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幹擾中歐經濟合作,德媒稱BIT談判陷入僵局?中方:假新聞

2021-01-09 海峽財經資訊

近段時間以來,中國與歐盟就中歐投資協定(BIT)的談判頻率出現明顯提升,這很可能是受到今年11月15日中國與東協10國及日本、韓國、紐西蘭、澳大利亞正式籤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影響。據悉,在RCEP完成籤署前,中歐雙方領導人就曾在今年9月表示,爭取在2020年完成BIT的談判;在RCEP完成籤署後,歐盟中國商會會長周立紅迫不及待地對中國表示,盼望雙方能夠儘快籤署BIT。眼下,基於中歐雙方的積極行動,中歐BIT談判也一度迎來新進展。

美國不希望中歐達成投資協定

據悉,今年12月6日至11日,中國與歐盟就中歐投資協定的談判已經進行到了第35輪,雙方在合作方面都表現出了顯著的意願,同樣希望通過更為積極的努力以實現年內完成中歐BIT談判的目標。不過,中國的發展一向容易遭到美國的幹擾,此次也不例外。據FX168財經報社12月21日報導,美媒爆料,美國一名重要人士在當天公開表示,希望歐盟能與美國展開關於中國經濟合作夥伴相關事宜的談話。外媒對此分析表示,其言外之意是不希望中歐達成投資協定。

美國之所以不希望歐盟與中國達成投資協議,很可能是因為擔心中歐間緊密的經濟合作會影響到歐美間的經貿往來。據商務部發布的報告顯示,中國在2019年對歐洲地區的總投資達到了105.2億美元,同比增幅達59.6%;此外,今年前11個月,中歐貿易總額達到4.05萬億元,增長4.7%。其中,中國對歐盟貿易順差為8401.9億元,增加19.9%。

不僅如此,從歐盟統計局的數據可以明確看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已經「擠」下美國,成為歐盟第一大貿易夥伴。誠然,中歐經濟關係日漸密切的趨勢,令美國深感不安,這使得美國在11月做出了罕見的舉動,對歐盟部分商品的進口稅率調低50%,總計減免約2億美元(折合約13億元人民幣)費用。

中歐投資協定談判陷入僵局是假新聞

需要注意的是,繼美國重要人士發言之後,沒過幾天,就有德國媒體報導稱目前中歐BIT談判陷入僵局,原因是中國希望投資歐盟核電站。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12月24日回應表示,所謂中方提出希望投資歐盟核電站,造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陷入僵局的消息是假新聞。汪文斌指出,中歐投資協定是對雙方有利的協定,有利於推動中歐貿易自由化和投資便利化,平衡解決雙方關切,促進中歐經貿關係健康穩定發展。

12月25日,汪文斌強調,中歐投資協定旨在為雙邊投資提供更多的機會和良好的制度保障,協定達成需要雙方共同努力,相向而行。中方致力於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將在維護好自身安全發展利益的前提下,按照自身的節奏開展對外談判,努力與歐方達成一項全面、平衡、高水平的投資協定。

相關焦點

  • 中歐投資協定談判陷僵局,存在多個明顯分歧
    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在衝刺階段陷入僵局,可持續發展、勞工權益與美國施壓等成為主要阻礙因素。而據報導,中國對核能提出更多要求,使中歐談判更趨複雜化。2020年 12月21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北京集體會見歐盟及27個成員國駐華使節。
  • 中歐BIT談判年內能否完成?商務部答21記者:近日取得重要進展
    距離年底不足半月,中歐投資協定談判能否如期在今年完成?12月17日,在商務部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就此回應21世紀經濟報導提問時指出,12月6-11日,中歐雙方舉行了第35輪投資協定談判。雙方聚焦文本和清單遺留問題進行了磋商,取得了重要進展。
  • 王毅還沒抵達德國,默克爾就對中方拋出橄欖枝:期待加強中歐合作
    美國長期以來,以自我為中心,隨意踩踏盟友的核心利益,近日就有俄專家傳出消息,歐洲各國欲與中國加強聯繫深化合作,從而擺脫美國對其牽制。王毅外長到訪之際,德方向中方拋出橄欖枝當地時間8月28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在柏林舉行的記者會上公開表示願意與中國保持對話,深化交流與合作,這是德國向中國拋出橄欖枝。
  • RCEP達成之後,中歐BIT談判也正加速
    來源:金十數據自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正式籤署後,許多人的目光便轉向了中歐投資協定(BIT)、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等利於中國經濟發展的協定,而就在近日,中歐BIT談判傳來了好消息。
  • 外交部就中美在南極聯合救援澳大利亞科考隊員等答問_新聞中心...
    以下為答問實錄:路透社記者:德國媒體報導,歐中投資協定談判在最後關頭受阻,因為中方在核能合作方面提出更多要求。中方對此有何評論?汪文斌:中歐投資協定是對雙方有利的協定,有利於推動中歐貿易自由化和投資便利化,平衡解決雙方關切,促進中歐經貿關係健康穩定發展。
  • 外交部就中方對「一帶一路」下階段合作等答問
    關於第二個問題,中歐雙方一直就投資協定談判保持著密切溝通。今年以來,中歐雙方克服疫情影響,共舉行了10輪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取得重要進展。目前談判已進入最後階段。相信只要雙方照顧好彼此關切,堅持相向而行,就能夠實現雙方領導人確定的談判目標。
  • 商務部談中歐投資協定談判:雙方需共同努力相向而行
    中新社北京12月24日電 (記者 李曉喻)針對中歐投資協定談判,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24日稱,中國將在維護好自身安全發展利益的前提下,按照自身節奏,開展對外談判,努力與歐方達成一項全面、平衡、高水平的投資協定。
  • 印媒稱中國在談判中劃線,印軍只能到班公湖第三指,中方到第五指
    眾所周知,此前的談判中印度代表毫無誠意,不僅污衊中印衝突是中方挑釁在先,還無理要求解放軍先撤印軍後撤。也正是因為如此,中印談判陷入僵局。近日,一家印媒又開始給中國戴「高帽子」,稱談判之所以進展緩慢要賴中國,完全忽視了印度才是拖後腿的一方。
  • 中歐達成重要合作後,印度終於按捺不住了,想要重返RCEP
    中歐歷經7年的談判在近期達成重要合作,共同籤署了投資協議。而印度在疫情的衝擊下迎來了經濟衰退,為了早日恢復經濟印度終於按捺不住,想要重返RCEP。 中歐達成重要合作 中國的經濟通過數年的不斷發展其發展勢頭已經是勢不可擋,越來越多的國家看到了中方市場的發展前景,想要和中方達成進一步的合作。歐盟作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中心,在愈發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向中國拋去了橄欖枝。 據了解,中歐投資協定歷經多年經過多輪的談判之後,在近期終於落下帷幕。
  • 專訪前駐德大使史明德:中歐只有合作才能共贏 倒退沒有出路
    世界上重大的政治、經濟、衛生問題是無法靠單一國家解決的,所以大家必須要攜手合作。但是,美國政府卻奉行美國優先和單邊主義政策。以前,整個國際社會在重大全球問題上,如「9·11」事件和國際金融危機,都強調加強合作與協調。非常遺憾的是,今年疫情本應更加增強合作,但一些國家卻深受單邊主義嚴重影響,各自為政。
  • 外交部:美希望《人民日報》發表文章是假,設局栽贓是真
    我們希望通過此次會晤,進一步發出中歐致力於加強溝通合作,共同捍衛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維護世界和平、穩定與繁榮的積極信號,為後疫情時代的世界經濟發展注入信心動力,同時就中歐之間接下來的重大外交議程加強協調。中方願同德方、歐方一道努力,共同做好此次會晤籌備工作,確保會晤取得成功。
  • 七年馬拉松促成中歐投資協定,專家:體現了歐盟「戰略自主」
    通過該協定,中方企業將能夠在對等基礎上更多地參與到歐盟的新能源等具有戰略意義的產業中。此外,中歐雙方還將在應對氣候變化等領域展開更多合作。9月14日的中德歐領導人視頻會晤後,新華社報導稱,會晤確認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取得重大進展,重申年內完成談判的政治決心。12月23日深夜,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接連和荷蘭、西班牙兩國領導人通電話,荷西兩國是目前除德法外在歐洲對外經濟中相對有影響力的國家。至於歐盟一方,將於2021年秋天卸任的德國總理默克爾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 美媒:收購TikTok談判陷入僵局,有一家競購方接受交易不包含算法
    《華爾街日報》當地時間9月1日援引消息人士稱,新規的出臺,讓收購談判陷入僵局。《華爾街日報》1日報導:TikTok談判因算法命運而陷入困境報導稱,在中國新規的出臺以前,TikTok的核心算法一直被認為包含在交易之中。
  • 社科院:審慎評估BIT談判有利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
    本年度報告是對2014年世界和美國、歐洲、日本、亞太、俄羅斯、拉美、西非等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形勢,以及中國經濟發展形勢和特點所做的分析和預測。同時,本書還就2014年的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國際投資、大宗商品等問題做了專題研究,對2014年發達經濟體、新興經濟體、多邊開發銀行等年度的熱點問題做專門研究。
  • 美國已一團亂麻,默克爾找到機會對華示好,俄:中歐關係迎來突破
    近日有媒體報導,中國將與歐盟展開更大的合作。中國駐歐盟大使張明表示,期待已久的中歐雙邊投資條約(BIT)已經進行了七年的談判,該條約將於今年年底完成。該協議的籤訂表明,中國成為了歐盟最大的貿易夥伴。而此時的美國正因為疫情以及大選活動"亂作一團麻"。
  • 默克爾表態不久,德媒卻對話釋出特殊信號?中方大使館雷霆發聲
    被要求強硬,默克爾理性表態 美國成為全球經濟、軍事超級大國之後,在世界範圍所行使的霸權早已令人痛惡。挑起別國進行政治侵略、經濟壓制更是屢見不鮮,炮製謠言、製造分裂、破壞世界和平更是慣用的伎計倆,近年來帶領著西方國家針對中方,近年來對華施加打壓更是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壓強度。
  • 王義桅:中歐投資協定達成,釋放這三重信號
    2、協定談判完成也說明,意識形態也是生產力。歐盟清楚,傳統意義上意識形態並沒有給歐盟帶來實質利益,反而成為中美、俄美對抗犧牲品。汲取歷史教訓,中歐排除意識形態幹擾,務實合作,對衝了世界不確定性;而且,意識形態分歧不見得一定要對抗,不是不能讓步,而是可以談判的。
  • 大外交|中德歐領導人會晤帶來中歐關係真實進展
    14日的視頻會議結束後,新華社消息稱,中德歐領導人就中歐關係深入交換意見,為下階段中歐關係規劃方向,確定重點領域,一致同意加強溝通協調合作,確保今後中歐之間一系列重大政治議程取得成功,深化互信,實現互利共贏,堅持維護多邊主義,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推動中歐關係邁向更高水平。中歐雙方宣布籤署《中歐地理標誌協定》,確認加快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實現年內完成談判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