知識是經過了思考、積澱和深度加工的,其在文化傳播上具有不可替代性。事實上,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受:讀到一本好書,如同邂逅一位知己,怦然心動;如同與一位智者對話,啟迪心智。書籍是人生的寶貴財富,只有閱讀才能開啟。把「開卷有益」當作人生的信條,就能為實現更好的人生價值打下堅實基礎。
閱讀是學習的基本方式和基本方法。一個學習大國,必然是一個閱讀蔚然成風的國家。當前,我國正在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中國,雖然有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臨不少問題,除了多元化價值觀和良莠不齊信息的影響,還有書籍閱讀量直線下滑,功利性閱讀和碎片化閱讀不斷提升等問題。所以,我們要注重教育薰陶和興趣引導,培養青少年群體的良好閱讀習慣,讓他們活讀、善讀。各級黨員幹部也要帶頭示範,不但要堅持以閱讀提升道德修養,還要堅持幹什麼學什麼、缺什麼補什麼,努力使自己成為某一方面的行家裡手。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提倡全民閱讀,既要以學益智、以學修身、以學增才,也要做到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引導人們把所學知識運用於工作生活,建設更美好的書香中國。(楊結寶)
責任編輯: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