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以來,中國與歐盟就中歐投資協定(BIT)的談判頻率出現明顯提升,這很可能是受到今年11月15日中國與東協10國及日本、韓國、紐西蘭、澳大利亞正式籤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影響。據悉,在RCEP完成籤署前,中歐雙方領導人就曾在今年9月表示,爭取在2020年完成BIT的談判;在RCEP完成籤署後,歐盟中國商會會長周立紅迫不及待地對中國表示,盼望雙方能夠儘快籤署BIT。眼下,基於中歐雙方的積極行動,中歐BIT談判也一度迎來新進展。
美國不希望中歐達成投資協定
據悉,今年12月6日至11日,中國與歐盟就中歐投資協定的談判已經進行到了第35輪,雙方在合作方面都表現出了顯著的意願,同樣希望通過更為積極的努力以實現年內完成中歐BIT談判的目標。不過,中國的發展一向容易遭到美國的幹擾,此次也不例外。據FX168財經報社12月21日報導,美媒爆料,美國一名重要人士在當天公開表示,希望歐盟能與美國展開關於中國經濟合作夥伴相關事宜的談話。外媒對此分析表示,其言外之意是不希望中歐達成投資協定。
美國之所以不希望歐盟與中國達成投資協議,很可能是因為擔心中歐間緊密的經濟合作會影響到歐美間的經貿往來。據商務部發布的報告顯示,中國在2019年對歐洲地區的總投資達到了105.2億美元,同比增幅達59.6%;此外,今年前11個月,中歐貿易總額達到4.05萬億元,增長4.7%。其中,中國對歐盟貿易順差為8401.9億元,增加19.9%。
不僅如此,從歐盟統計局的數據可以明確看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已經「擠」下美國,成為歐盟第一大貿易夥伴。誠然,中歐經濟關係日漸密切的趨勢,令美國深感不安,這使得美國在11月做出了罕見的舉動,對歐盟部分商品的進口稅率調低50%,總計減免約2億美元(折合約13億元人民幣)費用。
中歐投資協定談判陷入僵局是假新聞
需要注意的是,繼美國重要人士發言之後,沒過幾天,就有德國媒體報導稱目前中歐BIT談判陷入僵局,原因是中國希望投資歐盟核電站。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12月24日回應表示,所謂中方提出希望投資歐盟核電站,造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陷入僵局的消息是假新聞。汪文斌指出,中歐投資協定是對雙方有利的協定,有利於推動中歐貿易自由化和投資便利化,平衡解決雙方關切,促進中歐經貿關係健康穩定發展。
12月25日,汪文斌強調,中歐投資協定旨在為雙邊投資提供更多的機會和良好的制度保障,協定達成需要雙方共同努力,相向而行。中方致力於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將在維護好自身安全發展利益的前提下,按照自身的節奏開展對外談判,努力與歐方達成一項全面、平衡、高水平的投資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