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藏在鄉間的「土貨」變成「網貨」,搭上「網際網路」的快車銷往全國,這件事遂昌摸索了許多年,並漸漸有了門道,探索出了一條電商助農、富農的發展道路。
疫情之下,遂昌再次充分利用農村電商平臺發展早、體系成熟的優勢,不僅有效保障了百姓的「菜籃子」,還成了眾多滯銷農產品的「帶貨王」。
生鮮宅配 保障疫情期間「菜籃子」
「芹菜、蘿蔔到了,卸的時候小心些!」4月23日,對於趕街村貨遂昌店供應鏈負責人周柏貴而言又是忙碌的夜晚,晚上7點多,一批生鮮蔬菜到貨,他一邊招呼著一邊開始卸貨。稱重結束後,蔬菜被送進了分揀室,由專業工作人員對農產品質量進行檢測。4月24日一早,這批新鮮蔬菜就送到了遂昌市民的餐桌上。
今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市民「菜籃子」如何安全保障成了首要難題,遂昌縣經濟商務局聯合浙江趕街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於2月4日共同推出了「抗肺炎生鮮宅配服務」,讓遂昌市民足不出戶即可購買到新鮮便宜的生鮮農產品。
手機下單,社區取貨點取貨,便捷的操作減少了居民外出購物的頻率,也避免了人員直接接觸,解決了宅家群眾的燃眉之急,高效的配送和新鮮平價的菜品,則收穫了如潮好評。
疫情阻斷了遂昌人趙女士回家的路,卻沒阻斷她對家人的牽掛。雖身在寧波,但她卻在第一時間通過網絡平臺下單為父母購買了一份新鮮蔬菜,第二天,見蔬菜已經配到了小區,她專程打來了致謝電話,感激地說:「父母年紀都大了,每出一次門都多一份風險,真要感謝你們實惠又便捷的配送服務,能讓他們安心宅家!」
據統計,從2月4日至2月12日的一周時間裡,「鮮宅配服務」共接到2萬餘份訂單,服務2000多戶遂昌縣城家庭,換言之,就相當於幫助了2000多戶居民減少了外出採購次數。
村貨觸網 本地農產品成「網紅」
家住興居花園的林女士是「生鮮宅配」服務的老顧客,疫情發生前,她就經常享受「生鮮宅配」帶來的便利服務。
「趕街村貨的『生鮮宅配』服務從2018年7月上線,到現在,我們已經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供應鏈品控體系。」遂昌趕街公司副總裁、黨支部書記朱偉群介紹,趕街村貨平臺有70%的農產品來源於遂昌本地農家。
一年只割一次蜜,上線1小時售罄。家住遂昌妙高街道駱村魁川的老高,當了一輩子農民,絕沒想到自家的蜂蜜也能觸網銷售,從前藏在深山少有人識的「土疙瘩」,在趕街平臺的牽線搭橋下,如今竟成了「網紅爆款」。
與老高的蜂蜜一樣,金竹鎮古樓村的土茶也成了熱銷貨。朱志彬是遂昌趕街金竹鄉鎮合伙人之一,在一次走訪農戶的過程中,無意中發現了香味獨特的農家土茶,他便萌生了幫助農戶賣土茶增加收入的想法。隨後遂昌趕街工作人員多次前往古樓村實地走訪,考察制茶工藝,土茶通過趕街村貨平臺發布後,也為土茶收穫了一票「粉絲」。
「趕街平臺擁有村貨經紀人200餘人,遍布遂昌20個鄉鎮(街道)204個村,他們就是我們的「千裡眼」和「順風耳」,能找到全遂昌所有最土最優質的村貨。」朱偉群介紹,趕街村貨還發展了300餘名團長,由團長將村貨信息發布至各個平臺,保障農產品銷售。
據悉,自「趕街村貨」推出以來,已經累計幫助全縣1200多位中小農戶,帶動農戶增收360餘萬元。
助農行動 為滯銷農產品搭橋鋪路
疫情之下,一場全國範圍內的農產品滯銷席捲而來。致力於發揮農村電商優勢服務遂昌百姓的同時,遂昌還積極籌劃「趕街助農計劃」,在市民缺貨和產地滯銷的兩難窘境之間,搭建起了橋梁。
湖南黔陽冰糖橙一周銷售破15萬斤,海南蜜瓜銷售暴增好評如潮……連日來,遂昌趕街公司收到了一條又一條令人振奮的消息,許多高品質的滯銷農產品,在他們的努力下,打開了銷路,遂昌縣農村電子商務在行業內的資源和積累,在這一次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
2月13日,遂昌趕街參與了阿里巴巴集團發起的「網紅直播連麥帶貨助農」行動,徵集了57個滯銷農產品清單,涉及四川、新疆、海南、雲南、陝西等7個省份,上千位農戶,最終通江大米、通江椴木銀耳、雲南水果玉米、海南金煌芒果等17個單品在黃金時段進行直播銷售。
2月19日,遂昌趕街將「助農計劃」再次進行升級,聯合國內數十家知名生鮮電商平臺組成助農聯盟,共同發起「疫情滯銷農產品保衛戰」,面向全國各地政府、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採購商等主體,免費徵集滯銷農產品信息。
截至目前,黔陽冰糖橙、衢州碰柑、通江大米等78種生鮮水果品類已經通過助農聯盟的各個渠道走向全國各地,累計銷售突破130萬斤。
編輯 / 藍怡俊 通訊員 / 夏肖強
審核 / 張春玲 監製 / 周璐琳
告訴我,你在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