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郭小山)魚竿漁具,這些用品的產銷似乎應該是河湖資源豐富地區的專利,但電商的出現改變了這一格局。
淘寶上賣的魚竿漁具,相當比例的發貨地均位於河北滄州或山東威海,河北滄州的銷量,屢屢力壓威海。而滄州雖然也是沿海地區,但是生產和銷售魚竿漁具的重鎮,卻是不沿海不臨河的內陸小城肅寧。
2012年,肅寧西乾泊村村民陳雷在淘寶開店,第一年就賣到300萬。富裕以來的陳雷被選為村支書後,帶領全村走上電商致富路。2017年,西乾泊村的村級線上交易額首次突破千萬元大關,被阿里巴巴正式認定為淘寶村。現在,每天有超過萬根魚竿從肅寧賣往全國,成為名副其實的魚竿之鄉。
48歲電商創業,他救了3家魚竿廠
肅寧縣位於河北的滄州、保定和衡水交界地區,距離京津石三大城市都有150公裡距離。河北鎮西乾泊村,有300多戶人、有1000多畝梨園,多年來村民靠賣雪花梨為生,日子很不好過。
1964年出生的陳雷,高中畢業後到北京闖蕩,擺過地攤,搞過圖書批發。回到老家後,帶著兒子陳汝佳開了塑料顆粒廠。2012年時,兒子陳汝佳在淘寶上給顆粒廠採購物品時,發現電商原來這麼方便快捷。
「我們鎮上有三家生產魚竿漁具的工廠,東西質量不錯,但我知道老闆們為經常為銷路發愁。」陳雷說,當他得知淘寶原來這麼神奇後,第一時間意識到,為什麼不能在淘寶上賣家鄉的魚竿漁具呢?
在十幾年的商場歷練中,陳雷練就的不只是敏銳的商業頭腦,更是說幹就幹的實幹精神。「既然意識到這是個商機,那就快、準、狠地立馬就幹。」陳雷已經48歲,以往的生意和網際網路也毫無關係。但他看到遠隔萬水千山的人也能通過網際網路安全交易,他篤定地認為,電商將是一場商業革命。
開網店,看似簡單,但是剛開始經營也不容易。「當時兒媳坐月子,老伴住院,兒子承擔客服、發貨、拍照上傳到各種活。」陳雷說,功夫不負有心人,網店生意很快就有了起色,從一天一單到十幾單、幾十單,滾雪球一般到了一天幾百單。
陳汝佳回憶,當時他們都是手寫快遞單,一天幾十單還能應付,到一天幾百單的時候,每天光手抄快遞單能抄到半夜一兩點。後來有人告訴他們,為什麼不買個印表機?一家人這才恍然大悟,原來不只是列印店才能用印表機。
「可以說,完全是兩眼一抹黑地上馬了電商。」陳雷說,鎮上的三家魚竿廠,原本奄奄一息,他們打通了網上銷路後,把三家魚竿廠也給救活了。
當年,陳雷網店銷售額就突破了300萬。
「奔馳效應」
2014年,陳雷被村民選為村支書。陳雷說,晚上睡不著,他思前想後,一個人富不是富,得帶動全村人一起致富。於是,他召集了一幫黨員和年輕村民開會,商議一起做淘寶創業。
但是,也有不少人懷疑:在家坐著,客戶就找上門了?這事兒對思想封閉的村民來說不可思議。還有村民更不敢想像,一個小小的魚竿,怎麼就那麼多人買了又買?一輩子沒出過遠門的村民,完全無法想像外邊的世界。
次年春天,陳汝佳想買個車,就問陳雷買個普通的,還是高檔點的。「買輛奔馳!咱得讓村民看看,做網店,不僅能賺錢,而且還能賺大錢。」陳雷說,要改變村民的生活,就得先改變他們的思想觀念。
事實證明,奔馳的說服力比陳雷開很多次村民大會都有效果。奔馳開回村,男女老少都信服了,很快就有60多戶村民註冊網店。陳雷自己還開了魚竿漁具加工廠,給村民供貨,賣了收費,賣不了退回來就是。
村裡的一間廢棄幼兒園教室,就成了陳雷培訓村民開網店的地方。直到現在,陳雷的微信頭像還是當時給村民上課的照片。黑板上用粉筆寫著:螞蟻電子商務經濟合作社。
「別看我們很小,團結起來,也能幹大事。」陳雷說,去年,全村魚竿銷售額突破6000萬。今年,陳雷給全村定了個「小目標」:魚竿線上銷售額突破一個億。
土坯房裡連上網線,他釣上了大魚
村民衛亞靜就是第一批響應陳雷號召開網店的。「我初中畢業後去北京大興打工,一個月就掙兩千塊,扣完吃喝,一年下來連一萬塊錢都攢不下。」衛亞靜回憶,結婚後,她就沒再去北京,安心在家種地帶娃。後來抱著試試看的態度註冊了網店,沒想到很快就有了生意,回頭客也越來越多。
再後來,銷售太火爆,廠家都供應不過來,衛亞靜乾脆也學陳雷,自己也從全國範圍內定製零部件,在自家小院裡組裝魚竿。
「我在北京打工一個月只能攢下千兒八百,後來開上淘寶店後,不僅買了私家車,還去縣城買了房,帶動上年紀的村民一起致富。」對比短短幾年的變化,衛亞靜連說「想不到想不到」。
今年才24歲的劉衝更是「想不到」。
劉衝母親去世早,父親一人拉扯三個孩子過得很辛苦。為了減少家庭負擔,劉衝初中沒畢業就跑到天津學電焊。技藝學好了,一個月也能掙三四千元。2015年春節,陳雷來到劉衝家,極力勸說他別去天津了,留在村裡開網店吧。
「當時我家住的還是30多年前的磚土坯房,一下雨就心驚膽戰,但是,窮啊,沒錢翻蓋,村民們都擔心我打光棍。書記給指條發家路,我也不能拒絕。書記一走,我買臺二手電腦,抻了網線,在土坯房裡開始開淘寶店。」劉衝說。
接下來的一個月,劉衝一邊開店一邊打遊戲,遊戲打了一個月,一個買家沒有。「我有點擔心,玩遊戲雖然很爽,但是掙不到錢。我心裡打鼓:開淘寶店這事,靠譜嗎?」劉衝說,當他正打算拔了網線回天津繼續乾電焊時,淘寶旺旺叮咚一聲響了。
「當時我樂壞了,沒想到天底下還真有看看圖片就敢掏錢的人啊!」劉衝說,當時的心態就是,雖然他沒有用魚竿,但也釣上了一條「大魚」。
這個顧客收到貨後,還給了劉衝一個好評。這讓劉衝更是心花怒放。短短一年,賣魚竿就賺了幾十萬。劉衝趕緊把搖搖欲墜的土坯房翻蓋了,又過了兩年,還在城裡買了房,娶了個漂亮老婆。
「要不是做電商,我肯定還在工地乾電焊,哪裡能討得到老婆?」劉衝感慨。
「全村老少玩直播」
陳雷給西乾泊村的電商啟蒙,讓這些平時很少出門的人看到了網際網路世界的廣闊,也更積極主動地融入電商文化。「現在,村裡超過一半的農戶開有網店,家家戶戶、老的小的,直播都玩得很溜。」
當年在北京大興的印刷廠裡怯生生的小姑娘衛亞靜,現在大大方方在直播間裡給網友們介紹魚竿數據,調性、硬度、適應場景等各種專業術語信手拈來。「現在每天銷售的一千根魚竿,有300多個是通過直播渠道走的。」衛亞靜說,她在不同平臺開的直播間,已經積累了超過13萬粉絲。
陳雷的兒媳也是直播好手。記者採訪時,她正在一個直播間裡和網友們侃侃而談,採訪的記者現場觀看後都忍不住現場掃碼購買。
「必須得跟著時代潮流。」衛亞靜說,以前做淘寶和1688,每根魚竿能有20-30元利潤,現在因為競爭加劇,大家越來越往品牌化方向發展。現在,村裡已經註冊了60多個品牌。此外,根據消費者喜好,他們也在不斷改進生產工藝,魚竿的質量也比以前好了很多。「以前魚竿用的是玻璃鋼,又重又軟,現在是碳素鋼,又輕又硬,而且魚竿整體用鋼琴烤漆工藝,和汽車烤漆一樣。」衛亞靜說,正是競爭,推著大家不斷改變、適應市場。
實際上,別看陳雷、衛亞靜等人說起魚竿來頭頭是道,但是他們從來都沒有釣過魚,不太理解釣魚這種運動有什麼高雅的,只知道是富足之後人們修養身心的一種方式。他們說,國家大力整治水環境,人們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相信釣魚運動仍然有很大前景。
為了讓鄉親們更方便地直播,陳雷自投資金300萬建設了一個1000多平米的直播基地,免費讓村民們使用。
現在西乾泊村的魚竿已經發展成覆蓋高中低檔各種檔次的品牌矩陣,外界對這支魚竿界的「肅寧力量」刮目相看。
「全域淘寶縣」
陳雷說,當時帶領大家一起在淘寶上賣魚竿,不只是為了讓大家致富,更是為了鞏固、發展肅寧縣的魚竿產業。「大家一起參與,把魚竿的設計、生產和銷售全抓起來,競爭優勢就有了,比我一家一戶的單打獨鬥好多了。」陳雷說,雖然家鄉不臨海不臨湖,但他們硬生生地把優質魚竿賣到了長三角珠三角發達地區。
正是這種樸素的抱團取暖意識,讓肅寧縣成為了河北省電商特色濃厚的縣份。不僅魚竿,肅寧還有裘皮、民族樂器、T恤杉等多種品類的商品也在電商平臺熱銷。
數據顯示,肅寧現有「淘寶鎮」9個,「淘寶村」17個,今年有望成為全國首個「全域淘寶縣」。截至目前,肅寧電商平臺註冊網店已達21000多家,年銷售額超百億元,網店數量以每年30%的速度快速增長,配套企業效益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長,吸引了多家大型物流企業在肅寧設立倉儲轉運中心,進一步提高了肅寧的物流成本優勢。
肅寧縣長王志乾說,多年以前肅寧是個窮縣,附近的蠡縣、博野等縣份富裕,遇到水旱災年,肅寧人還往蠡縣和博野逃荒。近年來,肅寧縣緊緊抓住了電商機遇,縣域經濟超過蠡縣和博野,吸引蠡縣和博野人來肅寧就業。
肅寧的電商發展也吸引了阿里巴巴的關注。今年9月25日,阿里巴巴將在肅寧舉辦第八屆中國淘寶村峰會,向更多人展示肅寧的電商風採。
西乾泊村支書陳雷對淘寶村峰會也非常期待。他每天在朋友圈更新縣裡各項項目進展。
他說,為了展示魚竿特色,縣裡還建了一些魚塘,方便釣友們現場體驗。有朝一日,他也想用著自家的魚竿,閒來垂釣碧溪上,和釣友們一起感受釣魚的閒情逸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