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圖解常用拔牙鉗,你都會用嗎!
拔牙鉗是一般拔牙術中最常用的牙拔除器械,其對牙槽骨的損傷是所有拔牙器械中最小的,因此,一般在拔牙術中首選牙鉗。
牙鉗主要有三部分組成:鉗柄、關節及鉗喙。鉗柄是術者的握持部分,根據其形狀可分為直線型、直角型、反角形和刺槍形四種,每種根據其外形的不同具有不同的用法。鉗喙是牙鉗夾持牙體的部分,我們稱之為工作端。根據其外形的不同分為對稱和不對稱兩種,大多數牙鉗鉗喙為對稱型,只有上頜磨牙鉗因牙根分叉位置不同而採用不對稱設計。
以右手的拇指放在牙鉗關節附近,虎口部貼緊一側鉗柄,食指及中指握緊對側鉗柄外側而環指及小指置於其內,夾持之,使其能開閉自如。在夾牢牙體後,將環指及小指置於對側鉗柄外側協助示、中二指形成合力握緊牙鉗。
一套牙鉗最少應由9把牙鉗組成,分別是:上頜前牙鉗、上頜前磨牙鉗、左上頜磨牙鉗、右上頜磨牙鉗、下頜前牙鉗、下頜前磨牙鉗、下頜磨牙鉗、上頜根尖鉗、下頜根尖鉗。
上頜前牙鉗為直線型鉗柄、對稱型鉗喙牙鉗,是所有牙鉗中歷史最長、外形最簡單的牙鉗。它適用於上頜中切牙至尖牙的拔除。使用中除唇舌向的搖力及合向牽引力外還可根據牙位適當採用扭力。
上頜前磨牙鉗為「s」型鉗柄、對稱型鉗喙的牙鉗,喙細長,喙上無齒,光滑,可方便的進入口腔內各個部位。除用於拔除上頜雙尖牙外,在特殊情況下還可用於其他牙位。因而又被稱為「萬能牙鉗」。在拔除上頜前磨牙時因牙根解剖形態為扁根,故多用頰舌向的搖力及合向牽引力。
上頜磨牙鉗是唯一成對的牙鉗,共分為兩種,其一為喙上有尖者,常規稱為上頜磨牙鉗;其二為三叉鉗,這兩種牙鉗都可用於上頜磨牙的拔除。分別左右的方法為:一右手握持牙鉗,鉗喙向上,此時單喙尖朝向病人的哪個方向即為哪一側的牙鉗。上頜磨牙鉗為上頜牙鉗中喙寬最大者,使用時應採用頰舌向的搖力及合向牽引力並注意是否正確夾持牙冠,否則易損傷鄰牙。
下頜前牙鉗為鷹嘴式鉗,鉗喙與鉗柄幾乎成直角。喙尖較窄用於拔除下頜雙尖牙以前的牙齒,但因牽引方向與握持方向成90°角,使用中主要發力方式為右手腕部向上旋轉,這種力量大小不易掌握,因此當下前牙牙周膜撕裂時,阻力突然減小,如右手用力不能及時收回,鉗喙突然上抬易打傷上頜前牙。故在把初下頜前牙時應以左手手指放於上頜前牙及鉗喙之間適當緩衝,給予保護。
下頜前磨牙鉗自側面觀為「C」形,鉗喙細長,類似於上頜同名牙鉗,除用於下頜前磨牙的拔除外,在特定情況下還可用於下頜前牙的拔除。在拔除下頜前磨牙時,使用頰舌向搖力,使牙體向舌方脫位。在拔除下頜前牙時,術者位於患者後方,右手持牙鉗自右側進入口腔並放於目標牙上,以左手拇指放於上頜牙及鉗喙之間提供保護,唇舌向搖動患牙並向合方牽引脫位。筆者認為這種牙鉗的使用方法在拔除下頜切牙時優於使用下頜前牙鉗。
下頜磨牙鉗為直角式鉗,喙寬,雙側喙中部各有喙尖一個,自喙上方俯視喙緣為葫蘆形。喙尖主要用於夾持下頜磨牙的根分叉區。防止在拔除過程中牙鉗脫落。在使用中應採用頰舌向搖力及合向牽引力並使牙齒向舌向脫位。在脫位時應注意保護對頜牙。此外安放牙鉗時應注意鉗喙的喙尖是否正確的放入根分叉內,避免因夾持牙齦引發牙齦撕裂進而導致拔牙術後出血。
上頜根尖鉗分為兩種,一種側面觀類似帶刺刀的步槍,被稱為刺槍式根尖鉗。另一種為側面觀呈「S」形的上頜根尖鉗。其中最常用者為刺槍式鉗。上頜根尖鉗鉗喙尖、細,喙尖可咬合,多用於拔除殘根或斷根時深入牙槽窩以夾持斷根。常使用旋轉力及牽引力。
下頜根尖鉗為直角式鉗,鉗喙類似於上頜根尖鉗,使用方法與上頜根尖鉗相似,在使用中應注意保護對頜牙。
牛角鉗又名分根鉗,多用於拔除牙冠已大部齲(損)壞的下頜磨牙的拔除,顧名思義鉗喙類似水牛的尖角。使用時將鉗喙放置於後牙的根分叉區,用力捏緊鉗柄,這時在雙側喙尖楔力的作用下牙體向上脫位或根分叉被劈開以利拔除。在使用中應注意安放牙位是否正確及用力的柔和,防止因牙鉗突然脫位而造成鄰牙的拔出。
版權說明:本圖文轉摘自網絡,轉載僅做分享,僅供行業專業人士參考及交流,不代表本帳號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對文中涉及到的藥理或實驗操作過程做過驗證,不視為醫療意見或建議。本帳號不對上述摘錄的完整性、準確性和真實性負責。
口腔文摘推薦一款國家專利
口腔文摘微信:492804429
(我們致力於保護作者版權,部分作品來自網際網路.無法核實真實出處,如涉及侵權,請直接聯繫客服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