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萊·湯普森廣州要瘋之旅,入場200元,近距離400元,」6月底,一條倒票信息出現在淘寶平臺上,這是價位較低廉的轉讓票,被標註VIP坐席的交易要價甚至超過1000元。
黃牛們似乎很看好這片市場,實際上,這是金州勇士球星克萊·湯普森今夏中國行的最後一站。6月30日傍晚,在其中國球鞋贊助商的安排下,這位擁有三枚冠軍戒指的巨星,隨2018年安踏「要瘋」籃球總決賽一同出現在廣州體育學院。
2011年選秀首輪第11順位進入NBA的克萊·湯普森,是狀元中鋒的兒子,起初,他在中國籃球迷嘴裡的暱稱是「佛祖」,後來他成為安踏的代言人,多次來到中國,因為實在太接地氣,被大家戲稱為「中國湯」。
2018年的這趟中國行和過去的幾次並無二致——「中國湯」所在之處,歡聲笑語,好戲一出接著一出,球迷群體不斷擴大,甚至還吸引了無數女球迷。
湯普森與球迷自拍
顯然,安踏的這個代言人籤的很值。
安踏助理總裁、籃球事業部總經理徐陽向界面新聞透露,在克萊·湯普森的人氣帶動下,以其中國行為核心的「要瘋」籃球營銷熱度上升,2018年安踏籃球「要瘋」系列產品流水將達到5億。
2014年,安踏成為NBA官方市場合作夥伴並籤約克萊·湯普森,這家本土品牌的籃球生意持續向好。安踏官方給出的數據:「KT1(湯普森一代戰靴)賣了10萬雙,KT2賣了20幾萬雙,接近30萬雙,KT3預計能達到50萬雙。」
2017財年,安踏全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5.1%至167億元人民幣,排在國內運動品牌首位。其中,無論銷售貢獻還是品牌形象,籃球業務在安踏內部正在扮演著重要角色,這是該公司唯一成立事業部的運動品類。
安踏董事局主席丁世忠將籃球稱之為中國市場「江湖地位」的決定性因素。換言之,做好籃球,是安踏坐穩國內頭把交椅的重要考量。
安踏的「麥可·喬丹」
金州勇士主帥史蒂夫·科爾曾透露,球隊招募杜蘭特過程中,庫裡說:「如果我們聯手,對耐克(杜蘭特代言)是好事兒,對Under Armour(庫裡代言)也是好事兒。」一旁的湯普森則插話,「對安踏也是好事兒!」
這是湯普森的常態——用安踏集團副總裁李玲的話說,真的是「良心代言人」。
合作之初,安踏並沒有預料到這筆交易的回報:2014年,這家本土品牌與尚處在新秀合同的湯普森第一次籤約。但他在合作的首個賽季便入選全明星和聯盟最佳陣容,並贏得最後的總冠軍,如今,湯普森已經晉升為球星級別。更重要的是,放眼整個NBA,也很難找到這樣一位配合度如此高的球星。
頭戴草帽、手持葵扇的「中國湯」造型。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湯普森承認,最初籤約安踏時,他對這家來自大洋彼岸的公司並沒有深入了解,主要被其誠意以及籤名鞋的待遇所打動。畢竟,在安踏,初出茅廬的湯普森可以享有「頭牌」待遇。
勇士球星在接受《福布斯》採訪時提到,在KT3產品的設計過程中,他會和設計師一起討論球鞋的材質和配色,希望用球鞋來傳達自己的想法。
湯普森參與球鞋設計
預計在今年8月,安踏將發布KT4戰靴,湯普森本次中國行的一個重要環節正是試穿新鞋。
今年3月,安踏曾在美國與湯普森討論明年推出的KT5產品,並為其提供500張設計圖供參考。最終,湯普森選出多個自己喜歡的模型,安踏將根據從中發展出未來的產品。
實際上,如同喬丹之於耐克、庫裡之於Under Armour,將湯普森培養成自家的「麥可·喬丹」,並為其推出個人品牌,是湯普森的希望,同樣是安踏的未來願景。
2017年,雙方續籤10年長約,合作期限被延長至2026年。如果湯普森能夠滿足獎勵條款,他將得到最多8000萬美元的收益,這是一份豐厚的球鞋合同。
湯普森出戰2017年NBA中國賽。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在安踏看來,這位足夠「敬業」的球星,不僅幫助提升品牌形象和名氣,還帶來明顯的粉絲經濟,使其獲得一批新的消費者。
徐陽說:「前幾年,消費者是先進入你的店鋪才會選商品,現在消費者是直接搜索某樣商品,例如KT系列的鞋,然後進入到安踏的店面。」
在剛剛結束的「618」購物節上,安踏電商藉助勇士奪冠的時間點,限量推出300雙KT3「勇冠三軍」特別款球鞋,產品在1秒鐘內全部售罄。而去年,安踏推出的「三分天註定」T恤更是一件難求。
在湯普森的帶動下,2018年安踏籃球「要瘋」籃球產品的流水達5億。不過,該品牌明確表示,目前不會考慮大規模籤約更多球員。
從CBA、NBA到「要瘋」
在籤約克萊·湯普森之前,安踏籃球的主戰場曾長期放在國內。
2004賽季,安踏籤約國內籃球頂級賽事CBA聯賽,成為唯一指定裝備贊助商。當時,這家本土企業希望藉此提升國內市場的品牌知名度,不過,亦有聲音評價:當時,早期的CBA影響力較弱,安踏是為聯賽「救場」。
此後,在外援逐漸湧入、CBA知名度日益增加的背景下,安踏的回報顯著。與CBA合作的第一年,安踏全年營業額僅3.1億,次年翻倍至6.7億,隨後業績逐年大幅增長,2011年達到89億。CBA在很大程度上起到提升品牌辨識度的作用,幫助安踏塑造專業運動形象。
前籃管中心主任李元偉在談及安踏與CBA合作時表示,「從安踏方面看,與CBA的合作促進了公司管理水平的提升,積累了豐富的體育營銷經驗,最終成功上市,從民營企業發展成為國際化的公司。」
2012賽季是安踏作為CBA贊助商的最後一季,包括耐克與李寧都加入到爭奪新合同的行列中來,耐克開出的報價是單賽季8000萬,而安踏與李寧均報價過億。經過激烈競爭,李寧最終以5年20億的高額合同奪標,這意味著李寧每年的投入至少4億。
安踏早期的CBA裝備。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相較之下,安踏早期籤約CBA的價格較低,年投入僅為2000萬元。8年過去,李寧的新合約費用漲了20倍。安踏從舊合同中獲得明顯回報,成為贊助價格水漲船高的重要因素。
李寧將CBA官方身份搶走,安踏籃球在連續8年高歌猛進後遭遇第一次滑鐵盧。從另一角度看,搶下CBA同樣意味著一本沉甸甸的經濟帳——20億大合同的消息傳出後,李寧公司股價曾連續三天下跌,即使CBA是國內優質體育資源,但收效能否與支出畫上等號,仍是投資者的疑問。
2012年,李寧還以1億美元籤下NBA球星韋德,匹克則逐步收穫包括託尼·帕克在內的10餘名球星陣容,國內籃球市場的激烈較量中,安踏掉隊了。
安踏與NBA籤約。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面對本土品牌的激烈競爭,丟掉CBA的安踏籃球不得不重新布局。2014年,NBA中國與安踏宣布結成長期合作夥伴,後者成為NBA官方市場合作夥伴及NBA授權商,一度讓國內籃球市場有些意外。
丁世忠在籤約後說道:「因為籃球是安踏非常重要的品類,如果安踏能夠在籃球市場取得突破,不僅能夠穩固安踏目前的地位,甚至還能讓整個安踏集團更上一層樓。」
簡單來說,安踏與NBA的合作,使其可以推出帶有球隊和聯盟標誌的聯名運動鞋和配件產品,同時在線上線下渠道發售,這是NBA首次授權中國公司使用聯合品牌。除了授權商品外,安踏還和NBA在中國市場推出眾多籃球活動。
由於NBA在中國擁有龐大粉絲群和巨大影響力,安踏希望借國際頂級賽事資源來反哺國內市場,與匹克等籃球市場份額突出的本土品牌抗衡。當時,安踏還啟動「實力無價」籃球戰略,結合品牌的大眾市場定位,推出售價399元的高性價比籃球鞋。
2014年,安踏交出89.2億元營業額和17億元淨利潤的成績單,籃球的貢獻不可忽視——賣出超過300萬雙籃球鞋,銷售額增長近40%,銷量提升近30%,其中NBA品類佔到26%。
在那以後,克萊·湯普森正式登場,便有了開頭「中國湯」與安踏的故事。實際上,2017年,安踏還以湯普森中國行為核心,開啟一個名為「要瘋」的籃球營銷。
籃球事業部總經理徐陽(左一)克萊·湯普森(左二)
徐陽表示,安踏籃球有兩個IP很賺錢,一個是克萊·湯普森,另一個就是「要瘋」。
2017年「要瘋」首次推出,主要是一場以街頭籃球賽事為主的活動,安踏在全國12座城市的街球場展開巡迴賽,最終活動的高潮則是這群「籃球瘋子」與湯普森在成都匯合。在安踏看來,這場賽事的目標是表現普通籃球愛好者的瘋狂,以此觸發消費者共鳴。
一年後,「要瘋」做出不少改變。除了賽事更深入草根青年領域,走進12座城市的100多所學校。最關鍵的是,「要瘋」與零售層面的結合更加緊密。
迎合國內年輕人街頭籃球熱潮,安踏推出更為系統的「要瘋」產品系列,主打外場街球實戰功能。相反,湯普森系列則代表內場、高端和限量。此次中國行,湯普森幾乎全程穿著「要瘋」產品亮相。
「去年的要瘋更多是一個賽事,今年真正意義上成為一個IP,」徐陽說道,「IP這個詞現在已經用爛了,我覺得,能產生經濟效益的才是IP。」
他透露,「要瘋」今年的產品流水有望達到5億,其銷售能延續到第四季度,並且銷售情況領先籃球線的其它商品。與此同時,安踏還和紅牛旗下的戰馬飲料推出相關產品,並與天貓展開渠道合作,以合作夥伴的形式提升「要瘋」在零售領域的影響力。
得籃球者得天下
在體育用品領域,沒有企業會輕易放棄籃球這塊巨大的蛋糕。中國市場更是如此。
安踏集團總裁鄭捷曾說:「籃球是中國最受歡迎的團隊體育運動,中國有3億人參與和關注籃球運動,這其中有80%的人喜歡NBA。」
足球和籃球兩大團體項目,幾乎是全球關注度和參與度最高的運動。不過,足球裝備有其特殊性,鞋類產品難以在日常穿著。相較之下,無論是運動、日常外出或休閒時尚搭配,籃球鞋都能勝任,使得這片市場尤其廣闊,成為運動品牌的必爭之地。
籃球沒少帶領各大運動品牌實現突出成就。1984年,耐克籤約麥可·喬丹,這是美國品牌日後成為全球巨頭的重要一步。即使是近年,Under Armour同樣憑藉史蒂芬·庫裡的影響力,曾在籃球乃至全品類市場獲得高速增長。
安踏不例外,丁世忠曾表示,籃球代表一個體育品牌在中國市場的江湖地位,以表明安踏做好籃球的決心。
籃球業務是安踏內部唯一獨立成立事業部的運動品類。近幾年是安踏業績高速增長的時期,籃球業務扮演著重要角色。而除了業績貢獻之外,籃球還需要幫助品牌觸及國內中高端市場,引領安踏的國際業務。
在大眾印象裡,安踏的整體基調是迎合主流消費群體,以300元上下的高性價比產品為主。而湯普森戰靴等高端籃球產品的價位則達近千元,正在幫助安踏贏得一部分高端消費群體。
「安踏還是一個定位大眾的品牌,但不會拒絕高端消費者,安踏一直強調高質感和品牌升級,從而會吸引更多高端消費者,籃球是其中一個有代表的品類,」徐陽解釋道。
此外,今年3月,舊金山一處街角曾排起近1000人的隊伍,他們的目標是為了搶購安踏的KT3-Rocco限量籃球鞋,每雙售價159.99美元。在此之前,從來沒有出現過美國人通宵排隊搶購中國品牌球鞋的場景,這是第一次——此情此景,甚至丁世忠都懷疑是不是找了託。
徐陽說:「其實,如果那天在美國發售1000雙鞋,也能賣掉。」
實際上,發售之前,安踏剛剛在業績發布會上宣布2018年正式開啟全球化戰略,尋求海外增長機會。隨即,新鞋在舊金山被一掃而空,為安踏走向海外開了個好頭。
在中國籃球市場,目前,耐克等國際大牌仍佔據著霸主地位。耐克最新發布的2018財年業績顯示,大中華區繼續以18%的增長速度領跑全球業務,這一區域的營收首次突破50億美元,籃球品類一直是耐克業績的重要貢獻。
面對國際品牌的強勢,安踏有著差異化競爭的優勢。中國消費者盲目追求國外品牌的時代已經過了,但需要中國品牌能夠給到消費者足夠多的高值感和品牌態度。
湯普森曾在接受《福布斯》採訪時聊到同樣的問題,這位安踏代言人說道:「市面上,一些籃球鞋要賣220美元,這真的太貴了,這些錢你完全可以去買三雙安踏,還是不同的配色,如果你有很多孩子,那可是一大筆開銷。」
2014年,在與NBA籤約儀式的現場,丁世忠曾放出「三年內坐上中國籃球用品市場綜合佔有率頭把交椅」的豪言。在這一細分市場,目前沒有確切數據能反映各大品牌的最新份額情況,但做好籃球生意顯然是安踏的長期目標。
湯普森球迷。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今年夏天,安踏的球星中國行來得特別早,冠軍遊行一結束,湯普森就來到中國,成為第一個來華的總冠軍球員。
6月30日,中國行最後一站來到廣州,活動接近結束時,湯普森重複說著一句話,「明年,我會帶著第四枚總冠軍戒指回來這裡。」
毫無疑問,這也是安踏的願望。