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瓴又出手了,不過這次似乎有點反常,竟選擇在股價高位接盤。
12月20日下午,隆基股份發布公告,大股東李春安將向高瓴資本轉讓其持有的6%的股份,合計2.26億股,每股轉讓價格為70元,交易對價總額為158.41億元。
12月21日,隆基股份直接高開高走,快速漲停,收盤報85.42元,創歷史新高,總市值達到3222億,是目前全球市值最高的光伏企業。
儘管有特斯拉這樣一年10倍的股票,讓人知道什麼叫市夢率,但隆基股份70元的交易對價,近40倍市盈率,也並不便宜,作為投資界的「網紅」,高瓴會是高位接盤嗎?如果不是,那是否意味著隆基還會向上,具備長期投資的價值?
起風了光伏景氣確定
12月18日,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閉幕,新的規劃利好一大波行業,其中,會議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作為2021年八大重點任務之一,碳中和最直接的利好產業是:風電、太陽能和電動車。 2021年風電、光伏的政策支持力度有望加大,目前,相比風電,光伏已經實現平價上網,政策確定性更強。
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今年我國光伏行業新增裝機量預計達35GW,2021年也是我國「十四五」規劃的開啟之年。光伏行業將正式開啟替代傳統能源的成長趨勢。
隆基股份今年業績爆發,股價連創新高。其單晶矽片在全球市場佔比超過45%,位居全球第一,是中國領軍的光伏企業。根據財報,2020年前三季度實現收入338.31億元,同比增長49.08%,歸母淨利潤63.57億元,同比增長82.24%,主要受益於組件、矽片銷量增長。
從高瓴的歷史投資業績來看,持有時間一般很長,深度參與產業鏈,如果高瓴不會當「接盤俠」,那麼還有一種可能,你認為隆基股價處於的高位,可能在高瓴看來是低位,不過時間視角可能是十年以上,畢竟中央定的是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
高瓴的投資風格一向是看中行業賽道,放長線釣大魚,而不是看短期K線。
高瓴的買買買:不管價格,只買對的
今年以來,高瓴已經在新能源領域布局,先後入股通威股份、寧德時代等龍頭,除投資光伏行業外,高瓴資本今年以來先後還參與了寧德時代、恩捷股份定增,對贛鋒鋰業、億緯鋰能、先導智能也都進行了大手筆投資。
北上資金今年也一直加倉新能源,寧德時代和通威股份同樣獲北上資金大幅增持,也包括隆基股份。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隆基股份北上資金持股佔自由流通股本比例從5.42%一直被持續加倉至目前的10.97%。與此同時,今年隆基股份累計漲幅已達244%,市值增幅2285億元。
今年以來,寧德時代北上資金持股佔自由流通股本比例從3.33%一直被持續加倉至目前的10.24%,累計漲幅已達200%,市值增幅超4000億元。
通威股份北上資金持股佔自由流通股本比例從1.86%一直被持續加倉至目前的3.97%,年初至今,通威股份累計漲幅已達169%,市值增幅1000億元。
由此可見,高瓴資本持倉的新能源龍頭公司,今年累計市值飆升了5000億元,拿勝利果實繼續投光伏新能源,實屬正常。
隆基養大的孩子 要起飛了
此次轉讓股權給高瓴的是公司第二大股東李春安,減持原因並不是看衰公司前景,而是為了拿出現金增持連城數控。
連城數控是光伏及半導體行業晶體矽生產和加工設備供應商,公司主要產品為單晶爐、線切設備和磨床,現產品雖然主要用於光伏矽棒、矽片的生產,但實際也開發出了用於電子半導體領域的對應產品,2020年7月登陸新三板精選層,一年後可轉板A股。
連城數控營收78%都來自隆基股份,可以說是靠隆基股份這座大山養大的,身處新能源賽道上遊,在終端需求快速擴大預期下,未來增長確定性很強,高管的行為也能充分說明。
連城數控實際控制人為鍾寶申和李春安,2020年10月發布了股權激勵計劃,對包括高管在內的187名核心人員,要求20-22年公司三年累計收入不低於50億元,相當於每年要實現17億元的收入,而2019年營收才9.72億元,可見對公司前景多麼有信心。
目前連城數控市值才100億元,一旦上市,市值必然暴漲,增持是正常操作,李春安將隆基股權轉讓給高瓴後,還持有3~4%的股權,依然可以享受隆基之後的成長。
這樣的操作,不禁讓人想到跟隆基相關的產業鏈上的公司,類似連城數控這樣的關鍵供應商,由於處於行業上遊,並且與半導體有關係,其股價與業績的彈性可能更大。
連城控股的競爭對手,主要有晶盛機電、北方華創、上機數控。
晶盛機電主要產品為各類晶體矽生長設備,包括單晶矽生長爐、多晶矽鑄錠爐等,其他產品包括光伏智能化設備、矽棒截斷機、切磨一體機、藍寶石材料等,是光伏矽片第二大龍頭中環股份的核心供應商,與連城數控業務相似度較高。
北方華創也是隆基股份單晶爐設備的另一主要供應商,還有半導體裝備、新能源鋰電、精密元器件等業務模塊,12月21日股價觸及漲停,不過光伏並非主要業務。
上機數控主要產品為高硬脆材料專用加工設備和通用數控外圓磨床系列產品,跟連城數控主要在線切設備上競爭,去年上機數控進入下遊矽棒環節,目前形成3GW左右產能,規劃未來產能達到13GW。
不過這些公司的估值都遠高於連城數控,在PE、PB和PEG各項指標上均高出50%以上。難怪大股東聯合高瓴搞出這麼個大新聞,也要去增持,誘惑太大,高管憑藉公司上市一夜暴富的新聞已經見太多了。
短期看,相比於隆基股份,顯然連城數控會帶來更高的回報率,李春安目前持有連城數控股權市值12.46億,持股比例為13.08%,現有市值還不到100億元,套現的158億元如果大部分都用來增持連城數控,持股比例輕輕鬆鬆超過50%。在當下光伏景氣的行情下,上市後市值翻倍不成問題。
來源: 同順-深研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