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龍抬頭,大家小戶使耕牛

2021-03-05 央視新聞

明天是農曆二月初二。二月二龍抬頭,大家小戶使耕牛,大倉滿、小倉流……潛龍從沉睡中抬頭驚起,雷動風行,雷風相薄,引發春之生機勃勃。從這一天起,田間鶯飛草長,地裡農耕忙,一年的辛勞就從這會兒開始了。

《春龍節的來歷》

選自《中國傳統節日與文化》 作者/孫晶磊 劉孝聽

在農家人眼裡,農曆二月二是很重要的傳統節日。因為這個時節,年慶剛剛結束,雨水逐漸增多起來,田間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因而人們稱它為「春農節」、「龍頭節」,有農諺曰:「二月二,農抬頭,大家小戶使耕牛。」由於「龍」與「農」諧音,又有「二月二,龍抬頭」之說,春農節又被叫做「春龍節」、「龍頭節」。

春龍節這天,人們要早起煮麵條、炸油糕、爆玉米花,寓意挑龍頭、吃龍膽,慶祝「金豆開花,龍王升天」,祈禱新的一年五穀豐登。

龍頭節傳說在三皇之首伏羲氏時期就有了。伏羲氏非常重視農桑,獎賞耕田,每年二月二這天,皇帝御駕親耕,皇后娘娘送飯。後來的黃帝、唐堯、夏禹等紛紛效法先王。周武王在位時期發揚光大,每逢二月初二,都舉行盛大儀式,讓文武百官都親耕一畝三分地。後來人們從這天起都要春耕,開始一年的辛勤勞作。

東漢文字學家許慎,在他的著作《說文解字》中解釋了龍。他說:「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長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潛淵……」農曆二月初二,正值驚蟄、春分時節,春回北國,冬眠動物開始復甦,這就是二月二龍抬頭的習俗的最早記載。後來明朝沈榜在《宛署雜記》中寫道:「宛人呼二月二為龍抬頭。鄉民用灰自門外委婉布入宅廚,旋繞水缸,呼為『引龍回』。」

「二月二」為何是「龍抬頭」?其實,所謂「龍抬頭」指的是經過冬眠,百蟲開始甦醒。所以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蠍子、蜈蚣都露頭。」表示春季來臨,萬物復甦,蟄龍開始活動,預示一年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

相傳,唐朝武則天當上皇帝,改國號為周,玉皇大帝知道了非常憤怒,傳諭四海龍王,三年內不得向人間行雲布雨,不久,蒼茫大地,遍野哀鴻,一片枯黃。司掌天河的龍王不忍看到人間這種慘景,為救黎民百姓,竟不顧玉皇之命,為人間降了一場透雨。玉帝勃然大怒,將龍王打下天宮,壓在凡間的一座大山下面。山下還立了一塊碑,上面寫道:龍王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靈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

人們為了拯救龍王,到處尋找開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這一天,人們正在翻曬金黃的玉米種子,猛然想起,這玉米就像金豆,炒開了花。於是家家戶戶爆玉米花,並在院裡設宴焚香,供上「開花的金豆」。玉帝一看人間家家戶戶院裡金豆花開放,只好傳諭,詔龍王回到天庭,繼續給人間興雲布雨。

從此以後,民間形成了習慣,每到二月二這一天,人們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大人小孩還念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

相傳二月初一是太陽星君的生日,在唐代叫做「中和節」。據《唐書·李泌傳》記載,唐中葉以前,春天只有三個節日——農曆正月九、正月晦(三十日)和三月上巳節,二月沒有節日。唐德宗時,李泌上書,廢正月晦,以農曆二月一為中和節,以示務本。德宗十分贊同,並下令以農曆正月初二、二月朔和三月上巳合稱「三令節」。官府在中和節要休假一日。到這天,「民間以青囊盛百穀,果實,互相饋贈」,稱做「獻生子」(《春明歲時瑣記》)。直到明代,中和節被改在二月二。中和節的節俗活動,也從中和節中吸取了很多祭祀內容,使其更加豐富多彩。關於二月二的祭祀活動,各地名目繁多,說法不一,有祭日神、祭土地神,還有拜花神等。

從科學角度看,農曆二月初二還是「驚蟄」前後,大地開始解凍,天氣逐漸轉暖,農民告別農閒,開始下地勞作了。所以,古時把「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因此,盛行於我國民間的春龍節,在古時又稱「春耕節」。據說,這一天龍王如果還沒有醒的話,那轟轟隆隆的雷聲就要來呼喚它了。其實,在農曆二月以後,「雨水」節氣來臨,冬季的少雨現象結束,降雨量將逐漸增多起來,這本來就是華北季風氣候的特點。

🐲吃龍食

二月二吃餅,曰「龍鱗餅」;二月二吃麵,曰「龍鬚麵」;還有「龍耳餃子」「龍眼餛飩」「龍子飯」等。許多普通的食品,都借龍來命名,大概都是為了感謝龍的恩德,感謝龍為人間帶來甘雨,帶來食物,帶來生命。

🐲剃頭

二月二,龍抬頭。鄉間又有「剃龍頭」之俗。老百姓在過大年前,都要剃頭,所謂「有錢沒錢,剃頭過年」。正月裡,一般不剃頭。到二月二龍抬頭之日,人們都要理髮剃頭,大約也是為討個吉利,沾一些龍的吉祥喜氣。二月二剃龍頭,可能還有「期望成龍」,希望狀元及第,有一個美好前程的寓意。

🐲燻蟲兒

從明朝起,民間就流行「燻蟲兒」的習俗。二月二這一天,人們把元旦祭祖所用的餅或新做的餡餅用油炸來吃,用炸油的氣味來燻床或炕,把將要復甦的「蟲兒」燻死,來祛除病災,保障健康。一般人家在這天還要清掃房屋。俗諺說:「二月二日掃房梁,蠍子蜈蚣沒處藏。」

🐲引龍

在晉西北,二月二早上太陽沒出山以前,家家戶戶都要提桶到河邊或井邊取水。汲水時桶裡放著銅錢,提上水後邊走邊灑,到家後將剩下的水倒入水缸,這樣就把「錢龍」引回來了。

🐲接「姑娘」

在蘇北,有「二月二,帶姑娘」之說。正月裡「姑娘」是不能住在娘家的,到了二月初二,娘家人就來接女兒回去,住上幾天,一是正月裡忙活了好長時間,比較勞累,接回娘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剛開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勞犒勞她。

🐲踏青

宋朝時二月二叫「花朝節」,把這一天指定為百花生日。到元朝時又有「踏青節」之稱,百姓在這一天出去踏青、郊遊。有的人在踏青回家時,沿途採摘此蓬葉(一種地上生長的花葉)拿回自家在門前拜祭,有「迎富」之意。

《二月二日》

白居易(唐)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

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

《二月二日》

李商隱(唐)

二月二日江上行,東風日暖聞吹笙。

花須柳眼各無賴,紫蝶黃蜂俱有情。

萬裡憶歸元亮井,三年從事亞夫營。

新灘莫悟遊人意,更作風簷夜雨聲。

《二月二日出郊》

王庭珪(宋)

日頭欲出未出時,霧失江城雨腳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雲猶含態石披衣。

煙村南北黃鸝語,麥隴高低紫燕飛。

誰似田家知此樂,呼兒吹笛跨牛歸?

《二月二日即事》

方嶽 (南宋)

春潮昨夜沒平灘,一雨催花色半含。

雁喚元宵歸塞北,燕銜新社到江南。

無歡不必遊花樹,有病何須置藥籃。

只把公忠答天地,從教兒女鬧冠簪。

圖/視覺中國

本期監製/唐怡 主編/李浙 王興棟 編輯/文雅

相關焦點

  • 中國傳統節日之龍抬頭,「二月二龍抬頭,大家小戶使耕牛」
    大家好,我又來啦,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中國傳統節日的第3個節日,頭牙。相信大家很多人都不知道銅牙是什麼,但是如果我說到龍抬頭,相信很多人就知道,這是什麼了。為什麼會這樣子呢?因為中國各地區的習俗文化有所不同,所以名稱代號呢也會有一點的出入,但是都是同一個意思,只是名字不一樣而已。
  • 二月二龍抬頭,風調雨順好兆頭
    2019年3月8日,農曆二月初二,俗稱龍抬頭,亦稱春龍節,春耕節,萬神都會、土地神誕日,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之一。
  • 二月二龍抬頭的龍是什麼意思 二月二龍抬頭的習俗
    二月二龍抬頭的龍是什麼意思 二月二龍抬頭的習俗時間:2020-02-24 13:3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二月二龍抬頭的龍是什麼意思 二月二龍抬頭的習俗 龍頭節又名春耕節、農事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二月二稱為龍抬頭與古代天象有關。
  • 二月二龍抬頭是什麼意思?二月二龍抬頭有何禁忌和講究?
    農曆二月初二,我國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的諺語,表示春季來臨,萬物復甦,蟄龍開始活動,預示一年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民間對二月二也有很多講究。那麼,在民間傳說中,二月二龍抬頭有何禁忌和講究?二月二龍抬頭是什麼意思?》》》推薦閱讀:關於二月二龍抬頭的古詩詞有哪些?
  • 二月二「龍抬頭」 防「疫」不誤民俗
    【解說】二月二龍抬頭,大家小戶使耕牛,大倉滿,小倉流  看到上面這個民謠,小夥伴們就知道今天是農曆二月初二,在北方叫「龍抬頭」,亦稱春龍節;在南方叫踏青節。此外,也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青龍節等。  【解說】為什麼是龍「抬頭」呢?
  • 二月二龍抬頭 不可不知的十五件事
    今天推送的關於二月二的習俗+美圖,你們好好欣賞~龍抬頭(二月二)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是漢族民間傳統節日。龍抬頭是每年,農曆二月初二,俗稱青龍節,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它是中國城鄉的一個傳統節日。
  • 二月二龍抬頭,願君鴻運當頭!
    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龍抬頭日,亦稱春龍節。在南方叫踏青節,古稱挑菜節。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大家小戶使耕牛。」此時,春季來臨,萬物復甦,蟄龍開始活動,預示一年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二月二,龍抬頭 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龍抬頭日」,亦稱「春龍節」。在南方叫「踏青節」,古稱「挑菜節」。大約從唐朝開始,中國人就有過「二月二」的習俗。
  • 二月二龍抬頭是幾月幾號-二月二龍抬頭是什麼意思
    二月二龍抬頭的時間是2020年2月24日,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今年什麼節日都過得很平淡,十天前的情人節,小編差點就給忘了,如今疫情向好,很多省市已經連續幾天零增長,大家的心情似乎也隨著這些好消息,有了春天的感覺,今天是農曆二月初二龍抬頭的好日子,廣東中公教育在這裡還是借用央視新聞主持人歐陽夏丹姐姐的話溫馨提醒大家
  • 二月二龍抬頭 | 高淳人,今天你剃龍頭、扶龍鬚、引錢龍開運了嗎?
    今天是3月18日,農曆二月初二,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又叫做」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龍頭節」。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大家小戶使耕牛。」此時,陽氣回升,大地解凍,春耕將始,正是運糞備耕之際。高淳人素有正月不剃頭,到二月初二剃龍頭的說法。傳說武則天廢唐立周稱帝,惹得玉帝大怒,命令龍王三年不下雨。
  • 二月二龍抬頭的由來簡短介紹 二月二龍抬頭傳說故事
    二月二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龍抬頭,龍抬頭在民間也被人們稱為是春龍節,但很多人對龍抬頭並不是很了解,那麼二月二龍抬頭來歷由來及傳說故事是什麼呢?  二月二龍抬頭的來歷  農曆二月初二之所以稱為龍抬頭節其實與古代天象有關,我國古代天文學家根據日月五星的運行軌跡把天空劃分為28天宿,以此來表示日月五星的運行和位置。
  • 二月二龍抬頭是什麼意思?二月二龍抬頭微信勵志希望祝福語大全
    二月二龍抬頭是什麼意思?農曆二月初二夜空會出現一顆新星,叫「龍角星」,傳說它是龍的眼睛蟄伏了一冬的龍,睡懶了遲遲不肯醒。把身體緊緊地藏在地平線下,對你眨眨眼又睡去。人們無奈只得布香案、焚香禱告,請他早日回歸。神龍聽到了人們的心願抬頭醒來,沖天而飛,行雲布雨,於是,這天就稱為「龍抬頭」。
  • 「二月二、龍抬頭」的由來,為什麼要「二月二」龍才抬頭呢
    中國自古就有有著祭龍的習俗,傳說龍是興雲化雨的神邸,在二月初二這一天祭祀龍神,就可以保佑一年的風調雨順、莊稼豐收。為什麼要「二月二」龍才抬頭呢?一、「二月二,龍抬頭」的由來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龍抬頭日」,亦稱「春龍節」。在南方叫「踏青節」,古稱「挑菜節」。大約從唐朝開始,中國人就有過二月二的習俗。二月二龍抬頭,明代已見此俗。沈榜《宛署雜記》記載:「宛人呼二月二為龍抬頭。鄉民用灰自門外委婉布入宅廚,旋繞水缸,呼為引龍回。」
  • 二月二龍抬頭,祝您一年好運從這頭到那頭!
    因為這個時節,年慶剛剛結束,雨水逐漸增多起來,田間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因而人們稱它為「春農節」、「龍頭節」,有農諺曰:「二月二,農抬頭,大家小戶使耕牛。」由於「龍」與「農」諧音,又有「二月二,龍抬頭」之說,春農節又被叫做「春龍節」、「龍頭節」。
  • 今天二月二龍抬頭:一定要知道這些禁忌和習俗!(附剪髮吉時表)
    傳說武則天廢唐立周稱帝,惹得玉帝大怒,命令龍王三年不下雨。龍王不忍生靈塗炭,偷偷降了一場大雨。「二月二」這天民間一直有「理髮去舊」的說法。為孩子理髮,叫「剃喜頭」,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孩子健康成長,長大後出人頭地;大人理髮,叫「剃龍頭」,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運。有民諺為證:「二月二,龍抬頭,孩子大人要剃頭。」
  • 明天二月二龍抬頭:一定要知道這些禁忌和習俗!(附剪髮吉時表)
    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大家小戶使耕牛。」此時,陽氣回升,大地解凍,春耕將始,正是運糞備耕之際。傳說武則天廢唐立周稱帝,惹得玉帝大怒,命令龍王三年不下雨。龍王不忍生靈塗炭,偷偷降了一場大雨。「二月二」這天民間一直有「理髮去舊」的說法。為孩子理髮,叫「剃喜頭」,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孩子健康成長,長大後出人頭地;大人理髮,叫「剃龍頭」,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運。
  • 二月二龍抬頭!疫情當前,也不妨礙北京人享受美食
    對北京人來說,二月二龍抬頭,可是個相當重要的日子。在過去,二月二是春耕的先聲。因為這個時節,年慶剛剛結束,雨水逐漸增多起來,田間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因而人們稱它為「春農節」、「龍頭節」,有農諺曰:「二月二,農抬頭,大家小戶使耕牛。
  • 二月二龍抬頭的來歷及傳說
    那麼二月二龍抬頭的來歷是什麼?二月二龍抬頭有什麼傳說故事?快點隨萬年曆小編詳細了解下這蘊含美好意義的節日吧。  二月二龍抬頭的來歷  中國民間認為,龍是吉祥之物,主管雲雨,而農曆「二月二」這天是龍欲升天的日子。
  • 有關二月二龍抬頭的古詩詞,值得大家收藏
    有關二月二龍抬頭的古詩詞,值得大家收藏時間:2020-02-23 19:5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有關二月二龍抬頭的古詩詞,值得大家收藏 二月二龍抬頭詩詞 二月二日 (唐)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 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
  • 二月二龍抬頭,這些禁忌一定要知道!
    二月二前後,蛇、蚯蚓等結束冬眠、開始活動。民間認為,龍是天子的象徵,是祥瑞之物,更是風雨的主宰,而「二月二」則是龍欲升天開始活動的日子,故曰「二月二,龍抬頭」。那麼,為什麼不是「二月一」或「二月三」呢?民俗專家解釋說,這和我們民俗中喜歡雙數有關。民俗專家表示,在中國古代,尤其是秦漢及其以前,凡像一月一、二月二、三月三之類的「重日」多被認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
  • 「龍抬頭」為啥是二月二?
    龍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著極高的地位,它是祥瑞之物,百鱗之長,更是和風化雨的主宰。傳說每逢農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象徵春回大地、萬物復甦。因此,這一天稱之為春龍節。我國北方廣泛流傳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為什麼不是「二月一」或「二月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