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要廢除漢字,此人寫下2篇「奇文」反駁,全文竟讀音相同

2020-12-15 淺弋道歷史

文/淺弋道歷史

漢字作為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智慧結晶,它們對中華民族的傳承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科技落後、物質匱乏的年代,漢字是各朝各代歷史的載體,它們用一個個符號記錄著奇人異事,在幾千年的歷史沉澱中,漢字不僅是全世界唯一廣泛使用的高度發達的文字,也是歷史較為悠久的存在。從最初的象形無文字發展到如今的簡體字,漢字能夠流傳至今不僅是它自身的魅力所致,更多的還有文人墨客對它的維護。

封建時期朝代更迭頻繁,很多當政者為了一統天下,不僅在思想上對臣民做束縛,在文化上更是大刀闊斧的改革。文字曾經幾度被廢,最為動蕩的一次就是晚晴民初時期,一些反腐倡新的愛國人士想要廢除文字來救國救民。出發點是好的,只是這個過於極端的方式令人汗顏。

為解放思想而廢除文字,是世代使然還是人為所致?

近代史的中國是一部血淚史,晚清政府逐漸走向滅亡,西方列強強行打開國門,國內民不聊生、戰火四起,國難當頭,眾多愛國人士挺身而出,他們有的棄筆從戎投入戰場,親臨前線為保家衛國浴血奮戰;有的捨生取義,為獲取敵方情報深入簡出、隱姓埋名,為端掉敵方犧牲自我;有的視死如歸,以筆做槍,散盡積蓄,為保護國家文化傾盡所有。在內憂外患的局勢中,身處苦悶中的文人志士想要找出新的方向,解放思想、撅棄糟粕,在各種文化碰撞中,他們將眾人不能清醒的根源歸結於繁瑣的文字,部分新思想人認為那些滿口「之乎者也」的文人就是因為被文字束縛才看不清局勢,「想救國必須廢文字」的浪潮迅速推廣開來!

這場轟轟烈烈的廢文行動很快得到了各路專家學者的認可,急於改革的傅斯年曾公開表示:笨重繁瑣的文字不應該出現在自由開放的時代;魯迅也對此表示贊可,學術界、文學界頗有權威之人對其表示認可,文字一時間成為了口誅筆伐的存在。

文字拉丁化和漢字複雜化的激烈角逐,究竟誰能略勝一籌?

為了解決廢除文字後沒有載體的問題,專家們在此期間推出了簡單明了的「拉丁化文字」,之所以是拉丁化,就在於簡單快捷、便於記憶,這種文字沒有繁瑣的方塊字難以書寫,它用字母組成、用拼音拼寫,看起來高效簡單,卻沒有一定的文化沉澱。很多語句的表達在拉丁文字中將會有所缺失。

漢字是否應該被廢除在整個文學環境中鬧得沸沸揚揚,眾人為了加快拉丁文的普及,不約而同地贊同廢除「誤國誤民」的漢字,在千鈞一髮之際,有一個專家挺身而出,用兩篇文章來表示自己的抗議!

兩篇奇文在不聲不響中就擊潰拉丁化文字,怎樣的魅力留住了漢字?

這兩篇文章一經發出就震驚了文學界,讓很多想要廢除文字的人一度沉默,廢除漢字風波也不了了之。這兩篇文章是什麼?有何獨特之處?為何能徵服眾專家?寫下奇文的人名叫趙元任,趙元任出身於書香世家,在耳濡目染中,自幼對文學漢字興趣頗濃,他發奮圖強、成績優異,26歲就獲得了博士學位,是少有為的代表人物。

在聽聞專家想要廢除漢字時,他既震驚又緊張,坐立不安,在偌大的「廢漢字」潮流中發聲無異於以卵擊石,冥思苦想後,他寫了兩篇奇文作為反擊,這兩天奇文堪稱難以超越的經典,《施氏食獅史》和《季姬擊雞記》短短兩篇文,打臉了眾多了號稱漢字無用的專家!

這兩篇文奇在三個地方,第一:全篇文章讀音相同、音調不同卻寓意深遠,音同字不同、意義也不同,這是老祖宗在幾千年的文化沉澱中留給後人的無價財富,目前為止,找不到任何一個同音不同意的其他文字前來代替漢字;第二:無限趣味,拉丁漢字雖然可以讓人學會學懂,但它完全沒有語言的優美性、含蓄性、沉澱性,用拉丁漢字寫出來的文章猶如蒼白無力的流水帳,毫無趣味,趙元任的全篇文章只發一個音、就可以理解為趣味十足、意義深遠的小故事!

在趙元任以及其他專家的力挺下,漢字完好無損地流傳至今,在這場轟動一時的風波中,趙元任用滿腹才華權勢了漢字的魅力,時代在變,但有些不可替代、無法超越的精華是不容質疑、不能改變。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專家要廢除漢字,他寫2篇奇文反駁,全文讀音相同,專家讀完服了
    專家要廢除漢字,他寫2篇奇文反駁,全文讀音相同,專家讀完服了 眾所周知晚清至民國時期,國家貧弱,屢受他國欺負,這讓我國的學子十分憤然,因此非常想改變國家的狀況,所以仔細研究了中西方文化,一些專家得出,國家之所以落後、腐敗,歸根結底在於舊的傳統文化,而舊傳統文化之所以這麼頑固,原因則在於漢字,
  • 專家提議廢除漢字,改用字母,他寫下2篇奇文反駁,全文讀音一樣!
    我國主要的文字就是漢字,漢字在很久以前就誕生了。漢字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變得成熟,才會成為現在我們這些獨特的漢字。當然,沒有一個文明的發展過程都是順利的,而漢字也是不例外的。曾經有專家提出要廢除漢字,直接改用字母,而有一個奇人就寫下2篇奇文反駁,全文的讀音竟然都是一樣,是怎麼一回事?
  • 專家提議廢除漢字,改用字母,他寫下2篇奇文反駁,全文讀音一樣
    我國主要的文字就是漢字,漢字在很久以前就誕生了。漢字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變得成熟,才會成為現在我們這些獨特的漢字。當然,沒有一個文明的發展過程都是順利的,而漢字也是不例外的。曾經有專家提出要廢除漢字,直接改用字母,而有一個奇人就寫下2篇奇文反駁,全文的讀音竟然都是一樣,是怎麼一回事?
  • 專家提議廢除漢字,他寫2篇奇文對其反駁,全文讀音一樣
    不過在近代時期,卻有著一群專家提議廢除漢字,還好有一位文人,他寫2篇奇文對其反駁,全文讀音一樣,這才保留了漢字。 更有一部分人認為國家之所以落後腐敗,完全是因為傳統文化,而漢字則是傳統文化根深蒂固的主要原因。因此他們認為想要改變拯救國家,必須要廢除漢字,掃除舊文化,而原本的漢字則改用為簡單易學的拉丁字母。
  • 專家要求廢除中國幾千年漢字,他寫2篇奇文反駁,全文讀音相同
    而因為漢字太難,曾有專家要求廢除中國幾千年漢字,他寫2篇奇文反駁,全文讀音相同近代以來,為了挽救國家危亡,並徹底改變中國貧窮落後的面貌,許多能人志士在各個領域,都做出了偉大的嘗試,其中就包括漢字領域。而眼看著中國文盲率居高不下,一些專家學者便認為只有廢除漢字,學習簡單的拉丁文字母,通過字母組合來表示含義,才能夠挽救落後的中國。
  • 專家建議廢除漢字,用字母代替,他用2篇奇文諷刺,全文讀音相同
    黃帝是古代中原部落聯盟的首領,由於當時的社會發展,聯盟之間的外交事務日益增加,因此各部落聯盟之間,迫切地需要建立一套,共享的交際符號,而當時負責搜集和整理共享文字的工作,是交給史官倉頡負責的,由此漢字經倉頡之手,被創造了出來。歷史上漢字的發展,經歷過很多次的轉變。
  • 專家提議廢除漢字,用字母代替,他寫2篇奇文反駁,全文一個讀音
    不同的文化體系有著不同的文字,這些文字都發揮著相同的作用——傳承文化,中國的漢字就是中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關於漢字的起源,歷史上眾說紛紜。漢字對於我國的發展可以說是至關重要,但在近代時期,專家提議廢除漢字,用字母代替,他寫2篇奇文反駁,全文一個讀音。
  • 專家建議廢除漢字,改用字母,他寫2篇奇文反駁,全文僅一個讀音
    但最終,一位文人寫出2篇全文僅有一個讀音的奇文後,強有力地證明了漢字的不可替代性,從此,廢除漢字的呼聲也就從此消失了。 01 在民國初年時,受晚清動蕩的影響,當時的中國內部也是比較混亂的狀態,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先進思想開始進行激烈的碰撞。很多文人專家就開始對中華文化產生了懷疑的態度。
  • 魯迅要廢除漢字,他寫2篇奇文反駁,全文一個讀音,魯迅讀完傻了
    漢字是中華民族的文字,傳承著中華文明,記載著中華歷史。漢字歷經兩千多年的歷史,逐漸的演變和發展,才形成了如今我們所看到的漢字。然而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漢字曾經也經歷了一次磨難,有些人要建議廢除漢字,改用其他的文字。
  • 學者提出廢除漢字,此人不服寫下千古奇文,全文只有一個讀音
    為了讓民眾更了解漢字,有的學者發起了白話文運動,但也有的學者認為,漢字應該被廢除。學者提出廢除漢字當時的中國社會,大多數人都成了只會說話,不會寫字的文盲。漢字本身是沒有錯的,但又一部分學者認為,文盲的比率這麼大,是因為漢字本身的複雜難學,即便是進行了白話文運動,這樣的現象也不會有改變。
  • 民國時有專家提議廢除漢字,才子寫下奇文反駁,全文只有一個讀音
    而到了近現代晚清至民國時期,國家貧弱,屢受他國欺負,這就使得我國的文人開始救亡圖存,他們通過早就中西方文化,一些專家主張要廢除漢字。在中國古代社會中大部分人都是文盲,因此這些人腦中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思想麻木,封建奴性深入骨髓,想要改變他們的思想就只能讀書識字,然而繁體字卻學起來又很困難,所以漢字的學習成了阻礙思想進步的最大障礙,於是大批的學者站出來,提出了廢除漢字的運動。
  • 民國有專家提議廢漢字,才子寫下2篇奇文反駁,全文只有一個讀音
    有很多人覺得在現如今社會當中,根本就不會應用到文言文,有一些漢字我們在平時交際當中也完全不會去涉及,所以曾經有專家曾提出廢除中國幾千年的漢字。對於專家的這個提議,有一個人為此寫兩篇奇文進行反駁,更加奇葩的是,這兩篇文章全文讀音是一樣的,說到這相信大家都很好奇吧,別慌後面就會講到這兩篇文章的內容了。
  • 激進學者提出「廢除漢字」,他寫下兩篇奇文反駁,全文讀音相同
    其中就包括漢字領域的改革。要知道民國時期推行的繁體字相比於現在的簡體字來說,不但結構複雜,書寫起來更是難上加難,如此一來,中國的文盲率是居高不下。而此時虎視眈眈的日本已經在著手研製航空母艦,可是中國居然還有百分之八九十國民都是目不識丁的文盲。眼看中國的文盲越來越多,有志之士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絞盡腦汁在思考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 專家學者要廢除漢字,學霸寫2篇千古奇文反駁,全文只有一種讀音
    專家學者要廢除漢字,學霸寫2篇千古奇文反駁,全文只有一種讀音!漢字,又稱之為中文、中國字,是漢語的記錄符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同時也是上古時期各大文字體系中唯一傳承至今者,迄今為止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
  • 專家聯名要求廢除幾千年的漢字,他寫2篇奇文反駁,全文讀音一樣
    當時的國人們不斷反思是不是由於舊的傳統文化,才導致中國如此的落後,腐敗,才導致當時的中國人人可欺,出於愛國的目的,國內開始了掃除舊文化的浪潮,而舊文化的一切都離不開漢字,掃除舊文化就必須廢除中國幾千年的漢字。當時章太炎老先生的弟子錢玄同甚至這樣說道:「漢字不滅,中國必亡!」就這樣,一場轟轟烈烈的廢除漢字的運動開始了。
  • 專家提議廢除漢字改用字母,他寫2篇奇文諷刺,全文讀音一樣
    從甲骨文到楷書到行書再到簡體漢字,歷經了時間的衝刷任然屹立不倒,漢字代表的不僅是溝通交流的工具,更是代表著中國的千年文明。然而就是這樣的文化瑰寶,曾經還一度面臨著被淘汰的尷尬境地,當時不少專家提議廢除漢字改用字母,有一愛國人士寫2篇奇文諷刺,全文讀音一樣,從而打消了他們的念頭。
  • 語言天賦超強的他,寫下2篇奇文,反駁專家提出的拼音替代漢字!
    同時,一些專家積極研究中西方文化,當時的中國內部受晚清動蕩的影響,兩種文化產生了激烈的碰撞。一些專家認為,國家之所以會腐敗是因為舊傳統文化的頑固,而傳承傳統文化的載體就是漢字,最後專家建議廢除漢字,改用字母。在這一歷史階段,中國社會對於漢字的牴觸不可謂不大。
  • 專家建議廢除漢字改用字母,他寫下96字奇文反駁,全文僅一個讀音
    文/阿聞標題:專家建議廢除漢字改用字母,他寫下96字奇文反駁,全文僅一個讀音這個漢語在我們中國的歷史當中非常的悠久,也是現在全世界以來使用人數最多的一個語言但是就是對於這樣一種特殊的文化,近代的一些專家學者卻認為應該要從根本上將這一組漢字廢除掉,因為根本的原因就是說漢字的音譯拼寫太複雜,根本就不利於國家的教育和推廣普及,甚至還想用簡易的字母來代替漢字。在當時的時候,這個人提出來這些意見的時候,還處於民國時期,當時全國的文盲幾乎已經超過了80%,一個國家只有首先在精神上面富足起來,物質才能跟著有所發展。
  • 專家提議用拼音代替漢字,他寫2篇奇文反駁,全文只有一個讀音
    而漢字的起源,相傳是倉頡所造。倉頡呢,他是黃帝時期的一個史官,當時因為部落聯盟之間的外交頻繁,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各盟聯共享的交際符號。而這搜集及整理共享文字的工作,便交在史官倉頡的手上了,後來便出現了漢字。我國的漢字博大精深,從甲骨文、金文、篆書到如今普遍使用的行楷,經歷了幾千年的漫長曆程,極富有生命力,至今仍未完全定型。
  • 專家聯名要廢除幾千年的漢字,他寫2篇奇文反駁,全文讀音都一致
    魯迅說出這番話並不是說要漢字徹底消失,而是說漢字過於繁複,不利於勞動人民的學習。新文化運動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現的,反傳統、反孔教、反文言。魯迅先生跟劉半農還提出了漢字拉丁化這個想法,指的是漢字拼音化的一種具體形式。這個設想是用拉丁字母代替漢字,最終達到廢除漢字的效果。他們認為這樣子就能在短時間內大幅增加人民的識字率,好跟西方國家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